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是一种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有偿驾驶培训服务,主要是指驾驶员在取得驾驶资格证之前所接受的培训与教育,也可包含对具有一定驾龄的驾驶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内容主要包含机动车驾驶的相关理论知识,机动车驾驶方法与技巧以及交通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等,如图 2.1.通过培训,驾驶员的机动车驾驶能力与道路运输驾驶人员的从业能力都可获得提升,进而达到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和标准。
2.1.2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学概念,既包含静态的组织机构,还包含动态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主要是指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管理组织在构建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的活动和运作的总和。管理机制的实质是管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承担的功能与作用及管理系统的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绩效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管理机制的改进与完善也是为组织与企业注入新动力、转2.1.3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
基于管理机制的概念分析,我们可以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界定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组织或机构在构建管理方式、实现高效稳定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管理目标过程中的活动和运作的总和。目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主要在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发展出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关键构成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包含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驾驶培训学校和驾驶员考试中心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管理流程一般包含驾驶员培训行业准入、行业考核管理、学员信息与考试管理和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后续管理,其中考试管理包含了理论知识培训管理和实际操作培训管理两部分,即首先对驾驶员进行机动车驾驶的理论与知识培训,继而开展机动车驾驶的理论知识考试;然后学员进行实车训练,掌握实际驾驶的技术等,并进行道路操作的驾驶考试;最后若理论与实际操作都通过考试则发放证书。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交通管理部门、驾驶员培训学校及公安部门等三个方面的管理与运行。
交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驾校的准入与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的运行等,驾驶员培训学校则主要负责学员的具体驾驶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的相关培训和教育、进行自身管理等,公安部门则主要负责驾驶资格证的理论与实操考试、后期证书的发放、并对驾驶员不断进行一定的监控考核。
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可用图 2.3 表示。
2.2 相关理论
2.2.1 组织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理论作为管理学中影响广泛的理论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泰勒的经典管理理论以及著名的哈桑实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知识不断进步,组织行为理论逐渐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一些思想与知识,逐渐丰富充实起来。
组织行为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人及其组织的行为是组织内外各部分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强调通过运用系统分析法,对组织内部的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的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对人员的预测和控制,开展活动,提升组织人员的参与与积极性,进而改善组织的运行与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为实现这一目标,组织行为理论引入了运用人类感觉器官对人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观察法、运用口头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访谈调查法以及运用标准问卷量表等,以探析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表现的关系。
2.2.2 制度规范理论
制度规范理论最早活跃于西方理论界,20 世纪初,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产生与广泛化,美国制度学派应运而生,同时开始了对相关制度现象与制度问题的高度关注,并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探讨。进入 20 世纪后期,新制度主义进一步将这一研究深化、并推至顶峰,使制度规范理论成为学术界研究广泛且最具活力的领域。
为了顺应国际社会潮流,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重大的社会改革,其切入点即制度的变革与创新。随着我国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制度规范的研究日益增多,逐步成为我国学术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制度规范理论应用广泛,可针对一个国家,也可应用于一个企业或组织。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制度规范理论主要是指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或活动目标,而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和约束力的组织规章、制度、标准等,以达到对组织的运行、开展的活动及其成员的行为的规范、约束、分配和协调。组织建立与形成的同时,虽成立了各类的部门、职位等,但其不同的部门与职位要想真正发挥功能,组织还必须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如组织的理念与使命、组织的基本制度、职能分配、职权关系以及职权行使程序等,将各职位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化、合法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赢得组织人员的信服,进而才能保证各部门与职位的有效运行。组织的基本制度、管理制度、具体工作规范及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规范共同组成了组织的四大制度规范。
2.3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的社会作用
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自构建以来,对于有效维持驾驶员培训机构的有序运行、学与教的利益均衡,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秩序、促进驾驶员培训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升驾驶员培训质量,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都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2.3.1 驾驶员培训机构有序运行的必要基础
进入 21 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私家车的需求与数目飞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驾驶员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由于是社会化办学,各驾驶员培训学校的能力和素质并不相同,管理方式、管理绩效及培训质量也参差不齐;同时,为了争夺生源,提升经济效益,各驾驶员培训学校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扰乱驾驶员培训市场秩序的同时,也给自身的培训绩效和长远发展带来了阻碍。驾驶员培训学校常会通过压低培训价格而争取生源,为保证一定的利益,价格的压低必然会对其培训质量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有些驾校通过削减培训学时来抵消招生时减少的那部分费用,进而导致培训质量下降。
针对此现象,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自形成以来,坚持对对各驾驶员培训学校进行持续的管理、监控和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市场准入标准,维持了驾驶员培训市场秩序,促进了驾驶员培训学校的有序运行与长远发展,进而造福驾驶员,逐步提升驾驶员的培训质量。
2.3.2 学与教利益均衡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更新变革之前,一般都采取师傅带领徒弟的培训模式,师傅,即教练员。教练员在对学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可以随意的决定培训的时间、地点等,一些教练员甚至巧立名目,变相向学员收取费用。改革之后的今天,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对教练员的管理、监察逐步规范化、系统化,这种教与学双方的利益严重不均现象虽得到了有效的消减,但其仍然存在,如教练员压减学时、偷工减料、巧收各种培训相关费用等,不仅严重损害了学员的权益,还对驾驶员培训行业的整体风气形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基于此,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构建了教练员审查系统,对教练员的教练资格、培训内容、培训学时、收费标准和培训质量等进行考核和监管,对其损害学员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惩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维护了学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教与学双方的利益均衡。
2.3.3 驾驶员培训行业不断进步的持久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提升,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逐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不断被制定、修改,并获得了具体的落实和执行,这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注入了强大动力的同时,也使得其飞速发展,并不断规范化、有序化,行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进步。首先,驾驶员培训管理机构在充分结合当地驾驶员培训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培训行业发展规划,对驾校总量进行控制,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和行业运作准则等;其次,驾驶员培训管理机构也会就驾驶员培训行业的教学质量、驾驶员培训学校的硬件环境、培训技术和手段等做出考核和监控,鼓励并积极帮助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行业的整体培训水平;最后,驾驶员培训管理部门还对行业中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和惩罚,以规范驾驶员培训行业秩序,维护其良好运行。因此,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是我国驾驶员培训行业不断进步的持久动力。
2.3.4 驾驶员培训质量的关键推进力量
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机制的构建与不断完善,提升了驾驶员的培训质量,是推进其不断进步的关键力量。一方面,健全的机动车驾驶员管理机制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对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员和学员进行管理、监督和考核,规范其行为,进而促使其积极培训,保证学员的培训质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和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组织逐渐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与应用,积极创新驾驶员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技术,不断更新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注重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进而有效的促进驾驶员培训质量的提升。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各驾驶员培训学校应努力引进并推广汽车模拟器教学,其不仅能够为学员提供一个排除天气和环境干扰且安全灵活的虚拟训练平台,缩短培训时间,节省资源和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实车训练的安全隐患,提升了驾驶员培训的科技含量,进而积极的促进了驾驶员培训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