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建筑硕士论文

株洲三网融合开展情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12 共384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株洲三网融合工作进展研究
【第2部分】株洲市三网融合发展研究绪论
【第3部分】三网融合研究概述
【第4部分】株洲三网融合现状分析
【第5部分】株洲三网融合的 SWOT 分析
【第6部分】株洲三网融合与其他地区比较及存在的问题
【第7部分】株洲三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及策略
【第8部分】 株洲三网融合开展情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中国三网融合工作走过漫长的 12 年探索曲折之路,终于 2010 年破冰实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全国三网融合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推进中。而株洲市因其鲜明的示范性和现实性被选作本论文研究三网融合工作的对象。

  在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推进三网融合的文献资料后,本文一方面通过对株洲科技园三网融合产业孵化基地、三网融合试验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三网融合的宏观文件,另一方面走访了负责推动三网融合的工作人员,并对专家关于诸侯三网融合的论证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因此,本论文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何为三网融合及其意义,当前国外三网融合发展的具体概况和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当前相关政策和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探索三网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

  论文重点在于分析株洲三网融合发展模式的特点和阶段性成果,并采用 SWOT方法全面分析了株洲三网融合工作。在统筹全局的情况下,确定发展目标,根据推动三网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株洲市三网融合发展策略建议。

  研究表明:三网融合能够给产业链中的各个企业带来发展的良机,能够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三网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株洲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代表,其三网融合所采用的是“共建一张网、共创新业态”的模式,不仅带动了株洲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示范作用,并在实现三网融合的初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三网融合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相关的数据以及发展情况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株洲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因此,株洲还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彻底实现三网融合。

  7.2 研究展望

  株洲三网融合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其发展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三网融合机制的不断创新,三网融合最终会走向成熟。展望未来,株洲三网融合将会是:

  (1)监管逐渐趋于统一

  国务院已经成立了三网融合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和推进全国各地的三网融合工作。能够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建立统一的监管部门,统筹协调三网融合问题。

  (2)网络内容丰富,可靠性会提高

  三网融合之后,电信、广电和互联网建成了一张可靠性高,承载业务强大的新型网络,能够同时提供新型分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综合业务,可以实现同现有网络的无缝对接。由于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3) 用户不再需要进行网络选择

  今后,新型的网络就会想日常品一样,。用户只需要接入一个网络便可以得到各种想要的服务,不再受到选择哪一张网络的问题困扰,在同一张网络上便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左军.重庆宽带接入市场三网融合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14.
  [2] 李苑.三网融合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通信,2010,(7):158-160.
  [3] 温建伟,王厚芹.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J].电视技术,2010,34(6):113-115.
  [4] Lind J.Convergrnce:History of term usage and lessons for firm strategists [C]//Proceedings of 15th Biennial ITS conference,Berlin,2004:50-58.
  [5] Ono,Aoki.Regulation of internet telephony[C].London:Sage publications, 2000.
  [6] Larouche P.E.Competition law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broadcasting sectors [J].Telecommunication Policy, 1998, 22(3):219-242.
  [7] N . Stieglitz,”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 in: J.F.Christensen, P.Maskell: the 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Digital economy, Edward Elgar, pp, 2003:179-208,
  [8] Yoffie B D.Introduction: CHESS and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G],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7:1-36.
  [9] KEIT T,Eloranta E,Holmstrom J,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riven business transformation-a call for research[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1,44(3):263-282.
  [10] Marion Baldi.Triple play suppor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J],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strategy and planning symposium,2011(10):1969-1975.
  [11] WU I. Canada, South Korea, Netherlands and Sweden: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of the convergence of telecommunications, broadcasting and Internet services [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10(28):79-96.
  [12] DONG-HEE S, Convergence of tele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lication [J],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2012, 8(1):42-56.
  [13] 刘颖悟.面向三网融合的通信产业重组[N].经济管理,2006-2-27(A12).
  [14] 胡世良.三网融合需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1,13(5):52-55.
  [15] 王厚芹.推进我国三网融合势在必行[J].电视技术,2010,34(6):109-112.
  [16] 徐鑫.建立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三网融合进程[J].中国科技论坛,2010,(7):101-105.
  [17] 韦乐平.三网融合与 IPTV 的发展和挑战[J].电信科学,2006,22(7):1-5.
  [18] 张善轩.三网融合进程中四力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0,30(4):2-7.
  [19] 严奇春.基于知识视角的三网融合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3-6.
  [20] 姜智峰.三网融合产业发展探析[J].电信网技术,2010,(10):43-45.
  [21] 肖叶飞.三网融合产业链重构与整合[J].中国有线电视,2012,(1):7-10.
  [22] 杨泽民.三网融合:相互进入是主流[N].人民邮电,2012-1-31(003).
  [23] 范金慧.上海三网融合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策略探讨[J].现代传播,2012,(6):21-22.
  [24] 戴啸涛.江苏省三网融合产业链构建及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34-45.
  [25] 王晓峰.太原有线电视三网融合战略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2:32-42.
  [26] 钟文清.广西移动三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12-22.
  [27] 国际电联.世界电信发展报告(1994)[M].日本京都 ITU 全权代表大会.
  [28] 袁超伟.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6):2.
  [29] Rosenber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 23(2):414-446.
  [30]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动态学,2002(6):12-14.
  [31] 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32] 朱瑞博.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8):24-26.
  [33] 马健.产业融合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4]Alfonso, Salvatore. 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 convergence in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J].Research Policy, 1998:445-463.
  [35] 李建华,林朝辉.电信运营商三网融合发展策略的研究[J].邮电设计与技术,2011,(2):14-18.
  [36] 赵靓,夏敏,吴岭.三网融合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5):9-10.
  [37] Greenstein, Shane. Legislating Entrepreneurship:An Oxymoron? [J]. IEEE Micro. 2006,26(6):12-13.
  [38] 王俊豪.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及其运行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0-15.
  [39] 吴小坤.美国新媒介产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74-76.
  [40] 汪卫国.一些国家和地区三网融合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模式[J].现代电信科技,2010,(3):11-14.
  [41] 徐国飞.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4):6-7.
  [42] 杨秀玉,孙嘉.我国电信行业三网融合问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22):91-93.
  [43] 吴磊.地方政府如何引领三网融合前行?[J].产业经济,2011,(2):60-61.
  [44] Vialle P. Antecedents and patterns of indirect distribu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the case of France telecom[C]. IEEE Press, 2005, 12(4):34-39.
  [45] 广播电视信息编辑部.三网融合历程回顾[J].广播电视信息,2010,(2):17-18.
  [46] 闫跃龙.三网融合的利益博弈[J].通讯世界,2010,(1):33-34.
  [47] 殷继国.论我国电信业不对称规制法律制度的完善——以第三次重组和三网融合为背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12(4):34-39.
  [48] 邬贺铨.中国三网融合的特点与挑战[J].中兴通讯技术,2011,17(11):1-2.
  [49] 姚彬洁.打破垄断化经营模式,促进三网融合[J].理论探讨,2011,(1):320-321.
  [50] 马骏.网络融合与广电监管体系[J].现代电信科技,2005,(8):2-6.
  [51] 苏金生.电信管制模式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2] 陈光伟.从广电、电信双向进入看“三网融合”下的产业融合新格局[J].东南传播,2009,(8):53-54.
  [53] 翟红蕾,刘佳佳.中国 IPTV 产业现状研究[J].东南传播,2009,(10):44-45.
  [54] 杜泽壮,王效杰.CMMB 发展进入冲刺期[J].传媒,2009,(5):42-43.
  [55] 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三网融合后电信与广电合作模式及其影响.2001,1.
  [56] 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三网融合-株洲).
  [57] 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三网融合-株洲).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