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孔子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4.1 "学思行"--"学习-思考-实践"观
4.1.1 现代体育教学中出现"学思行"方面的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应试性教学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为什么要上体育课,应该上什么样的体育课,怎样上好体育课"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例,由于中考体育加试的存在,众多的初中学校把体育课简单的看成"提高中考成绩的课",而没有更深层次的去认识体育是为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最终目标服务。教学过程也自然不会去考虑学生身心需求,教学内容也趋向于简单化。中考体育加试已在我国实施了很多年,对学校体育及教学工作的促进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既然存在加试的项目,就一定会伴随着升学率问题。因此,在学校团体利益和私有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就出现了为体育考试服务的现象,比如,考什么就教什么就练什么。有的学校甚至从初一就开始为中考的考试科目服务,体育课就变向成为了单纯的训练课。显然,这样的教学虽在短时期内有利于考试科目成绩的提升,但是对学生整体健康素质、锻炼知识和综合能力而言,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不仅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对终身体育的构建也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在很多高一新生的体育课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篮球的运球姿势和投篮技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排球不会传、垫球;对于武术和单杠更是不甚了解。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较差,乏味而枯燥的教学体系已经使他们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也影响了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2011 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20]
."很明显由于人为的因素使各学段的体育教育出现断层,不但有悖于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部分学校一味地追去教学成绩,而不顾及学校及个人的长远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因为物质利益的引诱,学校存在教学成绩高于一切的思想,绝对多数学校依据中考体育加试实行了严厉的奖惩措施。其次,有些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体育设备不健全,而且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学不够系统。三、有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考试内容及方式的确定上,仅仅估计到了考试的可行性,评价目标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体育的教育性与实践性,所以考试也就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
4.1.2 "学思行"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
学习进程中的学与思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学"指的是基础性的知识材料,"思"顾名思义,就是对要做的事进行思考。两者是彼此依存的关系。"学而不思而罔,死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一味的读书而不去思考的话,就会茫然而没有收获,仅仅是空想而不去学习的话,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这充分指明了学和思的特殊地位,两者的和谐统一,是学生提高认识和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保障.孔子曾经以自己为例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教授弟子,常常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不是把知识硬生生的讲给学生。在当时教学背景的前提下,孔子首要的教学方式为问答,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谈话法。有时是弟子提出问题,孔子来回答;有时让弟子们进行讨论,最后由孔子来进行总结。孔子对那种遇到疑难问题而不积极去提问,也不主动去寻找问题根源的弟子感到十分惋惜。他认为:"从来不向我讨教如何做事的人,我便对他没有什么办法了。"他经常激励学生要有质疑的精神,发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学态度。对于问题的解答,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大家都厌恶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坏事,相反,对于大家一致认为好的事情,不一定就有益。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才可以下结论[22].
知识材料储备和缜密思考的目标是应用于实践行动。"行"是"学"和"思"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思考,从而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目的。因而,"学"、"思"、"行"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为了更好的阐述这一道理,学习、思考和实践三个方面协调统一起来,使"学、思、行"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3].在《论语》的开篇,他对弟子们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认为"学"和"思"的目的就是为"行"来服务的。应该学以致用,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熟,让他解决问题,却不知所措;让他当外交管,却不能完成使命;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在教学方法上,孔子除了善用谈话问答法之外,也相当重视实践实习的教学,它经常带领学生外出讲学上课,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如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用各国实例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就是典型的案例。
孔子的"学思行"教学观给予了现代体育教学如下启示,一、着重"启发式"教学体育教学是为实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来服务的。"启发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不可以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接下来简述几种启发方式。
(1)直观启发。要从学生的直观意识出发,运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去示范,加深思考,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例如,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做到图文并茂,引起学生的联想,促进问题的发现,激发学生兴趣。(2)问题启发。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所学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掌握技能。(3)练习启发。练习手段具有直接的启发性,练习方式的灵活化,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兴趣[24].
二、强调"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现代体育教学中,老师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学思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更要注重体育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越是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对于老师的主导作用要求也越是严格。假如教师的教法运用不恰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容易出现偏差,教学模式就会南辕北辙。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多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且还要合理的运用。"学思行"式教学主要包括思路式启发和问题启发两个方面。(1)身体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明白本节课的内容。思路式启发法,不光要讲清教学过程,还要求体育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述或者示范某一动作要领时,必须先让学生知道这一体育动作的大体思路,要考虑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或者示范走,从而能够调动思维,自觉的思考,最后才能够和教师同步。如,老师在示范团身前滚翻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思、行同时进行,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慢慢懂得蹲撑,曲膝团身,肩、背、臀依次着地等技术动作的要领,从而能够理解该动作的重点所在和弄清完整的动作过程,按照自己的技术特征如何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这一技术动作。思路式启发法,不仅可以适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用于课外活动,体育测试等一些体育教学的环节上。在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开发教学思路,学生也就能够在潜意识中学会如何思索问题,恰当归纳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25].(2)掌握技术要领。问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学习体育也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处理问题的过程。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和所要学习知识的技术动作,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寻找问题的答案,掌握技术要领。
【个案】在实践教学中,笔者依据"学思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对东平县实验中学初三学生进行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60 米途中跑技术动作学习拟解决问题:途中跑步幅与步频相协调采用的教学手段:
(1)合理控制步幅练习。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要进行 60 米全程途中跑练习,对同学们提出一个要求,请记住你共用了多少步跑完了这 60 米?
(等同学们跑完回来,逐一回答之后),再问:对大多人数而言,我们短跑途中跑的步幅为身高(CM)*0.45,同学们根据自己身高,再计算一下,你应该跑多少步啊?比你实际多了或者少了几步啊?
(等同学们回答完毕)教师:好,下面我们多出步数的出列站到我的后侧来,步数少的原地不动。
(重新整队)教师:好,很显然,对于步数多的同学,我们要加大步幅练习,步数少的,我们要减小步幅练习。同学们注意到了,老师在 60 米范围内每隔 5米划出了标记线,大家按照标记线适当调整自己的步幅,所用步数尽量靠近标准步数。下面开始练习。
(2)加大步频练习。
教师:我们进行了步幅练习,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的步幅很大,可是怎么跑的还没有跑的步幅小的同学快呢?
(学生回答之后),给予肯定的回答:对了,有的同学回答的很好,因为你的步频慢,所以跑得慢。这也是老师为什么刚才要求步幅过大的同学减小步幅练习。因为步幅如果过大,自然就会影响我们的步频了。步频和步幅之间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协调。当然,我们再保持步幅一定的情况下,是不是步频越快越好?
(学生肯定的回答之后),好,那么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步频练习。
(教师引导)教师说:为了训练我们的步频,首先进行原地快速高抬腿跑,大家一定要记住,从计时开始时(20 秒),身体稍微前倾,双臂用力摆动,双腿快速做高抬腿跑动作(要求最大限度的快),接下来我给大家做一个示范(动作示范),下面大家照我的动作开始分组练习。
(重新整队)教师:好,刚才我们已经很好的训练了步频,下面我们将其运用到途中跑(30--50 米)当中(要求:大腿与地面平行,频率尽量快,一定注意抬腿动作)。
短跑不能一味强调频率,也不能一味强调步幅。要掌握两者之间的比例,在保证步频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步幅达到锻炼目的。
体育教学中,理论和实践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紧密结合技术动作的练习,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在 60 米途中跑技术动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理解影响途中跑的因素有哪些,进而掌握技术要领,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把学习、思考和行动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练习中思考动作原理,通过思考更加规范自己的技术动作,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