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 并向五脏六腑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以后, 气血津液的化生和生命活动的维持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全文]
添加时间:2019-07-05
象思维作为中医学重要思维方法之一, 不但在中医理论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且在中医临床中同样起着不可缺或的作用。上述着重论述了象思...[全文]
添加时间:2019-01-23
脉是血液聚会的地方, 因此脉诊是判断疾病甚至死亡的一个重要方法。医生用手通过触、摸、按、压去感知血脉、经脉和筋脉的脉动、脉气与脉色等...[全文]
添加时间:2019-01-23
中国传统文化中, 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医, 中医是中国瑰宝, 该研究将祖先在诊治方面的经验做了一系列的总结, 进而形成其特有的诊断方法。...[全文]
添加时间:2019-01-10
中医诊断器械的研发举步维艰。本文围绕中医诊断器械相关中医概念的生物学基础, 中医诊断器械的特点展开讨论。与遗传基因和形态结构检测相比,...[全文]
添加时间:2019-01-10
中医的诊病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准确地诊断出病因是对疾病治疗和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前提。动态不确定因果图 (Dynamic Uncertain Causa...[全文]
添加时间:2018-12-07
基于对中医诊断的发展史和现代化所进行的深入系统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创新方法, 促进诊法客观化, 完善中医诊断学辨证论治的体系。...[全文]
添加时间:2018-12-07
中国传统文化中, 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医, 中医是中国瑰宝, 该研究将祖先在诊治方面的经验做了一系列的总结, 进而形成其特有的诊断方法。...[全文]
添加时间:2018-11-09
统编中医诊断学教材是全国中医专家, 在系统挖掘、整理中医典籍和现代各医家学术思想后对中医诊断理论体系形成的教育共识, 是现代中医诊断理...[全文]
添加时间:2018-11-09
中医诊断学, 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 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医家扁鹊, 当时他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 (犹审)...[全文]
添加时间:2018-08-30
针对中医诊断学目前发展的现状,指出中医诊断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诊断和辨证的规范化、客观化问题,但过于强调其规范化则忽略了中医的思...[全文]
添加时间:2018-08-30
床医学检验技术和中医诊断分属于两个医学类别, 但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诊断疾病的本质。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医学者观念的转变下, 中医诊断也开...[全文]
添加时间:2018-06-27
医诊断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诊断和辨证的规范化、客观化问题,但过于强调其规范化则忽略了中医的思维模式。随着科技发展和多学科交融,...[全文]
添加时间:2018-06-27
辨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与之相对应的方剂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方证辨证是存在于一切辨证方法之中的。如八...[全文]
添加时间:2017-06-08
关于体质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黄帝内经》体...[全文]
添加时间:2017-03-15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包括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而且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全文]
添加时间:2017-03-15
因临床试验大多存在患者病情复杂、影响因素不单一等限制,故而在血瘀证的病理实质及血瘀证相关中药新药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动物及细胞模型进...[全文]
添加时间:2017-03-15
现代中医藏象理论是现代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全国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影响极为广泛,能够很好地反映现代中医藏象理论的结构特点。本...[全文]
添加时间:2017-03-15
祝由在我国出现很早,上古时期就有苗黎巫医苗父用祝由的方法治病的记载,曰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全文]
添加时间:2017-03-15
保胃气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以及《素问太阳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全文]
添加时间: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