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03 共35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内容及原则探究
【引言】曾国藩家庭教育观的方法与效果研究引言
【第一章】曾国藩家庭教育理论的产生
【第二章】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曾国藩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结语/参考文献】曾国藩家庭教育理念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当今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否和睦稳定,家庭教育是否行之有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无疑为我们今天千千万万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修身立德以成人成才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中,立德修身思想一直贯穿始终。曾国藩从立志着手,鼓励子弟要注重德性修养,成圣成贤。他提倡要多读书,强调读书不需过多考虑功名之事,而应关注修养身心。他教育子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人生目标的追求以及人与人相处问题上,他特别注重自我品行的修养。在他的一生中,修身以成圣贤是他人生的最高目标。抛开其做圣贤的封建思想不论,曾国藩强调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孩子的德性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这在今天尤有其合理意义。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走向了一个极端功利化的误区,不少家长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只要成绩好,便是乖孩子,可谓“一俊遮百丑”.殊不知,一个没有知识而有道德的人最多成为废品,而一个没有道德只有知识的人却能成为一个危险品。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谈到,培养一个人不仅要加强对其进行知性教育,更要注重对其进行德性培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的人才。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石,是一个家庭良好家风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关注孩子的品行教育,教育孩子知书懂礼,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可用之才。
  
  二、以孝友促家庭和睦

  
  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曾国藩十分强调传统文化中孝的最根本的精神,他继承了传统孝中对父母孝养的观点,为今天的子女如何孝敬父母作了表率。
  
  曾国藩在京为官几十年,很少回家,不能时常陪伴在父母、祖父母左右,为此他深感惭愧。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他再三嘱咐诸子弟要孝养长辈,并从捉襟见肘的银两之中,给家中长辈购买基本的生活之需,经常寄一些补品回家以供他们调养身体;天气变冷之时,添置貂皮大衣,寄回后并仔细说明收藏及穿着的办法。他非常重视父母的身体健康,时常把他们的冷暖记挂于心。此外,在孝顺长辈的基础上,曾国藩主张事事讨得父母欢心,也就是,应发自内心地赡养老人,让父母能心情愉快、舒畅,在精神上给予他们以慰藉。他的这种对待父母的殷殷之情在现代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如若今天的子女能百忙中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聊天、说话,多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和精神需要,父母心中的孤寂感就会减少很多,父母与子女的冲突也会随之大加化解,千家万户才会和睦友爱,暖意融融。
  
  曾国藩还认为兄友弟恭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基。他曾多次在家书中问及诸弟的学业有没有进步,告诫他们要读书明理,要持之以恒。他认为“友”是为兄者之德,“悌”是为弟者之德。兄弟作为家庭当中的成员,他们相处得友爱团结,不仅关系到“孝敬长辈”的质量问题,还影响到家庭兴旺的问题。兄弟间要礼让为先,即“君子敬而勿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兄弟之间在为经济、地位、权力发生纠纷的时候,应各自学会忍让,不能发生过激的动作,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以说,兄友弟恭则是家庭兴旺的基础前提,防止所有可能危害兄弟团结友爱的行为。曾国藩认识到兄弟之间产生矛盾对家庭的破坏作用相当巨大,故作为兄长的他把曾氏家族的长盛、发达全部寄托在自己和诸弟身上。因此,他在教育上对几个弟弟十分的操心,并把这认为是替父辈分忧解难,也是对父辈孝的一种体现。他不厌其烦地告诉兄弟们:“第一,贵兄弟和睦。去年兄弟不和,以致今冬三河之变,嗣后兄弟当以去年为戒。凡吾有过失,澄、沉、洪三弟各进箴规之言,余必力为惩改;三弟有过,亦当互相箴规而惩改之。第二,贵体孝道。推祖父母之爱以爱叔父,推父母之爱以爱温弟之妻妾儿女及兰蕙二家。”
  
  可见,兄弟关系作为一种平辈关系,比其他家庭关系更容易导致矛盾和冲突,一旦出现应“互相箴规而惩改之”.
  
  曾国藩的兄友弟恭思想在今天未尝没有现实意义。即使当代家庭兄弟姒悌未必都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之间不能因没有在一起生活使亲情淡薄。大家应该经常走动,彼此眷注。当对方有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当其家中有喜庆之事时一定要共同庆祝,万万不能因经济纠纷而伤了兄弟和气,或者是因各自有家之后,兄弟姊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兄弟妯娌之间相互团结,相亲相爱,才能使家庭和睦,才能促家庭兴旺。
  
  三、以勤俭促家庭兴旺
  
  以俭为荣、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乃兴国兴家之本。“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时尚、住房讲舒适等,更有甚者,不少人滋生了铺张浪费,只讲排场不讲节约,盲目攀比炫耀的恶习,为此,曾国藩的勤俭持家思想无疑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强调勤为富足之源,俭为持家之道,只勤不俭,则家中财用不足;只俭不勤,则广而无源,坐吃山空,要想保住家庭长久兴旺发达,孩子从小便要学会勤俭节约。曾国藩从眼勤手快、嘴快身体勤这些方面要求子女做到“勤”,可见,他强调“勤”能积累物质财富,并要求生活上都要“戒惰”.曾国藩要求家人早上要早起,打扫卫生,戒骄戒奢,嘱咐子弟出门要走路,不可以乘马车,教导女儿不要懒惰,要学会烧茶煮饭做菜。可见,在他看来,只有在扫地、出行等小事上勤俭节约才能够防范于未然,才能永葆家庭兴旺发达。
  
  四、以睦邻和家促家庭和谐
  
  家庭是家人们调养身心的休息场所,家庭和睦则人人心情舒畅,家庭中人人都竭尽全力为家庭排忧解难,一家人就能齐心协力,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家庭自会昌盛,同时,邻里和睦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曾国藩的睦邻思想对我们如何做到邻里和睦相处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曾国藩竭尽全力救济曾家有困难的亲戚,时时带钱给他们。时常,由其弟将部分银两拿给父母维持生活,把剩下的所有钱财按他要求一一分给极其贫困的乡邻。即便他在经济困难之时,也仍然坚持救济族戚,并再三叮嘱家中诸弟子侄,对他们保持敬爱之心。他还训诫家人与邻为善,以和为贵。解决矛盾,要以团结友善,互相忍让。曾国藩曾抄录前辈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眼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寄回,家人学习诗中的内容后,化解了与邻居之间因建房屋而产生的争地矛盾。而后邻居感到羞愧,自觉让了三尺土地给曾家,并与曾家世代友好和睦.现代社会,随着高楼的崛起,城市人口的增加,邻居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漠。学习曾国藩的睦邻思想,对邻里互帮互助、互让互谅,才能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成员心情舒畅。
  
  五、以读书明理促家国兴盛
  
  在当代社会,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简单地认为在中国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而且由于读了书也不一定会找到好工作,所以简单地认为不用读书。
  
  曾国藩从祖父辈开始决意读书。因为祖上一直到其父亲这一代,曾家才出了一个秀才,曾国藩从小就是家族的希望,所以他的家庭和长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儒学教养和读书习惯的培养。而且,他也真的做到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于 1838年成为进士,这也大大的激发他苦心钻研读书的决心。曾国藩一生都把儒家的经典和程朱理学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用这些知识来提升自己;把立功、立言、立德看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方向与目标,并用其来时时激励自己。但是要想真正能实现这一切,就必须要认真读书,也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曾国藩在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致儿纪泽的书信中指出:“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家中新居富托,一切须存此意,莫作代代做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告诫儿子,“天下多难”,故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因“此等均未必可靠。”
  
  他以为世事多变,大富大贵靠不住,故教儿辈一意读书,不可从军。在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致儿纪泽、纪鸿的信中指出:“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曾国藩在给儿子及夫人的书信中,多次强调不希望子孙为大官,而期盼他们成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曾国藩曾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他在信中,反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说:”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又说自己志在读书着述,不克成就,每自愧悔,”泽儿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一一熟读而深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着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以为立志是读书进学的基础,故时时在信中强调立志、坚志。
  
  今天,学习曾国藩的这一思想,无疑具有警醒深陷”读书无用论“迷茫中的大学生的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