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中性的还是具有价值倾向的?这是技术哲学早已在解决的问题,因此关于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争论也似乎早已应该划上句号。但是我们一...[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9
生态问题的产生关系到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问题本质而言不是环境问题,而是科学问题、哲学问题、价值问题和伦理问题,重审人类文...[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担忧,生态创新在近年来是各国(或者经济体)政治及学术研究中的热点,因为它提供了达成可持续...[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詹妮特布朗(JanetBrowne)在她获普利策奖《查尔斯达尔文:航行》一书开头说道:一些人说他是个天才般的魔鬼,另一些人说他只是个天才。不过...[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科学史家与科学哲学家有一种文本偏向,关注文本而忽视事物(如仪器与研究对象等),致力于用文本而非事物对科学展开言说。因为仪器有别于文本...[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中国古代也有过数学繁荣的时代,也有过哲学的繁荣;近代以来,中国也曾出过哲学家,梁漱溟、金岳霖、熊十力、冯友兰、贺麟,都是人们记得的名字。...[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超越还原论、主张整体论,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复杂系统专刊的两位编者,针对目前科学研究情况,在按语《超...[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黄松平(以下简称黄):您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研究,并十分关心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在这一课题下,您最近具体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朱亚宗(以下简称...[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近代史的新纪元,它对英国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一直是历史学家、哲学家们...[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李约瑟问题(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比西方遥遥领先,为何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的实质是: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其实,很多科学实验都蕴藏着人生的哲理,也可以说是生活的哲学。然而,红尘之中踽踽独行的人们,似乎早已被灯红酒绿的浮华遮住了眼眸,很少...[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一、引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借由实践活动来认识外部物质世界,其认识实现过程是从基于感觉、知觉和表象为标志的感性认识,向经由人...[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一、技术主体:技术风险的制造者风险(经济的、军事的、政治的、技术的等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现代社会风险的根本性来源乃是人为的风险...[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一、自然类概念引入在各门具体科学中,随处可见所划分出来的类。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像电子、中子、质子等;化学研究中的组成元素,如碳、氢、...[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在汉语中,机是一个关联很广,含义丰富的字,很多重要词汇都与它有关,如生机、危机、机遇、机器、机制、机体等。关于机的哲学思考,可以引...[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大椿老师命我为他(和他的高足刘永谋)的作品《思想的攻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写一篇评论,以参与《哲学分析》杂志发起的对当代哲学...[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信息化时代,数据随时随地与我们相伴而行,用数...[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在今天的社会中,技术被认为是意义含混的概念,一方面现代技术是人类价值观的携带者也是破坏者;另一方面技术给接受者带来了新自由从而使之...[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表征主义的科学哲学受到整体论的挑战后,科学哲学便发生了分野,一条转向了社会学,SSK兴起,SSK受到批判后,科学技术论方兴未艾;另一条路则...[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
逻辑语法(logicalgrammar)这个名称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在计算语言学里,逻辑语法指用谓词逻辑表达的语法,它是逻辑程序设计和现代语言学相结...[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