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中国家庭的结构、作用及家庭的观念、素质、生活方式等等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家庭矛盾越益尖锐,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越益凸显。曾国藩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重视对家人的教育,在对家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他身体力行地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和睦邻里,并结合家人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以谋得家庭内部的和谐、团结、稳定。这些家庭教育思想无疑给当代家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学习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从立德修身、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睦邻和家、读书明理等诸多方面重视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才会达至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兴旺、长治久安的美好社会。
当然,研究、学习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思想的封建性、局限性一面,我们尽可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钟叔河。曾国藩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马博。曾国藩家书[M].北京:线装书局,2013.
[3]刘毅政,刘晓霞。曾国藩日记[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6.
[4]赵焕祯。曾国藩家书[M].武汉:崇文书局,2011.
[5]章继光。曾国藩思想简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6]黎庶昌。曾国藩年谱[M].长沙:岳麓书院,1986.
[7]刘忆江。曾国藩评传(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8]刘忆江。曾国藩评传(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9]王继平。曾国藩研究第一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唐兆梅,成晓军。曾国藩家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11]成晓军。曾国藩家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12]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M].湖南:岳麓书社,2002.
[13]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下)[M].湖南:岳麓书社,2002.
[14]唐浩明。曾国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5]一鸣。中国式家教[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16]贾容韬,吴朝霞。中国家教原则[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
[17][美]劳伦斯·斯坦伯格着,管益杰,尹莉莉译。成为优秀父母的十大法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8]李育民。曾国藩传统文化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9]曾国藩。冰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0]曾国藩。挺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1]田澍。曾国藩与湖乡文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22]邓启铜。论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23]伊万·赫什,史蒂文·惠勒。曾国藩最有影响的100封家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24]刘毅政,刘晓霞。曾国藩日记[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6.
[25]曾国藩。曾国藩全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6]梁勤。曾国藩百年世家[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
[27]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出版,1985.
[28]刘毅政,刘晓霞。曾国藩日记[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6.
二、硕博论文类
[1]何琴。论曾国藩的行政人格[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段瑞芬。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1.
[3]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长沙:中南大学,2004.
[4]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与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5]桌晓红。曾国藩道德思想教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6]常耀弘。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太原:山西大学,2007.
[7]曹艳。梁启超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初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8]张亚宁。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1.
[9]于淼。曾国藩的道德教育其现代启示[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0]夏婷。曾国藩家书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1]和丽。曾国藩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12]何琴。论曾国藩的行政人格[D].南昌:南昌大学,2013.
[13]孙德强。曾国藩人生修养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4]王丹。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15]周俊武。激扬家声--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16]张亚宁。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1.
[17]常耀弘。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西:山西大学,2007.
[18]刘朝晖。浅析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9]匡翠芳。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20]卓晓虹。曾国藩道德教化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1]金楠。论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2]段瑞芬。教育心理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保定:河北师范大学,2011.
[23]朱佳斯。《曾国藩家书》家庭和谐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24]谢芳。儒学视角下之曾国藩哲学思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25]刘铁铭。曾国藩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长沙:中南大学,2011.
[26]彭丹丹。曾国藩思想政治教育观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27]李笑莎。司马光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3.
[28]刘丽萍。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4.
[29]邓仁武。唐浩明历史小说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2.
[30]邓仁武。唐浩明历史小说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2.
[31]马海阳。曾国藩家庭教育的历史演变[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三、期刊类
[1]周玉珍。简述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内容及特点[J].广西:社会科学家,2005(2)。
[2]赵炎才。曾国藩的道德救世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王淑珍。浅析曾国藩家庭教育的渊源[J].许昌学院学报,2007(6)。
[4]刘伟生。曾国藩家庭文学教育经验述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5]荆世群,邹彩娟。曾国藩自我教育观初探[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6]杨曼英。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及其渊源探析[J].船山学刊,2009(3)。
[7]朱钟颐,赵岳峰。从自概之道探曾国藩修身之鉴[J].船山学刊,2008(1)。
[8]阙庆华,龙明全。试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9]马锴。浅谈曾国藩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的教育意义[J].新西部下月刊,2011(4)。
[10]龚永标。儒家文化对中国语文的教育影响[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1]白晓明,郑玉波。曾国藩教子家书的现代价值[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2]戴素芳。析曾国藩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思想[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13]朱春晖。曾国藩教子之道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4]李瑾,朱永新。解读小窗幽记的管理思想[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15]唐明贵。儒家的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3)。
[16]田文卓。从晚清科举看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世纪桥,2014(3)。
[17]刘铁铭。论曾国藩军事德育思想及特点[J].求索,2011(9)。
[18]朱钟颐,刘艳雄。曾国藩创建理想和谐家族社会思想[J].求索,2006(5)。
[19]朱汉民,吴国荣。以学术为治术--国藩的礼治思想及其经世实践[J].中国文化研究,2007(1)。
[20]孙翔,雒季,姚爱琴。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渊源刍论--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1]罗慧。曾国藩的德育主张[J].当代教育论坛,2013(3)。
[22]田晓平。曾国藩治家之道与价值观教育[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
[23]刘丛。从《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J].兰台世界,2012(3)。
[24]田正平。读书·修身·治家--《曾国藩日记》阅读札记[J].教育研究,2014(12)。
[25]戎鸿。剖析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特点[J].兰台世界,2014(3)。
[26]徐德勇。试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鲁东大学学报,2009(3)。
[27]张亚宁。曾国藩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8]刘日升。曾国藩之成功家教探秘[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4)。
[29]许丽英。曾国藩人格教育思想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30]罗慧。曾国藩的德育主张[J].当代教育论坛,2013(3)。
后 记
这篇论文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在贵州师范大学历政学院学习生涯的结束。硕士研究生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在这三年的学习时光中所学的知识让我终身受益。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阳黔花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的最后的定稿,阳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支持。阳老师为人随和,治学严谨,虽身负教学、科研重任,仍多次抽出时间询问我的研究进程,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阳老师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客观、严谨,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老师这种踏实的工作精神让我倍受鼓舞。借此机会,向阳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篇论文的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李金和老师、伍志燕老师的帮助。同专业的几位同学:李迪、班英英、王俊斐、韩伟丽等也给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在此也对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才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