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天津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分析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5 共484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探究
【第2部分】 天津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分析导论
【第3部分】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第4部分】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第5部分】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第6部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
【第7部分】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第8部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乡村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普遍的全球化、城镇化发展趋势,乡村旅游逐步成为传统旅游模式的重要补充,而且通常地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活节奏越快、国际化程度越强,地区乡村旅游的人群和潜在客户群越多。而乡村旅游作为迅速推动以乡村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成为继现代农业、城镇化、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之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吸引乡村旅游游客引起第三产业的增长,刺激农村商品零售额增长,进而扩大农村就业规模和特色第二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因此,乡村旅游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城乡经济协调程度、推动新型工业化、引致农民就业,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每年以 1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认为是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是乡村经济变革和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旅游局、农业部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决定大力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乡村旅游工作。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巨大作用,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地位。因此,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对带动我国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矛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天津市作为我国直辖市,是京津唐区域经济增长带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天津市人均 GDP 已突破 9000 美元,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天津市民经常性的消费需求,而乡村旅游恰恰满足了这种快速性、经常性的旅游需要,为天津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客源基础;此外,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农业形式发展完备,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具有优势。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以农村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界定乡村旅游概念、特点,梳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旨在利用 SWOT 分析系统、深入地分析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的威胁,最终结合美国、日本以及我国成都、苏南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提出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1.2.2 选题意义

  本论文选题对天津市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研究意义上,乡村旅游作为迅速推动以乡村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成为继现代农业、城镇化、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之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吸引乡村旅游游客引起第三产业的增长,刺激农村商品零售额增长,进而扩大农村就业规模和特色第二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发现现实规律,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城乡经济协调程度、推动新型工业化、引致农民就业,沟通城乡文化差异、弘扬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因此,积极用现代理论研究成果科学指导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城乡文化沟通交流、推动城乡歧视消失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意义上,天津市作为我国直辖市,是京津唐区域经济增长带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天津市人均 GDP 已突破 9000 美元,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天津市民经常性的消费需求,而乡村旅游恰恰满足了这种快速性、经常性的旅游需要,为天津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客源基础;此外,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农业形式发展完备,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具有优势,是我国乡村旅游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对我国乡村旅游具有极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尤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辖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极高的经验借鉴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较为完备,对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具有很高的经验借鉴意义。在乡村旅游的内涵研究方面,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将旅游的完整形式和过程由其他区域移植到乡村,因此从本质上看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并没有明显的不同。Milman(1999)认为排除地区因素,乡村旅游的实际开发主体应该是乡村范围内的个人、家庭及部分涉农企业,而非旅行团、大型旅游公司等,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而非提高大型公司的盈利。Lane (1994)通过对不同地区乡村旅游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本质上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形式不仅是或者不应该是旅游发生在乡村,而是以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卖点的旅游,实际上即等于区别了发生在乡村的人文活动旅游与农业观光、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方面, Dernoi(1991)通过比对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和乡村旅游不发达或者没有乡村旅游项目的地区的农民收入、家庭收入、地区商品零售额情况,得出结论认为乡村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影响是饮食和住宿消费,其次是商品零售额,并通过改善上述两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上,Wornell(2006)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区域、以及私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者所拥有的(公共或者私人的)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同时这些资源与包括食宿、商品等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除非对上述条件进行严密的组织管理,否则将可能影响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Youell(2003)认为乡村旅游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风险,主要在于如果地区乡村旅游没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或者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宣传便大力开发很容易造成最后的失败,反而影响地区农民的实际收益。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相对广泛。在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内涵方面,卢小丽(2014)通过总结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及研究情况分析并总结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内涵,认为乡村旅游是城市文明所引起的文化现象。而从经济学角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所引发的游客和潜在游客对乡村文明的实际需求。黄爱东(2014)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旅游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明确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旅游的概念,即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资源吸引城市游客进行体验式的旅游。陶长江(2014)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并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经营主体的特色旅游形式。何蓉(2014)认为乡村旅游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概念上指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经营主体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张祖群(2014)认为乡村旅游概念明确对于现阶段我国“三农”支持政策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有利于城乡文化沟通。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作用和功能定位上,邓爱民、黄鑫(2013)通过低碳经济视角,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肯定乡村经济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旅游发展对促进我国旅游低碳化、农业低碳化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卢宏(2012)利用“协调度”评定的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评价城乡经济协调度及乡村旅游对城乡经济协调度的影响,认为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方面,吴冠岑,牛星,许恒周(2013)阐述了乡村旅游对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发展不可盲目,应充分考虑到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在土地流转、乡村旅游主体界定、相关法规保障上,应充分考虑到乡村旅游的特殊性,在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前,应完善包括土地流转、经营监管在内的各项政策法规,从而保障乡村旅游健康、平稳发展。刘海波,李少游(2013)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伦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指出虽然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实际发展中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经营粗放、不计生态后果的问题,实际上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非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张春琳(2012)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角度入手,通过对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游客进行实际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游客旅游及再次旅游意向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饮食环境、民族特色、风土气候、休闲娱乐和安全与管理 5 个方面影响因素最为重要,并在上述 5 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发展建议。伍乐平,肖美娟,苏颖(2012)借鉴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认为传统风情是吸引游客的最主要因素,而且乡村旅游发展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地区传统文化发展、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是对地区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再创造。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伍乐平等认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忽略了地区传统风情对游客的吸引力,价值内涵单一。而且,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忽视对地区自然资源的保护,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持。

  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王琼英,唐代剑(2012)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在旅游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价值内涵过度偏向于市场价值,而忽视了对农民生活环境的保护,造成农民因乡村旅游而打乱生活计划反而影响农民实际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王琼英等重新界定了乡村旅游价值内涵,并总结出了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模式建议。

  郭伟,张雪娇,邓丽芸(2012)立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建了乡村旅游循环发展的一般模式。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本论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路展开:

  一、乡村旅游及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探讨乡村旅游内涵、功能定位,从总体上阐述乡村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对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总体把握,利用 SWOT 分析,系统、科学地分析并总结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及潜在的威胁,为促进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三、总结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 SWOT 分析基础上进一步从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人才储备、品牌打造、市场机制等几个方面分析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国内外典型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经验,并根据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和发展实际情况借鉴其先进的发展经验。

  五、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劣势,剖析天津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为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4.2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取的方法有: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与综合相结合。在实地调研、利用网络信息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收集的大量文献和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SWOT 分析系统科学地研究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1.4.3 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导论确定主要的研究内容,并介绍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界定乡村旅游概念,阐述乡村旅游内涵和功能定位,利用 SWOT分析系统、深入地分析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经验,对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