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浦发银行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风险资本是信用风险治理的主体,信用风险的治理主要是采;P限制资本使用额,制定统一价格和缓解压力等工具,最大限度的降低银行亏损的额度,并使最大股份持有者取得的收益最大化。它主要是以资本防御风险的水平和商业银行最容易出现的风险类型为参照,将银行的所有资本进行最优分配,分配的对象主要是银行用户和理财产品。
(二)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的机制主要是由管理策略和方针,风险文化和治理机构,信贷管理程序以及对数据库的研究等组成的。而辨别、衡量、监控、分析信用风险就构成了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浦发银行建立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授信审批、放款管理、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资产保全等环节的专业化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现有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组织架构指导作用未充分发挥,二是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能尚需提高,三是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待完善,四是信贷管理系统功能尚需优化,五是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六是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不清晰。
(四)国外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风险度量、管理方法等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五)为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浦发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管理组织架构指导作用;二是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率;三是完善信用风险测评工具;四是优化信贷管理支持系统;五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六是培养健康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二、展望
随着信用风险管理环境的变化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模型运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的转换:由单一的治理模型转变成信用、操作、市场风险相结合的模型。通过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创新之处相结合,我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银行的内部评级法的基础下,形成了自己的内部评级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研究分型治理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国际银行在对以信用为核心的衍生产品的衡量中,得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吸收这些成果和借鉴治理风险的经验的基础下,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现状,推出了适合我国发展的衍生产品,促进了我国信用衍生市场的扩展,有效地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是以浦发银行为例,该银行要抓住这次发展机遇,积极改善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机制,认真学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风险治理能力,提高银行的综合实力,提高在国际银行中的地位和声望。
参考文献:
[01]吕香茹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02]杨胜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8,⑶:62-66.
[03]袁扬波。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P].天津:天津大学,2007.
[04]李少华。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05]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次修改)[M].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版,2003.
[06]王颖。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分析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J].市场论坛,2012, (2):51,65-66.
[07]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J].金融博览,2012,(2):22-23.
[08]于立。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4) :92.
[09]袁育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研究[J].浙江金融,2011,(12) :30-31.
[10]陈晓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我国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2, (3) : 13-14.
[11]吴钺,柳岳强。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J].中国外资,2011,(5): 68-69.
[12]章辉赞,张红,殷红。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与运行模式[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2, (10):9-12.
[13]姚兵,姚宗均,常静。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1) :38-39.
[14]顾龙。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魅力中国,2011, (11):265.
[15]李歆,陈霄勤?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一基于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J].知识经济,2012, (2) :44.
[16]李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m.商业文it, 2010, (1):147-148.
[17]王晓飞。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设计初探[J].学习月刊,2012, (1):116- 117.
[18]张琰。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1, (20) :70-71.
[19]彭湃。中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12):25- 27.
[20]徐长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12,(3):143-145.
[21]王一鸣,鄢莉莉。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指导用书风险管理科目(第四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0.
[22]Erlend Nier, Ureel Baumann. Market Discipline, Disclosure and Moral Hazard in Bank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mudiation, 2006,(15) :51-57.
[23]Luc Laeven, Fabian Valencia. Systemic Banking Crises:A NewDatabase. IMF Working Paper, 2010:58-62.
[24]王曼怡。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5]李景雯。AB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改革方案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26]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7]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2006.
[28]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Amendment to the Capital Accord to Incorporated Market Risk. 1996.
[29]陈忠阳。新巴塞尔协定对我国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 究,2011, (1) :44-45.
[30]杨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31]Stijn Claessens, Jan Krahnen, ^lliam W. Lang. The Basel II Reform and Retail Credit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12,28 (1/2/3):5-13.
[32]熊维强,唐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及其对中小银行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6,(5) :21-23.
[33]投资者关系。浦发银行网站。
[34]朱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35]滕海川?国外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实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⑷:89-91.
[36]Adnan Khashman. Neural networks for credit risk evaluation: Investigation of different neural models and learning scheme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2, (37): 6233-6239.
[37]李正旺,邵百权,金鹏。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J].武汉金融,2012, (11) :40-41.
[38]陈海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巴塞尔第二号协议解决方案[J].金融经济,2006,(4) :73-75.
[39]姜兴阳,陈耿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浙江金融,2011,(7) :28-29.
[40]冯舒。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8) :58.
[41]李勇,谢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方向[J].经营管理,2011,(1):36-38.
[42]杜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J].金融发展研究,2011, (12):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