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分析
3.1 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从一个收入最平等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尽管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的分配政策取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也日益表现出历史局限性。 群体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富是富的原因,穷是穷的原因的现象事实上已出现,这种背景构成了我国当前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深刻根源。目前社会收入呈现倒丁字形,也就是说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是占极少的一部分,也就是倒丁字形的竖线,而低收入人群占大多数,也就是倒丁字形的横线部分,倒丁字形和金字塔形相比,向橄榄形过渡是更为艰难的。社会低收入者只能维持他们的最低消费,无力消费更多的物质,无力带动经济进行内需式发展,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他们通过投资不断积累扩大财富,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的手中集中。
3.2 行业间收入差距明显
我国之所以行业间收入差距巨大,主要是行业间垄断明显,是坚决不允许外部涉及的,这样久而久之必将导致收入差距。2012 年我国收入最高的是金融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 89000 元,收入最低的是农业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17000 元。前者是后者的 5.3 倍,这只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字。考虑到灰色的收入及利润分红,垄断行业的收入可以是非垄断行业收入的 5 至 10 倍3.大量资本与财富向政府与垄断行业集中。这些垄断行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收入过高,我国大部分的行业垄断都是由行政限制的,而不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行政准入限制了市场竞争,极易产生灰色收入。如果将灰色收入统计在内,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更是突出明显。
3.3 城乡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85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 1.86 倍,到了 2008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收入的 23.1 倍,数据差距非常大。2012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565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7919 元,前者是后者的近 3 倍。
如果算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前者是后者的 5-10 倍。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缺乏是亟待解决的,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一体化迫在眉睫。
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基本特征。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造成了我国不平等的社会资源分配,造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不仅在制度上不平等,而且在政治经济上也不平等,农村居民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已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之间的断痕。因此,消除二元经济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收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3.4 地区间收入差距不容忽视
2009 年我国城镇收入最高的省份是我国城镇收入最低的省份的 2.4 倍,我国城镇最高收入的省份是农村收入最低的省份的 10 倍。我国东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要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尽管国家加大了西部的开发力度,但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再分配过程长期向城市倾斜,社会财富分配长期向强势群体倾斜,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在向少数人集中,向资本所有者集中,向城市与发达地区集中。这种格局危害着社会和平健康的发展。
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