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资产评估硕士论文

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04 共6924字

  3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理论

  3.1研发支出

  3.1.1研发支出的界定

  通常情况,我们将研究与开发简称为研发,英文表述为“Research andDevelopment”缩写为‘'R&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给研发这个概念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研发支出是指在一个系统的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使有关人类、社会、文化的知识库变得更加全面和丰富,并通过这些创造性的工作进行新的发明。

  一般来说,研究开发活动可理解为由科技研究开发与技术研究开发两大部分构成。科技研发是指为获得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探索技术的重大改进而从事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技术研发是指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的系统性活动。

  3.1.2研发支出的意义

  从战略高度、宏观经济层面来说,一方面,加大研发支出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要改变以往的增长模式,就要求企业要更加重视创新,增大投入,不断研究与开发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改进现有的技术和工艺,依托技术创新生产出不同于以往的新产品。企业是自主经营的实体,完全独立的面向市场,市场对于企业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是我国与世界顶尖企业进行竞争的最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世界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形成优势互补,在技术、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形成利益集团参与全球竞争,从而加快企业发展进程。站在微观角度,从企业自身出发,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对于提髙企业的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成本领先战略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研发活动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从而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众所周知,在行业中,综合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企业,进而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第二,差异化战略也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手段。研发费用的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在与对手竞争时,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才能吸引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使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三,率先进行研发投入可以使企业尽快抢占市场先机,在第一时间形成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这就意味着,一项新技术的形成,会使企业争取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先于竞争对手占领市场。

  因此,总体来说,加大对研发支出,对加快企业发展进程、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企业价值衡量指标

  一般来说,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设立和存续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也即是为了创造价值。企业通过在内部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带来的企业价值的增值可以产生更加持久的竞争优势。长期的研发投入,最终这种投入会通过企业价值的增加而体现出来。因此,可以看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从而使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与企业价值结合起来。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与幵发费用的投入,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但这只是在质的层面上的简单认识,如果要想对企业价值的增值加以量化,我们就应选用一定的指标来量化企业的价值具体的增加额。一般而言,企业价值创造的大小最终都是通过企业价值衡量指标来表现出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该更多的去依靠自身的研发投入,掌握其他竞争对手不具有的领先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主要是希望通过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优势,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战胜对手,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价值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企业会有稳定的现金流,这样反过来,可以继续加大力度投入研发,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从而使企业长期保持产品优势,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研发投入最终是为了提升企业的价值。

  目前对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观念的侧重点不一致。但基本都着重于从两大方面来测度企业的价值:一方面为财务价值指标,即用来测度财务价值;另一方面为市场价值指标,即用来测度市场价值。通常我们从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本文在评价企业价值的时候,着重考虑选择能体现这几方面能力的数据。

  3.2.1企业财务价值衡量指标

  一般而言,我们主要是从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考察,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当然,在评价每一类能力的时候,也有其相对应的具体指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完整的财务评价体系。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在保持企业经营持续稳定的基础上追求良好的成长性,通常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具有较强的主营业务竞争力和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和投资新项目拓展新业务的能力。此外,盈利能力对股东的收益回报、再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盈利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本文在评价企业价值选用财务评价指标时,主要选取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作为评判依据。

  通常,我们将衡量企业财务价值的所有衡量指标分为两大类,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财务价值衡量的相对指标是指两个绝对数值的比值。以下列示我们经常在财务上使用的盈利能力的主要相对指标、绝对指标。

  总资产净利率,是公司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债权人资本和权益人资本总额)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资产平均可以获得多少元的利润。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资产运营越有效,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也越高,企业获利能力很强。反之,如果总资产净利率越低,表明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投入产出水平低,企业自身获利能力不足。总资产净利率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综合使用率和盈利能力,一般而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就表明企业稳定性越高,未来的发展越好,抵御风险能力就越强。因此,总资产净利率这一指标,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价值的根本驱动因素,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

  营业收入净利率,是企业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单位营业收入创造利润的能力。营业收入净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定于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大小。而增加净利润的关键,在于增加营业收入,降低经营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其中,营业收入会受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产品结构以及各品种产品的销售额的影响。企业在增加营业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营业收入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这一指标不仅可以反映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给企业带来净利润的变化情况。也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基本的指标。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F1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一指标是企业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来源,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和为实现这些营业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比较计算的结果。营业利润这一指标可以比较合理地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综上所述,现将评价企业财务价值的盈利能力衡量指标汇总归类如下表3-1所示。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设立和存续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也即是为了创造价值。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有很重要的意义。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其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同时盈利能力越强,带来的现金流量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加强。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所以,本文在评价企业价值时,选用具有代表意义的盈利能力入手。本文中主要选用了相对指标(总资产净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作为企业财务价值的衡量指标,具体的情况在实证部分会有详细的介绍。

  3.2.2企业市场价值衡量指标

  企业的市场价值,是指企业出售所能够取得的价格,当企业在市场上出售时,其买卖价格即为该企业的市场价值,其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需状况。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价值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是成功还是失败。一般而言,目前主要采用托宾Q值作为衡量市场价值的指标。

  其中,托宾Q值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市场价值评价指标,被认为是目前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中最为成熟的指标。托宾Q值通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公司业绩表现或是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如果Q值大于1,表明该公司发展前景看好,还有加大投资的需要;反之,则相反。

  托宾Q值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衡量公司业绩的变量,在Szewczyk等的实证研究中,托宾Q值被用作企业成长机会的量度。国内学者也利用托宾Q值作为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的指标加以利用,如张国安和王铁明(2000),论证了在衡量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指标中,托宾Q值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张思宁(2006)等几位学者一致认为托宾Q值是衡量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苏启林(2004)也在研究中选用托宾Q值衡量我国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

  本文中也选用托宾Q值作为判定指标来评价企业市场价值。

  3.3研发支出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R&D在一定程度上显然是会影响企业的价值。这种影响的存在是有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这三个理论核心的观点是通过研发投入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能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显然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判断,从而最终影响企业价值。

  3.3.1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首次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 A. Sehumpeter)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当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主要是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幵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后来人们将他的观点归纳为五个创新,即: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制度创新。

  在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同时,也随着对有关创新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将“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定义。迈尔斯和马奎斯在NSF报告《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厄特巴克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

  英国技术创新专家弗里曼(C.Freeman)等人把技术创新分为四类:渐进性创新,即产品或工艺连续的、显著的改进;根本性创新,即根本的突破,产生新的产品,如电视机、数控机车等;新技术体系,即具有普遍影响的创新,产生新的产业,如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技术革命,即带来技术示范变化的创新,带动经济周期的变化,如蒸汽机、微电子设备等。

  我国电子专家俞中链认为,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以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科技与技术相互促进和转化的过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专家傅家骥先生对技术创新的定义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方法,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幵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彭玉冰、白国红也从企业的角度为技术创新下了定义: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生产体系,获得更大利润的过程。个人认为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的定义还是比较简练、通俗全面的,即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

  在竞争激烈的外部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获得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地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研发活动。企业的研发活动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作用和贡献,它通过研制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性能等手段为企业带来异于竞争者的产品优势,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因此,保持持续增长的研发活动,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3.3.2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Prehalad)和哈默尔(Hamel)在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即是企业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核心竞争力应反映客户长期最看重的价值,要对客户的核心利益有关键性的贡献;其次,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独树一巾只的能力,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第三,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到更广泛市场领域的能力。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这样的特征,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实际上是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问题转化为获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而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企业竞争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和配置资源,形成并能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获取各种资源或技术并将其集成和转化为企业技能或产品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和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企业各个环节处于协调统一和高效运转的能力。企业的研发是将企业的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协调组织产生一种新的技术或工艺的活动,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企业产品间的竞争。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通过R&D活动设计和制造符合顾客需求的核心产品,因此研发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企业设立和存续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也即是为了创造价值。在知识经济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积极的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通过内部研发活动进行技术创新或改进,进而将核心技术运用到产品生产中,得到符合顾客心理需求的产品,建立并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价值提升以及企业得以存续和维持的关键。

  3.3.3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是研究信息不对称的基本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信号传递理论主要是用于解释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一般而言,信号的接受者都是通过对外的财务报告来了解信号发送者发布的企业信息。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信号发送者希望企业能够很快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便会可以稍加改变或者隐瞒一些财务信息,尽量让信号接受者了解到自己在市场上是比较乐观的状况,向市场传递比较积极的信息,进而让信号接受者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

  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使得理性的投资者开始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会影响到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和重要信息。Baker、Haslein选用了 33个对投资者有影响的决策变量,并且按照重要性分为不太重要、重要和很重要三大类,对美国投资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历史性变量即不太重要的一类,投资者更倾向于认为前瞻性的变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的研发活动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上市公司对研发投入信息的披露是前瞻性的信息的披露,对投资者等众多信息使用者的做出投资决策有很重要的意义。尽管企业投入研发,仍然存在研发成功率和外界市场的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投资者仍然相信,研发活动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市场竞争力会更强、发展会更好,因此,企业进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即是向市场传递了该企业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信号。这个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从信号传递理论的一些观点可以看出,不同的信息会向市场传递不同的与企业价值有关的信号。由于R&D支出信息属于企业的内部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往往不希望向外界披露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只愿意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会愿意主动向外界披露R<&:D投入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研发活动会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可以从披露的R&D信息中,得到了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进而影响外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综上所述‘ R&D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显然是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通过研发投入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能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显然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判断,从而最终影响企业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