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数字艺术传播德性本体论(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0 共12588字

  
  二、超时空传播

  当我们在李宇春的贴吧里和来自天南海北的“玉米们”畅聊李宇春的 2012-2013 年的疯狂世界巡演时,古人所崇尚的无远弗届的传播真正地变成现实。当“有问题,问度娘”成为我们口头禅,更成为一种习惯时,当我们如痴如狂紧跟着小说作者更新速度读着火爆的网络小说时……我们体验着一种快捷无延迟的传播速度,我们也感受着无时空阻隔的传播范围。当我们通过 QQ 与远在日本的好友视频聊天时,好友就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屏幕上,当我们发表一条微博、一个人人网状态,一个 QQ 状态,无论在哪里的好友都可以随时看到,随时关注,那是一种跨越时空障碍的传播场景。数字艺术特有的传播德性将传受双方以一种网络虚拟时空的方式如此轻易的拉到了同一时空,时空阻隔在数字艺术传播中失去了原有的意思,这种由数字艺术所产生的虚拟时空我们称之为“超时空”.原子艺术传播中由于艺术媒介中传媒介质对于质料介质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例如作为传媒介质的出版社对作为质料媒介的图书的传播,出版社需要献进行多次审稿,审稿通过了再进行排版、印刷、出厂运输到书店或图书市场进行出售传播等一系列环节;同样作为传媒介质的美术馆对于作为质料媒介的绘画、雕塑的展出传播,也需要对绘画、雕塑等作品进行收集、整体、悬挂等一系列环节才与参观者会面,其他原子艺术的传播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原子艺术传播本身无法克服传受双方之间的时空阻隔障碍。而数字艺术传播所赖以依存的质料介质就是二进制数所构成的比特包,传媒介质对于比特的传播又具有迅捷性。

  在数字艺术传播德性的框架内,比特的迅捷性代替了原子的延迟性。例如网络小说可以随时更新,即时传播;博客、微博的传播更是动一动鼠标就可以实现轻松传播。在原子艺术传播的时空分割被数字传媒介质不留痕迹的弥合了,在数字艺术传播活动中真正实现无远弗届的超时空传播。

  三、自由准入

  数字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艺术。[18]对一般网民而言,它在成本、技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参与门槛都很低。在这里,普通网民的话语权历史性的受到了尊重和张扬,这不仅表现在普通大众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而且还表现在数字艺术的传播不需要单纯依赖传统的原子艺术传播机构和组织的种种限制,只要你想传播自己的数字艺术作品,不论是文章、照片、还是动画短片、自己录的一小段视频等等都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网站、贴吧或者是论坛等进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所依赖的网站、贴吧、论坛等数字艺术传播平台对数字作品的准入是一种零门槛式的自由准入机制,即你不需要是有艺术修养的艺术家,不需要能够创作出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同时,这个过程中又是允许绝大多数参与者以匿名的形式进行发表传播,这样就卸下了众多人在原子社会乃至现实生存中迫于各种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压力,乃至来自各种现实的种种羁绊和干扰,展露真实的自己。在这里,奇怪的、荒诞的、突发其想的想法和建议都可以表达和传达,不需要依赖原子媒体的权威来使其合理化,真真正正实现了“兴之所至,抒发真性情”.对于数字艺术作品的传播,这里没有原子艺术传播的审核标准,没有三六九等的等级划分观念,没有精英话语和权力话语,有的只是平等。零门槛和匿名传播机制使得任何数字艺术作品都享有同等的市场传播机会,自然在数字艺术世界里就有了各个不同层次不同艺术旨趣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艺术生态系统,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多样化和多元化。

  四、多向度互动

  在原子艺术系统中,艺术传播都是以自上而下的单向度传播运行的。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艺术消费者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他们的话语权被精英们所主宰的话语权所长期压制和遮蔽着,这一群体就逐渐形成了传播学上的经典概念“沉默的大多数”.原子艺术的传播体制可以说就是精英主宰“沉默的大多数”的体制。而这种体制很容易造成人们对于精英、媒介、权威的崇拜和敬畏,导致了人性觉醒和解放的重重困难。

  然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原子社会单向传播机制。从本质上看,数字技术是一种基于逻辑运算和推理的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电路系统。从实际应用考察,无论是全新的数字设备还是经过数字技术嫁接改造的数字化的原子设备,它们共同的显着特征就是具有了人机对话的互动机制,由此原来看上去冷冰冰的完全听任我们操纵和摆布的电子设备如今却以人类亲密伙伴的面目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跟原子媒介的单向度运行机制相比,数字媒介呈现为寄存信息的多向度和互动性传播。在数字艺术系统内,由于数字艺术传播的自由准入德性,艺术生产者的群体不断扩大,艺术消费者一改以往被动接受和“暴力”灌输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以网络文学传播为例,今天无数网民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角,我们不但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作品,而且可以评论他人的作品,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也不管是支持赞扬还是贬低批评,在发表评论方面礼遇都是一样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创作者会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感觉,会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在平等交流和辩论的双向互动中寻找下面的接下来的创作方向。通常来说,一部网络作品的创作和成名是无数网民共同参与的结果。不止网络文学,其他较为典型的数字艺术作品包括博客、微博、人人网等等都是为大众提供了表达自我艺术旨趣的平台,而他们的魅力又展现在能够与更多的欣赏者即消费者的双重互动,无论艺术生产者还是艺术消费者都享受这种互动中民主与平等所带来的美妙。即使在艺术生产和消费模式基本沿用原子同类物程式的数字影视艺术方面,互动传播德性也开始崭露头角,第 19 届大学生电影节入围影片,第 14 届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提名的《百合》出现了三个不一样的结局,打破了传统电影固定的一结局式的模式,尊重大众多元化的选择,你喜欢的那个就是结局。在我看来这也初步具备了互动传播德性的雏形。互动德性极大提升了社会大众作为艺术生产和消费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数字艺术传播促进了社会大众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的空前觉醒。

  五、传播主体身份多元性

  当原子艺术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时,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一直是作为相互独立的环节运营发展。三个环节的关系类似物理学中串联电路的线性关系。作为艺术分工存在的纯粹的传播或营销主体对于原子艺术的扩大再生产和艺术消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旦艺术传播环节受阻,整个串联电路就会中断。但在数字艺术体制下,数字媒介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将生产、传播、消费凝聚成一个高速运转的动力学过程,艺术产业链条上的三个环节的界限变得模糊,三个环节交叉重合。具体表现为传播主体的身份和地位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传播主体身份多元化,并在艺术传播互动中实现传播主体身份的多元置换。以我的亲身体验为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只要我想,可以在随时在我的人人、博客、qq 空间发表文章,上传照片。同时我也会情难自禁得去关注我的好友,关注他们的状态、文章、照片、以及分享的信息等等。这些发表在网上的文章和照片就是典型的数字艺术作品。而在我发表文章,上传照片这个过程中我既是艺术生产者,也同时是艺术传播者,在关注他人时,我又变身为艺术消费者。几乎同时我担当了三个角色。这在原子艺术系统内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一是有像原子艺术系统内作为艺术分工而存在的专业化传播机构,像优酷、淘宝、搜狐、网易等等,但它们一般作为市场主体以竞争的形式存在,经常是以契合大众需求对传播内容即艺术生产作品进行筛选、加工、改造等等,例如优酷、百度视频等视频网站对电视剧的传播,热衷于选择购买热播电视剧的版权进行网络传播。还有一些提供手机彩铃下载服务的网站热衷于截取出流行音乐中脍炙人口的部分作为手机彩铃在网站传播赚取海量点击量。而这个传播活动中很大程度上也有生产活动,这就意味着很多情况下,艺术传播主体也是艺术生产主体。另外,数字艺术的传播渠道还有作为纯粹个人自由情感表达进行的艺术创作兼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主体就是最广大的大众。对大众进行传播赋权,极大的强化了传播能力,拓宽了传播渠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艺术产业链的三个环节具有了物理学中并联电路的意义。这就使得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建构具有了整合性和多样性。同时由于艺术传播主体与生产主体或消费主体身份之间的易位与重构,一个好的艺术传播主体在一定意义上往往也必须同时是一个好的艺术生产主体或艺术消费主体。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