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之一,是维系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各种腐败诱因无孔不入,道德冷漠、道德滑坡等现象屡见不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教育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相互关联的若干阶段,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时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及方案评估三大环节。
各环节中又包含若干小环节,这些环节相互渗透,循序渐进,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1.方案制定
方案制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始阶段,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有好的开始才会有好的结局,方案制定环节出现的问题不解决,以后的活动都无法高效地开展。对于方案制定环节产生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并引起高度重视,以求从源头上切断问题源。
2.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其实质就是把教育方案付诸实践,并开展各项活动,使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影响。方案实施是教育对象将内在的思想品质外化为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教育对象践行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过程。在方案实施环节中,教育对象的践行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看法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方案付诸实施,并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完结,教育活动本身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对象能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评估既是对已有活动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又是对后续活动的指导,通过评估确定、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教育环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三大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降低效率。为此,应积极关注每个环节,认真分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
1.方案制定上导致低效的原因
(1)在起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非功利性,没有把人自身利益的满足作为教育的起点。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而“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的语言交往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这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人们自身的利益相结合,使教育对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然而,当前教育者往往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功利性,并把它同奉献、无私、尽义务等等同起来,而对回报、权利等避而不谈。这无疑会挫伤人们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低效状态。当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自身利益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将人的生活学习活动完全放置在财富的占有和物质的享受上,这不但不利于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导致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等劣习。”
(2)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时脱离实际,过分追求理想化,缺乏层次性。理想和目标都是对于未来的一种设想和期望,但二者却存在很大差别:目标强调的是阶段性、连续性和实践性;而理想更具长期性、远大性和终结性。理想是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但教育者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往往会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把目标的制定当成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认为目标设定的越远大、越超前则越好,使得所制定的目标忽视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大大超出教育对象的现有水平。这样一方面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实际,教育对象感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的相关性,从而降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会使教育对象的努力因得不到“回报”而挫伤其积极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
(3)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忽视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征。人们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必然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理解力和接受力,即使处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人其身心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用缺乏梯度的“大一统”教育模式进行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势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
2.方案实施上导致低效的原因
(1)教育者过分扮演“权威者”的角色,与教育对象之间缺乏对话机制。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教育对象是教育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受支配地位。但这忽略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身份地位是会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即会产生教育者客体化及教育对象主体化的现象,因而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客体关系不能绝对划分。实际情况是,在方案实施上教育者纯粹作为教育主体而对单纯作为客体的教育对象进行单向的控制、支配,双方缺乏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不进行共同的学习、交换、分享等,只进行单一的授受活动,尤为典型的是课堂中的“话语霸权”。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凭借自身掌握的丰富理论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过度阐释和对知识拥有的最终选定权而成为课堂的独白者,使得教育对象处于受动的地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甚至会使教育对象感觉自身的“主体”得不到重视,缺乏民主氛围而产生逆反心理,妨碍教育活动的进行,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低效。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产生“德”“福”不一致的现象。民间历来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做好事,必然会有好的生活或幸福来报答他,即“德”“福”一致。当“德”“福”背离趋于严重时,人们的道德信念就会产生危机,社会道德行为的供给便会减少,而不道德行为相对增加,社会正常道德秩序就会受到挑战;反之,当“德”“福”趋于一致时,人们的道德信念便会被激发,社会道德行为不断增加,良好的道德秩序易于形成。“德福一致”作为一种机制,在很大程度支撑着社会正常道德秩序。但当前社会严重缺乏支持道德回报的机制和氛围,德行不仅不能保全道德行动者合理的物质利益,而且还有可能使其遭受精神创伤。一方面,教育者本身对教育内容并不认同,迫于工作需要而必须向教育对象传授;另一方面,教育对象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乃至整个国家的行为产生不信任感。这两方面都会极大地削弱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性。
3.方案评估上导致低效的原因
当前,在方案评估上导致低效的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体“监守自盗”,缺少外部监督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体是评估活动的主导因素,在整个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评估主体的能力大小、素质高低及公正与否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效果,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体存在着“监守自盗”的现象,即一方面,作为评估主体,需要对评估客体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判;另一方面,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必然会与评价对象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基于维护所在环境中的组织和个人的利益,评估主体往往会做出徇私舞弊、偏袒营私等行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缺乏外部监督机制,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探索对策以解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如住房、就业、医疗和接受教育等。实际问题往往是诱导思想问题的重要因素,而思想问题也是实际问题的反映。只有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思想问题才会相应的减少,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会被认可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会大为提高。
2.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量体裁衣”同样适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确立。就教育对象个体而言,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在不断的变化,其精神需要亦会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所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发展保持动态的联系,并能正确引导教育对象内在精神境界的正向发展。就教育对象群体而言,个体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间、空间属性及思想特点,因而个体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充分考虑不同教育对象的接受可能性,制定不同层次的计划,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问题和矛盾。
3.提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自身素质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二者自身的素质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道德素质,为教育对象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同时,教育者虽居于主体地位,但就人格而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平等的,教育者要随时关心、爱护、尊重教育对象,了解教育对象的生活情况及需要,与教育对象搞好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对象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看教育对象是否能自觉将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化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行为。为此,教育对象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与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和认可能力。
4.完善奖惩机制,促进“德福一致”
对那些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为人们积极谋取福利的先进分子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既可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和肯定,受到社会的尊重,以激励他们继续践行德行。这也为公众树立起道德榜样,激励大家积极学习。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专门宣传、帮助好人的民间公益网站--中国好人网设立的“搀扶老人奖”,评选出帮助老人的助老者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危害社会、危害人们利益的消极分子,也必进行必要的惩罚,并利用媒体将其公之于众,接受舆论道德的谴责。
完善奖惩机制,才能提升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力。
5.建立外部监督评估机制,进行全方位、立体性评估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估,需要采纳不同评估主体的不同意见,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正确的建议。公众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并监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人是有思维性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口舌,要自觉承担起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宣扬积极有意义的内容,鞭挞消极的内容,在社会中形成积极强大的“舆论场”,为人们的思想和活动提供正确的导向,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