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诊断学论文

中医藏象理论对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关系的认识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张军峰;张李唯;詹瑧
发布于:2017-03-15 共4564字
  摘要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包括解剖、生理等基础医学方面的内容,而且外延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等,是阐明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和临床疗效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思路用现代医学阐释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现代研究的根本前提[1],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问题。近日Qin等 ( 以下简称“他文”)[2]基于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挖掘出一致性的模式基因 ( 包括看家基因和选择性/特异性表达基因) ,分析了这些模式基因在组织器官功能中的潜在角色,构建了一个组织器官功能联系图,展示了组织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 ( 如图1) ,将人体组织器官分为7个功能群: 脑、肌肉、免疫、代谢、神经传导、黏液、脂肪和腺体。
  
  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解剖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中医学对组织器官的认知逐渐模糊化,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司外揣内确立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形成了以主要器官主导的功能群来认知人体病理生理规律,即中医藏象理论。中医藏象理论主要突出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与现代解剖学的相应器官基本对应( 脾存在很大争议) ,强调五脏的功能联系,形成人体的五个机能系统,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强调机体内在联系与统一,强调五脏是产生精神活动的物质。因此,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规律,必将为认知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提供新的视域。换言之,从功能群的角度认知人体的生理功能更接近中医藏象理论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对“他文”人体组织器官难以解释的功能关系,利用中医藏象理论进行简要解读,为中医藏象理论指导现代临床研究及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1对“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的启发
  
  在“他文”图1各组织器官基因表达谱聚类分析中,脑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群,位于第一大姊妹群,与所有组织器官并列,提示脑基因表达模式、功能和地位最为重要; 第二大姊妹群为心和肌肉,与免疫、代谢、神经传导、黏液、脂肪和腺体等功能群并列。中医学界由来已久的“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3],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其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1) 脑主神明说:主要是李时珍提出的“脑为元神之府”,王清任提出的“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以及从现代解剖学对大脑功能的认识进行论证。2) 心主神明说:主要是认为中医学中的“心”是综合性功能单位,不等同于现代解剖学中的“心”,如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可出现精神障碍。3) 心脑共主神明说: 此认识是近代中西医结合的认知结果,如张云云等[4]认为“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争论是由于对心脑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认知的历史局限所致; 朱向东等[5]则认为,对“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争论是无价值的,引起争论的原因是因为未阐明“神”与“明”的含义及“心神”与“脑神”的相互关系,而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视角可以实现“心脑共主神”的完美结合。“他文”的研究结果在基因表达水平证实了心和脑在机体功能中有近乎同等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心、脑的功能联系机制,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慢病的干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另外,临床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发现,心脏和脑的病理生理过程往往互为因果,也表明心脏和脑在功能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医学死亡标准上出现“心死说”和“脑死说”之争,虽然目前“心死说”这种传统的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但医学界主张“脑死说”的观点日益变得有力起来,大有取代“心死说”的发展趋势[6],“他文”的研究结果也为“脑死说”提供了新的有利证据。
  
  值 得 注 意 的 是,“他 文”在SupplementaryFigure S2a中发现心和舌的基因表达模式相似,聚在同一个姊妹群,从基因表达谱的角度可以为“舌为心之苗”提供证据,也为开展舌诊辅助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表达谱数据参考。因此,利用组学研究结果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联系,从神经传导-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的角度深入探讨机体心、脑的功能联系,可以为中医学心藏象理论研究提供科学证据,甚至为重新定位心、脑的中医藏象地位提供依据,必将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对肝肾同源与“治未病”的启发
  

  肝肾同源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病理和生理两层概念。肝肾同源理论多从母子相生、精血之间的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来论述。临床发现肝、肾具有相同的疾病易感性,如糖尿病相关肝肾并发症更为广泛、预后较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相关性肾炎和临床常见的肝肾综合征,这为肝肾同源在病理学层面提供了例证。中医学则从肝肾同源理论立足,确立肝肾相关疾病的病机和诊疗思路,强调肝肾两脏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或同质性,且 肝 肾 两 脏 的 生 理 特 性、结 构 基 础 相关[7 - 8].虽然肝、肾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无任何组织相似性,但“他文”却发现肝肾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认为是基因表达谱的噪声导致。如果从中医藏象学说中肝肾同源理论出发,则很容易理解这一结果,同时也为肝肾同源提供了有力的分子证据。因此,以肝肾共同的基因模式为切入点,深入研究肝肾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机制,探讨研究肝肾同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必将为肝肾同源理论提供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肝、肾、大肠、小肠聚在同一个姊妹群,共同参与机体代谢,特别是肝脏承担着消化、解毒、代谢等重要的人体机能。中医藏象理论强调五脏之病“相传”,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形成中医特色的“治未病”理论。例如,临床发现中医健脾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癌患者肝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9],健脾中药复方可以改善NASH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10].这些结果也提示,肠道菌群不仅是健脾治疗的关键作用靶点,也是中医脾功能的关键执行者。同时也说明,肠道菌群可能是肝、肾、大肠、小肠基因表达模式类似的关键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肝、肾基因表达及疾病发1、肾、脾藏象的本质提供重要证据。
  
  3肺藏象与黏膜免疫
  
原文出处:张军峰,张李唯,詹瑧. 运用中医藏象理论认知临床复杂现象与组织器官功能的关系[J]. 中医杂志,2017,04:276-27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