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法库县国有林场发展及林权转制现状
3.1 法库县自然及经济发展现状
法库县处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沈阳市的后花园。地域面积达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19个乡镇,总人口53万。法库属北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地势南低北高,丘陵平原交错起伏,其自然格局为“三山一水六分田”.全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50天左右,平均相对湿度为62%①.由于受季风影响,会造成降水较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法库县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多种农林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法库县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邻调兵山市,北与康平县毗邻,西与彰武县相接,南临新城子,东北与昌图、开原接壤。法库县距桃仙机场96公里,距营口港225公里。法库县是沈阳一小时经济圈“的代表,有6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法库是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的一个十分重要节点,法库县正在打造沈阳与吉林之间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法库有独特的深厚人文背景,”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白鹤之乡、人文法库“形成了法库县特色名片,县花、县树、县鸟、县歌是法库县区域文化的最好解读,也是城市文化内涵的突出表现。
2011年,法库县林业是最辉煌的一年,法库县登士堡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树莓之乡“称号,丁家房镇被授予”中国葡萄之乡“称号,法库县五龙山葡萄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几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高位,经济指标连创新高,在沈阳市名列前茅。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5亿元;外贸出口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7.5%;实际利用外资10355万美元,同比增长2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0元。
3.2 法库县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法库县国有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家国有林场。法库县国有林面积共6244.4公顷,其中八虎山林场3833.6公顷,马家店林场1873.9公顷,三尖泡林场386.7公顷,柏家沟镇37.8公顷,三面船镇54.6公顷,依牛堡乡42.5公顷。三家国有林场的国有林面积合计为6109.5公顷,占全县国有林面积的97.8%,其他三个乡镇仅为2.2%.法库县三家林场共有职工 210 人,其中:在职职工 109 人,退休职工 101 人。
场长 3 人、党支部书记 2 人(八虎山林场场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副场长 7 人、会计 6 人、营林管理 10 人、育苗管理 8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林场有党员 44 名。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7 人,大专学历 19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 38 人,初中学历 45 人。
林场有办公楼 1550 平方米、库房 1570 平方米、工区房 1240 平方米、职工住宅 15340 平方米。有吉普车 8 台,其中 4 台防火专用车、两 4 作业车。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8 台,复印机 3 台,电话 4 部。
2013 年,法库县国有林场全年总收入 1000 万元,其中木材收入 20 万元,苗木收入 760 万元,其它收入 220 万元。全年总支出 890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290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232 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285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83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110 万元。截止 2013 年底,人均工资 1150 元。
国有林场是国家为加强加快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开始无林少林、荒山集中连片的地区兴办的以造林和资源培育为主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国有林场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林场,必须从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管理、经营利用、产业开发以及职工生活等需要出发,着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技术装备的配置,不断提高林道网络化、林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这是建设现代林场、发展现代林业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手段。由于中国林权成科层分布,林权效率低下,法库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又十分薄弱,严重地影响了法库县国有林场事业的发展。2014 年 6 月,按照辽宁省林业厅的关于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情况调查的通知,法库县林业局对法库县三家国有林场进行了细致调查。法库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情况如表 3-1 至表 3-5 所示。从调查表数据不难看出,三家林场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不断完善,不论是场部还是工区,基础设施都需要上级给予大量资金支持。由于八虎山林场和马家店林场树种多为油松和刺槐,并且林地多属丘陵,杂草丛生,春冬两季防火任务较重,因此需要充足的防火车及防护设备。而三尖泡林场树种大多数为杨树,且属平原地带,防火任务较轻。
3.2.1 马家店林场
马家店林场建于 1962 年,场部在法库县城南马家店村,林场分布在 7 个乡镇 15 个行政村范围内,总经营面积 1873.9 公顷,多为低山丘陵,全场林木总蓄积 28756 立方米,属生态型林场。该林场有五个工区,分别是东大岭工区、调兵山工区、山荒工区、蛇山沟工区、郝家沟工区。林班数为 359 个,主要树种为油松、刺槐,国家公益林占 88%,商品林占 12%,地级为Ⅱ-Ⅳ级,森林覆盖率为80%.林场现有在职员工 27 人,退休职工 42 人,场委会设场长兼党支部书记 1 人、副场长 2 人、会计 2 人、营林管理 4 人、育苗管理 4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林场党员 15 名。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2 人,大专学历 5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10 人,初中学历 10 人。
林场有办公楼 350 平方米、库房 600 平方米、工区房 400 平方米、职工住宅5670 平方米,有吉普车 4 台,其中两台防火专用车、两台作业车。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2 台,复印机 1 台,电话 1 部。
2013 年,马家店林场全年总收入 300 万元,苗木收入 260 万元,其它收入40 万元。全年总支出 270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81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89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70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 30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30 万元。
育苗生产方面,2013 年马家店林场育苗生产面积 350 亩,其中原有固定苗圃 250 亩,又租用了 100 亩地搞育苗。生产各类苗木 150 万株,其中新育苗木170 亩,主要品种有杨树扦插 120 亩、京桃扦插 30 亩、刺槐扦插 20 亩、其余为留植苗木。造林方面,2013 年完成造林面积 300 亩,其中蛇山沟小西山计划栽植 2008 亩,树种设计为刺槐春季造林。调兵山沟栽植 92 亩,设计树种为油松营养钵,雨季造林。
2013 年,马家店林场林区三项作业全年完成 71.6 公顷,采伐蓄积 1400 立方米,生产木材 700 立方米。其中主伐 8 公顷,采伐蓄积 400 立方米,地点在山荒工区 5.5 公顷,调兵山工区 2.5 公顷,树种为刺槐;更新采伐完成 12.9 公顷,平均蓄积 500 立方米,采伐地点在东大岭工区房山沟,采伐树种为刺槐;生态疏伐全年为 50.7 公顷,平均蓄积 500 立方米,采伐地点在东大岭工区、山荒工区和调兵山工区,采伐树种为油松,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任务全年设计 46.7 公顷,采伐林木蓄积 274 立方米。
从围栏工程完成情况来看,2013 年马家店林场场围栏工程任务为 127500 米(127.5 公里),涉及万宝山、望海寺、东大岭、郝家沟和县城周边等林地,目前工程已完工。
3.2.2 八虎山林场
八虎山林场建于 1961 年,在法库县城西四家子蒙古族乡满洲屯村,林场分布在 8 个乡镇 28 个行政村范围内,总经营面积 3833.6 公顷,多为低山丘陵,属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场林木总蓄积 84618 立方米,属生态型林场。该林场有五个工区,林班数为 335 个,该林场有 5 个工区,分别是丁家房工区、双台子工区、包家屯工区、四家子工区、慈恩寺工区,商品林占 10%,国家公益林占 90%,森林覆盖率为 89%,主要树种为油松、刺槐,地级为Ⅱ-Ⅲ级。
林场现有在职员工 35 人,退休职工 30 人,场委会设场长兼党支部书记 1 人、副场长 3 人、会计 2 人、营林管理 3 人、育苗管理 2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党员 14 人。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3 人,大专学历 6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 15 人,初中学历 11 人。
林场有办公楼 530 平方米、库房 150 平方米、工区房 700 平方米、职工住宅4550 平方米,有吉普车 2 台,其中一台防火专用。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3 台,复印机 3 台,电话 1 部。
2013 年,八虎山林场全年总收入 360 万元,其中苗木收入 260 万元,其它收入 100 万元。全年总支出 328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110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80 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120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 18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32万元。
2013 年,八虎山林场共完成荒山造林 60 公顷;进一步保证了封山育林质量;完成生态公益林抚育 37 公顷,提高了森林防护效能;育苗 20 公顷,产苗量 100万株;在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方面,场重点巩固建设已立项建设的 3000 亩平榛基地,相信后期效益可观。对护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安排,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2013 年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职工住宅区修筑了水泥路(约 700延长米)便利了出行,改善了住宅环境。
从围栏工程情况来看,2013 年,八虎山林场场围栏工程任务为 96000 米(96公里)涉及五龙山、八虎山、四家子乡、双台子乡和包家屯乡、卧牛石乡、慈恩寺乡等林地。
3.2.3 三尖泡林场
三尖泡林场建于 1974 年,场部在法库县依牛堡乡三尖泡村,林场分布在 2个乡镇 10 个行政村范围内,总经营面积 400 公顷,均为平原。全场林木总蓄积8328 立方米,属经营型林场。该林场有两个工区,分别是三尖泡工区和齐家工区,林班数为 79 个,主要树种为杨树,商品林占 85%,地方公益林占 15%,森林覆盖率为 73%,地级为Ⅱ级。林场现有在职员工 47 人,退休职工 29 人,场委会设场长 1 人、党支部书记 1 人、副场长 2 人、会计 2 人、营林管理 3 人、育苗管理 2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党员 15 人。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2 人,大专学历 8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 13 人,初中学历 24 人。
林场固定资产 210 万,有办公用房 670 平方米、库房 820 平方米、工区房140 平方米、职工住宅 4200 平方米,有吉普车 2 台,其中一台防火专用。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3 台,复印机 1 台,电话 2 部。
2013 年,三尖泡林场全年总收入 340 万元,其中木材收入 20 万元,苗木收入 240 万元,其它收入 80 万元。全年总支出 292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99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63 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95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 35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48 万元。
育苗生产方面,2014 年育苗面积计划 2000 亩,其中留植面积 1000 亩,新育面积 1000 亩。苗木品种有杨树苗、柳树苗、榆树、刺槐苗等造林苗木和京桃、丁香、水蜡等花灌木苗木共 55 个品种。加大花灌木的育苗面积,引进和培育彩叶树种 5 个。另外,将与沈阳市林业局合作育苗 850 亩,以绿化用乔、灌木为主,品种达到 40 个。总产量达到 450 万株,总投资 95 元。
森林经营包括造林、幼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采伐。营林生产方面,全年计划完成造林 700 亩,幼林抚育 3000 亩,病虫害防治 3000 亩,采伐活立木蓄积量 2000 立方米,生产木材 1200 立方米,总投资 63 万元。
3.3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情况
3.3.1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法库县森林资源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1986 年,随着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法库县落实了林业生产责任制。1987 年末,全县下划自留山 45942 亩,造林 23183亩(栽植果树 14688 亩,在其它树木 8495 亩)乡(镇)发放自留山使用证达 1173份;对造林成活率 85%以上的自留山,县政府发放林照 200 份。下划责任 80810亩,当时造林 49513 亩(栽果树 45490 亩,其他造林为 4023 亩)签订合同 531亩①
第二阶段是清理和明确林权。1995 年,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省清理林权试行办法》,法库县把林权分为国有林、共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县政府确定法库县所辖调兵山段、朝阳洞、三清宫、陈家坟、榆树沟、双台子、桃山、辽河岸等林地为国有林。
第三阶段是国有林权转制。林权改革是国有林区改革的重中之重。法库县国有林面积共 6244.4 公顷,三家国有林场的国有林面积合计为 6109.5 公顷,占全县国有林面积的 97.8%,其他三个乡镇仅为 2.2%,均为河道管理所管辖。2010年前,法库县三家国有林场对林权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尝试,开始由国有管护经营承包发展到营造自费林。但森林经营成果没有与职工的利益直接挂钩,没有触及林权制度的实质性改革,势必影响林业职工的投资积极性。由于员工缺乏积极性,管理就没有主动性,操作结果不显著,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坐吃山空,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资源严重破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职工的生活没有保障,有时工资只发 300 元的生活费,有时连三百元生活费也开不出来,办公条件很差,有的场部成了危房,职工的居住的条件也十分艰苦。林场由于缺乏正常的稳定经费来源,不能开展业务,加上采伐限额的限制(森林采伐进行必要限制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②,不能创收,林场的发展越来越陷入困境,政策边缘化,使得职工困难化问题加剧,国有林场的职工被称为:”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一族。2010 年以来,法库县学习伊春试点林区的成功经验,在三家国有林场实行了”国有林地承包经营“改革试点。与简单的承包方式有所不同,改革的林地和森林的所有权和处置权的管理权移交给林业工人,30 年不变,同时仍然允许承包的林地和森林有偿流转,不改变单一的国有林管理模式,使林业经济发展向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在中央林业大政策背景下,在省、市、县的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三家国有林场不断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对部分国有林进行转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经济。如今,职工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有原来的几百元上升到一千余元,告别了”外面下雨屋内下,外面不下屋内滴“的土房,住进了危旧房改造后的新居,林场场部进行重建,并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可见,现在的职工安居乐业,场容场貌焕然一新。
3.3.2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采取的措施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是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下,大胆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积极推进林改试点试验。法库县林场是法库县国有林改革的代表,三家国有林场在不动摇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按照各林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要合理放开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向林场职工进行承包。各林场流转面积控制在经营面积的30%以内。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如下:
一是宏观调控,对远离林场的公益林采取禁伐或限伐,在林业局的指导下由林场统一经营,每年年底各林场要向林业局上报年度计划,年终要总结汇报,同时还要制定几年的经营方案。
二是微观经营,对离林场较近的浅山区的林地进行分类承包。特别是林场附近和农林交错地区的商品林实行国有民营,打破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对于其中的林地,进行合理细化经营,分为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低产林地和退耕地等。对于细化的林地,可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有偿流转。
三是做好林权确认,对林场职工已经自费营造的林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按照规定核发林权证,确保林业稳定发展。在公益林区,本人愿意的,国家可收购或置换他们的民营林;本人不愿意的,可享受国家的一系列的公益林补偿和管理的有关政策。
四是依法全面放活,对零星地块(不足30亩),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先向职工进行承包,如果没人承包的,可向各社会主体及林农进行承包、租赁、招标、拍卖和转让。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多层次、多角度、多门类培养活立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对定向培育的林木,要坚持走”公司+基地+承包户“的发展道路。公司出人力、物力、财力建基地,再用基地来为承包户做样板,承包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加入公司,成为公司的一份子。
3.3.3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现状
第 3 章 法库县国有林场发展及林权转制现状
3.1 法库县自然及经济发展现状
法库县处于辽宁省沈阳市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沈阳市的后花园。地域面积达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19个乡镇,总人口53万。法库属北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地势南低北高,丘陵平原交错起伏,其自然格局为“三山一水六分田”.全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50天左右,平均相对湿度为62%①.由于受季风影响,会造成降水较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法库县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多种农林作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法库县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邻调兵山市,北与康平县毗邻,西与彰武县相接,南临新城子,东北与昌图、开原接壤。法库县距桃仙机场96公里,距营口港225公里。法库县是沈阳一小时经济圈“的代表,有6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法库是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的一个十分重要节点,法库县正在打造沈阳与吉林之间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法库有独特的深厚人文背景,”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白鹤之乡、人文法库“形成了法库县特色名片,县花、县树、县鸟、县歌是法库县区域文化的最好解读,也是城市文化内涵的突出表现。
2011年,法库县林业是最辉煌的一年,法库县登士堡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树莓之乡“称号,丁家房镇被授予”中国葡萄之乡“称号,法库县五龙山葡萄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几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高位,经济指标连创新高,在沈阳市名列前茅。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5亿元;外贸出口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7.5%;实际利用外资10355万美元,同比增长2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0元。
3.2 法库县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法库县国有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家国有林场。法库县国有林面积共6244.4公顷,其中八虎山林场3833.6公顷,马家店林场1873.9公顷,三尖泡林场386.7公顷,柏家沟镇37.8公顷,三面船镇54.6公顷,依牛堡乡42.5公顷。三家国有林场的国有林面积合计为6109.5公顷,占全县国有林面积的97.8%,其他三个乡镇仅为2.2%.法库县三家林场共有职工 210 人,其中:在职职工 109 人,退休职工 101 人。
场长 3 人、党支部书记 2 人(八虎山林场场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副场长 7 人、会计 6 人、营林管理 10 人、育苗管理 8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林场有党员 44 名。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7 人,大专学历 19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 38 人,初中学历 45 人。
林场有办公楼 1550 平方米、库房 1570 平方米、工区房 1240 平方米、职工住宅 15340 平方米。有吉普车 8 台,其中 4 台防火专用车、两 4 作业车。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8 台,复印机 3 台,电话 4 部。
2013 年,法库县国有林场全年总收入 1000 万元,其中木材收入 20 万元,苗木收入 760 万元,其它收入 220 万元。全年总支出 890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290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232 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285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83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110 万元。截止 2013 年底,人均工资 1150 元。
国有林场是国家为加强加快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开始无林少林、荒山集中连片的地区兴办的以造林和资源培育为主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国有林场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林场,必须从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管理、经营利用、产业开发以及职工生活等需要出发,着力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技术装备的配置,不断提高林道网络化、林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这是建设现代林场、发展现代林业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和手段。由于中国林权成科层分布,林权效率低下,法库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又十分薄弱,严重地影响了法库县国有林场事业的发展。2014 年 6 月,按照辽宁省林业厅的关于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情况调查的通知,法库县林业局对法库县三家国有林场进行了细致调查。法库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情况如表 3-1 至表 3-5 所示。从调查表数据不难看出,三家林场的基础设施还需要不断完善,不论是场部还是工区,基础设施都需要上级给予大量资金支持。由于八虎山林场和马家店林场树种多为油松和刺槐,并且林地多属丘陵,杂草丛生,春冬两季防火任务较重,因此需要充足的防火车及防护设备。而三尖泡林场树种大多数为杨树,且属平原地带,防火任务较轻。
3.2.1 马家店林场
马家店林场建于 1962 年,场部在法库县城南马家店村,林场分布在 7 个乡镇 15 个行政村范围内,总经营面积 1873.9 公顷,多为低山丘陵,全场林木总蓄积 28756 立方米,属生态型林场。该林场有五个工区,分别是东大岭工区、调兵山工区、山荒工区、蛇山沟工区、郝家沟工区。林班数为 359 个,主要树种为油松、刺槐,国家公益林占 88%,商品林占 12%,地级为Ⅱ-Ⅳ级,森林覆盖率为80%.林场现有在职员工 27 人,退休职工 42 人,场委会设场长兼党支部书记 1 人、副场长 2 人、会计 2 人、营林管理 4 人、育苗管理 4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林场党员 15 名。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2 人,大专学历 5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10 人,初中学历 10 人。
林场有办公楼 350 平方米、库房 600 平方米、工区房 400 平方米、职工住宅5670 平方米,有吉普车 4 台,其中两台防火专用车、两台作业车。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2 台,复印机 1 台,电话 1 部。
2013 年,马家店林场全年总收入 300 万元,苗木收入 260 万元,其它收入40 万元。全年总支出 270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81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89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70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 30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30 万元。
育苗生产方面,2013 年马家店林场育苗生产面积 350 亩,其中原有固定苗圃 250 亩,又租用了 100 亩地搞育苗。生产各类苗木 150 万株,其中新育苗木170 亩,主要品种有杨树扦插 120 亩、京桃扦插 30 亩、刺槐扦插 20 亩、其余为留植苗木。造林方面,2013 年完成造林面积 300 亩,其中蛇山沟小西山计划栽植 2008 亩,树种设计为刺槐春季造林。调兵山沟栽植 92 亩,设计树种为油松营养钵,雨季造林。
2013 年,马家店林场林区三项作业全年完成 71.6 公顷,采伐蓄积 1400 立方米,生产木材 700 立方米。其中主伐 8 公顷,采伐蓄积 400 立方米,地点在山荒工区 5.5 公顷,调兵山工区 2.5 公顷,树种为刺槐;更新采伐完成 12.9 公顷,平均蓄积 500 立方米,采伐地点在东大岭工区房山沟,采伐树种为刺槐;生态疏伐全年为 50.7 公顷,平均蓄积 500 立方米,采伐地点在东大岭工区、山荒工区和调兵山工区,采伐树种为油松,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任务全年设计 46.7 公顷,采伐林木蓄积 274 立方米。
从围栏工程完成情况来看,2013 年马家店林场场围栏工程任务为 127500 米(127.5 公里),涉及万宝山、望海寺、东大岭、郝家沟和县城周边等林地,目前工程已完工。
3.2.2 八虎山林场
八虎山林场建于 1961 年,在法库县城西四家子蒙古族乡满洲屯村,林场分布在 8 个乡镇 28 个行政村范围内,总经营面积 3833.6 公顷,多为低山丘陵,属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场林木总蓄积 84618 立方米,属生态型林场。该林场有五个工区,林班数为 335 个,该林场有 5 个工区,分别是丁家房工区、双台子工区、包家屯工区、四家子工区、慈恩寺工区,商品林占 10%,国家公益林占 90%,森林覆盖率为 89%,主要树种为油松、刺槐,地级为Ⅱ-Ⅲ级。
林场现有在职员工 35 人,退休职工 30 人,场委会设场长兼党支部书记 1 人、副场长 3 人、会计 2 人、营林管理 3 人、育苗管理 2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党员 14 人。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3 人,大专学历 6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 15 人,初中学历 11 人。
林场有办公楼 530 平方米、库房 150 平方米、工区房 700 平方米、职工住宅4550 平方米,有吉普车 2 台,其中一台防火专用。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3 台,复印机 3 台,电话 1 部。
2013 年,八虎山林场全年总收入 360 万元,其中苗木收入 260 万元,其它收入 100 万元。全年总支出 328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110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80 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120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 18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32万元。
2013 年,八虎山林场共完成荒山造林 60 公顷;进一步保证了封山育林质量;完成生态公益林抚育 37 公顷,提高了森林防护效能;育苗 20 公顷,产苗量 100万株;在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方面,场重点巩固建设已立项建设的 3000 亩平榛基地,相信后期效益可观。对护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安排,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2013 年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职工住宅区修筑了水泥路(约 700延长米)便利了出行,改善了住宅环境。
从围栏工程情况来看,2013 年,八虎山林场场围栏工程任务为 96000 米(96公里)涉及五龙山、八虎山、四家子乡、双台子乡和包家屯乡、卧牛石乡、慈恩寺乡等林地。
3.2.3 三尖泡林场
三尖泡林场建于 1974 年,场部在法库县依牛堡乡三尖泡村,林场分布在 2个乡镇 10 个行政村范围内,总经营面积 400 公顷,均为平原。全场林木总蓄积8328 立方米,属经营型林场。该林场有两个工区,分别是三尖泡工区和齐家工区,林班数为 79 个,主要树种为杨树,商品林占 85%,地方公益林占 15%,森林覆盖率为 73%,地级为Ⅱ级。林场现有在职员工 47 人,退休职工 29 人,场委会设场长 1 人、党支部书记 1 人、副场长 2 人、会计 2 人、营林管理 3 人、育苗管理 2 人,其余职工多以护林为主,党员 15 人。在职职工中,本科学历 2 人,大专学历 8 人,中专及高中学历 13 人,初中学历 24 人。
林场固定资产 210 万,有办公用房 670 平方米、库房 820 平方米、工区房140 平方米、职工住宅 4200 平方米,有吉普车 2 台,其中一台防火专用。办公条件较好,电脑 3 台,复印机 1 台,电话 2 部。
2013 年,三尖泡林场全年总收入 340 万元,其中木材收入 20 万元,苗木收入 240 万元,其它收入 80 万元。全年总支出 292 万元,其中职工工资支出 99 万元,营林生产支出 63 万元,育苗生产支出 95 万元,其它项目支出 35 万元。全年总利润实现 48 万元。
育苗生产方面,2014 年育苗面积计划 2000 亩,其中留植面积 1000 亩,新育面积 1000 亩。苗木品种有杨树苗、柳树苗、榆树、刺槐苗等造林苗木和京桃、丁香、水蜡等花灌木苗木共 55 个品种。加大花灌木的育苗面积,引进和培育彩叶树种 5 个。另外,将与沈阳市林业局合作育苗 850 亩,以绿化用乔、灌木为主,品种达到 40 个。总产量达到 450 万株,总投资 95 元。
森林经营包括造林、幼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采伐。营林生产方面,全年计划完成造林 700 亩,幼林抚育 3000 亩,病虫害防治 3000 亩,采伐活立木蓄积量 2000 立方米,生产木材 1200 立方米,总投资 63 万元。
3.3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情况
3.3.1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法库县森林资源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1986 年,随着农业生产体制的改革,法库县落实了林业生产责任制。1987 年末,全县下划自留山 45942 亩,造林 23183亩(栽植果树 14688 亩,在其它树木 8495 亩)乡(镇)发放自留山使用证达 1173份;对造林成活率 85%以上的自留山,县政府发放林照 200 份。下划责任 80810亩,当时造林 49513 亩(栽果树 45490 亩,其他造林为 4023 亩)签订合同 531亩①
第二阶段是清理和明确林权。1995 年,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省清理林权试行办法》,法库县把林权分为国有林、共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县政府确定法库县所辖调兵山段、朝阳洞、三清宫、陈家坟、榆树沟、双台子、桃山、辽河岸等林地为国有林。
第三阶段是国有林权转制。林权改革是国有林区改革的重中之重。法库县国有林面积共 6244.4 公顷,三家国有林场的国有林面积合计为 6109.5 公顷,占全县国有林面积的 97.8%,其他三个乡镇仅为 2.2%,均为河道管理所管辖。2010年前,法库县三家国有林场对林权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大胆尝试,开始由国有管护经营承包发展到营造自费林。但森林经营成果没有与职工的利益直接挂钩,没有触及林权制度的实质性改革,势必影响林业职工的投资积极性。由于员工缺乏积极性,管理就没有主动性,操作结果不显著,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坐吃山空,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资源严重破坏,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职工的生活没有保障,有时工资只发 300 元的生活费,有时连三百元生活费也开不出来,办公条件很差,有的场部成了危房,职工的居住的条件也十分艰苦。林场由于缺乏正常的稳定经费来源,不能开展业务,加上采伐限额的限制(森林采伐进行必要限制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②,不能创收,林场的发展越来越陷入困境,政策边缘化,使得职工困难化问题加剧,国有林场的职工被称为:”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的一族。2010 年以来,法库县学习伊春试点林区的成功经验,在三家国有林场实行了”国有林地承包经营“改革试点。与简单的承包方式有所不同,改革的林地和森林的所有权和处置权的管理权移交给林业工人,30 年不变,同时仍然允许承包的林地和森林有偿流转,不改变单一的国有林管理模式,使林业经济发展向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在中央林业大政策背景下,在省、市、县的林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三家国有林场不断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对部分国有林进行转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经济。如今,职工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有原来的几百元上升到一千余元,告别了”外面下雨屋内下,外面不下屋内滴“的土房,住进了危旧房改造后的新居,林场场部进行重建,并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可见,现在的职工安居乐业,场容场貌焕然一新。
3.3.2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采取的措施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是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不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下,大胆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积极推进林改试点试验。法库县林场是法库县国有林改革的代表,三家国有林场在不动摇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按照各林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要合理放开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依法向林场职工进行承包。各林场流转面积控制在经营面积的30%以内。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如下:
一是宏观调控,对远离林场的公益林采取禁伐或限伐,在林业局的指导下由林场统一经营,每年年底各林场要向林业局上报年度计划,年终要总结汇报,同时还要制定几年的经营方案。
二是微观经营,对离林场较近的浅山区的林地进行分类承包。特别是林场附近和农林交错地区的商品林实行国有民营,打破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对于其中的林地,进行合理细化经营,分为火烧迹地、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低产林地和退耕地等。对于细化的林地,可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有偿流转。
三是做好林权确认,对林场职工已经自费营造的林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按照规定核发林权证,确保林业稳定发展。在公益林区,本人愿意的,国家可收购或置换他们的民营林;本人不愿意的,可享受国家的一系列的公益林补偿和管理的有关政策。
四是依法全面放活,对零星地块(不足30亩),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先向职工进行承包,如果没人承包的,可向各社会主体及林农进行承包、租赁、招标、拍卖和转让。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多层次、多角度、多门类培养活立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对定向培育的林木,要坚持走”公司+基地+承包户“的发展道路。公司出人力、物力、财力建基地,再用基地来为承包户做样板,承包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加入公司,成为公司的一份子。
3.3.3 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现状
对法库县国有森林资源转制,就是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法库县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十分强,涉及利益调整的方方面面。既涉及到法库县的生态建设与国土安全的大局,也触及林场与广大林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不但要考虑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评定,而且还要具体实施林价制度,使评估与林价相辅相成。目前,法库县国有林权转制虽初具雏形,但尚处于初级阶段。
2013年底,法库县八虎山林场流转土地6500亩,法库县马家店林场流转土地3550亩,法库县三尖泡林场流转土地1500亩。按照各林场流转面积要控制在经营面积的30%以内,法库县八虎山林场还有9700亩林地没有流转;法库县马家店林场还有7450亩林地没有流转;法库县三尖泡林场还有300亩林地没有流转。可见法库县三尖泡林场的流转进程最快,法库县马家店林场次之,法库县八虎山林场的林地流转的较慢。笔者认为,林权转制的快慢也与经营面积和地形地貌有关。
法库县国有林权改革符合当代林业发展需要,扩大了就业渠道,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和林业工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法库县国有林场共有职工210人,其中在职职工109人,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远,教育水平还不高,加之经济状况不好,林业职工的子女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工作,只能是出外打零工,收入也不高。
这次国有林权的改革,使林场的职工看到了希望,他们有了自己的林地,有了自主权,他们不用出去给别人打工,他们现在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如法库县八虎山林场每个职工分到100亩的宜林荒山荒地;法库县马家店林场每个职工分到50亩公益林地;三尖泡林场每个职工分到20亩商品速生丰产林。每个职工的家庭成员不用在外打工,他们在家门口得到了安置,解决了就业。法库县国有林场的改革不但解决了林业职工子女就业问题,还增加了职工的收入。如今,职工的年收入十分可观,拿八虎山普通职工来说,一亩地的林农间作收入400元,100亩就是4万元,加上工资2万元,一年下来就是6万元。林业职工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林业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地方经济指数也有所提高。林场与职工得到和谐共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为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