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定义。首先从地域角度指的是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其次从城市的概念指的是大、中、小城市和一些乡镇。在作品内容上,所谓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主要是指以东北城市居民及其生活为主要创作对象,表现出区别于东北乡村生活的具有东北城市风貌的文艺形态。可以简单理解为: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的故事内容是发生在东北的城市环境中,描绘的是具有东北地域文化内涵及东北城市风貌的作品。
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样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电视剧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相继有 1994年上映的《老道口》,1995 年的《咱爸咱妈》,1998年的《五爱街》和 2000 年的《大雪无痕》,以及近十年上映的《守望幸福》《大工匠》《漂亮的事》和《钢铁年代》等一批在全国不同程度掀起收视热潮的优秀作品。
一、城市地域风情的荧幕呈现
东北地区除明代后期称为“关东”和晚清时称作“东三省”外,自古至今一般称为“东北”。这样的称谓,既有地理位置上的以行政区划分的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所指,又有文化意义上的内涵。东北地区一般通俗意义上指的是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的、祖国的东北方大面积区域。这一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最南端位于黄海与渤海之间的辽东半岛,与山东省隔海遥相呼应;东南端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西北与内蒙古为邻;北部则与俄罗斯接壤。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
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正是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并通过荧幕向观众演绎着东北浓浓的民俗气息。剧中人物操着一口让人听了就发笑的东北方言为观众讲述着东北城市的风情。
(一)民俗气息浓郁
民俗是彰显现代化城市个性的主要内涵,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正是发现了这一人文内涵,所以剧中映射了丰富多彩的东北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的生活。”[1]
电视系列剧《东北一家人》中就经常出现牛大爷唱东北二人转和扭东北秧歌的镜头。饺子在东北一般是在家人团圆和喜庆日子里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剧中人物牛大妈每到周末家人团聚的时候,就会准备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再如《漂亮的事》中,中北厂厂长沈晗在与日方代表谈判的晚宴中,杯中倒满了中国白酒并一饮而尽。这样的镜头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华儿女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另一方面也让日方代表看到了东北人的民族正义感,最后日方代表铩羽而归。剧中关于吃饭、喝酒等饮食文化的镜头随处可见。电视剧《钢铁年代》中多次出现尚铁龙一个人开伙做饭和麦草给他送饭的镜头。再如尚铁龙邀请杨寿山在小酒馆喝酒,最后把杨寿山喝得不省人事,从此俩人放弃了之前的恩怨种种的镜头。这些镜头的描写在塑造剧中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彰显东北城市文化等方面均有很大作用。东北民俗嵌入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中,通过影像呈现可以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到东北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民俗。东北城市浓郁的生活风情的展示,是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作品的艺术特征之一。
(二)东北方言登场
东北方言由于与普通话发音很相似并且充满亲和力和幽默感的原因,很容易被全国的观众接受并喜爱。电视系列剧《东北一家人》是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中运用东北方言频率很高的一部作品。作品以东北城市中普通工人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剧中人物对东北方言近乎夸张的运用是该剧渲染喜剧气氛的主要手段。
东北方言的使用也承担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电视剧《钢铁年代》中刻画尚铁龙形象时故意让其使用略显粗鲁的语言,这样就把一个有血有肉的东北硬汉形象瞬间呈现在观众眼前。东北方言俗语具有形象生动、幽默的风格,剧中人物恰到好处的使用可以起到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吸引观众参与的作用。如《钢铁年代》中麦草处于杨寿山与尚铁龙的矛盾中间,为了恰当描述自己的尴尬地位她把自己形容为“磨芯子”。观众在听到“磨芯子”三字的时候会思考其代表的意思,进而参与剧情的进展。
方言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征,是城市形象的绘制者。东北方言生动、简洁,富于幽默感,与东北人直率、豪放的性格一起向观众展示着东北城市的风情。
二、工业豪情的视觉演绎
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地区一直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的桥头堡,是中国工业的脊梁,素有“共和国长子”的美誉。工业是东北城市得以兴起的原动力,对工业文化的书写也自然成为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的主要内容和显着艺术特征。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牵引力,城市提供给人的种种物质生活保障都是工业所给予的。在电视剧中,我们会经常欣赏到象征工业生产的机床、车间、厂房、挥汗如雨的工人等镜头。这些意象往往承担着作品情节展开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功能。车间通常被刻画成空旷的、简陋的,里面布局着纷繁复杂的机床,劳动工人争先恐后地忙碌着。作为场景出现的车间、厂房是电视剧情节发展的关键链条。比如在电视剧中很多竞技场面都需要在车间里进行,通过工人竞技场面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工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顽强拼搏的干劲和工人爱厂、爱国的表现。在电视剧《大工匠》中杨老三与肖长工的多场技能比拼均是在车间中进行的,空旷、封闭的车间和冰冷、无生命、沉重的机床与工人热火朝天、忘我劳作的工作场景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冲击和张力感。[2]
电视剧《漂亮的事》中则是呈现的另一幅画面:窗明几净、现代科技普遍被运用的现代化工厂景象。这让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工厂车间景象。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在视觉上会用灰暗色调给人一种沉重、奋进的感觉,这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多为重工业的性质有关系。在听觉上剧中经常会伴有轰鸣的机床声,锻造、生产金属的切割声等一系列工业生产色彩鲜明的声音。生产车间略显嘈杂的声音与工人们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一起抒发着工人们酣畅淋漓的工业豪情。
(一)爱厂如家的深厚人文情怀
东北地区之所以能成为老工业基地,成为“共和国的长子”,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这跟东北的产业工人忘我的工作热情、爱厂如家的深厚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东北人有一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一种工作情怀。另外,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严格管理模式促使东北人形成了凡事服从管理的心理范式,这种心理范式外化为讲究包容、顾大局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职工宿舍到食堂、医院、健身活动场所,再到职工家属的幼儿园、小学直至初中和高中等一系列完备的厂区设施。这使工人感觉到工厂不仅仅是工作地,也是生活的全部。这种工作与生活一体的管理制度,孕育出了工人们深厚的、真挚的爱厂如家的人文情怀。
电视剧《漂亮的事》就是这样的一部力作。剧中人物沈晗的老父亲一生都工作在工厂里,即使退休后也仍时刻关心工厂的发展。东北工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全局意识很强,当国企改革来临之时,这些爱厂如家的工人并没有赖在企业里,而是宁愿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维护企业的集体利益。局中人物沈晗的个人设计专利被单位“中北”支配,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沈晗决定与中北厂对簿公堂。而在这个时候,沈晗的父亲和其他的老一辈“中北”人却尽力劝说女儿应该从大局出发,放弃个人产权,维护企业的集体利益。沈晗最终听取父辈的劝说放弃了自己的专利权,为中北厂解除了生存危机。剧中人物江百川临危受命,在工厂面临破产倒闭之时接任厂长一职。在处理让谁先被裁员的时候,他从工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工厂的前途发展着想,第一个选择裁掉了自己的师傅。类似的情怀在电视剧《大工匠》中亦有表现。剧中人物肖长功在一次事故中意外地断掉一只手,但他并未从此抱怨人生,而是仍不分日夜地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并代表工厂参加了全国工人技能比赛。肖长功经常为自己八级钳工的“大工匠”身份而自豪,他在子承父业的传统思想意识指导下异常严格要求儿子,最终希望儿子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大工匠”。
这些作品往往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种种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动力,剧中展现出工人们宁愿放弃个人的利益得失,也不愿让集体的利益有丝毫损失的感人场面,书写出了产业工人爱厂如家、一生献给单位的深厚情怀。
(二)自强不息的开拓、奉献精神
自强不息的开拓、奉献精神也是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中的一个显着的艺术特征。如《大工匠》剧中人物杨老三和肖长功不惜花费多年的时间去苦心磨砺自己,研究新的技术,练就过硬技术,最终成为一名大工匠。
电视剧《钢铁年代》取材于《鞍钢志》,剧中场景以鞍山钢铁公司为原型,作品运用富有张力的笔法努力使观众体验到那个激情开拓的年代。剧中人物尚铁龙和杨寿山因为一次偶然的误会结下仇怨。后来杨寿山阴差阳错地娶了尚铁龙的老婆——麦草,从此俩人之间不但有意识形态的矛盾更加入了情感纠葛,关系势同水火。建国后,两人被分到一个工作单位,二人之前的恩恩怨怨很快被铸造钢铁的满腔热情淹没。二人曾经的大大小小矛盾变成了彼此工作上的动力,化干戈为玉帛,在工作上和平竞争。尚铁龙发明高炉炼钢,杨寿山在小区里就发动群众用小钢炉炼钢。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上二人互不相让,即使生活非常困难的时候两人也不忘以工作为重。再如剧中人物麦草,她原本是一个进城寻夫的山东农村妇女,后来凭借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不怕吃苦的工作干劲先后攻克了重重技术难关。她用自己的成绩换来了技术工人的身份,直至最终为了挽救单位的生产不惜把生命奉献给了鞍钢。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家经济政策不断调整,改革开放步伐日渐迈大,工业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面对国有企业改革、相继解体或转型的大潮,大批产业工人在社会变革中下岗、失业和转行,这些工人在心理上出现了身份迷失感,而这个时候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是摆脱这一困境的关键力量。电视剧《漂亮的事》中真实地记录了这一精神力量的历程。剧中人物成长在中北厂,工作在中北厂,当中北厂面对外企并购、企业转型的时候,他临危受命接管了中北厂。面对危机四伏的中北厂,沈晗凭借自己手里持有多项技术专利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最终使中北厂摆脱困境迎接未来。剧中还塑造了一批如董得胜、张雨彤、王心洁等有着自强不息的开拓、奉献精神的人物。当中北厂面临破产的时候,厂中很多人处于焦虑、迷茫和自暴自弃的状态之中,而董得胜却不断地学习前沿技术,熟练掌握焊接技术,最终成为厂中骨干工人。王心洁虽然作为一名女性工人,但是她怀揣成为工程师的梦想,她不断阅读前沿的期刊杂志,业余时间钻研数控机床技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努力,最终被破格提拔为一名工程师。
电视剧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如同传统艺术样式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蕴。东北城市题材电视剧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品位和人文内蕴,通过荧幕的视觉演绎,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东北城市的过去和现在,领略了东北城市的独特风情和老工业基地儿女的无限豪情。
参考文献:
[1]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M].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3.
[2]孙海龙,于永顺.《钢铁年代》张力叙事结构的美感特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