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医疗服务概念设计
大数据医疗服务是将用户收集到的、含有体征信息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得到有意义的结果,从而实现数据的“增值”.在大数据技术下产生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症,发现疾病异变,从而调整诊疗计划,真正为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3.1 医患对移动医疗的接受度与期望
目前,移动医疗提供商虽然开发了很多针对医生和患者的产品,但他们很少站在医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看他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产品。对此,经济学人智库做了详细的调研,旨在了解医生和患者对移动医疗的需求,这将有助于优化移动医疗未来的产品和服务。
病患对移动医疗的期望:1)如图 3.1,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 64%的患者希望未来通过移动医疗与医生交流,且大家都愿意为此项服务付费;73%的患者愿意未来让穿戴式医疗设备远程监控他们的病情,且都愿意为此付费;除此之外,46%的患者希望未来通过移动医疗获得更多医疗知识,3/4 的患者愿意为此付费;2)患者期待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帮助他们全盘管理健康,获取健康方面的信息,记录用药信息,并希望能够和医生沟通;3)虽然调研结果上显示,患者愿意出钱购买移动医疗服务,但他们仍担心成本过高。因此,移动医疗商应考虑为患者提供低价、甚至是免费的移动医疗服务,转而倚仗其他商业模式盈利[14].
医生对移动医疗的期望:1)38%的医生认为移动医疗可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11%认为移动医疗能降低患者的成本;2)在改善与患者互动方面,医生期待各项功能的实现,如病情的远程监控、通过移动医疗设备演示治疗方案、让患者访问电子病历、视频咨询、预约提醒、药物服用情况沟通等;但对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的通话和短信服务,医生不大感兴趣。
对上述调研结果作如下总结:1)穿戴式医疗产品在病患群体中的接受度高,大部分病患愿意用它来进行远程监控,并将监控结果发送给医生;2)病患希望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健康、提供医疗咨询、管理用药、与医生沟通和疾病监护,医生期望的主要功能是确定监控病情、分析健康数据、查看电子病历、与病人沟通和演示治疗病情,两者有交叉的部分;3)医患都期望移动医疗能提供新的沟通方式,有别于如今的短信、语音和电话,如视频会诊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病患现状;4)移动医疗费用需要降低,应探索其他的商业模式,尽量避免直接向患者收费。
3.2 国内外医疗大数据服务案例及盈利模式
3.2.1 国外的案例及盈利模式
上一章节中提到的美国 CardioNet 公司是一家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它的心脏检测仪可以为患者提供 24 小时的监测服务,并将数据传输至便携式监控器,一旦发现心率异常,监控器会将心电图数据发送至监控中心,由中心的专家进行数据分析并及时诊治。
CardioNet 公司主要通过向保险公司和研发机构收费实现盈利。1)与保险公司合作锁定客户。2013 年,CardioNet 公司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签订为期 3 年的合作协议,将为该公司的所有医保客户提供服务,协议包括所有的监测产品以及后端的技术服务,以此锁定了超过 7000 万的客户。2)监测到的数据可用于科研机构的研究。基于庞大的客户群,CardioNet 公司的监控中心积累了大量客户体征数据,可有偿提供给科研机构用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14].
在国外,成熟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两种,面向医疗产业链中公司的B2B,以及面向用户的 B2C 模式,前者主要是向医院、医疗机构、医生、药企、保险公司收费,后者是通过销售设备和收取用户服务费来盈利,模式的使用方式往往不单一,而是通过组合的方式运作。
3.2.2 国内的案例及盈利模式
新元素医疗:“1 家医院网络保健中心”+“N 家健康小屋”的模式新元素以大型医院为基础,在医院里建立“网络保健中心”由各科医生坐诊,在院外建立多个健康服务终端--“健康小屋”,“健康小屋”配有各种健康采集器,附近的居民可以利用采集器进行血压血糖、体脂体重、心电图和精神压力等体征监测,监测到的数据将通过网络发送到医院的“网络保健中心”,建立居民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如监测到的体征数据有异常,“网络保健中心”会及时向医生汇报,医生在分析数据后为病患提供就诊意见;同时,医生可以在“网络保健中心”设置针对性的算法,用于筛选需优先诊治的病患,以到达自动分诊的目的[14].
新元素医疗通过向医院和用户收取服务费和销售医疗器械盈利。1)向医院收取服务费:新元素医疗与医院合作,建立数据中心,帮助医院管理病患资料,并依据资料数量向医院收取服务费,目前已和全国 300 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贵州 302 医院等;2)向用户收取服务费:对于非合作医院的用户,新元素医疗采取会员制,居民缴纳 200 元/年的费用即可成为会员,当年不限次数检测;3)销售医疗器械盈利:新元素医疗的“健康小屋”里有便携式血糖仪和血压计等医疗器械售卖,居民购买了相关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健康状况了。
美国 CardioNet 公司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并不完全适用,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比国内发达,覆盖面广,因此 CardioNet 公司和健康保险公司合作,能锁定多数用户获得成功;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加上商业医疗保险用户群体少,这两点限制了穿戴式医疗服务与健康保险公司合作的空间。但国内公立医院多有财政补助,国内民众也有付费购买医疗保健服务的习惯,所以可探索其他商业模式。
3.3 医疗大数据服务的概念设计
通过 3.1 小节经济学人智库对医生和病患的调研,我们不难发现病患期望通过使用穿戴式医疗设备,来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在本文的绪论中也提到,医患关系紧张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之一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度,基于 3.2 小节对国内外医疗大数据服务的案例分析,提出一套适用于我国未来的医疗大数据服务模式,对加深医患之间了解、促成良性高效沟通、紧密联系医患以及共同协作治愈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3.3.1 当前医患之间联系的三个阶段
当前,医患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基本只在看病开药的时候有些许交流,离开医院后就再无联系,如此不利于建立医患信任,这样的医患联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治疗前,医生与病患之间互相不了解。病患由于首次就诊当前科室,不了解该科室医生的擅长邻域和诊疗水平,同样,医生也不了解病患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一般通过询问的方式解决,这样掺杂的意识主观性较强;第二,治疗中,医生无法对病人进行监督,并给予改善意见。疾病的治愈需要过程,特别是现在的许多慢性疾病,在短时间内很难治愈,甚至只能缓解或控制其不再恶化,所以到医院就诊只是了解病情,要缓解病情需要的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细心调养,其中就包括按时吃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锻炼等,这些方面是否做到,如果不是通过病患的口述,医生是很难了解到的,这无疑增加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且,病患往往医疗知识缺乏,也希望在遇到问题时得到医生专业性的指导;第三,治疗后,病患无反馈。如果病患的疾病有幸被治愈或稳定了,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分享给其他患者,这样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图略】
3.3.2 医疗大数据服务的概念提出和使用情景
基于对现有案例的分析和上一小节所发现的医患之间联系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妨提出这样的概念:每个病患都佩戴一个穿戴式设备,里面会记录你的个人信息,就如同你的医疗 ID.并且,在你接受某种疾病的治疗时,可以导入你的药品处方内容,记录你每天的体征数据和运动睡眠吃药状况,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提供给你的主治医生,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也可以用于自我健康管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些持续性的监测数据,经过科学地分析处理,可以展现病人从患病到治愈这个过程的全貌,从而对医生的诊疗水平做一个可参考性的评估,为后续病患对医生的选择和治疗过程提供帮助[15].
假定在理想的情况下,医疗大数据服务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和患者共同治愈疾病,假设穿戴式设备为手环、医疗数据都已信息化,以患者张军为例,笔者设计的使用情景如图 3.7.
以上述形式采集到的用户数据,不仅能帮助使用者本身了解身体状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在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数据有效增值,一方面可以将成功的治愈经验分享给其他病友,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医生擅长方向,为病患择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