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苏州市各民办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摆在开设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首位。
4.1.2、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课程占主体,具有民族特色和智力型新兴的运动项目课程也逐渐进入了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修课程行列,陆续走进了课堂。
4.1.3、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担任选修课的体育教师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高水平名师、教授授课的很少。男女教师比例约 2:1,中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最大,本科学历的教师比较多,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型教师较少。
4.1.4、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理论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课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重较少。各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成绩评定内容的权重不同,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模糊,缺少多元化的评定内容体系,且评价方式单一。
4.1.5、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动机是正确地积极地,逐渐认识到体育的更多功能价值,这与各民办高职院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初衷相吻合。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技术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
4.1.6、苏州市民办高职院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4.1.7、未开设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主要原因是与学院的定位、领导认知程度、体育教师的师资、体育场地器材等有关。
4.2 建议
4.2.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为更好地促进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体育等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学校领导要有长远的目光,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多渠道的开设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提高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地位。
4.2.2.、加强选课指导,引导学生科学选课。借助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多种渠道,加大对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宣传力度,详细介绍开课目的及意义、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授课方式以及相关的管理条例等,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尽可能做到自主选择与学校规定相结合。学校可以编订诸如《学生选课指导书》、《选课指南》等材料,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免费提供人手一册,向学生全面、细致地介绍各类课程、教师履历、开课计划、选课制度、学习奖惩措施等。
4.2.3、制订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管理办法,完善选课机制。认真控制学生选课类型的比例,适时保证体育类公选课的开设。各民办高职院校通过相关管理措施,明确规定校公选课学分要求,把各大类课程合理组成不同的课程菜单模块,其中每份菜单中都包含一门体育类公选课,学生按照规定自由选择课程学习。
4.2.4.、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新开设的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审核工作,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4.2.5、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体育教师新开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倡按基础分班或分层次教学。增加体育理论环节的课时,打破过去以竞技体育的身体素质练习与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突出体育的育人功能。
4.2.6、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完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4.2.7、科学评优,打造精品课程,树“品牌”课程效应。学校可以设立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最大限度地扶持优秀教师和精品课程。
4.2.8、加强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的能力,引进高学历研究型人才,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同行或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前来授课,拓宽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类型。
4.2.7、编写教材和讲义。对于精品课程,各校可以借鉴省内外其他高校体育公选课的教材和教学大纲,鼓励教师编写选修课教材,对于非精品课程或新开课程,可以采用校内自编讲义的方式解决。
4.2.9、加大投资力度,修建运动场馆,购买体育器材,改善教学条件,尽可能提高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率,满足学生对场地器材的需求。同时充分挖掘周边体育资源的潜力,拓宽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把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开设与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
4.2.10、多维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主管部门在对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进行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也要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以提高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Z].2004.
[2]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Z].2008.
[4]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Z].2012.
[5] 百度网。
[6] 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4-37
[7] 裴立振。泰山学院公共选修课实施现状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8] 陈秀菊。高校学生公共体育选修课选课的价值取向[J].南昌高专学报。2009,(1):152-154
[9] 杨建红。山西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D]. 山西:山西大学,2012
[10] 花树洋。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9
[11] 刘龙、赵彦豪。上海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1,(28):75-76、152
[12] 朱存各、王朝军。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12):118-119
[13] 黄闰国、张新军、单妙琴。影响浙江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因素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49-50
[14] 姚永卫。 邢台市高职高专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15] 刘贤辉。福建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现状与改革发展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
[16] 姚德一。唐山市普通高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17] 林致诚。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6(6):56-58
[18] 沈营。安徽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修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0
[19] 朱鹏屏。关于国际标准舞被列入高校公共选修课中的若干思考[J].艺术百家。2003(2):49、131-132
[20] 范哲华。高校按摩公共选修课教学与实践[J].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6):181-183
[21] 魏延。高校开展拓展训练项目作为体育公共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1(2):75
[22] 赵进亮。排舞选修课在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D].河南:郑州大学,2010
[23] 袁益明。试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轮滑选修课的教学[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1):72-74
[24] 王文中。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开设围棋选修课[J].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7,18(4):90-93
[25] 刘存生、刘利。对我省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网上选课之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05,7(3):37-39
[26] 李梦义, 王向东, 徐海涛。 普通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学生选项的研究[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3(2):60-62
[27] 肖军凡。普通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98-100
[28] 唐晓宏。高校体育选修课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1):87-88
[29] 包莉。管窥独立学院体育选修课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科教导刊。2012(12 月上),222-223
[30]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大纲[Z].2002.
[3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 2 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2] 姚峰。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90-92
[33] 徐维克。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9,8(3):87-90
[34] 黄志勇。湖南省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35] 王园园。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2
[36] 舒醒。大学生自由选课背景下的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以南昌科大《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为例[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5
[37] 徐东富,张濒化。文山学院公共体育选修课调研[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32(9):155-156
[38] 刘会玲。 武汉科技大学体育公共选修课的现状探究[J].成功(教育)。2012(10):160-161
[39] 林筱颖。论公共选修课在高职素养工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6):50-53
[40] 潘君。 民办高校公共选修课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J].新西部(理论版)。2012(Z4):46-47
[41] 邱咏梅。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188-189
[42] 喻长志。 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增刊):53-54
[43] 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2):50-53、63
[44] 姜明。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23(3):45-47
[45] 焦献策。 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的现状及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1):147-148
[46] 周德秀。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改革发展研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6):136-137
[47] 肖军凡, 周兰。 普通高校体育公共选修课改革与管理初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6):177-179
[48] 邹德敏。体育选修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调研报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6):149-150
[49] 邓跃宁。 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 体育学刊。2007,14(7):80-83
[50] 李焕玉, 刘金香。 长江大学公共体育选修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2007,4(4):143-145
[51] 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3]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致谢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划上句号。2012年 7 月,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走进了苏州大学这座知名学府,两年多的学习生活,将成为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更将成为我终生受益不尽的经历。
感谢体育学院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恩师的谆谆教诲。实事求是、大公无私,具有学者的良知,是我从体育学院各位恩师身上学到的无上风范。
当我第一次真正独立进行比较深入的学术研究,我才知道其间的苦辣酸甜。虽然我的研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依然很欣慰也很感动,我可以感受到学术研究的严谨和不易,也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感谢我的恩师颜辉萍副教授,在我的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给了我悉心的关怀和指引,从选题设计到论文结构以及文字的斟酌,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在苏大学习期间,我有幸结识了很多知心的同学与朋友。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大力的支持和辛勤付出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我的先生,在论文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鼓励和信心。
论文的完成是我研究生学习的成果汇报,也是我未来新的起点。最后,我真心地祝福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更加发展壮大,愿教育之树常青,教育精神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