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

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8 共4616字

  2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2.1小额信贷概述

  国内小额信贷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小额信贷下了不同的定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情况的转变,小额信贷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大,贷款对象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信贷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现在农村小额信贷定义的要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象: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额信贷的客户对象必须经过仔细的观别,并不是所有的农户或个体工商户都可以成为贷款对象。小额信贷的客户对象主要针对农村的低收入者或者个体工商户,他们一般无抵押物,较为分散,具有持续的还款能力。(2)小额信贷的额度一般较小。小额信贷的“小”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一百万也算是小,对于农信社来说,一万或者几千的贷款就可算是小额贷款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目前小额信贷的最高限额标准也在一直提高。(3)担保形式上,通常运用保证,包含自然人担保、村民联保等。

  本文中,小额信贷是指向具有持续还款能力的贫困农户或者个体工商户者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额度一般较小,其基本特征是采取自然人担保或联保的担保方式,其目的是帮助广大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2.2基础理论

  2.2.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是用来排除不确定的工具和手段(C.E. Shannon,1948)。根据传递性Jeremy Stein把信息区分为软信息和硬信息两种,软信息是指那些除了提供信息人本身之外其他人无法证实的信息,硬信息是指能被直接证实的信息。GeorgeAkerlof, Stiglize, Michale Spencer分别提出了梓檬市场理论,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尔和信号发送模型。米什金认为,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不能掌握关于对方足够多的信息,使得在做决策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双方的关系称之为委托-代理关系,其中代理人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方为信息劣势的一方。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两类问题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指由于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性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利用对方无法掌握全部相关信息的这一情况从而获取额外利益,并最终引起市场的不合理分配。在金融市场上,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是事先知道的,风险高的借款人寻贷的积极性最大,愿意出更大的交易成本获得贷款,所以也最有可能获得金融部门的贷款,而风险较小的借款者却退出信贷市场,结果最终导致信贷配给失效,市场萎缩。道德风险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故意封锁相关信息,使得对方在交易中受到损失。金融市场中,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不惜将借贷资金挪用于高风险用途,因为失败的损失将会由贷款者而不是借款人承担。由于监督成本太高,并不知道借款者的资金真实使用情况,贷款者处于信息劣势,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交易监督成本,降低市场运行效率。贷款人在事前就要投入一定的信息瓶别成本,并在事中投入一定的监督成本。而另一方面,借款人一旦拿到贷款后,又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表现为一是改变贷款用途,如农户或小企业将本来的生产、投资金融用于消费,甚至进行投机性用途。二是战术性违约,恶意拖欠贷款,拒不还贷。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中大量优质、守信用的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在现实中,一方面,提高借款人声誉,鼓励诚实守信,让借款者意识到按时还款带来的长期好处和方便,违约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改善信号发送与信息跃别,如通过团体贷款、动态激励、担保替代或者定期还款计划稀选不同借款者。

  2.2. 2交易费用

  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着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sas)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这两种资源可以釆用互相替换的配置策略,昂贵的市场交易费用主要是由于受到不确定性、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与小数目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所形成的。为节省交易成本,产生了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这种新型交易模式。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与否,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目标都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但文章本身并没有直接提及交易费用这一概念,而是由威廉姆森提出,通过两种协调方式来配置资源:一是企业-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协调方式;一是市场-无计划、无目的、无组织的协调方式。两种方式都是有成本的,相对成本的高低、相对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

  的产生和存在(RonaldCoase,1937)。交易成本是指在贸易活动中,企业(包括私人)与其他相关企业或个人从开始洽谈至最终实施期间所产生的支出费用。

  交易费用所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信息不对称、私人信息的存在、偏载、人为的歪曲、误导、掩盖、封锁、稀少、混淆、获得需要成本,有时候往往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有偿的商品。信息不对称一种是客观因素产生的,另一种则是由主观因素产生的(有意的欺骗、隐藏、曲解、增减等,也有受限于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个人不太可能拥有全部的信息,而为了获取其余信息所花费的搜寻工作是需要各种成本的,所以需要人们在信息量与成本间做出权衡,只要获得足以达到“满意程度”的信息即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达到理想中“最全最优”的信息,着名学者西蒙也曾作过相关的深入分析。基于此,如何更迅速,花费更少精力去发掘合适的,满意的信息,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而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风险败德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违规、违约、违纪、违法等时有发生;市场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交易的环节越多,机会主义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在人们不能通过协商迖成协议来解决纷争时,又或当协商成本过高时法律才会介入并根据客观事实情况立法成文。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自觉性也是有限的,人都有非理性的一面(如违规以利己〉,人们的制度、约定、契约等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各种争议及解决争议的各种费用。技术水平总是有限的、获得信息的方法以及工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越是处于完全竞争乃至垄断的行业,其交易费用就越低,反之,越高。

  2. 3彻型金融概述

  2. 3.1徵型金融

  关于微型金融,世界银行是如此定义的:指针对低收入家庭所提供的储蓄、保险、贷款及金钱支付等相关金融服务,其核心要素是微型信贷,即贷款者提供无抵押贷款给到无收入来源的借款者。从国际上看,20世纪70年代提供给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主要业务是贷款以及对非金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试验就是徽型金融业的雏形,来自“微型金融高峰会议运动”(2005年)的相关数据表明,从1997年伊始,微型金融业的规模以每年递增40%的速度贫壮成长。从开始的618家机构(1997年)发展到1300多万客户(2004年底);全球已有8000万名客户在使用3000家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

  作为新近发展起来游离在传统正规金融体系范围外的一种金融形式,徵型金融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核心在于扶贫,受惠群体是贫困、低收入人群。大力发展微型金融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贫困、辅助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关于“穷人金融的基本理念”,“穷人银行家”擦罕默德。尤努斯教授的观点是:任何自然人都应该享有信贷的权利,穷人也是有信誉的。许多国家的微型金融机构从一开始,便坚持秉承该理念,在农村扎根,贴近真正贫穷的人群,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单笔业务交易额小,灵便的服务模式。微型金融主要是为那些被正规传统金融体系忽视的贫困家庭、穷人和小徵企业提供彻型信贷和办理其他相关金融业务,扶助其进行相关小本经营或是生产性活动。所以造成了每笔交易金额比较小,比人均GDP水平低。有资料表明,在非洲微型金融机构中,每人加权平均的贷款余额和储蓄余额分别为307美元和137美元。同时也采用便捷的微型金融服务模式,一般提供无抵押贷款,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委托加油站、零售商等来办理业务。

  三是多种形式的组织,有趋势表明在向商业性金融靠近。国外拥有各种各样的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机构,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表明,以商业模式来支持贫穷人群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追求盈利性和可持续性运营,渐渐成为微型金融的发展风向标。有一些微型金融组织通过运用分期还款、动态激励、小组联保贷款等新型金融信贷模式,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障碍,确保较高贷款收回率。相关研究显示,在2003年世界上最好的微型金融的权益回报率(ROE)-举赶超全球盈利前10名商业银行16.2%的平均水平,有些拉美国家的权益回报率甚至超过了40%-50%的水平。

  2.4普惠金融相关理论

  2.4.1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一个能全方位行之有效的为社会所有人,尤其是为那些贫困以及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其内涵包括如下三个层面: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才能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并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和谱世界。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就必须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其包括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机构创新。三是由于大型企业和富裕的人己经获得了金融服务机会,因此构筑普惠金融体系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忽视的贫困人口纳入服务范围中来,这也需要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提供相应服务于那些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不仅包含了小额信贷和徵型金融扶贫的功能,而且还超越了 一般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强调建立一个完整体系,不再忽略边缘化那些有一定扶贫性质的金融机构。而且,普惠金融体系提出金融机构需将弱势群体、产业、地区纳入服务对象中,并使其获得公平的服务权益,因此普惠金融体系原则上是一种和谱金融的表现,其理念是为了满足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本质上即获得公平的信贷机会和融资渠道使用杈。但普惠金融体系并不是就等同于扶贫贷款,扶贫贷款虽提供具有贴补性质的贷款利率,由于实旅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导致贷款的还款率低;而普惠金融更强调运营上的可持续,也就是在给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需要维持自身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金融产品除了常规存贷款业务外,还包括保险和理财等。从二者的差异可以得出,普惠金融体系旨在针对弱势对象日益增多的各种金融信贷需求,提供其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权益的机会,这也是目前传统金融体系所不能及的。

  2.4.2惠普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关系

  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产生是出于一个相同目的,即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关信贷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从而使得他们抓住获取收入的机会以便积累资产财富并减少在危机和困难下的风险,提高社会地位及收入水平。其中小额信贷主张客户的针对性,即针对贫困者,强调扶贫甚至于某些情况下带有慈善的性质,目的在于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资金方面需求,比较少考虑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或太过于依仗机构外部注入资金,当供给断链时便很难继续坚持信贷业务。

  伴随小额信贷渐渐向微型金融发展,当金融机构不仅仅提供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时,便演变成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注重贷款的还款率,注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注重发挥金融功能和完善金融体系。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以及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 1所示.

  普惠金融和小额信贷的发展息息相关,普惠金融升华了小额信贷的扶贫理念,并更加重视向更贫困人群以及更偏远地区推进金融服务和开放金融市场,目的在于不再忽视那些带有一定扶贫性质的金融(焦瑾璞,2010)。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两者相互有关联但又有所不同。小额信贷实际上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具体实践,对小额信贷来说,普惠金融是对其认识的衍生和发展。但是小额信贷不等同于普惠金融,多者在多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点。具体如表2.1所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