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关概念梳理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目前,学界对安全、国家安全、国家安全观等概念的看法不一,本文在开篇之初先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
一、安全。
研究国家安全观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安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美国传统书案词典》,对"安全"下的定义是"免除危险、恐惧和疑虑".根据中美两个词典解释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词典对安全的理解基本相同,安全即没有危险。在学界,关于安全的定义存在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安全"是客观状态,以刘跃进为代表。刘跃进在《为国家安全立学》一书中指出:"安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排除了任何主观性的客观存在,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二是认为"安全"具有主观二元性。正如刘跃进所说:"在中国大陆,多数学者并不认可这种客观状态说,而持一种主观二元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从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安全做出了主观二元说的解释,并且对后来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而李少军对"安全"概念的解释主要是受阿诺德·沃尔弗斯在其于 1962年出版的《冲突与合作》中关于安全的定义,即:"在客观层面,安全表现为对所获得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层面上,安全表现为这样的价值不存在受到攻击的恐惧。"笔者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安全不仅是一种状态,而且具有价值属性。
判断一个国际关系主体是否安全不仅取决于该主体所处的客观状态,也包括该主体对自身安全的主观判断,没有主体也就无法区分安全与危险。所以,笔者认为安全是安全主体客观上没有危险的状态和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心理。
二、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所涉及的内容已从单一的军事、政治领域扩展到文化、科技、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与国家同时产生,但从词源角度来说,国家安全是一个美国概念。英国学者曼戈尔德在《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一书中指出,据他考证,1943 年美国报纸专栏作家李普曼在著作《美国外交政策》中首次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一词,二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门词汇,替代了诸如军事防务、外交政策、外交事务等陈旧词语。
国家安全的概念第一次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正式出现是在 1947 年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HarryS.Truman)签署的《国家安全法案》中(NationalSecurityActof1947),而中国官方的公开文件中首次出现"国家安全"这一术语,则是在 1983 年的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由赵紫阳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正是由于"国家安全"中涉及"安全"这一概念,所以学界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布朗在《思考国家安全》一书中指出:"国家安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基于现有的条件保持它与世界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经济往来,防止它的特质、体制和统治被外部力量击垮,并有效控制它的边界".
布朗关于国家安全定义的侧重点在主观层面和国家关系理论层面,他将国家安全理解为一种应对外部威胁的能力。我国学者刘跃进指出:"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没有外部威胁和侵害,内部平稳安定的客观状态。"李少军认为:
"对于国家来说,安全的目标不仅包括安全的现状,还包括拥有一种安全的心态。
两者缺少一个,国家都是不安全的。"显然,刘跃进和李少军在定义"国家安全"时都继承了他们关于"安全"定义的观点,分别从客观状态和主客观感受两个方面进行了判定。笔者认为,国家的安全如果仅仅处于一种安全的客观状态是不完整的,当这种状态随着内外安全形势的改变而变化时,国家作为安全主体必须拥有维护自身安全、抵御内外威胁的能力,只有在这种主客观统一的情况下,国家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安全。所以,国家安全这一概念所包涵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外部、内部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还应该包括国家在具备维护安全客观状态能力下而产生的这样一种安全的主观心态。我国 2015 年 7 月 1 日公布并施行的新国家安全法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可见国家安全法定义国家安全时采取了主客观二元说的观点。
三、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观是近几年国际政治学界的热点问题,由于其本身比较复杂,目前学界对于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并不统一,存在分歧。有三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安全观是依据客观环境做出的带有政策宣示作用的主观判断。"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国家或国家的统治集团对安全问题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具有动态性,受国内外安全形势与决策者主观认识的影响。"有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国家安全观深化,认为"一个国家对自身安全环境的判断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对自身安全利益以及它在国际上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的认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对威胁与挑战将采取何种措施的政策宣示".
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安全观是有关国家的安全理论。"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的理论,是具体指导国家安全政策和安全战略的思想".
从哲学角度看,"国家安全观是最高层次的国家安全理论,是哲学层面的国家安全理论,是安全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观点将国家安全观从主观认识上升到了安全理论层面。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家安全观是通过各种国家安全政策集中体现出来的,它"是一种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政策展现。"综上所述,学界对国家安全观的认识和表述存在不同,但无论何种观点都是对国家安全观的总结和概括,只是学者对国家安全观下定义时出发的角度不同,展现了国家安全观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定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国家安全观的形成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最初是国家执政者、参政者或智库对国家安全的主观认识,随后在该认识的指导下制定国家安全政策,随着安全政策的日益成熟,这种主观认识和政策被总结和提炼,上升为一国的国家安全理论。国家安全理论一旦形成,那么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观也逐渐趋于稳定。与此同时,受安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安全观也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国家安全观是国家领导集体、智库等权威机构基于国内、外安全环境对国家安全产生的主观认识,这种认识转化为国家安全政策并上升为国家安全理论。该政策或理论具有稳定性、动态性和连续性,它会随着安全环境和执政者的改变而变化。
特定的历史时期造就特定形态的国家安全观,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家安全观又必然能够反映和体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
全球化进程始于工业革命,截止目前可以分为前全球化和现全球化两个时期,而传统国家安全观和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就是与这两个时期相对应的两种形态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
传统国家安全观是在前全球化时期产生的国家安全理论,其内容必然充分适应和体现了前全球化时期国家安全的发展要求。
传统安全观在前全球化时期产生、发展和完善,其理论渊源主要是现实主义安全观,同时也受到自由主义安全观的影响。传统安全观有两个基本设定,第一个设定是国家性质与人性相同。
人性的设定是为了阐述国家的性质,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个人的特性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因为国家是由个人组合成的具有某种特性的集体,所以国家性质和人性都是利己和追求权力的。个人具有自私自利之心,国家也有国家利益之目的。
因因此,国家安全只能靠自助方式来保证。第二个设定是关于国家关系的设定。首先,在国家关系本质上,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间关系具有不可避免的冲突性,"战争状态"是国际关系最重要和本质的特质,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对抗。
虽然国际关系不只是冲突与对抗,但是冲突与对抗却永远不能消除。政治家的努力只能减少或缓和战争,而不能根除战争。
其次,在处理国家关系时遵循的原则是权力优先于道德。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影响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性和决定性因素是权力,道德只是虚假的表象。一国在处理与他国的关系时,应自由地追求自身目标而忽略任何道德或法律的限制。
道德只能是相对的,只遵循道德,而拒绝研究现实问题,这种态度是理想主义理论家和国家领导人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表现。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设定,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的主张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是最重要的安全主体。2、最大限度地谋求权力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
3、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最根本、最重要的力量。4、主权国家间关系的本质是对抗与冲突。5、国家安全的状态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6、国家安全问题永远无法根除,存在"安全困境".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安全观是围绕国家这个主体以军事、政治、领土安全为主要内容,通过武力保证国家安全和利益最终实现的一种追求单边安全或单赢的国家安全观。
(二)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观与现全球化时期相联系,它反映了现全球化时期国家安全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适应了时代发展对国家安全实践的要求。非传统安全观在理论渊源上受自由主义安全观影响较大,但其理论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国家安全议题和要素不断增多,国家安全关注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维护安全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冷战结束后,军事对抗威胁下降,国际形势逐渐缓和,安全研究突破固有的传统安全框架,开始关注各种非军事威胁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如恐怖袭击、种族歧视、生态恶化、粮食和能源短缺问题等。国家安全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生态、科技、信息等诸多领域。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在应对传统安全议程方面取得的成果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逐步凸现出来。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利用、人口增长以及太空和海洋的开发问题已经与领土争端、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等传统外交议程问题并驾齐驱。"从安全目标与性质来看,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关联性与共性逐步增强,作为维护传统安全手段的军事力量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家间合作及交流机制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非传统安全观试图摆脱安全困境,所以它强调安全的共性。全球化将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的加强将弱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安全冲突逐渐被合作所替代,"非零和博弈"成为安全主流思想。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非传统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政治、军事领域,而逐渐扩展到科技、经济、信息、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强调扩展安全主体的范围,推动世界各国的共荣共存,通过对话、合作实现非零和、互利共赢的安全理念。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首次提出的最新安全理念。***在会上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全局性认识,它是我国在新时期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标志性举措,也是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