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山东高校学生体质情况测试结论、建议及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9 共37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山东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研究
【第2部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3部分】国内外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
【第4部分】高等院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研究方法
【第5部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6部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果与分析
【第7部分】 山东高校学生体质情况测试结论、建议及参考文献

  6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13年我省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省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同时暴漏出了一定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改善提高高校体育工作,更好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为此提出部分对策。

  6.1结论

  6.1.1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情况

  结合山东省2012-2013年度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评估检查工作的相关情况,对近两年我省幵展体质测试工作情况进行梳理:在教育部、教育厅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督促下,大部分高校能够按时完成该项工作。在测试形式上主要为随堂测试、集中测试两种。在工作中能够保障充足经费投入、保障测试场地、配备符合标准的测试设备和器材、对测试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将此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积极完成数据上报工作。但是也存在个别院校为完成工作弄虚作假、不按时完成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6.1.2学生体质健康情况

  通过对2013年高校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分析发现:高校学生的各测试项目的成绩只有女生速度素质处在不及格水平;其余其他指标成绩都在及格以上;测试总成绩多种组合下都在及格以上,存在略小的差异。通过与2010年山东省成绩对比发现,现阶段测试成绩与量化成绩优一定的提高。通过与2010年全国成绩对比发现,各项目测试成绩均高于全国水平。可以认为,近几年我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6.2建议

  6.2.1国家、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据了解“教育部2014年将修订或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等方面的多项体育工作质量标准,从制度上和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上营造良好的环境。”2013年通过在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工作加入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上报数据的审核过程,加大了对高校上报数据的监管和督促。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视。可见,通过制定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校开展工作进行约束管理,加大不定期高校体育工作进行抽查,防止“为检查而安排工作”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加大处罚力度,追究相应人的责任。

  6.2.2学校应积极落实政策,因时因地制定开展体质监测实施方案

  学校应该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通过多种形式,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体育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加大场馆、器材、设施等硬件投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和锻炼中去。学校应因时因地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将工作做到日常化,而不是督促进行。

  6. 2. 3改变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的实施质量。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再教育,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快高校体育工作改革,切实做到“教会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保障。

  6. 2.4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自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健康意识的薄弱,对整个工作的幵展意义重大。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逐步培养参与锻炼的兴趣,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健康意识。

  6. 2. 5通过广泛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家庭等各阶层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

  如何让社会、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关注也是重要的问题。现阶段独生子女较多,社会和家庭在关注独生子女日后生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从关注子女的体质健康幵始。要建立“逐步推进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学生测试结果通知家长,学校测试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总之,国家和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落实责任到人;学校积极落实政策,因时因地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落实好工作;提升教师理念,改变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切实让学生学会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提升社会、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

  [6]段龄冰,王涛.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现状、成因及健康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109-111.

  [7]尹迈曼,张繁荣,喻祝仙.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完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76-77.

  [8]王新青,徐汉朋等.大学生体质量指数变化对身体功能及素质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 10.

  [9]沈伟文.大学生新旧老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10. 115-117.

  [10]颜飞卫.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与选测项目的现状分析[J].浙江体育科技,2006, 8. 66-68.

  [11]庄希探,任平社,付锦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科学性的完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10, 3.111-114.

  [12]赵茜,马蕲.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测项目相关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12.38-40.

  [13]蔡农,尹迎春.278名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合格结果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24) : 132-133.

  [14]刘元田,于波,林小青.山东省成年人不同职业人群体质状况的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 1, 50-53.

  [15]宋卫红,李玲军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专业和性别差异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8.48-51.

  [16]曾红卒,秦纪强.职技高师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2.110-112.

  [17]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5. 61-63.

  [18]战迅,王新桐.2004-2009年青岛市幼儿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 9.

  [19]周建,杨金凤.铜陵市市区公务员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通灵学院学报,2010,4. 59-61.

  [20]兰保森等.藏汉大学生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8. 85-89.

  [21]柴娇,邹继香.大学生体质测试态度的现状调查与网络评价系统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 1,114-117.

  [22]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 67-71.

  [23]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2,245-247.

  [24]王晓红.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 3,7.

  [25]张超鹏.对高职学院学生体质状况与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J].文教.历史.

  [26]王亚男.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

  [27]唐静萍,唐峰.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150-151.

  [28]江月兰,张建雄,骆风.广东省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 6, 93-96.

  [29]华厚杰.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探索,2008(1). 76-77.

  [30]刘文平.大学生体质追踪测试与相关教学改革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8. 56-58.

  [31]戴瑞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J].科技信息,2008. 539-540.

  [32]姚军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07(10).44-45.

  [33]于可红,母顺碧.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J].体育科学,2004(7) :51-54.

  [34]崔振海.中美两国体质研究的比较[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0. 36-38.

  [35]王峰.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6.

  [36]傅纪良.中国与新西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 102-104.

  [42]张迎修.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3.

  [4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91.

  [48]邓永明.山东省大学生1995-2005年体质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2) :1092-1093.

  [49]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 (5).

  [50]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 2002. 8.
 

  致谢

  时间如流水,七年时间一晃而过,我的美好青春都留在了这百年学府。在举笔即将完成这篇致谢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即刻将离开美丽的校园,人生又将开始新的篇章。在这离别之际,依依不舍,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值得感激。

  “人生难得一位良师”,但我甚为幸运遇上良师颇多并受益匪浅。导师石振国副教授学识渊博,不仅在学术上给了我帮助,在生活中,在社会交往中更是激励我教育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绕过了崎岖的山路,走在了平坦的道路上。同时还要感谢孙晋海教授、伊向仁教授、成会君副教授、王飞副教授在我的论文开题、写作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感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王飞副院长,在我困难的时候,给我信心和力量,他的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的理念,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我教练员李红军副教授,在我的七年大学生活中对我的训练、比赛、学习、生活的指导。

  感谢徐永超同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搜集查找到山东省教育厅高校体育课程评估过程中的资料,为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同时感谢体育学院所有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对我的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是他们在不断的k励我、支持我,使我进步,使我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有了他们的支持才能使我一步;走到现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