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从家庭结构与功能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9 共7375字

  3.2 从家庭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家庭制度既是人类文化的沉淀,又能传递人类文化。笔者觉得通过对家庭制度的研究,可以好地理解留守儿童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因为它能为人们提供家庭行为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从而促进社会控制的实现。在下文,笔者将以家庭社会学的角度,以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角色、家庭观念、家庭管理等方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因素分析。

  3.2.1 家庭结构。

  构成家庭的要素很多,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结构和不同类型。家庭是通过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以分享共同生活场域为最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

  家庭结构的核心在于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基本三角。包括横向的夫妻关系和纵向的亲子关系。在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稳定的三角型家庭结构中,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家庭结构的不完整 .根据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儿童期是人生最初阶段的社会化时期,对人一生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奠定了社会化基础。而儿童期,个体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社会化的,因此家庭是少年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个体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到继续社会化以适应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是在多种影响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把影响个体的全部社会环境称为社会化因素 .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家庭教育所产生的教育效果绝不仅仅是由于家庭的某一个有关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家庭内各种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

  在农村,由于大量年轻父母出外打工,将孩子带在身边又不方便,只好将孩子交由老人照看。在隔代家庭中,由于孩子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对孩子的教育较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乃至单亲家庭都要少。尤其是在农村,由一于农村老人知识能力等的缺陷,对孩子监护不力或缺乏应有的教育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与主干家庭相比,隔代家庭中,祖孙关系是主要的家庭关系,家庭结构简单,但由于没有中间一代,祖辈与孙辈代际特征的异质性较强,代际差异显着。如在社会认知、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祖辈与孙辈差异明显,往往相互难以沟通。此外,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老人自身素质相对较低,在教育孩子时内容、方法陈旧,多沿袭自己当父母带孩子时的经验,因而也给家庭教育带来障碍。总之,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结构的变迁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正视家庭结构变迁给家庭教育带来客观影响的同时,家庭教育自身也必须根据家庭变迁的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

  3.2.2 家庭功能。

  功能是指系统与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功用和效能,而家庭功能也就是在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和作用中所具有的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以及适应和改变社会环境的功用和效能。由此可见,家庭功能是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运动状态中表现出来的,家庭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如果与社会环境之间没有联系和作用也就无所谓功能了。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与发展,改变了家庭功能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家庭功能实践活动本身,家庭功能的执行方式,执行重心的转移以及执行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表征着现代家庭的功能变迁的新趋势。家庭功能的定义是什么,有何种功能,每个学者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郑杭生认为"家庭功能本质上是个人需求的表现。

  吃的需求表现为组织生产,积累和消费的单位;性的需求表现为婚姻的缔结与维持以及爱情;生育、抚养和赡养、教育等功能是处于对永生的需求。

  功能主义传统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根据他的观念,家庭的两个功能是初级社会化和人格稳定化,初级社会化是儿童学习所处社会的文化规范的过程,家庭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舞台。

  日本社会学者大桥熏指出:在家庭本身的固有功能(性、养育)基础功能(生产和劳动、家政和消费)和派生功能(教育、看护、宗教、娱乐)中,家庭功能中的固有功能一般不会有多大变化,维系家庭成员生活的基础功能则因社会变迁,会随着产业化和公共设施的发达发生很大变化。

  美国社会学者威廉·F·奥格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以前,家庭履行着七种例行功能:经济功能、给其成员以威望和地位、教育功能、为其成员提供了保护性功能、宗教功能、娱乐功能、情感功能等。

  关于家庭功能的各类,邓伟志认为: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

  刘茂松把家庭的功能分为:家庭的本原功能(生育功能、养育和教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生产和消费功能),家庭的衍生功能(管理功能、权力功能、文娱功能、信仰功能、情感功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从 7 个方面全面而详细概括了家庭的主要功能:(l)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是家庭功能其他方面的物质基础。(2)生育功能。(3)性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父母教育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5)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 (6)感情交流功能。(7)休息与娱乐功能。

  家庭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家庭功能也会发生变迁。在社会转型期间,家庭的某些功能正在逐渐退化甚至消失,而某些功能正在强化。笔者想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从家庭的教育功能,情感功能,抚养功能,保护功能,消费和经济功能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阐述。

  在家庭生命周期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家庭启蒙教育阶段。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失调,家庭功能发生如下变化:

  3.2.2.1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人口的生产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劳动后备力量的培养与训练,是家庭特有的职能,也是家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功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其教育功能却始终存在,只是随着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依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进行完善。

  教育功能是家庭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即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一个"生物人",重要的是它必须为社会培育一个"社会人".正如《教育与社会》一书所论述:"家庭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它的社会化功能,家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家庭亘古不变的功能,也是家庭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社会人",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基本目标。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实现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这一基本目标是相对稳定的。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尤为重要。

  家庭是儿童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父母这一角色的空缺,父母的教养方式被代理监护人的抚养方式所取代,父母无法为孩子营造正常和谐的家庭氛围。与父母外出前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功能弱化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家庭教育数量的减少。父母缺位对家庭教育造成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施教者人数的减少,而且也表现为施教时间的缩短 .调查显示,相对农村同龄人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施教者的劳动时间更长,施教者劳动时间与劳动量的增加对于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劳动时间的延长,一方面监护人用于家庭教育的时间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上付出的精力也会受到限制。

  第二,是家庭教育质量的下降。正常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双亲的相互配合教育,并且留守儿童守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家庭教育质量的下降。家庭功能弱化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监护人不能有效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留守儿童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断乳期"出现后,少年儿童需要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在群体中学会如何接受人际信息并做出反应,即学会如何交往。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轲说过"对个人进行教育最实际的方式是将个人保留在集体中".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时期,由于父母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少年儿童身心诸方面尚未定型,可塑性大,他们在行为习惯上难免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 留守儿童不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2.2.2 家庭情感功能的弱化。

  家庭作为一个初级社会群体,其重要的特征就是成员之间频繁的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互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在家庭中获得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就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家庭是其成员思想感情交流互动最充分,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对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却因为父母双方或单方的缺位,影响了情感功能的正常发挥,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联系是一种自然的爱,孩子最初的个性就是通过与父母亲的思想感情交流和互动而形成的,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发展,懂得接受和给予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各尽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

  留守儿童不仅不可能感受到来自正常家庭的那种父爱与母爱,而且他们连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机会也很少,这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极其不利。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的亲子分离,必将使其与父母产生心理隔阂,使他们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饥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在幼年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们的性格个性都会受到影响。湖北大学心理学专业的 7 名学生于 2003 年暑假期间做的调查显示 50%以上的孩子对于"留守"生活有不适应的感觉;16.6%的留守孩子"有过被遗弃的感觉;"12.3%的孩子无处倾诉;还有 6.5%孩子将留守儿童守生活称之这"一段痛苦的经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留守儿童现象表现为亲子分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是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如显得忧郁,不自信等。

  3.2.2.3 家庭抚养、安全和保护功能的弱化。

  历史地看,"家庭是社会共同体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根据功能主义的观点,家庭在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和维持社会秩序方面起着重要功能,家庭是:为了保障孩子得到保护和供养而造下的文化设备,因此,抚养儿童就成了家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人类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个体在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内必须得到家庭提供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以使每个儿童满足基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后,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有人将农村中的留守儿童称为"父母双在的孤儿",因为他们的家庭环境实际上是残破的。留守儿童父母的长期缺席,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事实结构的不完整,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这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在目前的留守儿童家庭中,家庭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在父母离开以后,他们开始了与祖父母,亲戚朋友和同学群体的新生活。其实不管是隔代监护,上代监护还是单亲监护都是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它会导致家庭的抚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并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一系列影响,具体表现在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整体较差,面临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困境。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家庭居住环境不佳,卫生意识较差。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于青春期,身体成长急需营养。有些留守儿童不但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而且因为食用了不卫生的食品还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并非媒体耸人听闻,大量的新闻报道证实了一点。 留守儿童父母的缺席对留守儿童身体的影响往往会令其父母抱憾终身。

  正如笔者上文所提到,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往往自己也有孩子要照顾且家务劳动比较重,特别是对于那些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祖辈年事较高,精力有限,身体较差,造成他们在有些情况下无力照顾留守儿童,农忙季节,留守儿童回家后时常遭遇"冷锅冷灶"的待遇,仅以廉价的面包或方便面充饥,在部分劳动力缺乏的家庭中,留守儿童还担负着较为繁重的家务劳动,比起那些有父母做强有力后盾的非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的状况实在不尽人意,(案例:

  小张,男,13 岁,金龙中学初一(2)班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笔者见到他时,可以闻到他身上的一股恶臭。据其班主任说,从开学到五一期间,该生基本上没换洗过衣服,全班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

  在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中,留守儿童的安全相对来说更有保障。毕竟打骂留守儿童的亲戚朋友是极少数,但在同辈监护中,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同辈监护人,对孩子的照顾欠考虑、不周到。甚至有的监护人本身也是孩子,不够成熟、稳重。在这种情况下,监护人很可能带领被监护人去做一些危险的游戏。

  或者由于社会阅历较浅,被不法分子或人贩子钻了空子,让留守儿童成为人贩子的诱拐对象,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个个耸人听闻的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 在电视新闻媒体中,曾经报道过,有留守儿童的姐姐把弟弟照顾丢了的事情;报纸上也曾经刊登过留守女童被猬亵,在网吧产下二子的案例。在笔者此次调查中,虽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恶性案件,但是安全事故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如案例:5(3)班的张XX告诉我,妈妈外出打工,像烧水、洗碗这些简单的家务活就落在他身上,有一次提开水时他不小心烫伤了妹妹。一直到现在他却很内疚。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他们自身的人身安全上,还体现在攻击他人和刑事犯罪上,据"老师调查问卷显示"有很多留守儿童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重老师,态度散漫,出现了旷课、逃学的现象。这在高年级的"留守男童"中较为突出。正如笔者前文中所说"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由于家庭中少了权威管理,在这种实际监护真空的状态下, 留守儿童就获得了绝对自由,为所欲为: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等。案例:

  初二(三)班的陈 XX 经常在课间或别人午休期间翻墙到学校后山的红薯地,偷生红薯,然后带领一群虾兵蟹将在后山烤红薯吃。有一次在教室的洒水壶里放鞭炮,严重扰乱课堂纪律。班主任张老师无奈地告诉我:陈 XX 和八十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开家长会时,陈 XX 的家人从未到场。只要他不和社会上的地痞流氓勾结在一起就已经算不错了。案例:初三(1)班的王 XX,经常敲诈低年级的学生,用以开销平日网吧和零食的费用。有一次竟然敲诈到校长外甥头上,引起了学校高度的关注。整顿之后,王 XX 稍有收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有力和有效监管,容易产生隐患。不仅会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还会自己行为失控,违法犯罪或轻生等等。

  3.2.2.4 家庭的经济、消费功能的强化。

  消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其所下的定义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耗。从研究取向上来说,消费研究主要有四种:一是经济学取向的消费研究。二是哲学取向的消费研究。三是应用取向的消费研究。四是社会学取向的消费研究。

  家庭收入系统和家庭人口系统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两大因素。家庭收入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家庭劳动人口数以及家庭成员工作年限等。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虽然其父母,长辈从事的并不是高薪职业,但因为实际劳动人口数较多,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年限较长,家庭的总收入在逐年增加。

  家庭人口系统由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和家庭生命周期三个变量组成。家庭规模一般指家庭的成员人数,在消费研究中,一般以户代替家庭规模。引起家庭规模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和家庭的分化与组合状态的变化。家庭结构一般包括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两种类型。家庭结构的另一种划分是按照家庭中就业人数和家庭总人数之比来划分家庭类型。前一种划分方法强调的是家庭成员的血缘、嫡亲和代际关系,后者突出的则是实际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对家庭收入和消费的作用。在农村留守家庭中,实际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并不多,主要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守在家的除了有留守儿童外,还有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在家庭收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对家庭收入和消费起负向作用。

  农村家庭的消费方式在现代性上一般不如城市家庭。农民进城务工,不可避免的与城市居民接触,并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使得有过进城务工经历的农民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现代性。家庭消费不仅与现代性相关,而且也与社会分层相关。不同的消费方式可以体现出人们所属的不同的社会阶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00 年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的分水岭:

  1996 年至 2000 年,农村居民收入连续四年增速下降;2000 年至 2006 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跌宕,总体呈递增趋势。

  农村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转移性收入。从农民的收入结构来看,农业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一直在下降,而工资性收入却在不断上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是由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推动的。

  农村家庭在年轻夫妻外出打工后,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家庭收入的改变会引起家庭消费,经济功能的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指的是家庭经济收入入的多少,许多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都把家庭的经济条件看作影响儿童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经济收入多少虽然不是家庭生活幸福和睦的唯一条件,但是却是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和睦的一个重要条件,因而对子女的教育也有一定影响。

  家庭的消费结构是随家庭的收入、职业、文化状况的不同而不同的。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导致城市和农村家庭的消费存在较大不同。从收入上来看,城乡家庭收入差距较大,城市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增长速度远快于农村;从住房上来看,农村家庭住房面积虽大于城市家庭,但其居住质量不如城市;从家庭用品及精神文化生活上来看,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家庭用品及精神文化生活都较为欠缺。在农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档次与水平提升的同时,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改变。除了用于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固定财产(如电视、冰箱、洗衣机和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添置外,农村家庭教育费用支出事,跃居各项之首。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农村消费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支出项目,四成以上的农户家庭预计将其收入用于子女上学。这一切并非证明农村家长的教育文化水平更高,更侧重于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资。而是说明了一点,在农村家庭收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教育费用支出所占的相对比重较大,农村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要高于城市。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缓和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增加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支付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学生的缀学率。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