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爨宝子碑》书法汉字的当代法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06 共10731字

  第四章 《爨宝子碑》书法汉字的当代法式

  4.1、爨体书法艺术视觉意义的延伸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也是一种视觉系统,书法作为中国汉字所特有的一种文字书写艺术形式,既有独特的视觉美感,也包含了许多当代视觉艺术审美元素,书法艺术视觉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书法汉字的表意功能逐渐被抽离,更多的审美功能被提取强调出,将传统的书法汉字作为一种表征符号进行提取、组合、转换、再生,汇集成为超越其原有言语表达意义之外的艺术符号,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可的具有鲜明的认知性的视觉符号,这种对于传统书法汉字符号的借用与转换,很大程度上让书法艺术脱离了传统的表达形式,而更多的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出现在各类传播媒介中。

  《爨宝子碑》记录云南爨文化的历史,它以特有的书法汉字符号,承载着云南人对自身历史文化特有的情感。用现代的审美和现代设计手段,对其书法艺术及文字符号的借用与转换,将之重新解构、改造和发展,这种"古为今用"的观念对设计者如何从云南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表现云南本土视觉语言要素,探索这一历史文化符号进入当代文化语境的可能以及领会爨体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起到了深远的指导意义。

  4.1.1 爨体书法文字的图画特质与视觉创意

  我们知道,人感知外界物体的各种信息,大约有 80%来源于视觉。视觉传达是人们使用眼睛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我们通过视觉感知各种各样的图形符号,接收各种符号所传达的讯息,解读符号已然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在新科技的进步推动下,人们需要快速处理信息,而没有耐心更深入地进行解读和探究,现代人们也特别习惯于通过直接的视觉一目了然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图片和象形符号成了必然的选择。而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理解,人们似乎也更习惯以一种象形符号的方式来感知。汉字特有的图画特质,使他自然成为了读图时代信息媒介传达与交流的重要设计语汇。

  在现代视觉传达领域中,文字符号是构筑信息的基本元素。而当文字由一般意义上的叙述向更多的视觉表现提升时,文字的力量设计中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是更加成为了传达信息与深化概念不可或缺的视觉要素,在平面视觉设计中凸显自己个性魅力。当今的设计工作者已不再满足于那种以往使用的"传统字体",而是逐渐展开对新型字体的追求以及在设计创意上赋予文字新的应用价值与审美观念。

  爨体书法不论从书写的情感和意向上考虑,其点画和结构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境界,从历史角度来看它无疑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然而从艺术性来说,它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和风格个性的流露。爨体书法作为富有特色的文字符号,反映了云南历史上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尤其在形成民族艺术独特的文化品质、思维观念和美学性格的历史中,更凸显了它作为一种本土性综合资源的独特价值。然而其中饱含的文化元素符号在当今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却显得单一与落寞。从视觉艺术设计角度来看,爨体书法汉字不仅是一种表达相应历史时期的情感的媒介物,而且还富有生动的图像性、抽象性和审美需求等重要元素。它独特的造型特征和符号性质,蕴含了爨人对于世间万物的一种最本真的视觉体悟。从视觉创意的角度来研究爨体书法汉字,其图画特质和图形特点无疑是研究爨体书法创意设计的根本。

  4.1.2 爨文化表征符号传播的艺术性表达

  在讨论爨文化符号传播与艺术性的表达前,我们首先要对爨文化符号做出一个概念的解释,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爨文化已相去甚远,在当今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群中并不是广为人知,正处在一种被忽视而逐渐被遗忘的尴尬处境。

  那么就当今设计艺术而言,什么样的爨文化符号才能算得上是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符号呢?笔者认为,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借用以爨宝子碑书法文字为代表的爨文化表征符号这一爨文化的传统资源,转换成合乎当代语境的艺术形式,或者是从爨文化中提取抽象元素创造出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视觉图示,让爨体书法可以在当今艺术设计中,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存在。

  《爨宝子碑》的书法文字作为云南中古时期文明最具有其生命力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已经不仅仅是其汉字笔画书写的艺术了。在当下设计艺术中,爨体书法作为爨文化的表征符号,所起到的是一种视觉传达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作用。这样一来,爨体文字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二维平面上呆板的符号和静止的文本了,在设计师的眼中,其作用和功能变得多种多样。而如何将爨体字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成功地转化成当代视觉设计艺术的形式,使其符合现代审美--当然,这种形式的艺术转换并非是标新立异和突兀的,而应当是遵循云南本土文化特征的--正是现代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所要求的。

  4.2、爨体书法文字形态的塑造与设计

  "字形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可以独立于语言意义之外而得到欣赏。但文字最基本的且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传递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文字形态的设计,目的便是在于创造最佳的文字信息传达以及如何来根据具体的传达的诉求来创作具体的文字形态,从而来凸显这些文字符号背后的文化特质,创造出耳目一新的视觉形象。

  书法文字作为一种有着明确表意功能的视觉符号,但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文字符号给予其视觉以及心灵的冲击力,反而是新奇的文字形象可以变的更加能引人注目和思考,文字的图形化已然成为一种文字新表现的手段之一。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书法文字作为一种有着明确表意功能的视觉符号,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文字符号给予人们视觉以及心灵的冲击力,反而是新奇的文字形象可以变的更加能引人注目和思考,文字的图形化已然成为一种文字新的表现手段之一。

  爨宝子碑出现于中国东晋时期,早在其之前,中国汉字就已经历了从具象图形到抽象图形的转变,演变为了纯粹的表义符号,这个过程恰似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强烈视觉符号特征的图形创意的过程。作为一种书法文字,爨体字形态的多样性和艺术性使得其完全可以独立于语言意义之外而得到欣赏。我们可以将爨体书法汉字的外形构成与笔画本身就可看作是一种图形,通过对其形态、笔划、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其独特的气质面貌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全新的视觉呈现方式展现出来,以更清晰、更深刻、更形象的表现方式传达这些古老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这是当代语境下对爨体书法的认知以及爨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经之路。

  4.2.1 个性化--笔意结构的解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变化最丰富的徒手线的集合。""书法艺术表现力来源于线条丰富的结构变化。"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写者情感、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不同线条的组织构成了不同的结构,进一步构成了书法艺术特殊的形式语言。在某种层面上,这与图形构成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爨体书法文字的设计,就可以运用各种图形创意的方法,在很好把握了这些文字的结构特征的同时,合理的运用视觉规律,在遵循固有结构造型的基础上,对笔画、结构特征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处理,并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来更好的表达这些文字的内涵意蕴,彰显其独特的文字风韵。

  4.2.1.1、笔画线条与文字形态格调

  对于西方美学家而言,线条的美似乎仅仅在于它的形体塑造功能,线条本身仅仅作为一种造型传播的工具和手段。罗丹的速写,门采尔的素描,我们很难说其中的线条是不美的,一根线条是否美,取决于它是否恰到好处地准确反映了形体外观的魅力,亦即是重在造型的巧妙性。而从中国的美学思想来看,这种观念与分析只涉及了线条的外形,仅仅停留在"可视的"这一层次之上,而在书法中,线条除了兼有这些特征外,还有轻重缓急枯湿顿挫,乃至节奏、衔接、转换、交叉等更深一层的追求,还有线条的强度与厚度、情感内涵、寓意性等等独特的审美标准。书法线条的趣味和魅力之处在于,线条所具有的这种高度的抽象性为书法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素材和启发,也给欣赏书法人们的无限遐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就爨体书法来说,其笔画乍看"拙重"、"方"、"棱角突出",实则变化多端,不拘泥,富有弹性与灵动感,横画通常两端高高翘起,撇捺同样也是有向上弯折,竖画上小下大,上细下粗(图 4-2),点画呈硬朗的三角形,瘦硬挺拔间又有着变化丰富的方圆,或轻捷灵动、或稳重端庄,或古拙厚重,或小巧清新。可见,笔划造型的差异是形成各款字体特征的关键。

  当我们把爨体书法的线条作为审美对象研究时,更多的应当是从视觉上剖析后,挖掘线条的深层内涵,把线条看成其作品的一种生命象征。而对于爨体书法文字笔画的设计创意,就是将这些有意味的笔画形态的特征加以创造,将笔划造型与文字形态很好的统一起来,使爨体书法文字变化多端却又和谐统一、拙重又不失典雅的造型特征凸显出来,这样的笔划造型很直接的体现了设计者对于文字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笔划形态格调的营造对于大众来说,更加直观的表达了爨体书法文字形态的气质与性格。

  4.2.1.2、结构轮廓与文字形态空间

  书法艺术之所以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线条丰富的结构变化。不同的线条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反应不同时代精神。而反之,不同的情感时代精神也铸就了不同的线条。时代所饱含的艺术精神需借助线条来表达,线条形状所呈现的表情传递功能仿佛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心灵深处所发出的轰鸣。所以,书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书法艺术家们寄托其艺术精神并创造线条艺术的历史。

  线条把空间(二维空间)分割成各种形状的块面,每一个块面都能表现一定的情调(由于形状所产生的张力的作用),每个文字形态都是一个视觉均衡、统一和谐的线化构成,每个笔画都是整组造型不可缺少和忽视的形态元素,它们互相间的紧密关系构造出美态的文字。

  爨体书法的文字在结构上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变化无穷,聚散有致,丰富多彩。它并不像普通碑刻书体所表现的平稳工整,而是有的平稳、有的险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敛,千姿百态,饶有风趣。字形多以方、长方为主,字字成四角饱满的"块形",显得端庄,凝重。有的又奇正相生,潇洒纵横,不拘一格。

  在文字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这些个性的文字的本身结构特征,合理运用视觉规律来调整笔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夸张或简化的方式来突出不同的笔划线条运动所产生的节奏与空间美感,来表现文字独特的气质与魅力。

  4.2.1.3、外形体态与文字形态形象

  我们知道,由"象形"发展而来的汉字形体,虽早已经没有了原始的象形,但仍具有造型的意义,也是形象的艺术。一般来说,汉字总体上呈现的是一种方块化的结构,这就使其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得虚实互补、疏密相间,从而有一种自然而生的对比之美。爨体书法在体态上却打破了常规常态的匀称均衡,表现出参差错落,大小自由的个性体态,在《爨宝子碑》的字中时常出现比如"德"字、"质"字及"馨"字,上部分宽博硕大,而底部却轻巧数点,看似失衡,却上衬下应,看似失度,有一种笨拙之感。其整体虽略显"失格",但结体上仍然秉承着汉字以中宫为中心,四周向外辐射,而无论是向外游移抑或向内聚拢都严守法度的造字结构。这种特殊的体态使得爨体字在整体字形完整、统一的同时,又力求一种颇有情趣的活泼,动与静、呆板与活泼,在爨体字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拙与巧的矛盾,使之对比呼应,写重复出现的字,毫不雷同,各有意态。

  在文字形态形象的创造方面,我们虽然无法轻易改变汉字早已约定俗成的结构造型,但是文字的外形体态却可以创意延伸出比原先更加独特的外形特征,形成新的个性形象。我们通过解构的方式,将爨体书法外形特征加以提取,进而将爨体书法的结构上看似无法无度、肆意妄为,其实巧拙兼施,虚实有别,动静辉映的特征结合现代平面设计构成的手法来加以表现,将爨体书法文字形态所特有的拙味,天真味,蛮味的苍茫浑朴凸显出来,使其充满意象色彩。

  4.2.2、民俗化--有意味的形式转换

  民俗文化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在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民俗艺术符号一直很受关注,特别蕴藏在这些特殊艺术形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如何很好的借用与转换这些元素,把民族性文化符号的精髓完美的运用到当代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云南是一个有着丰富地理人文资源的省份,有着"民族文化聚宝盆"的美誉。各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各种文化在云南和谐共生互相交流,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气质。《爨宝子碑》文字形态充满了石味,玩味,民间味,也让爨宝子碑的书法文字笼罩上了浓郁的民族味。就爨体书法文字来说,如何借用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新的审美意象的基础,把原有爨体书法文字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提取其中特有的审美元素并巧妙地转化为另一种或另几种形式的视觉或听觉语言,在保留爨体字民族味的同时,又使其展现出一种新的活力,这种结合民俗文化所说的"接地气"的形式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回归本土文化语境中的体现。

  4.2.2.1、文字与图像的互动

  美国学者米歇尔曾说:"人类呈现世界的方式是由语言和图像共同承担的。"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图像也担当着同样的职责。语言文字用来记录思想,传情达意;图像则映射形象、触"景"生情。在平面视觉范畴内,文字和图像用自身各自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魅力,相辅相成的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构成了多姿多彩、信息丰富的平面境界。

  文字和图像,二者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字可以很清晰的就将图像无法表述的事叙述出来,能够准确表达出抽象复杂的思想观念。而图像有具体的形象,能够感性直观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具有文字很难企及的视觉感染力。然而文字源于图像,就书法文字的图画特质,这又使得两者之间有着潜在意义的关联。书法汉字不同于一般文字而言,它具有传情达意以及审美的共同属性,优秀的文学家们能利用优美的文字营造出美学视觉想象,引起人们的无线遐想,而设计师们则通过对文字所表达信息的认真思考分析和解构,将文字符号与图形编排组合,升华为新的视觉形象,书法汉字与图像的相互渗透,使得汉字与图像各自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不同的"语言"魅力。相辅相成的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构成多姿多彩,信息丰富的视觉境界。各种书法文字符号经过了设计的抽象、组合、变形与加工之后,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美感甚至于比图形符号更为明显和强烈。

  文字与图像是相互相成的,这在中国民间美术字上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常见的"福""禄""寿""喜""财",就是将传统民间故事以及字的寓意,结合传统吉祥图案以绘画或是剪纸的形式很好的将图像与文字融合在了一起,饱含了浓郁的图形美的装饰性。是字也是画,人们就是将各种各样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渴望通过寓意吉祥的图形和图像,抽象或具象地融入到汉字的形象中,即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又具有生动的装饰美感。这是汉字与图像互动的最直观以及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体现。(图 4-3)。

  爨体书法文字作为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像象形文字那样去相对直白的剖析与解构,但就书法文字书画同源的特质,我们可以将爨体书法所特有的艺术气质对应到类似的审美意识所反映出的事物上,通过比较分析去挖掘更多的文字的视觉表现力,延伸出新的图形来印证其结构之美所在。这种"形"与"意"的结合,以意为造型,以形表意的巧妙转换,于此创造出新的文字形象,既有文字表意的抽象理性,又有图像表意的生动感性,巧妙的将图形传达信息的优势转接到了文字的表现上。使得爨体书法文字在视觉表达上更全面、更有趣味性、更加强劲有力。这种文字与图像之间有意味的形式融合与转变,不但体现了图画文字设计的意态之美,更增添了图形传意的功能,更多的将其文化气质直观的展现出来,也使得爨体书法文字从固定格式走向无限变化。这对于爨体书法文化内涵的表达以及艺术审美特征的展现无疑是新颖独特并且更加易于接受和认知的。

  4.2.2.2、民艺之美与文字意味

  在云南这个充满了千姿百态文化的美丽土地上,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民间传统艺术种类繁多,地域风格浓郁,这对文字设计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而《爨宝子碑》也是来自于民间,那种浓郁的民间石味与拙味,与民间艺术的性质有着许多相似性,质朴率真没有任何拘泥做作,在艺术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地方性,体现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从《爨宝子碑》的艺术风格来看,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群体、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从民艺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与孕育产生它这块土地的族群,文化息息相关,而不是独立存在,对于它的研究更是离不开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爨宝子碑》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不应当只是关注于碑刻本身,而是应当将视野回归到本土的民间文化中,去探寻更为丰盈的细节,探究其本质与更深远的内涵。结合民艺之美,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材质,赋予爨体书法文字更加丰富的文字形态的表现形式。

  例如,徐冰《天书》作品(图 4-4),一个巨大的当代艺术装置中,有一部分是投入了巨量劳动去雕刻的两千个谁也不认识的方块字。他用了一种工匠式的原始方法所完成的是一个非凡的现代艺术构想。这种"工匠意识"古老而又原始。饱含了一种对于材料的热衷与渴望,一种对于摆弄物质材料的向往。在"手作"的过程中顿悟艺术之真谛,在"手作"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这种匠艺的注入,无疑为这些陌生的方块汉子增添了更多的文字意味,用一种特殊的文字承载方式,在构建作品与观者之间沟通桥梁的同时,也引发了当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辨。

  自人类产生文明以来,各种传统文化就不停地在民间被聚拢和流散。劳动者们创造的民间艺术作为广大人民群众传递其精神文明的载体,既凝固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又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传承,始终以一种朴素的、自然的、无序的的形式在不停的散播着。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掘,就能轻松地发现其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让其转化成更加生动、更具有时代感的视觉造型语言形式,使其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4.2.3、意象化--气质氛围的营造

  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形式载体,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是充满了意境的黑白世界。

  书法以充满了神奇变幻莫测的线条,不描绘任何物象,却可以高于任何物象,字里行间蕴含着难以表述的一种哲理、一种意境、一种气质、一种美感。

  "汉字很神奇,古人在创造汉字时,每个汉字的笔画或是部件就是一个意象,而整个汉字表现的是由这些意象组成的一种意境。"汉字之美不仅在于"形美以感目",而且"意美以感心".比如我国着名设计师靳埭强作品,在平面设计中对于书法意境美的应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体现的玲离尽致。

  (图 4-5)我们知道,"汉字取于自然万物的象形临摹,由图画到象形文字,由象形文字产生现代的符号文字,汉字是从图形世界的模拟中一点一点走出来的,走出象形之后,文字中的图形逐渐模糊了,符号化的特征代替了形象的元素,而汉字的精神世界依旧是象形的。"这就是汉字意象美之所在,从象形到"六书",我们能够体会到汉字造字与图形创意在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同源性,爨体书法文字抽象而又独特的形态中,蕴藏着丰富的视觉表现的可能性,挖掘爨体书法字深层形象表现的潜质,是对于今天视觉设计中如何营造爨体书法文字中的文化气质相关话题不可绕开的。
  
  4.2.3.1、爨体书法意境美与视觉设计

  在爨体字独特的抽象的形态里,潜藏着丰富的视觉表现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保持爨体书法基本字形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更改笔画、将位置的变化,方向等变化字形的方式近一步挖掘爨体字的视觉表现力,创造出表现爨体字内在意义的意象形态,以获得更为深刻和生动的形象语义。

  文字可以说是最具有时代美感的设计符号,从这个角度来看爨宝子碑,其字体可以说既标志着独特的民族艺术、又是民族艺术传承的载体,同时爨体字作为一种又图形符号和线条构成视觉艺术,又把云南爨文化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表现了出来。其笔画就是各种形状的线条。我们可以将书法作品看作是由运动着的毛笔线条在纸平面上不停分切空间而得来的图形,这种以线的运动所产生的结构和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情感和视觉美得享受,线的表现力不仅在于字的形体轮廓,它的笔锋疾徐快慢、结构的起伏变化俨然成为了表达人们情感和思绪的一种方式,成为人们储存精神文化底蕴的一种超然的境界。线型的变化多端、运动的曲折节奏、结构的穿插交错,向我们传达着一种来自于生命或是自然的最本真的情感。

  爨体书法汉字独具风格的字体结构,我们暂且将其看做是笔画在纸平面上对空间的分割,形成不用的形状大小,有的完全孤立,有的彼此联系。不同的空间形状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爨体字书法结体严整规素,笔画结构和谐互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爨文化历史时期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爨民丰富的精神信仰。我们知道,汉字的形成凝结了先哲们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和思索,它不仅仅只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临摹,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探索过程中进行的反复的取象和重塑,它完美的体现了先哲们注重整体性和情感表达的思维方式,并最终从感性的认知深化到了理性的抽象。爨体字书法也是如此,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或表述,其中更是凝结着爨人乃至云南名族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评价和判断,其中就包括了民族、宗教、文化、伦理等各方面的美学价值。爨体字不失法度的节律、夸张的比例和古拙的笔画取自自然之形,民族之美,体现着汉字取象于自然之道的节奏美、秩序美,这不仅是汉字象形背后的精神体现,更是万法自然的道的律动。(图 4-6、图 4-7)4.2.3.2、碑刻拓印与水墨肌理。

  拓印是已经存在了近两千年,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拓印所产生的刀痕之美,印痕之美,黑白之美,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及的,拓印直接取自于他物的形象复制,其图像最容易被理解:拓印的直接意指被拓印之物。艺术家徐冰的《拓印长城》作品(图 4-8),便是借用拓印理念和方式来创作的,是用墨拓印了长城的墙面来组成的装置作品。在作品中,徐冰试图以拓印这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重建和保存人们对长城 "原来的面目"的粗糙印象。他所使用的传统的拓印工艺使得观者能够观察到最细小的经历史不停风化磨损的局部,但其效果是却是孤立和破碎的。长城,这个古朴生动的人造建筑,随着山峦的起伏而跌宕,见证了文明的更迭,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和观察者。但他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砖石的肌理效果,有着更深一层次的意思值得观赏者去剖析思考。这种由黑白的色彩构成的视觉冲撞以及拓印特有的水墨肌理给大众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性。

  就《爨宝子碑》来说,从文物的角度,我们通过它来了解历史文化,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说,碑刻的拓印原本是为了更好的保留和传播这些碑刻上的文字,当我们将拓印的含义延伸,借用拓印理念和方式来创作,并将这些拓印出来的图像理解为一个符号的话,这个符号除了具备最基本的描述性含义之外,还可以指向更广泛的文化主题、概念与含义。这并非是对历史的还原,而是一种对历史以及文化的思考。将这种特殊的水墨肌理转换成意象的地图,让人们可以从中去感悟云南这片多元土地上孕育产生的爨文化的精神内涵。

  4.2.3.3、当代书法艺术的实验性探索

  前卫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强烈主观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许多文化与道德观念在艺术中得以很好的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前卫艺术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最新的、出乎意想的作品、感觉与感觉方式,它们永远对人们习惯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提出挑战。这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张与创新,无疑有着非常大的推动力。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各种新兴技术的兴起,新媒体技术,新工艺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也逐渐在前卫艺术中得以体现,就书法来说,毛笔退出了日常书写后,毛笔与中国文化日常发生着的关系也就随之终结,然而书法领域自身丰厚的积存却又似乎能够使毛笔书写独立于变动的世界之外,而以各种艺术形式存在。

  从中国着名艺术家徐冰的许多作品中不难看出,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出发,创造具有本土特点的现代艺术样式。他的作品都具有一种宁静、平和而又宏大、深沉之美。其作品《天书》便是是用古代卷轴装裱的巨大作品,制作极为考究。该作品巧妙借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构字的结构方法,以及传统的印刷术,精心地制作了 4000 多个拒绝解读"错字",展示了一部无人能明白的天书。徐冰以这种史无前例的糅合本土文字视觉符号,不仅发挥出汉字独有的视觉美感,也以此正视了西方学者"误读"中国文化的现实存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装置是那么让人敬畏,然而上面的汉字却是在人们现有的知识认知范围之外的,在这些精美的"经典"里读不出任何内容。这似乎有些禅学的意味,就像徐冰喜欢的禅宗里面的那句话"在没有任何概念可参照的条件下佛才出现",意思就是在完全没有知识概念的状态下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价值,而这样的《天书》让一些保守的知识分子感到是"对传统文化的侮辱".

  "文字本来是用来交流、传递的,但我的文字是一个不好用的系统。它们通过给人找麻烦、切断人正常的思维和声东击西这种方式起作用。这对开启人的思维是有作用的,就像电脑,死机之后,重新启动它,就会获得新的运行空间。"再看其作品《析世鉴--世纪末卷》,《析世鉴》中的文字均取自汉字形体,但完全杜绝了文字识认的可能性。而在呈现的形态上,艺术家采用了作品卷帖的张挂、搁置、悬飘状态的方式铺陈,具有相当强的视觉冲击力,无论其外观还是其内质,既显得保留了传统的古韵,又展现了现代的精神。正是这种熟悉的"传统感"和陌生的"现代感"构成欣赏过程中一个巨大的心理跨度,一种神秘感、敬畏感便油然而生。"但当我们仔细品味的时候,徐冰正是通过这些非陈述性的文字,取消或部分地取消了陈述'真理'的义务,从而把文字的意义推进到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世界,表面上看似"文字游戏",其实并未放弃对字音、字义和语义的利用,将原本的"音义"文字符号向"视觉"符号转换,在使汉字仍保持了普遍意义上的美学规范,同时将汉字的解构还原到了各个笔画本身,使其变成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点线组合的结构,一种笔画的自由组合。由于字体的字音和字义被忽略,从而使字型的美显得更加突出。但同时它也不仅仅是彰显字型的文字符号,它变得使观者能从设计学、绘画学和美学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更加容易。然而,也正是这样巧妙的纯视觉符号转换,才使赋予了汉子一种新的文化意义。许多人认为《天书》中的这些文字符号更像是"书画同源"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其实则不然,《天书》并不是将文字符号回归到"象形",而是将这许多原本承载者"音""义"和"绘画内涵"的具象文字形象转化成一种纯粹靠主观来解读的抽象视觉符号。这些符号既无文字应有的音义,也无绘画应有的形象。而《析世鉴》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恰恰产生于对音义的阻抗和对形象的舍弃,是一种更高层面上对于纯抽象符号的诠释。

  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应该也是注重于字型而非字音字义的艺术。就《爨宝子碑》上的文字符号来看,我们其实也可以完全抛开其文字内容,字与字的排列、组合等等诸多传统的对于书法美学的审美研究套路,单纯的将其作为一个符号,通过对其背后文化内涵准确把握后,将其中的文字作为一种纯粹抽象的视觉符号来研究。它可以被解构,被打散、被重组,可以是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甚至是一种交互式的创新等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