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一、国家安全之宗旨:人民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人民安全"作为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充分体现,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人民安全这一提法虽然与西方法安全理论中的国民安全存在区别,但在我国安全理论研究范围内,人民安全的内涵与西方安全理论中的国民安全基本相同,即一个国家中人的安全。"人民安全"的命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但"人的安全"作为传统国家安全的要素却并未受到传统国家安全观的足够重视,直至非传统安全观发展完善以后,"人民安全"这一传统安全要素才逐渐受到重视。
(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力量和血液。《尚书》有名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可见,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正如毛主席所说,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样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规模快速发展,但安全生产事故也随之增加,人民生命财产造遭到了巨大损失。为此,***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人民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习近近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体现了中央对人民安全的高度重视。2014 年,昆明火车站发生重大暴恐袭击事件,随后全国多地也相继发生类似恐怖主义事件。面对伤害人民群众生命的恐怖主义行为,***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强调伤害无辜群众就是触碰底线,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必须态度坚决、措施有力,保证社会发展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安全的高度重视。
实现人民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维护国家安全是保证人民安全的根本基础。***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就明确了人民安全的宗旨性地位,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上强调国家安全一切是为了人民;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方法上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的保障。
***将人民安全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完全符合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符合我党和中央政府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要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继承毛泽东人民服务思想为精神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体现。
(二)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人民群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维护国家安全要一切依靠人民,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是国家的基石,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充分依靠人民。人民解放军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防力量,其名称中的"人民"二字体现了解放军来自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属性。当前,我国虽然具备了强大的国防力量,但是在信息时代,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如何防范敌人从内部渗透和破坏国家安全尤为重要。在信息发达的 21 世纪,国家机密从内部泄露,分裂活动由内部人员发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和成本,所以维护国家安全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力量。***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的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视人民,依靠人民的安全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作用。当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时,国家安全才真的具有物质保障和精神力量。
(三)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根本追求。
***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就是民之本、人之本。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人民安全,人民安全的最基本要求是人民安全生活的客观状态,更高的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精神满足的主观感受,所以使人民群众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更高追求和根本追求。***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重视安全问题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问题,贯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实现安全,也要实现发展。在内部安全问题上要求发展,求变革。首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在落实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下功夫。
其次,大力推动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平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弱势群体的关怀。
最后,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切实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同时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全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安全的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与发展相统一,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目的,以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为牵引,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把发展的红利与全体人民分享,把发展的成果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人民生活的安全而且幸福。
二、国家安全之根本: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全球化多级化的趋势持续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安全环境,持续深化改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和中央政府,而政治安全就是中国持续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当前,西方各种思想在中国社会互相碰撞,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多,维护政治安全的任务更加重要和艰巨。***在论述构建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安全体系时将政治安全放在 11 个安全领域的首位,体现了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根本性和重要性。
(一)主权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是根本。
关于何为政治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没有做详细论述,但学界对于政治安全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代表观点:一是国家主权说,认为政治安全是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排除其他国家干涉,确保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一种政治稳定的状态。二是政治制度说,认为政治安全主要是保持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体制的稳定。三是经济安全说,该观点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与经济结合的愈加紧密,经济安全构成了政治安全的核心要素。四是综合要素说,该观点认为政治安全包涵主权、领土、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多个要素的安全。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对政治安全做如下定义,即国家政治体系在应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发展问题时能够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在面对国外安全环境变化时可以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确保国家政治运行稳定和连续的状态。
二战后,国际关系实践和国际法对独立国家的共性认识是具备享有主权的政府、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居民这三个要素的实体。主权是一种排他性权利,这种权利以被确认的领土及其人口为基础,其他国家无权干涉。主权是构成现代国家中最关键的要素,也是保持一个国家政治独立的大前提。
我国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之苦,新中国成立后,主权安全是中国人民心中不可触碰的底线。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都视主权安全为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的根本。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公开阐述了中国维护主权安全的决心与信心。2013 年 12 月 26 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014 年 3 月 28 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讲演中阐述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时再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苦果。"***的论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态度和信心。社会主义制度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保持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安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必须坚定制度自信。***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主权独立是国家政治安全的第一要素,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制度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二)反腐倡廉是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手段。
腐败问题不仅威胁政党执政,更危害国家安全。毋庸置疑,腐败腐蚀党员的理想信念,而且动摇政党的执政根基,损害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的利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新形势下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中国当前反腐形势严峻的现状,***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忧患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首先,从维护国家和政治安全的高度指出反腐倡廉是我党的政治任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纵古观今,腐败导致亡国的例子不胜枚举。反腐工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正是因为***主席心系党的事业和国家前提命运,才如此担忧腐败问题的影响。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语重心长地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其次,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腐败问题。***任总书记以来多次强调,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领导干部违法违纪要坚决查处,群众反映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要切实及时解决。个别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县官村官的腐败对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反腐必须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最后,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指出,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三)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预警器。
***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党历代领导集体关心的重要问题。在一九六二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预警器,一旦意识形态领域出现问题,那潘多拉的盒子就被打开了。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 80 年代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建设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抓好。其中,精神文明建设就包含意识形态工作这一重要方面。***指出,思想领域往往是瓦解一个政权的重要突破口,思想领域的动荡将威胁政治安全,甚至在一夜之间引发政权更迭。思想演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坚守思想防线需要坚持不懈,核心是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预警器,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为此,***指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如果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那么我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合法性将受到极大冲击,一旦以西方政治理念为主的思想占领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那么我党的执政党地位将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所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至关重要,这是保证政治安全的重要前提。
三、国家安全之基础:经济安全。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的高速平稳运行为国家发展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书记多次强调,经济安全关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他强调:"对重大经济问题,必须从政治上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
(一)维护经济制度和经济主权安全。
我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也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制度设立的根本遵循。***总书记指出,"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从国家层面看,保证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的基本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带来了巨大成就,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制度化解了不同时期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在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这种改革有立场有原则,原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立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它是一个国家对选择何种经济发展道路权力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自主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权力,管辖经济活动的权力以及对本国重要资源和战略产业的控制权等。在对外方面,经济主权是保证国家作为独立经济体平等参与国际经济秩序制定和自由利用国际市场的基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前提。
经济主权安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保国家和国民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0 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我国经济总量的加大,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在持续进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4 年 11 月 9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详细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不断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消费所占比重,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收入,将发展成果更广大地惠及民众。三是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新常态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性特性的战略判断,它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客观看待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对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至今已经三十五年多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成为党中央和政府必须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这一课题事关国家发展,事关经济安全。新常态伴随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逐渐显现。***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暴露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前进的道路坎坷而曲折。我们要坚持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推动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把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有效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
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深化改革是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重要利器,新常态下坚持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所以,深化改革从发展层面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安全层面看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国策。
(三)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威胁,系统性金融危机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引发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震荡。回顾历史,世界性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破坏力持久而巨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机引发了西方的经济大萧条,2008 年 9 月 15 日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暴发是资本家欲望贪婪和没有责任感的直接后果,现实表现就是过分热衷虚拟经济而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这种错误的发展观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根深蒂固。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提倡转变过去固有思维模式,树立人类共同命运体意识。首先,积极推动各国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全球金融投资规则,促进全球资本合理流动。其次,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加强金融市场领域的监管,从制度上、法治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最后,推动各国金融风险防火墙建设,有效控制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促进金融发展健康、可控,构建一个服务、依靠、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全球性的产品生产相对过剩、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
关于这次金融危机的解读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但是只有马克思所揭示的最为本质和深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国际金融危机的暴发,充分论证了马克思这一观点的强大生命力。这次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暴发的,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意愿、有能力也有手段将这场危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为此,我国必须加快提高防范金融攻击和金融讹诈能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切实提高中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强调,要大力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平衡经济发展资源,建设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各种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加强区域内资本流动监管,捍卫国家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