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管理及制度的有效实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05 共6770字
  4.4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管理及制度的有效实施
  
  4.4.1 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
  
  (1)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企业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工作室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建立课程负责制,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工作室的课程分成不同的教学体系,每个教学体系分别设有教学负责人,主要负责体系内课程的整体教学计划、课程开发、课程衔接、教学研讨、教案设计、作业安排以及考核方法等。教学负责人会在开课例会上与授课教师共同对课程教学进行研讨,针对课程的教学方面提出新的想法或观点,及时进行沟通来解决以往的授课时出现的问题。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是从艺术本科院校直接拷贝的过来,其实践环节设置与课时量基本与本科院校相一致,实践比例不大。这与国外类似院校相比,实践教学比重过小,不利于高职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形成具有教育特色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3)建立教学管理机构
  
  为了使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能够合理的运行,在工作室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应成立由学院与合作企业人员共同组建的工作室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成立教学管理机构,并责成校方分管教学的领导来担任指导委员会的管理者,由其负责工作室的全面实践教学工作。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交由学院教务处来进行统一制定,对工作室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调控。
  
  4.4.2 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立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工作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主要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个组织合理的师资队伍可以使工作室的教学能够合理、顺利地进行,一套适合工作室教学的考核体系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和考核。
  
  (1)师资队伍建设
  
  工作室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实践性”便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也就要求在工作室任课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师资队伍的构成层次不合理。
  
  造成师资队伍构成层次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起步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资源与教学体系建立不完备,因此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中传统“学科型”的教师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职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的教育,其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室内设计也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学科,因此,一个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教育来说也就越发的重要。可在高职院校中,这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却严重不足,学院中专业教师大多是刚毕业就加入教师岗位,大部分没有到企业工作的经验,因此实践能力较差。“双师型”实践教师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成果,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虽然,一些院校为了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专门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方面培训,或者是委派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岗位中实习,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短期内效果不是不大。
  
  第二,教师队伍的来源单一也是影响师资队伍的构成层次不合理的又一因素。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普遍较低,通过对辽宁省内的 47 所高职院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有近 85%的新任教师都没有实践教学的能力,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达到 90%以上。
  
  第三,兼职教师队伍的流动性也是造成师资队伍的构成层次不合理的又一因素。通过对辽宁省内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虽然兼职教师的比例接近 52.5%,但是稳定性不足,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兼职教师团队。同时由于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等原因,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以上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中反应出的问题,可以看到师资队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工作室整个项目体系的运行。综合以上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第一,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实践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科型”教师转型,通过校企合作,让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工作的第一线。走进工地,掌握最新的施工技术,熟悉施工的每个流程,提高自身的实操能力。
  
  第二,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层次,丰富教师来源。在工作室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行业专家、装饰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都是潜在的教师来源,将他们吸收进工作室的教学团队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师资队伍的构成层次,另一方面工作室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实践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更加利于工作室人才的培养。
  
  第三,要长期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兼职教师的聘用的待遇进行适当的提高,把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严格控制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将校企合作企业中的优秀设计师聘任为室内设计工作室的兼职教师,利用兼职教师实践性强的长板,来弥补学校专业教师的短板。工作室内的专任教师也可以通过此途径提高自身对实践项目的操作能力。为培养一支稳定性强、水平髙的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
  
  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作。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使工作室的教与学有机融合。
  
  第一,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制定学生守则、工作室管理规范、实训设备操作规程等。通过工作室职业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为了规范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期间的行为,工作室在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之外,最好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出可行的培养方案。
  
  方案中包括专业及工作室介绍、工作室的规章制度、课程介绍,也包括工作室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室实训项目计划与操作流程、考核标准等,以便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和考核。
  
  第二,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应注重学生的学风环境建设。可以通过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式,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学风环境。
  
  第三,对于学生管理,要推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办法,改变以最终作业成果做为评定标准的考试形式,将过程考核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标准。
  
  第四,建立学生管理制度中的奖惩机制。要将学生在工作室中每一阶段的表现以及参与的每一项实践工作任务都明确的记录下来。通过三个阶段的考核总结,如果学生的阶段考核不合格,便说明其不能够胜任工作室的学习,工作室的管理教师有权清退学生,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同时又是极为有效的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4.4.3 建立项目管理审查机制
  
  (1)项目管理审查机制的基本含义
  
  随着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的推进,这种具有鲜明实践特点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采用,随着这种发展形势的加大,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如何使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更好的发展,少走弯路,除了把项目管理的管理机制引入到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体系中,解决教学体系各个层次在整合资源和活动时所需的管理办法,还要控制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的实施过程,因此建立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管理审查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从本质上看,项目审查是一种评估。是指按一定标准对项目的进展和表现进行比较,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决策提供依据。”
  
  (2)建立项目管理审查机制的目的
  
  建立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项目审查机制的基本目的是能对实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搞清楚并充分理解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的优劣势。而这又需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这一过程相当于将全面质量管理(TQM)方法引入到项目管理过程中,以求给出一套能够对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有所帮助的建议。”
  
  其具体目的包括:
  
  ①事先发现问题
  
  ②评估项目质量
  
  ③善于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④改进项目
  
  ⑤研究项目创新机会
  
  4.4.4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建立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管理制度化的目的,主要为了促进工作室中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下有序地进行。虽然工作室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来源于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室内设计人员思维活跃、个性特点强、不喜欢受约束,所以完全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工作室教学的作用。因此,将符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特点的工作室项目管理制度化能够更好地推进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项目的运行,也能更好地起到辅助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的作用。
  
  提高认识、创新开拓、转变观念,是实行工作室规范化运营管理的必要条件。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特点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的能力。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主要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特点,所以他们思维活跃、个性特点强、不喜欢受约束,对于管理体制有很大的抵触感。认为过多的管理会妨碍其个性发展,阻碍其思维的创造性。其实个性的思维与规范的管理并不矛盾。关键是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怎样来因势利导采取符合室内设计专业规律的管理方式。采用符合室内设计专业规律的管理模式,是在尊重和遵循室内设计的规律特点的前提下,运用符合专业特点管理方式,使工作室的运营体系更符合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不受管理的局限与束缚,从而去追求一种更为开阔和自由的创作空间的特性,而是在认识上要形成一种严谨周密、条理有序、相对规范的管理意识,只有在这种既规范又自由的管理体系下,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体系才会得到更长足的的发展。
  
  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化,是实现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保证。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上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也不例外。
  
  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发展规律的项目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项目管理体系能够科学、合理、规范的运行。
  
  为此,根据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体系的特点,建立工作室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基本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制定工作室项目管理规范章程
  
  主要从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项目管理体系入手。针对工作室中的教学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项目资源管理体系,组建工作室管理职能体系,制定工作室规范管理章程,章程中详细制定出工作室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制定出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室中所具有的权利和要承担的义务。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清楚自己在工作室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心中有数、按章办事。
  
  (2)制定实践技能训练指南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室应根据校企合作项目,详细设计实践内容,编写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实践技能训练计划、实践项目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并将其总结成实践技能训练指南,使之成为指导工作室实践技能培训的参考用书。
  
  (3)规范项目资源申请制
  
  工作室中的项目资源主要是指工作室在运营中所需的人力、资金、资源、设施等。均衡计划、合理配置工作室中的项目资源是工作室教学项目运行的保障基础,是工作室教学体系项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项目资源的分配上需要合理规划资源配置,不可以盲目地进行资源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特点及教学要求,以满足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任务为前提。
  
  因此,工作室的任课老师需要提前上报教学资源使用计划,做到工作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计划性,坚决克服管理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建立工作室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使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能够合理、顺利地进行,制定一套适合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的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除了要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为学生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计划中包括高职室内设计的专业介绍、工作室教学模式介绍、工作室中的规章制度、课程介绍、实践计划和入职培训,也包括工作室中的课程介绍、项目课程的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教学计划的制定等等,以便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和考核。
  
  4.5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开展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4.5.1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想方法
  
  辽宁省内有 47 所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就有近 20 所。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辽宁省内部分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得出,目前辽宁省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良好,使用频率较高,基本上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的两种。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际的工作项目进行现场操作培训,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校内实践教学属于模拟化教学,学生在工作室中模拟在企业工作的情况,完成企业的设计项目,达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的模拟实际操作培训的目的。
  
  校方和企业必须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校内外双向的实践教学基地相互协调、互补所缺,才能全面培养学生在工作一线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4.5.2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与定位
  
  “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操作培训,使实践教学的环境符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要求,所以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前期就应该明确其功能要求及实践定位,再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根据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情况,认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四大功能定位:”
  
  1.具备开展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条件;
  
  2.可以对社会或企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3.具备建设科研开发和专业技术研究基地的条件;
  
  4.可以适当承担企业下发的工作任务。
  
  4.5.3 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建设
  
  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这种教学模式,把产和学充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吸引社会智力资源和社会物质资源来培养人才,构建校企联合办学的有效模式。
  
  大力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强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是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最直接、最深入、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
  
  校方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在企业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学习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利用企业在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企业实际的工作项目,把课堂教育和现场教育有机的结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学校和专业,还可以联合多所高职院校共同建立一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在这个群体中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一方面对学生来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与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接触到不同于本校的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师资或教学资源等,开阔了眼界也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对学校和企业来讲,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也为他们开拓了市场,为行业人才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
  
  (2)就业制度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必须要在企业里进行的毕业实习,都要在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确定合适的就业单位, 并签订就业协议,这是在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中明文规定的。这种运作模式不但可以确保毕业实习取得较高的成效,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大大考验了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
  
  (3)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是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基础的,涉及到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完整的运营机制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以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
  
  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建立产学双赢、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让基地进行良性运作,实践教学基地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进行规范的发展,正确地开展教学、学生管理和其他工作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打造具有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体,形成一个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巨大网络。“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与校内工作室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条件,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体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也应当为学校提供实习教学所必备的教学条件,并安排专人对实习生进行教学和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企业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量体裁衣“,合理的把学生安排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中,从而达到预想的实践教学成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