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温州市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30 共3010字

  第 3 章 温州市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3.1 温州市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概况

  永嘉县从 2007 年开始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共选聘了 249 名“大学生村官”(其中有一部分为“两项计划”志愿者),其具体数据如表 1-1所示。

  就选聘人数的趋势看来,2007 年与 2008 年是个高峰,2009 年之后选聘人数成逐渐下降趋势,同时,选聘的条件也水涨船高,个别岗位开始要求全日制本科和中共党员身份。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 201 位“大学生村官”离岗,具体去向情况见表 1-2所示。目前,在岗人数只剩下 48 人(其中研究生学历 1 人,本科学历 39 人,大专学历 8 人)。

  3.2 温州市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

  通过平时的沟通和走访,笔者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态还是比较良好的,与当地的村民相处得也比较融洽,特别是沿江一带经济发达城镇的“大学生村官”,每天朝八晚五,下班了就可以直接回家,不用吃住在村里,生活极其方便。

  一般来说,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大学生村官”都在村里打打杂,如果村里事务不是特别繁忙,他们则整天埋头复习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晚上下班后,他们一般都会蜗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或看书或上网,极少会去村民家里串门。

  在周末,“大学生村官”除了复习考试书籍外,偶尔会出去购物、运动、聚餐等。一年之中,“大学生村官”们偶尔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组织个小活动或者一起出去旅游,调节一下生活。

  但同时,笔者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由于永嘉是个山区县,“七山二水一分田”,很多村位于极其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从村里乘车到县城得三四个小时,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更别提什么精神享受了。个别村由于经济拮据,电脑陈旧,网络不畅,没有空调、数字电视等一些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日常饮食得自己解决,居住的条件也比较艰苦,没有固定的栖身之所。对于这些习惯了花花世界的“80后”、“90 后”,农村的生活就如白纸一样枯燥无聊。枯燥乏味的生活加上浓郁的思乡情绪对“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3.3 温州市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情况

  “大学生村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担任着“三员”的角色,即群众事务的代办员、村干部工作的协助员、镇政府的临时帮助员,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群众事务的代办员。由于我国村民的受教育程度还不是特别高,因此当他们有写信、上网等需求却又苦于不识字时,自然就会想到去找“大学生村官”们帮忙。第二,村干部工作的协助员。一般来说,村干部要么是务农的农民,要么是经商的商人,不可能整天驻扎在村里,因此,他们会把一部分简单的村务交给“大学生村官”们打理。而且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面临诸如“文明村建设”等工作考核时,很多村干部对于一系列的台帐是束手无策,这时候,“大学生村官”们就可以大展身手,为村干部排忧解难了。第三,镇政府的临时帮助员。由于远程教育等工作需要熟知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才,而村干部在此方面难挑大梁,因此这些重任无疑就落到了“大学生村官”的肩上,正因为有了这批“村官”的鼎力协助,镇(街道)才能圆满完成每年的考核任务。总之,“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村民、协助村干部等方面功不可没。

  总体来说,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履职情况较好,有个别“大学生村官”善于结合当地实际,利用自身优势,争取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支持,开展创业工作。比如渠口石柱村卢百满等三名“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实用人才陈贤建立结对联系机制,通过互动,请种植能手给他们传授种植经验和农用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在种植无籽西瓜上遇到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同时,陈贤也可以利用卢百满等“大学生村官”的网络推销优势,拓展自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双方之间的互动协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有部分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一致认同与赞赏,通过选举,顺利进军村“两委”.截至目前,已经有 18 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村干部。

  3.4 温州市永嘉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

  通过我们日常的调查研究,发现有“大学生村官”的村(社区)和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社区)相比,考核台帐更加齐全,政策宣传做得也更加到位,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多彩,而且接受网络等新兴事物的能力也更强。这清楚地显明了“大学生村官”在日常的工作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和效果。

  3.4.1 提升了基层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

  选聘“大学生村官”进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素质,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视野偏窄等问题,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村官”学历层次较高,专业较齐全,年龄适中,在活动策划、课题调研、信息采编、文化宣传、计算机电子档案、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用,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构成,弥补了农村干部知识断层的空白。

  3.4.2 加快了新知识的传播

  “大学生村官”在高校接受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能以崭新的视角审视民心社情。“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大学生村官”的身上,具有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失败的傻劲与闯劲,他们站在新思潮的最前锋,属于新新人类,往往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潮与理念。同时,随着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等电子商务的兴起,平时热衷网络购物的“大学生村官”把习以为常的购物模式带入了农村,石柱村“大学生村官”卢百满利用网络广为推销村里种植的无籽西瓜,为这一农产品敲开了市场的大门,而同样具有独特土特产的几个村落由于没有“大学生村官”这样的网络达人帮忙推销,致使特产“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村官”给习惯了实体经济的农民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为农村土特产的销售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对落后的小农经济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3.4.3 推动了农民科技致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紧紧依靠懂科技的农业带头人。而我国传统农业沿袭的依然是世代留传下来的最原始的手工劳动模式,科技含量不高,真正懂得农业科技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农民不懂科技,而懂科技的专家却不可能天天埋头在田坎上。无独有偶,“大学生村官”正好架起了专家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虽然很多“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并非农业相关知识,但是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且喜欢探索新的领域。比如巽宅镇外宕村的“大学生村官”胡晓吉在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肥沃、植被覆盖率高的地理优势,带动村民科学养殖獭兔,并利用獭兔的兔粪作为种植白茶的肥料,大规模地种植了成片的白茶。茶兔并举,生态、效益农业尽显其效。经过不懈的努力,外宕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年仅 20 岁的“大学生村官”胡晓吉也因此当选为外宕村村委会主任,光荣地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之一”.而周边几个没有“大学生村官”的小村落,由于缺乏敢于去闯、去冒险的年轻人,守着金山银山却依然非常清贫,他们看到外宕村的巨大改变,都纷纷过来向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讨教致富的门道。

  3.4.4 促进了城乡人才互动

  我国人才分布不合理,城市人才济济,农村人才却严重匮乏。绝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城市的“天之骄子”不愿去农村受苦,农村的准大学生们更加害怕回到那落后的农门。由此,人才分布产生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导致项目、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难以向农村流动。选聘“大学生村官”进村,无疑改变了这种人才单向流动的趋势,为农村输送了大批的可造之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才失衡的格局,促进了城乡人才发展的相对均衡,实现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