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绿色建筑产业链运行机制研究
在第四章本文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并对该产业链的重点、难点环节废弃物回收利用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博弈,并引入政府行为分析动态博弈方程相位的变化,从而分析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置企业和建材企业的各自行为变化,确保了绿色建筑产业链环的顺利衔接。在绿色建筑产业链运行中,要保证其顺利、稳定、高效运行,还需要适当的运行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
本章节基于以上关于对产业链运行机制研究的理论,结合绿色建筑产业链自身的特征从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机制,绿色建筑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和绿色建筑产业链竞争机制三个方面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机制是其顺利运行的基础和关键,绿色建筑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是产业链上各环节保持理性投资和正常交易的动力,绿色建筑产业链竞争机制是产业链发展的催化剂。
5.1 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机制
5.1.1 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涉及产品研发、咨询设计、建材、施工、销售、运营、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产业环节,每个产业节点都是有很多企业构成,因此各产业节点成员的选择决定了产业链的结构和运行。也即在很大程度上,绿色建筑产业链的顺利、高效运行取决于合作伙伴的情况。现实生产中,合作伙伴的选择主观性、随意性比较大,导致风险性提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为了保证绿色建筑产业链顺利、高效运行制定一套合适的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标准十分必要。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综合评价是促进绿色建筑顺利、高效运行的一种定量性的计量标准,要得到准确性高的评价结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基于绿色建筑产业链自身循环性、系统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的特点和产业链各环节产业自身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以下构建原则: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相对于其他一般产品来说都是比较长的,这也就导致了绿色建筑产业链的纵向环节长而复杂的结果,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的选取也就比较复杂多变,导致各环节企业参差不齐。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尽量选取可定量化的指标,确保评价结果的可参性大,但是在合作伙伴的衡量选取时一些定性化的指标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评价意义不大。2)全局性和局部性相结合合作伙伴的选取不仅是局部的关联环节的合伙人的选举,它还涉及到围绕整个产品的产业链全局利益。因此在选取指标时不能片面的将注重点放在产业链上关联的上下游,还要拿全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通盘考虑,选取具有代表性,定量化和定性化相结合典型指标。
3)可操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可操性的指标体系使得绿色建筑产业链合做伙伴的评价简单、快捷、方便同时又比较准确。构建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评价体系的首要目的是对被评价对象得出科学合理的评判结果,因此在定量性与定性性相结合选择的基础上,综合把握局部性与全局性,通过统计或者问卷调查等形式量化数据和确定定性指标。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的终极目的是通过评判出合理的“合伙人”,达到绿色建筑产业链顺利、稳定、高效运行。因此,指标体系应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空间段具有可比性,从而达到该指标体系的可操性、实用性。
4)灵活性和广泛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被不断地接受,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机遇也在不断增多,而且变化很快,绿色建筑产业链面对不同的机遇会对其具体目标进行调整,从而对合作伙伴的标准将适当发生变化。故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能结合具体变化做出简单调整。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笔者依据绿色建筑产业链的自身特点,在构建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时从五个准则层对目标进行评价,分别是:发展能力,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链接能力,创新能力。指标层由绿色建筑技术水平,绿色环保技术实施情况,绿色环保工艺实施情况等 22 个指标层组成。见下表 5-1。
1)发展能力1引来更多的合作伙伴。发展能力指标具体包括:绿建科研人员占总员工比率、绿建科研投入占企业 GDP 的比例、绿建技术水平、绿色环保工艺实施率、绿色环保技术实施率。
2)节约能力“四节一环保”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四节”是指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绿色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企业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实施“四节”的核心理念,改变以前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节约能力包括:水资源利用情况、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三项指标。
3)环境保护能力给人们提供舒适、环保、健康的环境是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核心宗旨,同时也是鉴定该企业是否可做为合作伙伴的基本条件。环境保护能力具体包括:绿色能源使用比例、“三废”排放率、“三废”治理资金、废弃物回收利用情况、环保材料使用情况等。
4)链接能力链接能力是指该合作伙伴与上下游关系的处理水平,该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它是选择合作伙伴很重要的参考因素。连接能力具体包括:产量与上下游生产规模的适宜程度、上下游节点变化调节能力、上下游与绿建性质企业合作比例、上下游信息系统对接性。
5)创新能力合作伙伴的选择除了上述四种参考因素外,还有创新能力的考查,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维持长期合作的能力,保证整个产业链稳定性、发展性。创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过程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
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 5-1.【1-2】
(3)综合评价方法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完后要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就目前研究生接触到的评价方法总结,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理论、神经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系统动力学等等。其中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由美国运筹学家 T. L. Satty 等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该决策方法通过构建一个层次模型将决策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影响因子等利用起来,将决策过程数学化,对人的主观判断定性的标准通过简单的形式定量化,使评价结构更加准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源于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的《模糊集合》的文章,用于解决“内涵明确,外延不明确”的问题,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处理模糊的数学问题;灰色综合评价对于处理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灰色”问题,对于处于动态变化的问题也可进行很好处理,使最终结果更精确化;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原理,建立恰当学习模型,使得出的最佳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降到最低,该方法比较智能、高端;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Analysis, DEA)是由 W. W. Copper 和 A. Charnes 基于“相对效率”理论,以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为依据,对同类部门(单位)进行效益性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多出入,多输出是 DEA 的重要特征。
基于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合作伙伴的各项分析,该评价指标题型中存在定量指标,也存在定性指标,定性指标会在评判过程中产生优、良、好、中、差等模糊性评价。该指标体系有模糊性、层次性、灰色性的特点,通过对以上对常用评价方法的认知和分析比较,得出最适合对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水平的综合评价的方法为模糊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模糊综合评价的权重加以确定减少了评价的主观性,使结果更加准确,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评价,称这种方法为 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5.1.2 评价模型——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T ,准则层C ,指标层Z 构成,属于二级模糊评价模型。
(1)因素集U 和评价集V 的确定【3】
2)构建数值判断矩阵采用 1~9 标度法确定数值判断矩阵,具体做法:请若干专家,确定各层次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如表 5-2 所示【4-8】
通过以上步骤得到表 5-9 ,确定了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权重,如下表 5-9【9】
(3)模糊综合评价中隶属度的确定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确定实质是模糊综合评价中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过程。如果本文中对第i个评价因素iU 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到相对于评价集jV 的向量【10】
如果对N 个元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个 N ? n的矩阵,即为隶属度R 。隶属度的确定分为两类,一是定量因素隶属度的确定,另一个是定性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1)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可以通过正分布、柯西分布、梯形分布、岭形分布等,分别对应 计算公式如下:【11】
2)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受主观判断影响,取值是离散的,故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百分制)得出评分(见附录),得分越高说明该评价指标越接近目标,反之,得分越低说明该评价指标越背离目标。为了防止异常、最大、最小评分给评价结果带来不利影响,使评分充分反映专家建议,将全部专家对定性指标ijZ 的评分做如下处理,得出该指标的隶属度。【12】
依据调查问卷表,通过上述计算得出隶属度矩阵R 。
(4) 计算评价指标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可采用加权平均型和主因素突出型两种常用算法,因为本课题1属矩阵,计算得出评判指标,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该结果进行评价。
5.2 绿色建筑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
5.2.1 绿色建筑产业链剩余利润分析
绿色建筑产业链以价值为视角就是一条价值增加链,此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等,而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是经济价值。从绿色建筑产业链上企业角度分析,经济价值是最能推动该产业链顺利、高效运行的驱动力,经济价值越大,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越高。反过来,企业效益越好为国家纳税越多,长远来看利国利民。于是1究,为国家和企业提简单供参考,使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得到更多支持。
绿色建筑产业链主链结构在第四章有所阐述,主要由绿建研发,咨询设计、建材、施工、运营、报废回收等重点环节构成,随着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发展,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建运营等重点环节又会逐步产生自己的小产业链,从而使整个绿色建筑产业链更加丰富多元化。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只对绿色建筑主产业链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其他产业链先不做分析。下面就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价值增加连、成本链、利润链进行计算。
(1)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增加值链【13】
(2)绿色建筑产业链成本链假设绿色建筑产业链中第i个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为iC ,则绿建产业链的成本链如下图 5-2 所示。【14】
(3)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利润链绿建产业链的利润链如图 5-3 所示。假设绿建产业链中第i个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为iC ,第 i 个企业产品的售价为iP ,单位产品利润为iR ,则根据图 5-3 计算绿建产业链的单位产品利润R 。【15-16】
式中:R ——绿建产业链的单位产品利润;iR ——第 i 个企业单位产品利润;iP ——第 i 个企业产品售价;nP ——产业链最终产品价格;iC ——第 i 个企业单位产品成本M ——绿建前期开发商投入(4)绿色建筑产业链剩余利润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加盟企业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假设第i个企业符合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的标准,其自身有两种选择权利,加盟绿建产业链和不加盟绿建产业链。当然,其选择的依据是加盟绿建产业链时企业的利润iQ与加盟之前的利润i0Q 的差值。将企业加盟绿建产业链后收益记为iU ,成本记为iC ,加盟之前的分别记为i0U ,i0C ,则可以分别求出加盟后,加盟前的利润分别为:【17-18】
由上述可得,绿色建筑产业链剩余利润由剩余收益减去成本构成,剩余利润就是绿建产业链的价值增加值。企业加盟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最终目的除了赚取加盟绿建产业链之前的利润之外,还期望获取更多的加盟后的剩余利润。
5.2.2 绿色建筑产业链利益分配方法
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是一个十分复杂但是又非常必要研究清楚的问题。在进行利益分配时不仅要考虑综合利润收益、风险、成本等之间的复杂关系,还要考虑企业合作过程中技术、专利、商标、品牌效应等等无形资产的分配。企业加盟产业链的终极目的是获取剩余利润,关乎产业链稳定、顺利、高效运行,因此分析绿色建筑产业链利益分配十分必要。
(1)分配原则
1)剩余利润合理原则在本章第一节分析了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剩余利润,只有企业当加盟绿建产业链后的利润大于等于加盟之前的利润,该企业才会选择加入,否则企业是不会加盟绿建产业链的,也即企业只有获取剩余利润的情况下才会加盟产业链。
2)成本与收益对等原则在绿建产业链中,只有当成本高的甲企业的利润大于成本低的乙企业的利润时,甲企业才会“心理”平衡,企业之间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证,同时也不会削减各个企业的积极性。否则,绿色建筑产业链发展运行会受影响,甚至出现断链情况。
3)利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在绿色建筑产业链上高风险企业应当获得高利润,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因此,在制定利益分配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类型等,应给风险大的企业较高的补偿,调动其积极性。
(2)基于 Shapley 值分配方法选择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分配方法参考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三种:按平均分配,按投入比例分配,风险加投入比例分配等。平均利益分配法简单易行,但是结果不科学、不合理,长期应用会削减很多合作伙伴的积极性;按照资源投入比例大小分配,确保了收益与投入的对等,但是风险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具有不可持续性;若将风险加进去,按照资源投入比例分配,但是风险的种类繁多,不可准确预测,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也不可行。
绿色建筑产业链各节点合作伙伴可以看做经济主体,其相互关系实质是合作博弈性质关系,合作博弈可以构造出一种折中的合宜结果,达到利益合理分配的目的。基于Shapley 值法的利益分配不同于前面提到的三种利益分配方法,它是以各节点企业在该产业链联盟中对产生经济效益过程的重要贡献程度为基础分配的一种方式,相比较其他三种方法具有动态性、适用性。【19-20】
为了讨论方便,假设甲、乙、丙三个与绿色建筑相关企业,各自单个经营获利分别为 1 万元,甲+乙,即甲、乙合作总收益 7 万元;甲+丙,总收益 5 万元;乙+丙,总收益 4 万元;甲+乙+丙,总收益 10 万元。如果甲+乙+丙,即甲、乙、丙合作后按平均分配利润则各自大约得到 3.3 万元的利润,虽然该利润比甲、乙、丙各自经营所获利润要高,但是若出现甲和乙合作,则按平均利益分配,则每个企业各得 3.5 万元,高于甲、乙、丙三家联合,因此甲、乙可能不会积极加入甲、乙、丙构成的联盟。于是借鉴 Shapley值方法来进行利益分配,求出( )lr的值,甲、乙、丙企业分别作为局中人 1、2、3,其各自的分配利益( )ril,i=1,2,3计算如下表 5-10 所示:【21】
5.3 绿色建筑产业链竞争机制
5.3.1 竞争机制的重要作用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供需变化、价格涨落等市场行为。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驱动力,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以物质利益为基础,通过有效的竞争机制调配资源,不仅高效合理地完成了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且使市场主体自发地进取,因为,竞争机制创造了一种特定的社会市场环境,该环境促使形成了竞争型的市场氛围,在该市场氛围中,迫于竞争压力各企业争相追逐效用最大化,从而带动市场经济主体创新进取意识。因此,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带动市场的积极性、创新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技进步。
在产业链运行中,竞争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在产业链中引进竞争机制,产业链上的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员工素质,改善经营方式,改进产品及服务争夺更多地市场份额,来实现自身的企业的生存与盈利,从而促进该产业链稳定、高效运行。
5.3.2 绿色建筑产业链中竞争机制
绿色建筑产业链的竞争机制是在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使产业链上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各个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产业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确保产业链高效、稳定运行的监督-竞争机制。
在绿色建筑产业链中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为绿色建筑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提供良性市场氛围,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各节点的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赚取更高的剩余利润,采取欺骗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保证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损害了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利益,导致绿色建筑产业链整体利益减小并且出现分配不均衡,这样引起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也纷纷效仿恶性竞争方式,采用不合理甚至违法的竞争手段,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基础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绿色建筑产业链长期处于这种恶性竞争中,最后必然导致链条运行崩溃。为了防止此现象发生,绿色建筑产业链的竞争机制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机制,该竞争机制引进了适当监督机制,该监督机制针对于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尤其对企业的竞争手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
5.4 绿色建筑产业链运行机制模型
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结合是一个有效的机制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确保了绿色建筑产业链顺利、稳定、高效运行。三者结合构成的有机整体如下图 5-4 所示。【22】
图 5-4 中 X 轴表示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合作机制,Y 轴代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Z 轴代表绿色建筑产业链的竞争机制,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合作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绿色建筑产业链运行机制系统。
在绿色建筑产业链运行机制系统中,产业链中的企业通过彼此选择合作伙伴,建立盟约关系,加强了产业链中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传递,提高了企业各自的运营效率,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了产业链整体利益的增长。之后,通过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对利益进行分配,在分配时采用 Shapley 值法,实现了利益均衡、合理的分配,增加了产业链中企业的动力。企业积极性在合理利益的分配下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得到更多的利益,务必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绿色建筑产业链竞争机制的合理规范和引导下,企业在正当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从而使绿色建筑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产业链发展得到优化。如此循环往复,产业链上的企业在此动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中发展,同时,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机制三者动态运行,确保绿色建筑产业链顺利、稳定、高效运行。
5.5 本章小结
本章节重点研究了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三大运行机制,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合作机制中构建了绿色建筑产业链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其他研究者的理论基础,选择运用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为上下游企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提供了评价理论模型和操作方法。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运行机制中的核心环节,利益分配不均会给产业链的运行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第二节在分析绿色建筑产业链剩余利润的基础上,提出运用 Shapley 值法重点解决了产业链上企业利益分配机制中分配不均的问题,使各企业得到合理的产业链剩余利润,维持了产业链的基本运行。第三节着重分析了绿色建筑产业链的竞争机制,该竞争机制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机制,而是在合理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了绿色建筑产业链在恶性竞争下的崩溃。第四节笔者将上述三大运行机制进行整合,构建了绿色建筑产业链运行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运行进行形象分析,展现了三大运行机制相互作用,系统化、动态化运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