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食疗学论文

唐代医家食疗方含药及应用概况

时间:2016-09-27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本文字数:6127字
  摘要

       2014年8月6日,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产品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相关企业精心设计的7条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线路中,包括与饮食文化结合的药膳餐厅[1].2015年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发布会上,在“大力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意见中,也提到要“开展膳食、药膳的食疗”[2].中国古代医书中并无“药膳”之名,但于唐代出现的史上最早而系统的食疗专篇和专着中,就有以药入食情况。虽然其特别强调医者掌握食疗的重要性“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3],但以药入食主要作用、用药选择、剂型和服法及药食并用与单纯食方的主治范围均鲜有系统研究者。笔者选取唐代现存4本以“食疗”“食治”和“食医”命名的专着( 篇) 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在了解唐代医家对食疗认识的基础上,掌握当时食疗方中含药及应用概况,以期为现代养生提供正确规范的观念与方法,以及为本市药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研究提供借鉴。
  
  1 食疗方来源选定原则
  
  为反映唐代医家对食疗的真实认识,本文所谓“食疗方”,指源自“食疗” “食治”和“食医”命名的医籍中记载的食疗方。唐代首见记载单味食物性味功效的食 疗本草 书,即孙 思邈 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3](652年) 及其弟子孟诜的《食疗本草》[4]( 约721 ~ 738年) ; 记载食疗方的食疗方书,即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养老食疗》[5](682年) 和 昝 殷 的《食 医 心 镜》[6](853年)。唐代其他着述中散在的食疗方暂不列入。
  
  2 药物界定原则
  
  传统“药”与“食”的区别往往并不明确,为便于研究,本文采取共时分析和古今观照方法予以区分。按照共时分析方法,排除《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和《食疗本草》收录的食物( 下简称“食药”) 外,唐代官编《新修本草》(659年)[7]中所载物品均界定为药物; 按照古今观照方法,排除卫生计生委颁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2002年)[8]及现行《中医饮食营养学》(1992年)[9]教材收录的食物外,现行《中药学》(2007年)[10]教材所载物品均界定为药物。
  
  3 用药统计
  
  孙思邈“食治”篇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26,按食用部位分开录入,其中“果实第二”载“食药”33味,“菜蔬第三”载“食药”97味,“谷米第四”载“食药”36味,“鸟兽第五”载“食药”122味,合计288味。孟诜《食疗本草》属辑复本,分3卷,卷一“米谷蔬菜部”载“食药”118味,卷二“草木果实部”载“食药”193味,卷三“兽禽虫鱼部”载“食药”244味,合计555味。因书中每味食材的记述同时包括性味和功效,既可将之看作食物“本草”也可当作食疗单方。 “养老食疗”篇见于《千金翼方》卷12,共载食疗方14首。《食医心镜》亦属辑复本,分为“治伤寒、烦热食治诸方” “治寒热疟、蛊毒食治诸方”等32部,共载食疗方353首。
  
  3.1食疗本草书
  
  《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含药10味,占所载288味“食药”总数的3. 47%;《食疗本草》含药45味,占所载555味“食药”总数的8. 11%,剔除重复后两书共用药45味,占843味“食药”总数 的5. 34%, 入 食 药 物 只 有 植 物 (33味,73. 33%) 和动物 (12味,26. 67%) ,无矿物。槟榔、枇杷叶、芜荑、海藻、苍耳子、苍耳草、萹蓄、韭菜子、竹沥、冬葵子、青木香、人参、地黄、益母草、天花粉、瓜蒌、牛蒡子、艾叶、青蒿、牵牛子、桑白皮、两面针、石榴皮、吴茱萸、瓜蒂、木通、槐角、地骨皮、麝香、犀角、羚羊角、鹿茸、龟甲、刺猬皮、鳖甲、蛇蜕、鹿角、雄蚕蛾38味被《新修本草》收载,说明以上物品在唐代和现代均属药物; 竹茹、神曲、鹅不食草、瓜蒌仁、马兜铃、熊胆和瓦楞子7味未被《新修本草》收载,说明以上物品在唐代属食物而现代属药物。
  
  上述45味中药,寒性(19味,42. 22%) 与温性(12味,26. 67%) 居多,微寒(7味,15. 56%)次之,三 者 相 加 占 药 性 总 数80%以 上 (38味,84. 44%) ; 苦味(22味,31. 43%) 居多,甘味(16味,22. 86%)、辛味(15味,21. 43%) 次之,三者累计占药味总数的70%以上(53味,75. 71%)。单味药往往兼有2种药味如辛苦、酸涩等,统计时分开计算。上述中药功效出现频次≥2的有清化热痰(6)、补阳(3)、止咳平喘(3)、发散风寒(3)、利尿通淋(3)、驱虫(3)、息风止痉(2)、清热凉血(2)、清虚热(2) 和补阴(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