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体育游戏干预实验研究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07 共5239字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为使本研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如下:

  (1) 均被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

  (2) 5-6 岁轻中度孤独症儿童。

  (3) 具有一定的运动、语言能力。

  在康复机构老师帮助及其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根据研究对象选取的条件,先从济南市安安特殊教育康复中心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 30 名,然后随机从中选取 10 名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 5 名为实验组,其余 5 名为对照组。

  3.1.2 研究对象的选取理由

  大量文献资料证明:3-6 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选择此年龄段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其次,每个年龄阶段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程度不同,根据年龄与身心发展程度的关系,所以选取 5-6 岁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意在降低研究对象彼此间存在的差异,以便本研究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康复效果;本实验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旨在改善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本实验选取具有一定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的轻中度孤独症儿童,以保证孤独症儿童能够参与到预先设计的体育游戏中,保证实验设计的顺利进行,希望能够在其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取得预先设计的效果。【1】

论文摘要

 
  3.1.3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基于学术伦理保密,本研究实验组 5 名孤独症儿童均用 A、B、C、D、E 表示。为了使本研究更加严谨,研究者运用 DSM-IV 和 CARS 量表,分别对实验组 5 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了诊断,结果显示均为孤独症儿童。实验组 5 名孤独症儿童的基本信息如表 1 所示。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分析研究各种现存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所需信息,以达到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本研究从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互联网等查阅大量的有关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及体育游戏干预的文献资料,以提高本研究的质量。

  3.2.2 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对研究对象的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具体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性别、出生年月,发病时间、平常在家或学校生活中的表现、兴趣爱好、过往病史、服药情况、父母学历、家庭环境、培训情况等等)、学校教育情况(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等)、体育游戏干预计划(干预方法、具体措施及人员安排等)等,期间对研究对象家长和老师进行多次深度访谈,不断完善体育游戏干预计划,解决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或疑难问题,让研究对象的家长和老师认识到体育游戏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最后对该计划取得一致性意见。

  3.2.3 观察法

  实验前后,具体有两名观察者分别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交往性语言、运用语言或非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社会交往礼仪及交往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及积极主动与同伴或他人交往、交往时目光接触时间等为主要观察目标,随时记录下干预过程中的情况。

  3.2.4 实验法

  本研究随机从“济南市安安特殊教育康复中心”符合条件的 30 名孤独症儿童中选取10 名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 5 名,对照组 5 名,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体育游戏对实验组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干预研究。本研究采用双组前后侧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细致分析,探讨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干预的影响。

  3.2.5 数理统计法
  
  用 spss19.0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假设

  体育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干预存在积极地效果,即经过 3 个月的干预,实验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沟通、社交、认知、健康及情绪情感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次,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本研究采用双组前后侧实验设计的方法,随机从济南市安安特殊教育康复中心符合本研究条件的 30 名孤独症儿童中选取 10 名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该 10 名研究对象必须已经确诊为孤独症。实验前,分别对 10 名孤独症儿童进行 CARS、ATEC 量表的评定,干预之后分别对 10 名孤独症儿童利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再次评定。【2】

论文摘要

  
  注:表中各符号具体含义如下:S1:实验组实施前侧S1‘:对照组实施前侧S2: 实验组实施后侧S2’:对照组实施后侧S3: 实验结束两周后,对实验组实施再次测试X: 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即对被试实施体育游戏干预自变量:体育游戏实验处理时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体育游戏对实验组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本实验的体育游戏主要采用团体游戏的形式,团体游戏相对于一对一游戏来说更有趣味、更灵活、更有氛围、更自然,能增强孤独症儿童彼此间的同伴关系、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并且通过设计特殊的情景,创造舒适的氛围中来加强伙伴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交往的语言、方式及规则,最终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因变量: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程度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变量控制:本研究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变,不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培训活动及其他活动,不许服用任何药物等,同时,只对实验组进行体育游戏干预,没有特殊情况必须保证实验组所有孤独症儿童均能参加每次的干预。

  3.3.2 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依据

  3.3.2.1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游戏与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体质较差,社会和生活过程中的运动和劳动能力差,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差很多,身心发展能力相对落后。为此本研究体育游戏内容和规则的选择首先以身体的基本练习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并采用大家一起参与体育游戏的形式,以增强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其次必须以孤独症儿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如动作的协调、柔韧、力量及心理发展状况等为依据,来设计具有基本身体练习如跑、投、跳,滚,提重物等游戏活动,创造一定的与社交相关的自然情景,如“喊号接球”、“传话游戏”、“ 钓鱼游戏”等等使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充分调动孤独症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3.3.2.2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爱好选择游戏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儿童的兴趣爱好不同,也可能广泛,也可能比较单一。

  大量研究表明,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孤独症儿童的兴趣比较狭窄,爱好玩某一种游戏或喜欢某种玩具,所以体育游戏内容选择要从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如喜欢荡秋千、玩蹦蹦床、吃巧克力饼干等。因此,在游戏设计中就穿插荡秋千环节或以荡秋千作为最后的奖励,在进行游戏之前可以提前告知其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以提高其参与游戏的兴奋性,以此来吸引学生。对于体育游戏的规则及玩法,应选择孤独症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样可以直接提高体育游戏效果。体育游戏内容尽量多设计一些彼此合作和交流沟通的游戏,如孤独症儿童喜欢乒乓球,则可以设计合作用勺子运球比赛的游戏,或再难一点选择用羽毛球拍运乒乓球传球的游戏。从中锻炼孤独症儿童积极、主动与同伴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增多其社会交往性的语言及克服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3.3.3 体育游戏干预的策略与方法

  3.3.3.1 体育游戏干预的策略每个孤独症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因其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接受的教育模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或存在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对正常儿童来说情况比较复杂,其次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很容易某些简单的事情表现出固执、倔强等行为和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发生所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在整个进行研究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每个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做好详尽的记录,认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并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接受与适应能力等因素,及时调整和完善体育游戏干预计划,并采用适当合理而易于接受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对干预过程中所发生的状况进行妥善的处理。
  
  3.3.3.2 体育游戏干预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团体游戏的方式进行干预,让大家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去的方法,其中根据体育游戏的计划,合理地安排一些语言交流性游戏,如“传话游戏”、“喊号接球”;合作与分享性相结合的游戏,如“两人三足”;团结与竞争性相结合的游戏,如“运球接力比赛”等,从而充分调动孤独症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味和感受与别人交流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同伴间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提高其自身与人团结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及社会适应的能力等,实现其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发展。

  3.3.4 体育游戏干预的过程

  本研究体育游戏干预的过程如图 1 所示,根据本研究的进度安排,故将本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基线期:实验开始前两周,在与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家长访谈并取得对本研究支持和同意的情况下,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前测,获得最初的数据,充分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并观察研究对象的基本表现,以此来制定体育游戏的基本方案、选择体育游戏的训练模式等,为实验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

  干预期:对实验组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的时期,也是本研究最为关键的时期,该阶段对照组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变,对实验组进行历时 3 个月,共 12 周,每周一至周五选择于每天下午第三节课进行干预,共 60 次课,每次课时 30 分钟,每节课游戏频率 2-3 次,体育游戏活动一般将心率控制在 126-172 次∕分。具体的课程安排(如附录 5 所示),课程结构的设计主要结合体育课的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四个方面(如附录 5 所示),每个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包括纪律、规则、方式等,力求在每一个部分都能让被试从中得到锻炼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该时期要密切关注实验组每个孤独症儿童的反应及表现,如有不妥,及时完善和调整体育游戏干预的计划。

  稳定期:实验处理结束两周之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观察并进行再次测试,该时期积极地对其进行观察并多次与家长、老师进行访谈,获取干预后的具体情况,主要检测体育游戏计划对其干预的效果及稳定性程度。【3】

论文摘要

  
  3.3.5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对孤独症教学的专家和老师访谈后,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经过专家与老师的一致认可后,最终制定实验方案。

  请求学校、家长同意:实验开始前,首先与济南市安安特殊教育康复中心领导经行访谈,请求学校领导同意本研究,并且具体说明了本研究设计的实验方案与过程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经学校领导同意后,在与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的家长进行访谈,并且具体说明了本研究实验方案及过程,及对孩子的作用与意义,请求家长同意孩子参与此项研究。

  研究过程的主试:选择研究对象熟悉的康复老师作为此研究的主试,需要说明的是该研究主试从事孤独症教育多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康复实践能力,以此为基础就有效缩短了研究对象与主试之间的接纳及磨合时间,且与主试具体讲述并讨论了此项研究的方案、过程和结构,为保证尽快的进入到研究的角色中。

  实验场地:选择研究对象熟悉的学校的感统室,塑料胶皮地面,内有空调。

  实验工具设备:观察者 2 名,主要是学校老师,摄像师一名;过程记录以自备摄像机一部和学校的监控设备并用为主;本研究能用到的感统室的各种器材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蹦床、平衡木、跷跷板等等;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长同意书、孤独症儿童家长及教师访谈表、孤独症儿童的基本资料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评定量表、孤独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签到表。

  3.3.6 实验对象的测试及评估量表
  
  3.3.6.1 实验对象的测试本实验共分为三个时期:一、基线期,二、干预期,三、稳定期。基线期为实验开始前两周,此阶段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前测,主要获得研究对象最初始的数据;干预期是对实验组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的时期,该时期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并与原始基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稳定期是实验处理结束两周之后,对实验组进行观察并进行再次测试。最后,整理各种测试材料和数据并加工处理,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3.3.6.2 本研究的诊断评估量表CARS 量表 1980 年由 E.Schopler、R.J.Reichler 和 B.R.Renner 编制,主要分为十五个大项: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躯体运用能力、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视觉反应、听觉反应、近处感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活动水平、智力功能、总的印象。每一个大项具体对应“与年龄相当”、“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严重异常”,四个方面,且对应“1 分”、“2 分”、“3 分”、“4 分”,评分过程中介于1 和 2 之间的症状可以评为 1.5 分,依此类推。整个评分过程根据个案的表现进行,标准如下:总分低于 30 分表明无孤独症;30-60 分表明有孤独症;30-37 分,为轻-中度孤独。

  《ATEC》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检测表),由 Bemard R imland 和 Stephen M Edelson编制,据研究表明该量表是帮助研究者评估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的量表,包括 77个项目,具体包括四个分量表:Ⅰ言语,Ⅱ社交,Ⅲ认知,Ⅳ健康,Ⅰ、Ⅲ量表按 2,1,0三级标准反向评分,每级评分与“无、偶尔、经常”相对应; II 量表按 0,1,2 三级正向评分,每级评分与“无、偶尔、经常”相对应;Ⅳ量表按 0,1,2,3 四级正向评分,每级评分对应“无、轻、中、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