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保证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其中,问卷调查是本调查的主体部分,其作用是对江西省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的规模、学科、强度、支出、形式、效果、评价与原因等现实状况及教育补习的影响因素等做全面了解,收集真实可靠的数据,为论文的撰写提供量化的分析资料。本研究中的访谈主要是为数据统计结果提供分析的依据,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量化结果的含义,使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更加可靠与准确。
2.2 研究工具的设计
(1)编制问卷的构想
本研究在参照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问卷。问卷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即个人基本情况和参与补习的现状。其中,个人的基本情况主要调查教育补习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的影响因素均提炼于已有的文献,具体从学生背景、学生家长背景、学习现状及对待教育补习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划分出了十四个影响因素。参与补习的现状主要是调查教育补习的规模、科目、强度、支出、形式、效果与评价、原因和动机等方面。
(2)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具备研究意义的关于教育补习的若干维度,经过研究者自己的思考,编制了“江西省城市高中生教育补习状况调查问卷”初稿。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者对问卷初稿进行了多次修改。正式调查之前,研究者在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选定 1 个班级,发放问卷 54 份,进行了预调查,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根据预调查的反馈信息,对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删除了不具有鉴别力的题项,同时又再次对问卷的部分题项进行了修改。正式施测的问卷共 29 道题,其中第 1-14 题为城市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影响因素调查;第 15 题为分项题,主要了解学生是否参加了教育补习;参加了教育补习的学生可以直接回答第 16-27 题,此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现实状况;未参加教育补习的学生则回答第 28、29 题,作为对城市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状况的补充了解。
2.3 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选取江西省南昌市、景德镇市、乐平市三所城市的 6 所高中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了解江西省城市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之所以选取以上三所城市,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教育补习这类社会现象在城市比农村更具普遍性。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及教育水平在江西省的城市中处于前列,这是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景德镇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其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在江西省的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它可以代表江西省大部分地级城市;乐平市是县级市,其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在江西省的城市中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可以作为江西省几个县级市的代表。对以上三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基本可代表江西省城市高中生的整体情况。本研究只调查高中生的教育补习,一是出于调查方便性的考虑,由于高中生已能独立并且快速填写调查问卷,由学生当场填写问卷并回收,有利于提高调查效率;二是据已有调查显示,在多数国家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补习现象最为明显,高中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繁杂,考试竞争力更大,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更多的学生会主动或被动的寻求课外补习。
2.4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研究调查对象分别为南昌市、景德镇市、乐平市三个城市的三所省重点高中及三所普通高中,研究者在每所学校分别选取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涉及 18 个班的学生。研究共发放问卷 1118 份,回收问卷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为 973 份,有效回收率为87%.
表 2.1 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从城市类型来看,来自县级城市、地级市和省会城市学生人数分别为 324、332 和 317 人,所占比例依次为 33.3%、34.1%和 32.6%,表明调查对象中学生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均匀。从学校类型来看,普通高中的学校调查的学生数量为 499 人,占总人数的 51.4%,重点高中的学校调查的学生数为 474 人,占总人数的 48.6%,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调查人数较为均匀。
从年级的角度来看,高一学生为 310 人,高二学生有 345 人,高三学生有 318人,对应的比例分别为 31.9%、35.5%和 32.7%,总体看来,调查对象在年级方面分别较为均衡,高二人数稍多与调查学校的班级人数分布有关。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 485 和 488 人,对应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9.8%和 50.2%,表明调查对象中男生和女生比例比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