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文化诉求(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21 共5499字

  4.2.2 整体繁荣 内外兼修:提高中国体育的文化领导力水平

  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我们今天谈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摆脱中国近代落后屈辱的现状,达到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重新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思过去,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强盛景象?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汉唐文化能够辐射周边各国、影响世界?为什么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没有间断?这不是政权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几经更迭,政权无常;这也不是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体现,因为中国历史上多次遭到外族入侵,民生凋敝。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沉浮中屹立不倒,并能以勃勃的生机向外进行着中华文化的输入,进而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的“轴心时代”,其根源就在于中华文化的领导力所在。

  但是,现代的西方体育并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并没有华夏文明特有的那种文化领导力。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几乎全部是在对西方现代体育进行中国式的模仿,尚没有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有位体育人类学者大胆提出“中国古代无体育、近代体育不科学、现代体育缺理念”,这说明中国体育发展的文化领导权仍然在西方。当今之中国,尽快走出一味学习和模仿西方体育的初级阶段,尽快培养中国体育自身的文化领导力才是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未来应该“综合发展、内外兼修”,决不能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竞技体育的金牌榜。金牌的数量只是说明我国的运动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掌握高水平的运动技术只是体育文化领导力外在表现的冰山一角,并不能表示一个国家真正具有较强的体育文化领导力。

  看一种体育文化类型是否具有领导力主要表现为“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张力”两个维度。首先,体育文化的内在动力是文化活力的具体表述,也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象征。如果一种体育文化类型兼具历史的底蕴和时代的气息,有着较大基数的体育人口,较为完善的体育组织系统,较为发达的体育支撑产业,以及较高水平的体育运动技能等,那么它就已经具备文化领导力的内在特质。第二,体育文化的外在张力是文化渗透力的表述,也是文化适应力的象征。它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是否适应和满足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文化需求,取得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进而实现与当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渗透和交融。这种外在张力的表现其内在特征就是一种文化的输出,以自己的文化为主体对周围国家或民族进行文化辐射,形成一种特定的“地域文明”.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外在张力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密切相关。只有在综合国力强盛的基础上,体育文化才会不断向外扩展或渗透。

  当今之世,体育的文化领导力才能真正彰显国家的体育力量。从目前来看,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地位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面对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未来,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西方体育项目的各项技能,更要改善和推广自身的民族体育项目品牌;第二,学习西方的各项体育制度,但要避免生硬的拿来主义错误;第三,辩证接受较为先进的西方体育理念,但如何将西方体育理念合理地中国化才是问题的根源。本文认为,应将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体育发展现状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实际的体育现代化发展道路,在体育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培养中国自身的体育文化领导力,这才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未来发展的文化诉求所在。

  4.2.3 以人为本 还体于民:增强中国广大群众的体育幸福感

  中国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没有广大的根据地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的军队无法赢得近代中国战争的胜利。同样,在中国体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方面,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幸福,中国体育事业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如若中国体育的未来仍聚焦在“竞技体育”上,而不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有所侧重,那么中国体育事业大厦势必会根基不稳、危之将倾。

  人民群众的体育幸福感,应当是享受国家体育福祉的一种表现。因为,体育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福利保障的重要对象。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民主国家,它的人民应该享受这些基础的人权福利。所以,让最广大的群众能够行使自己的体育权,是增强人民群众体育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早在 1921 年,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曾提出“国民体质状况恶化主要的原因在于工农大众丧失了体育权”.面对青少年体质的逐年下降,这一论断仍然成立“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其没有正确使用应有的体育权”.同样,不只是青少年儿童,整体国民体质的下降也日趋明显。因此,“体育权”的重新回归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努力方向。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育幸福感,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第一,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所以,只有把人民群众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一定参与体育活动的休闲时间和经济能力,这才是还“体”于民的第一步,也是群众体育开展必要的经济条件。第二,国家宏观体育政策向群众体育方向倾斜,在人、财、物等国家资源的配置上对群众体育有所侧重,这是提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政治条件。第三,国家各级体育、教育、文化等部门,采取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科普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重视自己的体育权利,增强人民“休闲生活,快乐健康”的体育文化理念,这是提高中国人民群众体育幸福感关键的文化条件。

  张居正有言: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足其衣食。因此,中国体育现代化不能只做面子工程,“以人为本、还‘体’于民”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切实满足人们的体育需要,增强中国广大群众的体育幸福感,才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未来发展的文化方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