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大数据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7-02-23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7406字
  第四章 大数据对影视创作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一个最显着的特征就是获取知识更为容易,而知识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增长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搜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于是,搜索引擎出现了,搜索引擎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但一方面,搜索是用户主动发起的请求,另一方面,用户为什么会这样搜索或者说是用户的搜索行为是否能被利用就引起了学者们更多的思考。大数据分析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这么多数据存储在一个地方显然并不现实,因此通过云平台进行的数据分布式采集也越来越普及,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
  
  在影视文学创作领域,很多时候并不能感觉到大数据的益处,仅仅只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着,1982 年,北京进行了电视受众调研,那时在很多地区电视还未普及,这是第一次采集影视方面的数据,1985 年,中央电视台引入收视率,期望能够通过其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对电视节目进行优胜劣汰,自此以后,收视率的高低成为评价一档电视节目的重要标准。如今,收视率的使用早已非常广泛,虽然不至于将收视率低的节目直接淘汰,但一般都很难再在黄金时段立足。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引入美国大片开始,电影院日渐稀少的观众越来越多,由此引入了票房这一指标,因此票房的高低成为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当然投资人看中票房主要是因为票房的多少决定了是否能够收回投资成本进而产生一定的商业利润为本。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过于沉重的影视作品人们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娱乐化、大众化的影视作品易于被接受,另外,对经典文学的改编有可能会为投资商减少很多宣传推广费用,这些结论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影视文学创作从崇高到通俗,从艺术到娱乐,从文字到图像,创作者一次一次更新着自己的审美价值体系,虽然说轻松、娱乐化也并没有多么不可接受,或是带来很多的消极影响,但是编剧却因此沦为产业工人殊不可取,特别是如果为了达到一定的利益到处抄袭、拼凑、甚至颠覆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就不得不使人感到痛心。
  
  这样的例子不剩枚举,比如于正,于正的炙手可热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于正拍摄的作品大多都是古装青春爱情偶像剧,这些作品迎合了大多数受众的心理,如“美人”系列、“宫”系列等等,这些作品再加上一些青春偶像派演员,轻而易举地霸占收视率排行榜前列,于正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影视工作室的跟风,如唐人工作室、欢瑞世纪工作室、杨幂工作室等等,这也不由得引人深思。
  
  此外,我国影视作品大数据分析由于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不足所限,还存在有数据来源少、数据资料缺乏真实性等问题,很多作品在营销上做的比较成功,但内容上差强人意,比如《小时代》。再从影片的实质内容来看,存在有商业利益至上、题材日渐稀少、缺少艺术价值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大数据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投拍一部影视作品需要较大的投资,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投资商愿意甘冒风险去投资一部有可能大获成功但也有不小的几率一败涂地的作品,投资商宁愿投资风险小、受众广的作品,哪怕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乏善可陈,这种思想也会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他们宁愿创作一部能够容易获得投资商青睐的作品,于是,思想就受到了市场的禁锢,由此,影视文学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会受到来自投资商、受众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他们必须去迎合消费市场,去迎合受众的心理,也就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和文字艺术的矛盾,演员的表演风格和观众喜爱的表演风格的矛盾等等。
  
  (一)大数据对作家观念和作品主题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人们并不乐于在休息时间再去感受影视作品的沉重,于是,娱乐化、大众化的影视作品更易于被接受,这个结论可以轻易地从大数据分析得出,于是,作家的观念和作品的主题都有向轻松娱乐化、大众化发展的倾向。
  
  再以于正作品为例,早期的于正作品在艺术性上显然更胜一筹,如电视剧《锁清秋》、《美人心计》等作品,既有主题深度,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发展,演员的对白与演技也能够充分的凸显出作品的功力,但是这些作品的受众并不广泛,知名度也并不高,也就是说,作品的价值并没有实现最大化,作为于正本人,除了收获一个较好的口碑以外,并没有为其带来实质性的名和利。
  
  2011 年,于正作品《宫》剧获得亚洲最佳编剧奖,也成为于正之后作品的分水岭,自《宫》剧之后,于正开始有向娱乐化、大众化发展的倾向,雷人桥段俯拾皆是、语言风格更加通俗直白,甚至出现很多当下的流行用语,观众看着高兴,能够放松心情,作品收视率就节节上升,于正本人名利双收,投资商也乐见自己的投资收到很多回报并乐于继续投资。
  
  (二)大数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大数据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影视工作者常常分析怎样的影视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的吸引观众。自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大片进入我国以来,好莱坞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回到了久违的影院,人们也才知道,电影原来可以这样来表现,强大的视觉冲击远比精彩的对白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样的表现形式渐渐对影视工作者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很多作家在文学创作时有了影视化书写的趋势,比如最常用的有蒙太奇、闪回等影视创作手法,但实际上,这种书写方式还有另外的原因,一方面是节省影片拍摄的周期,另一方面则还是节约成本。通常一部小说要搬上荧幕就需要对小说进行全面的编剧,很多段落文字也都需要进行改写以贴近影视表演的需要,如果一部作品在创作时就考虑到之后的拍摄的需要,那就会节省很多编剧的时间,自然也就会缩短拍摄周期,影片的成本就会降低,投资商的投资风险就会更小。
  
  (三)大数据对经典文学的颠覆
  
  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在大数据背景下,很容易得出这样的分析结论,喜爱《西游记》的观众很多,受众非常广泛,于是,类《西游记》题材越来越多,如《西游记后传》、《大话西游》、《大闹天宫》《春光灿烂猪八戒》、《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争取观众,以获得利润为目标,而采取这样的策略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影视作品投拍的风险,还有金庸的作品也是一拍再拍,《笑傲江湖》翻拍多次,《新笑傲江湖》甚至颠覆了原着,东方不败不再是男性而是女性,凶残的本性改为重情重义的侠女,甚至和令狐冲成为情侣,这样的改编虽然可以引起很多争议,但是并没有减少观众猎奇的心理,依然能够成功的吸引受众者的眼球。
  
  总之,在大数据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的创作轨道已经偏离了传统的轨道,我们尚不知晓这样的改变究竟是利是弊,但是这种变化实际上却将一些经典文学着作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的抽离。比如 83 版的《西游记》剧本基本尊重原着,拍摄时间长,环境艰辛,但却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经典。即使是在不看原着的基础上也能让观众充分的了解原着,但之后拍摄的一些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加入了一些爱情、亲情等等其它的偏离原着的主题,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经典的颠覆。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创作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分析对影视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现状分析时,从电影《美人鱼》的案例也可以知道,《美人鱼》在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的同时另一面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也说明这部电影在艺术层面上仍然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剧变。思维方式即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是主力军,电影《美人鱼》通过大数据分析以青少年受众为主要突破口,并在之后的市场定位、生产制作过程和营销策略等等方面无一不围绕着这一群体进行设计,因此也忽略了其他观影群体的需求,这使得电影《美人鱼》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争议。正如任何一个新型产业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一样,大数据时代下影视创作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改善,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给我我们出了一道道难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大数据时代为影视创作带来的不只是机遇,还有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以一个科学以及理性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本节将对大数据时代影视创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大数据分析在国内尚未成熟
  
  1、数据来源少
  
  我国微博、微信、百度、淘宝等网站发展很快,还有一些视频网站的发展也较快,但是这些网站中,真正可用于影视创作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少之又少,“大数据”虽然包含海量的数据,但实际上这项技术比拼的是数据的可用性。我们不仅需要足够的数据储存空间,还需要精密的技术用来分析、处理、重组数据。而目前中国影视行业的专业技术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因此就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不能够完全的利用大数据时代所提供的信息,并且忽略的大数据的时效性,在合理的时间内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海量的数据没有被聚合起来,被网络爬虫收集来的数据绝大部分都是无用的数据,虽然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去收集数据,但数据的可用性却令人怀疑。
  
  另外,这些数据对指导营销有一定的帮助,但用于指导影视创作仍然缺少价值,比如说郭敬明的系列电影《小时代》虽然豆瓣评分才取得了 4.7 分这样一个不高的成绩,说明影片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是营销上做的就非常的成功,最终以总票房4.83亿,以制片成本为2350万的小成本电影在影视行业中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品味在逐渐提高之中,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影视、娱乐业的发展前景,也拥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虽然,大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作用使人一目了然,但大数据分析在影视创作行业怎么用、如何用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在笔者写作这篇论文时,刚好发生了知名编剧集体抵制阿里影业的事件,事件源于阿里影业副总裁在一个论坛中发表的讲话,大意是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使得编剧成为技术工人,这引起了大量知名编剧的反弹,这个案例本应用到下一节的论述中,但是这个案例可以凸显出我国影视创作行业的大数据分析都用来做什么了?虽然不能去诋毁阿里影业副总裁的做法的欠缺,但起码他对影视创作大数据分析的理解是极其消极的、片面的,而且驶向了不正确的道路。
  
  2、数据资料缺乏真实性
  
  在大数据影视创作现状的分析中,以电影《美人鱼》大数据分析进行了介绍,并以微博数据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那么首先来看的是数据的来源问题,《纸牌屋》的出品商是美国互联网 DVD 租赁商 Netflix,在该网站上既有租赁 DVD 的顾客资料,也有被租的 DVD 资料,还有顾客评论,和电影相关的数据是聚合的,而且他所获得的数据是自身所拥有的数据,而不是采用的别的地方公布的数字,其真实性毋庸置疑。我国除了缺乏类似的网站以外,也没有类似的 DVD 租赁行业,当然这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有关,本文关注的就是数据资料缺乏真实性,目前仅有的数字也就是视频网站流量、票房,这些数据往往还被注了水分,用这样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得到的结果难免使人有失之偏颇之感。
  
  另外,枪手、水军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如果 Netflix 网站上的租赁数据、评论数据也都是由枪手或者水军来完成的,那《纸牌屋》就难获成功了,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创作者的时代,我们常常容易受多数人的影响,但列宁和柏拉图都曾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影视创作者也会因此难以辨别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需要研究一项能够客观分析信息内容价值的技术来改变大数据真实程度低的现状。在大数据分析行业里,这样的数据叫做噪声数据,在进行分析时需要做滤除处理,但是如何判断这些数据是噪声数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大数据分析行业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再次,在美国,除了 Netflix 网站所拥有的数据以外,还有很多别的企业也拥有类似的数据,在《纸牌屋》进行大数据分析时,Netflix 网站也并非只考虑了自己所掌握的数据,而是将很多数据全部纳入其中,Netflix 网站自己所掌握的数据也都是对外分享的,而我国的视频网站要么就不对外分享数据,要么就分享注水的数据,他们认为,数据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对外分享,殊不知,数据分析技术需要共赢,如何获得数据才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将这些数据加以利用,即使你拥有这些数据也是毫无用处的。
  
  3、缺少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人员
  
  我国还缺少真正专业的专门从事大数据事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数据分析人员不仅需要充分的了解相关领域的数据内容,还需要了解未来数据需求的走向。从现阶段大数据技术行业来看,从事的大数据工作的企业全都不规范且不专业,目前的数据分析者并没有拥有足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没有建立起缜密的数据分析思维。一个优秀数据分析需要全面的了解用户需求、进行用户调研、展开方案设计等等方面。在影视创作行业中,数据分析者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数据框架,首先将需要的数据源整理出来,比如以微博为数据源,数据分析者需要分析关注用户的各个行为,这需要建立一个日常监测的图标或者表格,充分的了解用户登录的时间、发出的微博以及转发的微博、微博的点赞数、用户将那些部分忽略等等数据。只有充分的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有更好的方案,提供更好的服务。数据分析者整理好数据源之后就需要需找核心数据,与影视创作人员沟通,了解如今的影视创作关注重点。再有就是当数据产品运行过程中发生问题是,数据分析者必须能够提供解决方案,也就是数据的预测行为,在影视行业中可以通过系统来解决,将人工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做成系统,这样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数据分析人员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数据分析者需要将分析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梳理清楚,最后确定分析的结果。因此,由于缺乏数据分析人员,目前大部分的数据采集的数据缺乏准确性,信息来源缺乏安全性,获得的结论自然缺乏准确性。
  
  (二)忽略了影片的实质内容
  
  在分析大数据对影视创作的影响时举了很多案例,比如于正作品向娱乐化、大众化发展的倾向。比如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人们并不乐于在休息时间再去感受影视作品的沉重,于是,娱乐化、大众化的影视作品更易于被接受,这个结论可以轻易地从大数据分析得出,于是,作家的观念和作品的主题都有向娱乐化、大众化发展的倾向。还有很多作家在文学创作时有了影视化书写的趋势,再有大数据对经典文学的颠覆,在大数据背景下,影视文学创作者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来创作影片,目的的一些局限性导致创作者一次一次更新着自己的审美价值体系。投拍一部影视作品需要较大的投资,不可能有任何一个投资商愿意甘冒风险去投资一部有可能大获成功但也有不小的几率一败涂地的作品,投资商宁愿投资风险小、受众广的作品,哪怕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乏善可陈,这种思想也会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他们宁愿创作一部容易获得投资商青睐的作品,于是,影视作品的创作受到各个外界因素的禁锢,由此,影视文学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会受到来自投资商、受众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他们必须去迎合消费市场,去迎合受众的心理,也就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和文字艺术的矛盾,演员的表演风格和观众喜爱的表演风格的矛盾等等。
  
  1、商业利益至上
  
  将大数据分析运用应用于影视创作行业本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轻松、娱乐化也并没有多么不可接受,但如果为了谋取商业利益而到处抄袭、拼凑、甚至颠覆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就是一种消极的影视创作行为。再入阿里影业副总裁的讲话,把编剧都当作了技术工人,试问这样的剧还有艺术价值可言吗?换句话说,阿里影业副总裁是完全被大数据绑架了,沉浸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颠覆整个影视创作领域的幻想里,已经缺乏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并且被商业利益所左右。
  
  2、题材日渐稀少
  
  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商业利益,也为了减少投资风险,最显着的问题的就是影视作品的题材日渐稀少,如今的影视题材基本大同小异,都是围绕着一些青春爱情片、动画片等题材展开创作,然而这一类题材的影片确实受到大众的喜爱。
  
  青春爱情片,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左耳》、《同桌的你》、《我的少女时代》。这些影片的内容,节奏等都很相似,都是围绕着学生时代的爱情、友情等等方面,据了解这些影片的评分却很高,轻松、娱乐、感人的情节很受观众的喜爱。
  
  动画片,如《功夫熊猫》、《熊出没之熊心归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喜洋洋与灰太狼》,实际上内容却差强人意,但是在豆瓣上的评分都很高。因此投资商也更加关注这一题材的影片,不仅能够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也能带来观众喜欢的影视作品,名利双收。虽说影视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不应该有冲突与矛盾,但是在当今的影视环境下却显得有点不尽人意了,这一类电影我们虽然不能否认它的艺术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如今的影视题材的单一化为影视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3、缺少艺术价值
  
  比如一部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指导分析的电影《小时代》,2013 年 6 月 27 日电影《小时代》首映,当日拿下了 45%的排片率,两天时间票房过亿、三天时间票房两亿,六天时间票房三亿,《小时代》系列电影在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的另一面是影片的批评声不断,一直饱受争议,也说明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影视作品。《小时代》只是通过对大数据的一些分析,找准了影片的市场定位,因此在票房方面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是就像我们之前所说过的一样,票房的高低不能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疑问。电影《小时代》有艺术价值吗,《小时代》真的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吗?时光网对《小时代》的评分是 2.7 分,豆瓣电影对《小时代》的评分是 4. 8 分,想必这个分数还和影片中的大量明星相关吧,如果没有这些明星,《小时代》的得分恐怕会更低,这说明票房和艺术价值是两码事,虽然《小时代》的艺术价值比较低,但《小时代》通过大数据分析得来的市场定位仍然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绩。再看韩寒执导的《后会无期》,豆瓣的评分是 7.2 分,在如今的影视行业这个分数也属于高分的行列了,但是该片子甚至激起了新华社发文激烈抨击,这也不得不引人深思。
  
  营销要考虑,商业利益当然要考虑,但故事的内涵同样重要,2015 年上映的《夏洛特烦恼》虽然并未脱离喜剧题材,但他故事内涵丰富引人深思,这就是一部票房和艺术并重的电影,再如最新的电视剧《琅琊榜》,虽然《琅琊榜》也是偶像明星当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胡歌、王凯的表演具有相当的功力,从作品内容来看,这部剧以古喻今,鞭辟入理,是近期难得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的作品。还有之前拍摄的老版《三国演义》和新版《三国演义》,《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这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也都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