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集团化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24 共2653字
  第 2 章 集团化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本章主要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规模效益理论和协同效益理论的概念,及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这四个理论进行简要介绍,为下一章研究财务管理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概念
  
  该理论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买卖双方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同的。
  
  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的,往往是掌握信息比较充足的一方,而信息不畅的一方,则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信息充足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不畅的一方传递有效信息,进而在市场中获益;在市场交易中卖方肯定比买方更能掌握有关商品的相关信息;买方会努力向卖方获取有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通过市场信号显示来弥补;这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弊病,在市场交易体系中政府应该发挥自身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对经济产生的各种可控与不可控的危害。因此,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很多市场现象,比如商品的市场占有,就业和失业,信贷配给,股市沉浮,商品促销等,从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都广泛应用到了这一理论,是现代信息经济学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发生时间不同,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二是内容不同,分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集团化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行集团化财务管理极易发生信息不对称,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多,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约束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投资、融资以及其他经济行为重在合同的约束和制度的规范。同时,在社会上建立起一种比较理想的信誉监督机制。管制和信誉是解决非对称信息的两个基本机制,两者有互补性,也有替代性。
  
  2.2 委托代理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概念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世界经济技术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工业产业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因为生产的发展技术分工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细化,委托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完成所有的分工;二是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在专业化分工中产生了,他们能够将被委托的权利代理行使好。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和代理人存在着避让的利益冲突,一个要求的是集团整体收益更大,而另一方追求自己的收益、休息时间最大化。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代理人,代理人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很可能最终会导致委托人利益的损害。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不论是经济领域抑或是社会领域,世界上都普遍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2.2.2 委托代理理论在集团化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所有者不再直接进行经营管理,想要评价经营者业绩只能根据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而经营者处于信息的源头,股东很难观察经营者的所有经营行动,一旦经营者拥有隐藏信息就可能对股东不利。委托代理理论在集团化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新评价传统管理会计程序或方法;二是对责任会计、预算制度、参与预算、差异调查、成本分配、转移价格、监控系统、考核指标设置、信息系统选择权的分配和以业绩计量为基础的报酬制度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概括。
  
  2.3 规模效益理论
  
  2.3.1 规模效益理论的概念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以后,提高了收益和经济效率,并大幅降低长期平均管理成本,是在适度的规模下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公司规模的大小与管理成本的高低成反比。
  
  2.3.2 规模效益理论在集团化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水平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主要就是规模经济效益引起的。首先,由于资源的不可? 11分割性,并购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其次,企业规模扩大以后,能够购买与使用更先进和更大型的机器设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的规模成本指数;第三,采购量的大量增加提升了企业在供求市场上的地位,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等,进而带来采购上的规模经济。另外,并购以后企业通过更专业化的分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2.4 协同效益理论
  
  2.4.1 协同效益理论的概念
  
  协同效应是指并购后,集团的整体效益要比两个企业并购前的效益大,即 1 加 1应大于 2.协同效应可分为三种,分别为财务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
  
  (1) 财务协同效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兼并活动是单纯的横向兼并或者纵向兼并。此后,兼并活动有所发展,变为二者混合型兼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出于谋求财务协同效应的目的来进行了纯粹混合兼并。所谓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在并够发生后利用收购企业内部的闲置资金,对被收购企业进行投资并取得高额回报,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并获得高收益。
  
  (2) 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是指,并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效率,进而产生了比原来更多的效益。其含义为:通过并购来改善公司的经营,进而使公司效益得到提高,包括并购产生的规模经济,扩大市场分额,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更全面的服务等。
  
  (3)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并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活动效率,进而产生了比原来更多的效益。在一个公司被兼并之后,如果这两个公司有不同的管理效率,管理效率低的公司会被带动提高管理效率。
  
  2.4.2 协同效益理论在集团化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有些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阶段,相对的进入成熟期甚至步入衰退期,有相对稳定富余的现金流,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投资机会,而将闲置资金用于基金分红或股利发放。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企业会迅速进入衰退期,发展前景更加暗淡,逐渐走向没落。所以其管理者希望能形成资金供给,从其他企业获得有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同时,有些新兴企业因为缺乏内部资金,而外部融资比如借贷等的资金成本较高,银行贷款利息逐年增加,再加上企业年资较短,项目风险高,负债能力差,不容易取得银行的信任,虽然成长迅速,又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机会,但是获取资金的途径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特别需要稳定又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于是,将供应和需求联结起来的途径就是企业并购。两类企业通过兼并的形式,形成一个小的资本市场,其一可以提高成熟企业资金利用率,其二新兴企业获取了充足的资金,能够抓住很多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使兼并后的企业集团能更加合理、科学的调配与安排资金流向。同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了管理效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