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鲅鱼圈地区旅游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23 共4271字

  第 7 章 结论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鲅鱼圈地区旅游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而本文在阅读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乡村旅游相关概念和类型以及其特点,并在研究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对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接着对于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优势,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和发展战略。

  本文通过对鲅鱼圈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乡村旅游首先是一种新的旅游活动,其主体是针对城市居民,客体是乡村吸引物,诸如乡村文化,乡村风光等自然人文景观,载体是乡村地域空间,目标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乡村文化风土人情的特定需求,拉动农村经济,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创造出经济价值。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地区空间环境的以乡村特色资源环境文化风情景观等为吸引物,吸引城市居民参与并体验乡村文化,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参观旅游学习等为一体的并能产生经济附加价值的旅游经济或者说是旅游活动。而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虽然有其优势,比如经济基础良好,经济腹地广阔,自然条件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等,但其乡村旅游发展仍有诸多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出鲅鱼圈地区温泉旅游,沟域旅游以及滨海度假等优势资源特色,因而提出了政府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加大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做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满足用户游客等多样化需求,着力打造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精品旅游景点和示范区;努力加强和提高乡村旅游市场品牌知名度;开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线路开发等推动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建议,以其改善鲅鱼圈地区乡村旅游制约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提高鲅鱼圈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 , 郭立新 , 王有成 . 北京民俗村旅游功能提升途径研究 [J]. 旅游学刊,2009,10:83-86.
  [2] 邓爱民,黄鑫。 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13,02:105-109.
  [3] 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经济,2004,07:36-38.
  [4] 龙茂兴,张河清。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 旅游学刊,2006,09:75-79.
  [5] 多淑金。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9,10:76-78.
  [6]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 经济地理,2007,02:336-339.
  [7] 邱玉华,吴宜进。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J]. 社会主义研究,2012,01:101-104.
  [8]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 20 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01:200-205.
  [9] 李明德。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产业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2014,01:7-9.
  [10]唐松。乡村旅游:问题、困境与出路[J].中国乡镇企业,2014,01:10-13.
  [11]彭文卫,胡巍。基于瓶颈破解的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新理念研究[J].时代金融,2014,02:308-309.
  [12]单浩杰。呼和浩特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旅游扶贫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1:48-51.
  [13]蒙丽琴 . 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J]. 农业经济,2014,03:105-106.
  [14]卢小丽,成宇行。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生态经济,2014,02:176-179.
  [15]韦忠娟。广西乡村旅游如何在"火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研[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43-47.
  [16]李娟,马长海。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河北省涞水县为例[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4,02:45-47.
  [17]陈瑶,林莉。天府新区桃花故里景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03:176-177+179.
  [18]乔新建,李梦雅。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研究--以河南鄢陵县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3,30:64.
  [19]谭舒月 . 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产业链问题及发展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41-242.
  [20]冯文杰,颜越,赵志强,臧家超。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解析[J].中国乡镇企业,2013,12:53-56.
  [21]王秀忠 . 深刻把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 [J]. 中国乡镇企业,2013,09:2+1.
  [22]张云,杨晓霞。最近 10 年国内地理类、旅游类学术期刊所载乡村旅游文献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1-7.
  [23]周兴,王远坤。城市经济辐射区乡村旅游绿色供应链模式构建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60-62.
  [24]张开。成都乡村旅游产品分析及开发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26-28.
  [25]欧 钟 慧 , 贾 桂 康 . 百 色 市 乡 村 旅 游 产 业 竞 争 力 提 升 研 究 [J]. 商 业 经济,2013,20:48-50.
  [26]孙华平,刘风芹,段文清。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02:320-324.
  [27]周 广 海 . 乡 村 旅 游 食 品 安 全 管 理 问 题 与 对 策 [J]. 食 品 与 机 械 ,2013,06:79-81+88.
  [28]郑艳平,李钰。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向[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2:123-125.
  [29]粟维斌,奉钦亮。桂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22:222-228.
  [30]龚娜 .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外延及效益理论的探讨 [J]. 贵州社会科学,2010,05:85-89.
  [31]李祗辉。韩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陕西农业科学,2013,06:196-199.
  [32]李玲。乡村旅游背景下南京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8-10.
  [33]郭倩倩,胡善风,朱红兵。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乡村旅游意向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167-172.
  [34]彭夏岁,许亦善。基于多产联动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水吉镇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47-51.
  [35]沈启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芜湖县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3,01:122-125.
  [36]邢夫敏,黄婷婷。小型岛屿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苏州三山岛为例[J].企业经济,2013,01:133-135.
  [37]刘海波,李少游。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J].生态经济,2013,04:138-141.
  [38]林宗贤,吕文博,吴荣华,莫晓杜。乡村旅游创业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台湾为例[J].旅游学刊,2013,05:89-98.
  [39]王雪逸,胥兴安。云南省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22-27.
  [40]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N].山西政协报,2012-02-1000B.
  [41]乡村旅游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N].重庆日报,2012-05-28008.
  [42]本 报 记 者 吴 江 海 . 农 家 乐 , 巧 接 轨 , 乡 村 旅 游 上 档 次 [N]. 安 徽 日报,2012-07-24A01.
  [43]本报记者邹伟。如何拉长乡村旅游"短板"[N].南京日报,2012-07-30A03.
  [44]谢正刚。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5]岳孜孜 . 灾后旅游业复苏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研究 [D]. 电子科技大学,2012.
  [46]陈婷婷。贵州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
  [47]王绍东。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48]陈娟娟。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与体验旅游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9]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0]邢夫敏,丁会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拓展--基于苏州乡村旅游的调研[J].社会科学家,2012,09:93-97.
  [51]陈耀。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乡村旅游--兼谈文昌乡村旅游的发展[J].今日海南,2012,02:36-37.
  [52]岳孜孜 . 灾后旅游业复苏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研究 [D]. 电子科技大学,2012.
  [53]陈婷婷。贵州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
  [54]王绍东。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整合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55]陈娟娟。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与体验旅游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6]谢正刚。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7]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8]邢夫敏,丁会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拓展--基于苏州乡村旅游的调研[J].社会科学家,2012,09:93-97.
  [59]陈耀。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乡村旅游--兼谈文昌乡村旅游的发展[J].今日海南,2012,02:36-37.
  [60]秦月花。乡村徒步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设施优化--以桂林乡村徒步旅游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54-57.
  [61]袁爱琴。 淄博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62]张祖群。 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14,08:307-314.
  [63]王飞。 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J]. 品牌,2014,01:5.
  [64]郑倩倩。 鹿西乡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5]宋增文 . 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机制研究 -- 以北京市为例 [J]. 北京农业,2014,02:14-19.
  [66]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67]蒋有绪,郭泉水,马 娟,等。中国森林部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8]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117-121.
  [69]杨世瑜,庞淑英,李波等。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88一120.
  [7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70一271.
  [71]李海平。农家乐旅游与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一6.
  [7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402 一 407.
  [73]Boyd, S., and R. ButlerManaging Ecotourism: An Opportunity Spectrum Approach [J]. TourismManagement ,1996(17):557–566.
  [74]Bramwell, B.Actors, Power, and Discourses of Growth Limits [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2006(33):957–978.
  [75]Bramwell, B., and A. Sharman. Coll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making [J].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1999(26):392–415.
  [76]Briassoulis, H.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Commons [J].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2002(29):1065–1085.
  [77]Butler, R.Sustainable Tourism: A State-of-the-Art Review [J]. Tourism Geographies,1999 (a1):7–25.
  [78]Carey, S., Y. Gountas, and D. Gilbert.Tour Operators and Destination Sustainability [J]. Tourism Management,1997( 18):425–431.
  [79]Clarke, J.Marketing Structures for Farm Tourism: Beyond the Individual Provider ofRural Tourism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9(7):26–47.
  [80]Shapiro C. Premiums for high quality products as rents to reputation [J]. Q.J. Econ,1983(98): 659–68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