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银行越是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就越会相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相关制度就会越来越完善,以巴克莱银行为例,与其他银行一样,信用风险也对它构成了很大的风险。相关数据显示,巴莱克银行一半以上的资金都不在银行的预留资金范围内,而是放贷或是用作其他用途。总之,其资金大部分全部暴露在风险之下,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巴莱克银行首先加强了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他们对相关工作进行科学指导,对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分析之后做出决策,并充分利用内部管理体系进行控制。因此巴莱克银行的管理体系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完善。再以我国的民生银行为例,面对着我国现存的信用风险泛滥的窘境,民生银行也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管理道路,首先加强对信用的评估与分析,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减少不确定性,再次,不但考虑借款人是否按还款,还要考察借款人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账户资金流量、还款是否按时等),最后还要加强对风险的处理能力,最大限度控制风险,避免再次出现不良贷款率增加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一、浦发银行概况
(一)浦发银行基本情况
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银行自1992年成立至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外界的广泛的好评。成立之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就一直为创造更好的业绩而不懈奋斗,浦东发展银行一直坚持"笃守诚信、创造卓越",并以此为要求指导银行的发展。浦东发展银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银行业的巨头之一,利润年年创新高,银行内部各项指标都很高,并于1999年在上海上市,现在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已经冲进了前100名,浦东发展银行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同行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榜样。
(二)浦发银行信贷业务特点
浦发银行在业务发展中不断深化营销,在巩固和夯实大中型客户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服务中小型客户。加大产品和服务研发力度,推进"精准营销、平台对接、链式开发"策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产品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打造经营特色。目前涉及信用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贷款、同业拆借、债券投资、票据承兑、信用证、银行保函等表内、表外业务。浦发银行信贷业务表现出以下特点。
1、信贷业务按行业分布情况
浦发银行通过信贷政策指导、行业限额管理、低质客户退出等措施,持续优化信贷业务结构。信贷业务分布前十位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
2、信贷业务按地区分布情况
浦发银行信贷业务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以及华东等地区经济总量较大、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华南及华中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信贷业务所占比重较小。
3、信贷业务集中度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控制在10%以内,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控制在50%以内,规避了贷款集中风险。
二、浦发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垂直集中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浦发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体系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管理组织架构指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目前浦发银行总行信用风险管理部对于分支行及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指导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下发信用风险管理目标及计划,计划制定基本是总行以上年业务发展数据为基数,根据本年度预计发展速度而硬性分配年度业务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控制额、逾期贷款控制额等指标,而对于授信业务行业及地区分布情况是否符合总行年度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则缺少具体的考核要求及衡量标准,从而使分支行及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在制定年度计划及发展目标时多以完成总行任务为主,而较少考虑对分支行业务发展方向的影响,使业务发展计划性不足,不能根据银行风险偏好、业务目标及组合目标确定目标市场,以低配置资源获取高资本回报。造成业务计划指导性及可操作性不足,发展目标不清晰,导致分支行业务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粗r性。
同时总行信用风险管理部对于分支行及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的业务指导作用往往是通过会议精神的传达或每季的合规管理检查及情况通报来体现,而结合分支行及地区管理部的业务情况在授信准入与退出以及授信定价方面进行的具体指导较少,信用风险管理垂直集中架构体系的指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二)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能尚需提高
信用风险的建立是垂直集中的管理体系,自从建立以来,许多银行都得以受益。浦发银行真正实现了有风险时要预警,授予额度要审批,放款要管理,贷款后要检查、有坏账时要保全的这样一个完善紧密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倾向营销的业务部门与偏重管理的后台部门,他们的作用始终不能达到均衡互补,而且每个业务部门之间缺乏适当的合作与交流,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有效结合,距离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三)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待完善
为了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使公司发展的更安全,更有保障,现如今,浦东银行建立了新信用评价体系。此体系将客户的风险分为13个层次,并且运用新信用评价模型,对以前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回归,估计各系数的数值后,计算客户可能违约的概率。以估算出的违约概率为基础,对客户进行评级。新模型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一共有17个输入变量,其中有4个是定量的指标,另外13个为定性指标,系统将自动计算出定量的指标,信用评级人员将按照参考因素来完成13个指标的评判,然后系统负责计算出每个客户的信用等级。
由于新评级模型是对以前违约样本的统计和分析而开发的,但是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模型开发的所假设的内外部条件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模型的预测结果肯定会出现误差和偏离,只有在返回测试中才能加以修正。与此同时,模型参考的数据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覆盖一个经济周期,况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银行进行转型,原来的数据已经不能完全预测出未来信用损失的程度和趋势。
定性分析是新模型采用的主要分析方式,但是定性分析本身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使得新评级质量存在一定缺陷。
(四)信贷管理系统功能尚需优化
信贷管理系统在推动和支持业务风险管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建立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之后,浦发银行不断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持续加强经营管理技术,增强信息技术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支持,使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因为信贷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不完善,数据处理自动化水平不高,致使业务在风险管理和处理效率层面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基础数据的分析功能比较薄弱,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多依赖于定性评估,影响了客户等级评价的准确性。另外,目前行业内信贷数据与客户基本信息集市的缺乏,影响了客户信贷信息的共享。因此浦发银行需进一步优化信贷管理系统,提高系统流程管控功能,收集业内与各分行数据,建立信息平台,完善信贷数据集市,增强信贷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五)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第一,客户经理的素质参差^1^齐,且同时具有风险评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人才缺乏,使得在授信申报阶段和授信调查阶段的工作不能高质量的开展,退回的申报材料较多,使授信审查及后续工作任务量增多,严重影响了审批的效率。第二,具有多年审查审批经验的员工相对缺少,在贷后管理、资产保全、放款审核等部门工作人员更是严重短缺,工作繁重,人员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营销压力的增大,使得的培训不足,使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素质得不到提高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