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视听语言修辞的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2-11 共7021字

  第三章视听语言修辞的方法

  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优秀代表作品,《舌尖上的中国》富有诗意的叙事,在真实再现的素材和精美绝伦的影像的共同打造下,呈现出别样的“视听并茂”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纪录片,除了要保持画面的真实性外,还要以声音的真实性润色。同时,作为影视作品,它有别于电影,电影经历了早期的默片时代,然后才有声音加入;而纪录片的诞生就已经有了声音的参与,可以预想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假如只是画面和声音的简单搭配组合,那么距离制作精良的视听艺术还有较大的距离。学者贾嘉晶指出:“从现代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普多夫金的远见在于他把语言——思维——蒙太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序列,他认为人的语言以及思维过程,都是要通过建立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揭示生活内在本质的精神活动,而电影的蒙太奇正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现实生活中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手段”。

  如果说纪录片中的画面和音响等组成的影像修辞元素是导演与观众交流的直接“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的镜头进行组接运用的蒙太奇方法,称之导演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称为声画蒙太奇,它通常被定义为是蒙太奇在广义上的延伸,涉及多个方面,有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修辞,有同期声与画面的配合修辞,有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修辞,由此得出,蒙太奇的应用方法对于纪录片并不陌生,作为影视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遵循原则,它对影片主题和审美效果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伴随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其声画关系处理的越发自然,并不断探索声画语言组合方式。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也纷纷进一步探讨作为涵盖艺术创作手法、艺术创作思维的蒙太奇,以求尝试和寻找作为一种具体剪辑技艺的蒙太奇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独到之处。借鉴对影视艺术作品声画关系的梳理,一般上将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分为三类:

  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在这里,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将语意修辞元素的表现方式分为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声画分立三种。结合蒙太奇与纪录片影像修辞元素的内在联系,以音响和画面的组合方式为研究开端,进行解析。

  第一节声画合一

  视听艺术,作为影视作品遵循的艺术原则,实际上是声音和画面相标合的艺术。多数情况下,影视作品中的画面统指画面中的影像和声音,画面影像即以视觉造型,画面声音即听觉造型,两者缺一不可。"声画结合说”这一观点是代表人物之一学者朱羽君在文章《屏幕上的革命》中提出的,这一学派所倡导的“声画结合”或“声画合一”论获得多数人认可,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声画合一,主要指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且两者步调协调一致。《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并注重发挥声音的独立表现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影像修辞元素在声画合一的背景下的意义。

  一声音与情感的渗透

  在影视创作中,声音语言发挥画面语言的作用,组接虚拟或具体的镜头,被冠以新功能的声音元素,与画面元素相辅相成,这种组接方法称为声音蒙太奇。蒙太奇修辞,即诗意蒙太奇,指运用这染后的视听手段,给观众营造一场视觉盛宴。整个画面和声音都用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使之跟随创作者的思维进行想象。该片中声音的运用在整部作品中的场景、气氛中得到无尽延伸。笔者认为声音的独特魅力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检释。

  1、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本片中的音乐作为原创音乐中的一种,对气氛的营造起到很好的修饰效果。暖意融融的春节聚餐画面,配以欢庆偷快的乐曲;传统的高晓捕鱼方式被后人放弃无人继承,这时忧愁的旋律就会奏起。与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因为涉及多个民族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配乐釆用了民族风情为曲风,其行情功能在完成自我行情的基础上,更感染到各民族同胞,使人们在观看中同样满足于收获到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当情感境界达到高潮时,其影片的意义就得以实现,重申主题思想。

  2、改变叙事节奏,推动时空转换。纪录片的叙述需要娓娓道来,当介绍南北两地的主食时,因为常识问题的普及,解说词节奏较为缓慢,便于清楚地解释给观众;时而音响节奏较快,案板的“铛铛”声、瓦耀的“枯噜站噜”,这些被动的物品发出的声音都预示了厨师技艺的精湛。声音节奏的快慢,直接导致了整个叙事结构。同样,运用绵延的声音,可以营造唯美的意境,有助于现实与意境的转换。

  3、塑造人物形象。本片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不仅需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肢体语言等表现的形象气质造型,更需要人物声音方面的塑造。比如擅长做黄馍慎的黄国盛,这个人物不以外貌夺人眼球,但是高允的叫卖声,却让人牢牢记住,“先声夺人”的方言则塑造了一个难忘的人物形象。

  4、独特“嗓音”。具有中国特色的弦乐响起的那一瞬间,在外闯荡的游子,不管多么忙碌,听到影片中的民族配乐,也会立刻被吸引注意力,不禁勾起自己对魂牵梦萦的家乡的深情思念。

  总之,该纪录片的声音己经不仅仅是代替字幕的作用,它已经成为画面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当声音带给观众与画面相同的艺术享受时。

  二情感与画面的交融

  当声画合一中的声音元素,较之画面影像更为重要时,称其为写实音。写实音的运用,除了补充画面影像提供的信息外,还致力于强调某种想法或理念,目的是使人们能够深刻地对之了解及领悟。前面已提及声音蒙太奇,这里着重分析画面蒙太奇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画面蒙太奇涵盖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镜头通过推、拉、摇、移、跟的画面组合,镜头的组接方式、镜头长短的选取以及画面技巧的选择和使用。纪录片奉行真实记录人物和景物等一系列场景,画面之外同期解说进行补充,共同来完成整个叙事活动。当采访对象入画起,如第一集中卓玛和她妈妈两人徒步去深山采挖松茸,整个过程人物讲话的画面很少,但跟随她们一路形成的肢体语言,以及随程的场景变化,甚至比捕捉被采访者讲话时的表情、语态等更能一气呵成地刻画人物内心饱满的情绪。

  影像画面作为直观影像中的突出因素,通过镜头的剪辑、制作、组接,完成跨地域分时空的真实叙事,吸引观众并满足其对信息的满足。不管是头顶繁星摸黑赶路进山的卓玛母女,还是泡在湿冷的湖水中捞藕的职业挖藕人茂蓉和圣武,他们辛勤劳作的深深拱起的背影,被观众牢牢记在心理,所以才会感动和感恩,感谢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感恩当我们远离自然,而为我们提供美食的劳动者们。

  声画结合说反对主声或主画的极端形式,同时也反对声画皆为主体的论调,认为两者在客观上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纪录片本身而言,不同的选题会对声画有不同的要求,声画关系需要我们进行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解剖、分析语意修辞元素的不同表现形式,继而归结出声画各自的特性、作用,最终得出结论、形成规律。涵盖了音乐音响、同期声等众多声音元素的场景,在表现人物及其从事的各种活动中,整个过程既要再现现实而不乏讲叙生动感人,又有精彩的视觉效果和细腻的情节满足观众观影需求和心理诉求,从而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

  第二节声画对位

  影像作品的声画对位借鉴了音乐学科中的对位法,这一音乐理论本意指当在复调音乐中拥有不少于两个的独立旋律时,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一系列声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首完整的乐曲,同时完成相互对位。各个声部独具特色,音色皆不相同,声部分配有高低之分,但在统一调配下,最终汇成一首动听的曲子。而影视中声画对位的提出是在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产生初期,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亚历山大洛夫三人在1928年的《苏联艺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宣言,称“只有将音响作为一段蒙太奇的对位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

  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情感、内涵、情绪、情调、氛围、节奏恰好是错位、对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正是由于声音与画面的差异、对立、错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种对比和对照,从而用一种反差的方式更强有力地表达出正面的意义、价值。

  这里的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分别同时进行,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但最终彰显同一主题,以下分为声画对立和声画平行两方面阐释这种关系下的影像语言如何传输更多的信息,又产生怎样的意义。

  一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作为声画对位中的一种类型,与声画对位分析角度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声画对立较声画对位更加侧重手法上的对比。声画对立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画面不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多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通过激发观众的自由联想,从而实现象征、比喻、对比等艺术效果,整个过程带给观众听觉和视觉双重的审美感受。这里的声音不是处于第二者的地位,与画面发挥同样的功能,但是从反面突出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营造某种情绪,暗含某种情感,特指某种观念等,这一行为过程又被称为隐喻蒙太奇。这种修辞方法在声画对立的情况下中经常常见。在《自然的馈赠》中,职业挖藕人每晚劳作完毕,相聚一起吃晚饭时,大家相互照顾,大快朵颐地吃饭时,让人感觉打工者相聚在一起,相互鼓励,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也感受到他们是满足于现在和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但是一位挖藕人的画外音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就是一个腰疼,一个胳膊疼,一个腿呀有点酸,还一个胃,不好受。我家的老婆她也说了,她说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肯定希望藕的价格卖的高,就是为了生活,多挣几个钱。”热闹的场景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严肃对待生活的信念,在外谋得生计的人们,看到这里都能感同身受,理解劳动者为何坚持辛勤、不辞劳累的劳作,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声画对立在片中有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一是画面中着重介绍的人物不在第一时间出现,但是被搭配他特有的声音,表现期待他的出场;二是空镜头叠加音乐音响,用来烘托气氛。前者在第一集中讲述父亲制作诺邓火腿时被使用,父亲口传心授儿子如何原汁原味的继承这门手艺,其中父亲是主角,但是镜头却停留在各种被腌制的火腿上,父亲的“心得”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在一时间内吊足观众的胃口,然后才牵引出父亲的亲手示范。后者的使用在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中介绍姚贵文家庭作坊豆腐球时有所体现,片中讲述到豆腐球尚未了制好,于是画面以一个以竹扁中的正在露天晾制的豆腐球为静止参照物,天空则呈现出因间隔拍摄产生的云彩瞬息万变的景观,来映照“这种变化,来自于自然发酵”的解说词,单纯介绍制作时间,是比较抽象的,使用特效的镜头拍摄,既不失生动又富有内涵地解释了时间的力量。

  二声画平行

  声画平行,与声画对立的不同之处是,在形式上声音和画面相互分开,但不是以相互对立状态的形式存在,强调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分别表现。鉴于声音和画面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声音和画面内的声源对应关系(主要侧重片中的人声和画面声源关系)不确定,需要依靠彼此分开但又有所对比的方式来联结,所以这种平行产生的对比的价值,正是在声音与画面的差异上显现别具一格的风格特征,从而达到对比的修辞效果。这种声画关系经常采用平行蒙太奇和同时蒙太奇两种表现方式完成视听语言的修辞。

  平行蒙太奇,其手法与对比蒙太奇接近,两者都是声音和画面保持分离的形式,厉先锋指出:“平行蒙太奇不重在时间的因素,而重在几条线索的平行发展,靠内在的悬念把各条线的戏剧动作,紧紧地接在一起,这些平行线索,有时多少可以看出它含有对比的成分,却又比对比广阔得多,丰富得多,艺术吸引力特别强,另外平行蒙太奇还采用迅速交替的手段,造成悬念和逐渐强化的紧张气氛,使观众在极短时间内,看到两个情节的发展,最后又合在一起”气在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介绍西安的各种特色面食时,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实现镜头画面讲述市区繁荣夜市中的面食制作,另一面又转向说唱乐队正在歌唱西安美味面食的音乐教师,两条叙事线索分别从画面和声音两个平行的途径通过剪辑手段平行拼凑在一起,共同表达关于“西安面食”的热爱之情。相比而言,同时蒙太奇,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同时叠加在一起共同发展,这是与平行蒙太奇不同的地方。同时蒙太奇的声音和画面可以以平行的方式展现,也可以选择同时进行但不平行的方式展现。它强调时间元素的重要性,所有的影像同时发生。同时蒙太奇的手法运用比较多见。

  往往用于描述食材的制作过程,一气呵成地纪录整个繁琐的过程。例如在广东河粉的制作过程,一道道工序,人力、物力都缺一不可,不管是压衆环节,还是切制环节,工人都同时进行手中的营生,显示出有条不紊的流水线化生产模式,同时,解说词也在画外同时进行实时介绍各种美食常识,但解说又是有限的,所以当画面语言足以能被观众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解说一般很少使用。总的来说,声画对立和声画平行都是较为独特的声画关系,在片中恰当运用各种蒙太奇手法,才会事半功倍,揭示定位准确的内涵,表达更深切的情感。

  第三节声画分立

  声音元素不论从制作上来看,还是理论分析方法的总结都表现出它的“多元化组合”的特质。参照经典的影视声音分析方法,从影视声音的三个不同部分来进行分析:“语言”、“音乐”、“音响”;或者也有评论家分为“配乐”、'‘对白”、"背景音”等。画面元素则更加丰富,所以当多元化的声音当与到丰富的画面时,产生的声画关系不止有声画同一、声画对位,还有这一节要分析的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和声画对位,最根本的不同是前者突出了声音的地位,将其从依附于画面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元素,从而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声画分立,即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的形式,在另一种新的基础上求的和谐统一。Jacques & Michel Marie认为声画分立常常以“一种团体结盟方式” ?出现在影像中。在这里将声画分立分为声画互衬和声画分离两种类型进行分别分析。

  一声画互衬

  声画互衬,即声音和画面形式上分立,但是重点是追求情感归结点的统一。影片中在静寂的自然景观的长镜头展示中,搭配食物烹煮时容器发出的声音,明显配乐与画面不在同一个时空中,但是观众在观赏上,从熟悉的地域风景中,了解到这是曾经的故土,“枯噜枯噜”的食物沸腾的声音,是家乡的味道。这种声音和画面情感上形成衬托,形式和内容上却分头并进的形式,是本片中的一大亮点。食物煮沸的声音,在这里是运用了音响蒙太奇手法,利用音响表现情节,描述过去,回忆往事,甚至直接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也可以用来加强场面效果。

  谈及情感的归结,还离不开心理作用蒙太奇的运用,它通常特指利用人类将两种或多种事物结合在共同思考的心理作用,表现形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以期唤起观众的联想。但这种组接不是随便进行的,它必须考虑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观众心理感受的经验,是否符合人类认识论的规律以及影视作品艺术创作的规律。基于56个民族的不同生活习俗的各领域人们,都同住在中国这个国家,其内在的文化基调是一致的,所以在片中流露出的对待食物的态度时,能反映中国人们共同具备的文化自觉心理。在历史元素、地域元素、民族元素相互融合的大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的每一集结尾,在点明本集主旨的结语和配合解说词的画面,都试图将这种文化认同心理再次重申。具体体现在涉猎到的地域美食和背后人物的拍摄素材,用代表性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情感记忆碎片式的被收集在一起,观众深入浅出地领悟到在片中里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美食是荒野文明与城市文明共同缔造的作品。

  二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在本片中,用来特指声音与画面相互独立,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轨道展开,但两者的关系又是互相补充的,其追求形式上的反差对比和内容上的反面强调。声音和画面分离,运用剪辑蒙太奇,以期完成在不同镜头的剪接基础上,保证情节和场景变化的合理连贯性,达到预期的观影效果,促进了声画分离的进行。

  例如善与恶,生与死,声音画面表达效果相反。比方说画面是悲伤的内容,但声音却是喜庆的。在声画分离时,声音一般不会来自画面之中,而多以画外形式出现,却在总体情感、情绪上,又有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它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作为一种蒙太奇技巧,通过改变声音和画面的原来节奏,产生对比、隐喻等艺术效果,从而带动群众的艺术欣赏心理的变化。

  比如第一集中介绍吉林查干湖渔民的捕鱼之道时,画面记录丰收捕榜的成果展现时,画面多配合音响的快节奏进行快速剪辑,介绍各司其职的捕鱼人员和整个背景环境。随后在等待收网的时候,声音由起初的解说词和场外自然声音构成,使整个场景热闹之余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但是当画面特写肥妹的大鱼并配有画外音解释这是使用六寸网眼的渔网的结果时,悠扬的女高音合唱响起,空谷悠扬的音乐与画面互不相干。但这种空灵的歌曲仿佛在诉说当地的人们一贯秉承“猎杀不绝”的捕拂原则(只捕搜大鱼,放走小鱼)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回报以对大自然的取之有度,这种和谐的相处模式犹如合唱音乐,舒缓之余将整体的情感得以升华。

  声音和画面合一带来的感官冲击,可以直接引发观众的联想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但是单一以声音来解析,以分离状态展示,那么声音的呈现与人物的行动并不会有直接的关联性,但基于最终上升到隐喻的层面上,二者共同借助剪辑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组接。但后者的使用会从反面的反面双倍这染的艺术效果,无疑更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声音中的解说词在该片中是最惹人关注的,当通过解说人们看到片中的人物阿伦现在身为澳门一家海鲜餐厅的主人,但在他的记忆里,父母始终只是在店里日夜忙碌的两个身影。童年给他留下的,是辛苦的回味。阿伦对童年的回忆,没有用画面讲述,反而以生意很少冷场的饭店为背景,镜头直指秘密就在于餐馆的招牌菜"“一陈皮鸭。声画对立的运用会使声音和画面以互相剥离的状态呈现,自父辈延续至今的陈皮飘香里,有阿伦“苦尽甘来”的回忆。

  在笔者看来,纪录片的声音效果比画面的拍摄更要复杂,其声音语言构成了电视屏幕的“声音形象”,它和画面语言组成的“画面形象” 一样,都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它的偏重点有所不同而已,有时候是画面语言在发挥主要作用,有时候是声效语言在发挥主要作用,两者之间以多种声画关系呈现,并会运用不同的蒙太奇手法,来产生不同的视听语言的修辞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细致研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