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展望
(一)影视传播平台的未来发展路径
当前在中国,电影发行的主要渠道依然是以各大院线为主的。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拥有进 1.5 万块左右电影银幕,平均每天增加 10.5 块电影银幕(2013 年数据)。
而美国则已经拥有超过三万块电影银幕。美国拥有 4 亿人口,中国拥有超过 13 亿人口,如果将美国的人均银幕数对等地搬到中国,则中国还将需要超过 8 万多块银幕。试想,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即使银幕增长率再增加一倍,达到美国人均占有银幕率的时间也还是需要很长。
对于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人民实际收入不断提高的国家来说,仅仅不到两万块的电影银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为何?我国推行院线制改革之前,看电影,大多只是通过单位礼堂、企业自有电影院、小区电影院等途径。这类影院大多只是单厅电影院,并不能满足所有人。2002 年,我国推行院线制改革。从 2002 年算起,到现在也仅仅 12 年的时间不到。因此,即使每年增长 20%以上,追上美国也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而这还是在不考虑人均银幕占有率的情况下。
也许这样的数据更能够说明问题:2003 年,我国只有约 2000 块电影银幕,而人口当时有将近 13 亿人。换算下来大约 65 万人分享一块电影银幕,到了 2013 年,银幕数量约为 18000 块,人均占有率约为 1:72000,依然不乐观。所以,虽然近 10 多年来银幕数量几乎是呈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但总量依然与头号电影强国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传统途径上,关于如何发展电影产业,我的看法是,通过美国曾经的电影发展道路来看,单独发展普通的电影院并不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成功的院线都是同时与商业中心结合在一起的,以购物消费带动电影收入是最行之有效,也是最被人接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更多受众接受并喜欢上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依靠商业中心的消费为国家的内需消费添砖加瓦。
回到电视剧方面。电视剧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瓶颈:电视台的覆盖面和播放容量、时空限制等因素依然明显,大量优秀电视剧无法获得播映的机会,在 2013 年,我国的电视剧产量超过 15000 集,而能够播出的却只有 616 集,这还不包括以前曾经播出过的旧电视剧,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极大地浪费。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电影的发展得到了非常难得的机会,而面对这样一个广阔的前景,如今的银幕增长率还远远不能满足观众们的需求。因此,电影留给大众传播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而电视剧方面,虽然每年在电视上放映播出的影视剧数量很大,但是收到播放容量和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对版权保护的不力,目前仅有非常少的影视作品能够通过电视取得收益。所以,对于电影,短期内快速增加银幕是不现实的;而对于影视剧来说,播放资源、覆盖面的限制也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既然从传统途径改善电影与电视的发展路径不是很通畅,所以我们应重点关注新媒体,因为新媒体为电影电视作品提供了作品发行的全新思路。网络的容量理论上是无限的,不存在时空的限制和资源限制,而且视频网站对优秀影视剧的版权收购价格不断走高,对于影视创作无疑也是十分有利的。且即使影视剧无论是通过免费播放形式还是收费播放形式,都可以获得盈利(流量费及广告收益)。不仅如此,新媒体还为影视剧提供了高附加值的收益空间:如出售剧中的小物件、主角在剧中使用的道具、衣服的同款等等。这样,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也能够降低影视剧的盈利风险,开辟新的战场抓住网络受众这一全新的细分市场,拓展了盈利的渠道和方法。
有些人认为,新媒体影视剧会替代传统的电影电视,我谨此表达不同的观点:新媒体上的电影电视作品绝对不会替代传统渠道发行的影视剧,因为他们并不是在同一层面进行竞争的。从创作的角度而言,他们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网络影视剧时长偏短,传统媒体上的电影电视作品时长偏长,作品内容本身的节奏也不尽相同。
总而言之,新媒体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替代,而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积极补充。就如广播的出现并未取代报纸,电视的出现也没有取代广播,反而在内容上,他们做到了相辅相成,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行差异化竞争。而我认为新媒体影视剧和传统影视剧也能如此,甚至能够相辅相成超越自己。前文提到,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在 15000 集左右,可播出的只有 600 集左右,那么被浪费的拍摄资源可以转而制作基于网络平台播放的电影和电视剧。虽然在目前,新媒体平台上的电影电视作品数量稀缺,且普遍水平照传统影视剧低不少,但这是由于新媒体平台刚刚起步、各种资源整合正在进行中的原因。相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影电视作品会不断走向成熟,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为广大观众提供全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活体验,能够为电影电视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助力,丰富受众们的选择,同时为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添砖加瓦。
(二) 影视艺术创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1.满足电影电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新媒体电影电视以参与性,即时性、原创性、互动性为特征,满足了电影电视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个性需求。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电视作品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大众文化消费新的兴趣点。据2009年由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新媒体电影深为当代时尚青年喜欢,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观看过新媒体电影或电视,还有不少学生处于兴趣或专业要求等原因亲自动手拍摄过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播放。还有很多学生组建了关于新媒体电影电视的主题社团。所以,从需求来看,个性化和差异化是未来影视创作者们需要着重研究的,理应做到尽力满足受众们对水准愈发严苛的眼光和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观。
话说回来,虽然青年受众逐渐成为了电影电视作品消费的主力军,而且针对青年受众的作品也占据了市场的主体,但是我们不应一边倒地只关心青少年们的需求。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青少年受众普遍涉世不深,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市场上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主流作品往往内涵比较缺失,引导他们走向正确人生轨迹的、充满深刻涵义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青少年们对于时尚的、个性化需求,还应在他们想不到的地方做文章,开拓全新的细分类型,也能够让主流受众群体感受到不一样的精彩作品。第二,除了占据主流受众群体的青少年群体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还有很大一部分受众群体的群体没有被开发出来,那就是中年受众群。虽然中年受众并不普遍使用新媒体观赏电影或电视作品,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愿意并善于使用互联网,我国人口基数大,中老年人口比例也在增加,因此这部分受众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他们喜欢并乐于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剧、电影做出评价并相互交流,因此,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也是新媒体环境下电影与电视剧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