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现场管理概述
2.1 现场的含义
现场,指从事生产、工作、实验的场所。比如,工作现场、生产现场、办公现场等。但在这里,指生产现场,指生产的场所和区域,即从事生产活动的处所。在本次论文中,现场指的是企业的生产现场,重点研究的是与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有关的相关理论和内容。
2.2 现场管理的含义
在生产现场管理中,企业所进行的管理,实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创造经济效益,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思想,充分利用企业拥有的各类资源和环境,高效、策略地实施企业的既定方针,进行生产活动,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所以,现场管理可以概述为:企业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将企业所具有的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通过有效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为实现企业生产的既定目标,所进行的优质、高效的生产活动。
此定义的优越性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此定义能够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现场,阐述了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能够突出现场管理的全方位、科学性的特点。
第二,说明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有效、科学、合理的在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将现场管理工作全面推开,可以体现出现场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可以通过现场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整体优化。
第三,说明了该理论在推行的过程中,是将其与所要达到的要求进行紧密结合,并以此要求作为推行该理论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将该理论的推行真正意义的落到实处。
第四,说明该理论可以真正意义上针对企业生产单元在环境、工艺、设备、技术、人员、浪费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集中配置,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生产的最优化,实现统筹管理。因此,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立足本质,从根本做起,搞好现场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2.3 现场管理的内容
在企业管理中,生产现场管理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生产现场管理,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如生产现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人员、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从这个出发点对生产现场管理进行研究,就会涉及到现场人员管理、现场设备管理、现场环境管理等方面内容。
现场管理中,需要管理的具体生产要素如下:
第一,人员。通过现场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充分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设备。制定切实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设备的使用和清理维护,对发现的问题及及时解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的高效性。
第三,操作规范。建立完善、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合理的工艺流程,通过对操作者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增强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
第四,生产原料。原料放置要规范、整洁,既要利于存取使用,又要利于安全防火。
在过去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经常把生产现场的环境、秩序、员工状态等要素作为评价和考量现场管理程度和水平的一种标准。而正是由于这种方向性的错误,使管理者对这些表面现象和特征盲目的追求,最终背离了现场管理的根本目的,从而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和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现场管理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使现场管理能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并最终落实到产品的质量、成本、产量等硬性指标上面,使企业生产力发挥到最大。
现场管理需要关注的硬性指标如下:
一、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手段来制定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并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落实生产规范和操作规范,落实劳动纪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二、成品产量。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充分合理的实现企业所拥有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科学的组合,发挥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提高成品的产量。
三、产品成本。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不断降低生产费用(如机器零件等消耗品、水、电、人工等费用),不断地降低产品单耗(布料、辅料等),降低残次品率和返修率等手段,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因此,只有掌握了现场管理的具体内容,即需要管理的各种生产要素和需要关注的各种硬性指标,才能更好的实现现场管理。
2.4 现场管理的目的
现场管理的目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宏观方面、微观方面、自身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出发,现场管理会出现不同的。从宏观方面来看,现场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生产现场整体的优化和体系升级。从微观方面来看,现场管理的目的是彻底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提高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完成预期生产任务指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自身方面来看,现场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落实管理制度和规范,提升企业形象,创造更好的企业效益等方面内容。
2.5 现场管理的特点
第一,宏观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虽然可以独立出来,单独进行研究。但是,对于现场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实现整体优化,统一协调,进而实现现场管理的系统化、一体化。因此,现场管理依然不能摆脱其宏观性的特点。
第二,整体性。现场管理的不断深入和推广、落实不能仅靠管理人员的努力和规范、制度等方面内容落实来进行。它需要全体员工认真、切实、广泛的参与,并通过管理人员的正确引导,激发员工整体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整体的优化组合,实现现场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整体性的特点是现场管理在企业得以有效推广的重要体现。
第三,实际性。现场管理活动在企业的有效开展,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现场管理的一切规章制度、生产数据、工时规范、考核标准等,都需要从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获取。这就需要将现场管理从生产第一线开始抓起,落实到每个工序、每个生产岗位、每个基层实际操作者,从而获取真实有效的第一手数据。现场管理的基础性反映了现场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现了现场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实际性是现场管理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体现。
第四,持续性。现场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深入的过程。在生产现场中,暴露出的各种现场管理问题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如若仅仅使用单一的方式方法进行解决,那么将造成解决方式局限性问题的出现。因此,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必须不断完善并建立现场管理的持续性、渐进性的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在生产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第五,制度性。现场管理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严格落实相关的制度和操作规范,通过完善劳动纪律和规范各种行为来实行量化考核。进而引导企业朝着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6 现场管理的意义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现场管理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在企业现实生产活动中,也在积极推行集约化、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模式,通过持续改进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完善操作规程,不断落实劳动纪律,降低返修率和废品率,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这一切的推行,也是通过现场管理来实行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企业纷纷转变生产经营理念,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为实现顾客满意,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一切的推行,与现场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现场管理,以此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生产,实现最优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现场可以直接暴露出各种缺点和问题。企业的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第一线,所有的与生产有关的缺点和问题,都会直接、清晰地在这里暴露出来。在这里,可以获取与生产有关的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也正是如此,落实现场管理,有效地在第一时间对现场暴露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决,才是真正落实企业管理的王道。
生产现场可以最有效的收集人力资源信息和岗位信息。在生产现场这个生产第一线,可以最直接的获取员工的个人综合信息,包括员工的技能水平、性格、情感情况、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内容。同时,还可以直观的获取岗位的难易程度,具体工时等信息,并能够以此来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以上的各种信息资料,对于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生产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的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现场使企业一切生产活动的出发点。可以说,不重视现场管理的企业也就是不重视经济效益的企业,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加速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的进行生产运营,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实现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集约化生产。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制度水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稳稳屹立于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在企业管理中强调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唯一途径。在生产现场大力推行 5S 管理,就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加强行为养成和作业习惯,从而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目的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