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中学生跆拳道教学研究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20 共849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项目实施问题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 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中学生跆拳道教学研究前言
【3.1 3.2】中学跆拳道学生的招生和输送情况的调查分析
【3.3 - 3.6】部分省市中学跆拳道课程形式及比赛调查
【第四章】加快跆拳道项目在全国中学开展的对策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中学生跆拳道项目建设现状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跆拳道起源于古代朝鲜半岛,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朝鲜民族的民间武艺,它主要以腿的格斗技术为核心,以修身养性为基础,以磨练意志为目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在历史的演变中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它由品势套路、搏击、功力击破、特技等主要内容构成,由于跆拳道的主要格斗技巧是脚的技术,因此又被世人成为"脚的艺术".跆拳道在其历史的变迁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民间格斗术,拥有较高的防身自卫及强壮体魄的实用价值。它通过近距离对抗、品势套路和功力击破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格斗技巧,并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跆拳道运动不光要求练习者学习跆拳道的技术,培养练习者忍耐、谦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更看重练习者对跆拳道礼节礼仪以及品德涵养的学习。跆拳道的每一次练习均要"以礼始,以礼终",来体现练习者的礼节。1966 年在朝鲜平壤成立第一个国际性跆拳道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I.T.F)。1973 年在韩国汉城(现首尔)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W.T.F)。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的成立,为跆拳道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新的里程碑。1975 年成为国际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1980 年国际奥委会接受世界跆拳道联合会;1986 年,汉城亚运会将跆拳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紧接着,国际奥委会连续 3 届奥运会把跆拳道项目列入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并最终在 1994 年国际奥委会将跆拳道项目列为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随着跆拳道项目加入奥运会的大家庭,国家体育总局将《奥运争光计划》增设跆拳道项目,我国正式开展跆拳道并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跆拳道国家队,训练基地设在天津。1995 年中国跆拳道协会筹备小组成立,为了完善国家跆拳道队梯队建设体制,我国各省、直辖市、体育院校及各行业体协均组建了跆拳道专业队并在中国跆拳道协会的领导下在北京体育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伴随着我国选手陈中在 2000 年第 27 届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子 67 公斤以上级别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首枚奥运会跆拳道金牌,之后几年时间里包括在世界跆拳道系列赛和亚洲跆拳道系列赛的成绩也屡屡刷新,这也标志着我国女子跆拳道竞技水平已经打入世界跆拳道强国的队列,而男子水平却表现平平。随着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在世界竞技舞台上的出色发挥,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跆拳道运动的兴趣,在国内体育健身界掀起了学习跆拳道的热潮,受其影响我国的跆拳道培训市场也进入了快速的发展过程,跆拳道馆和跆拳道培训俱乐部纷纷在各地悄然出现,练习跆拳道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根据中国跆拳道协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练习跆拳道人口数量已经突破 600 万,参加各级跆拳道比赛的队伍及参赛运动员人数堪称国内单项体育赛事之最。2010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结果,让家长们清晰的了解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身心健康。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跆拳道项目就在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被众多中小学纷纷引进校园。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01-2010 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在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事业重点的问题上,要以青少年体育培养为基础,青少年体育要以学校培养为重点[1].跆拳道项目在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上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在中学开展跆拳道项目,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正是由于跆拳道项目对中学生的教育价值,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于 2009 年成立跆拳道分会,规定其主要职能是推广和发展中学生跆拳道项目;从 2006 年到 2014 年已举行了七届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由 2006 年的 31 支代表队 313 名运动员到 2014 年的136 支代表队 700 余名运动员参赛,参赛单位和人数逐渐增加,练习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跆拳道项目的推广和发展也越来越快。从参加比赛的情况来看,跆拳道项目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练习的,尤其对中学生既能起到激励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作用,又能帮助他们生成健全的人格。不论是从参加跆拳道比赛的人数和参加练习的人数来看跆拳道都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跆拳道项目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中小学生参与跆拳道训练人数逐步增多,影响较大,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把跆拳道项目被引入校园,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有些学校开展跆拳道项目已经初具一定规模。然而,在各中小学纷纷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跆拳道项目作为新兴的运动类体育项目能否长期稳定的在学校开展下去?学校应该怎样开设跆拳道课程?学校跆拳道师资力量的配备、如何保障学生训练安全等问题,目前国内对这些相关问题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将试从全国部分省市中学跆拳道项目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究其跆拳道项目在全国部分省市中学的开展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为加快我国中学跆拳道项目的开展提出对策建议。为全国中学如何开展跆拳道项目提供相对准确的理论依据。

  1.3 研究任务。

  1.3.1 全面调查跆拳道项目在全国部分省市中学开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全国部分省市中学跆拳道项目开展的基本形式、招生与输送、教师师资力量、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场地器材及学生比赛的情况等。

  1.3.2 通过访问调查、实地考察,针对中学跆拳道项目在学校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3.3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跆拳道项目在全国部分省市中学更好地开展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快跆拳道项目在全国中学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1.4 文献综述

  1.4.1 跆拳道的概念跆拳道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朝鲜半岛,韩国作为现代跆拳道项目的发起国,把跆拳道项目推向世并得到广泛传播,练习人数众多,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跆拳道也称为"花郎道",从字面上解释为"跆"(TAE)是指用脚踢之即教的技术;"拳"(KWON)是指用拳击之即拳的技术和防守技术;"道"(DO)是指运用方法及礼仪和品德,是通过对身体上磨砺与训练,从而达到一种精神文化的心得和修养。练习跆拳道必须具备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尊师重道的尚武精神,注重礼节礼仪的培养。其 "以礼始,以礼终"的武道精神贯穿整个训练的过程。跆拳道项目的种类繁多,归纳为两类就是竞技跆拳道和大众跆拳道,竞技跆拳道作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主要在一定的竞赛规则要求下进行身体上对抗。大众跆拳道作为群众性健身类体育项目,老少皆宜。

  1.4.2 竞技跆拳道在我国的发展。

  竞技跆拳道比赛规则通常要求跆拳道比赛的场地区域为 8m×8m,比赛设 3 名边裁,1 名主裁。比赛一般分为 3 局,每局 2 分钟,局间休息 1 分钟,主要以得分判定胜负,得分多者获胜。得分的方式主要是使用跆拳道规则规定的技术动作正确的有力地击打有效得分部位为比赛得分。有效得分部位包括:胯骨以上锁骨以下护具包裹的躯干部位;锁骨以上的头部部位。正确的技术动作击中躯干得 1 分,旋转技术动作击中躯干部位得 2 分;击中头部得 3 分,旋转技术动作击中头部得 4 分,第二局比赛结束或第三局比赛期间,分差达到 12 分时终止比赛判定得分多的一方运动员优势获胜。

  在第三局比赛结束时双方比分打平的情况下,进行第四局比赛,也称之为加时赛,在第四局比赛中,双方运动员谁先得分,谁就获得本场比赛的胜利,如果在第四局中双方均未得分,则由在场上执裁的裁判采取优势判定法来判定本场比赛的胜方[2].

  从辛静(2008)的研究结果中指出了我国竞技跆拳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跆拳道整体管理较混乱,后备人才的培养的梯队建设不完善,以及教练员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等一些问题[3].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改革比赛的制度,增加比赛的次数,加强青少年的梯队建设和重视体教结合等。从郑义的《我国跆拳道发展研究》中指出我国竞技跆拳道还存在着个项实力比较突出,整体水平欠缺以及跆拳道项目过分商业化操作,自身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

  陈健(2005)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的调查中指出,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呈现出女强男弱的现象,特别是在女子大级别上;其次,我国跆拳道比赛次数较少,达不到以赛促训的效果;由于教练员执教水平较低,导致运动员成材率低下,运动伤病出现率高;裁判员执法尺度存在缺陷;大众跆拳道方面,我国把重点放在了竞技跆拳道方面,忽略了大众跆拳道;我国跆拳道行业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4].

  郭志远(2009)通过研究指出滇东北地区跆拳道俱乐部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满足不了各道馆教学的基本需求。场地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和安排,场地器材的磨损和消耗等不到及时的修缮和补充。教练员的文化素养偏低,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5].

  在孙茂君、刘卫军(2005)的研究论文中通过我国跆拳道运动员近些年来在国际或国内获得的比赛成绩和世界上跆拳道强国的对比指出竞技跆拳道的女强男弱,在世界上还属于比较低的水平;在对大众跆拳道市场的调查中,跆拳道在全民健身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指出应重视竞技跆拳道和大众跆拳道之间的互补关系[6].

  在孙茂君、王丽莉等(2014)发表的期刊中指出北京市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够完善,地方专业队向北京队输送人才质量不过关,教练员综合执教能力较低,地方体育部门对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有限[7].

  从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竞技跆拳道的水平还落后于一些跆拳道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竞技跆拳道发展出现瓶颈,呈现女队强男队弱的局面,跆拳道后备人才储备情况严重不足,科研水平低下,在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上存在问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以及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仍需提高。

  1.4.3 大众跆拳道在我国的发展。

  大众跆拳道是跆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些年来国内跆拳道比赛的主流。包含品势、防身术、功力击破、特技和跆拳道舞等。主要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示范表演、修身养性等为目的的,也有多数人称为传统跆拳道或武道跆拳道。我国 2006 年举办了首届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当时的比赛内容仅有品势比赛和特技比赛。而现在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包括品势比赛所有小项的比赛、特技比赛、功力击破比赛以及自创跆拳道舞的比赛。大众跆拳道在我国十年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竞技跆拳道的发展速度。在国际比赛中屡创佳绩,特别是 2014 年,国家品势队在墨西哥世界品势锦标赛中一举获得 5 枚金牌,排在金牌榜第二位,收到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重视,但大众跆拳道属于非奥项目,只能作为全面健身的体育活动,发展受到了局限性。

  王建基、高涛(2011)的研究成果中指出了目前我国大众跆拳道的发展现状主要以中国跆拳道协会为管理组织,各省大部分主要是以社会上的跆拳道俱乐部或跆拳道馆为基本推广模式,以修身、健身、强身为教育理念,以礼节教育、品势表演、基本腿法、近距离对抗等为教学内容的发展形式[8].

  刘卫华(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众跆拳道自身的项目特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不仅加快了大众跆拳道发展的步伐,而且加快了大众跆拳道在我国的普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化的发展,大众跆拳道对建设社会体育和谐社会有着积极作用,大众跆拳道多元化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进一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9].

  郑义(2013)发表的论文中指出我国大众跆拳道的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跆拳道行业政策法规不健全;跆拳道馆和俱乐部的市场经营、收费、管理和教学等存在问题和隐患;训练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教练员从业资格存在问题等[10].

  刘金平(2007)的主要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对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效果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11].

  在林彦芸(2007)发表的论文报告中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对跆拳道运动对广州市少儿的培养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不仅对规范少年儿童的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12].

  路光、金玉柱(2007)指出山东省跆拳道行业管理制度、场地的训练设施及家长和学员的满意度不太理想等因素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山东省跆拳道俱乐部的市场运营和管理。其次,俱乐部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参差不齐,俱乐部的教学内容的制定和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不合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等问题[13].

  刘广军(2007)主要阐述了吉林省跆拳道俱乐部的区域分布不够合理,发展较好的俱乐部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而忽略了远郊区县。同时也对俱乐部的场地器材、经营方式、教练员业务能力以及俱乐部的收费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理论建议[14].

  钟惠民、李光(2011)的研究结果中指出长沙市较具规模的跆拳道俱乐部设施都比较完善,但大部分俱乐部的训练设施不能满足教学训练的基本需求;俱乐部成员对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满意度较高,但对教练员的理论知识的评价。

  常丹丹(2010)的研究指出郑州市跆拳道俱乐部发展现状比较乐观,在宣传推广跆拳道方面比较到位,郑州市大部分跆拳道俱乐部会员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在会员训练费方面收费情况比较合理,适合郑州市大众的消费标准。但也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当地缺乏俱乐部经营资格的认证制度,行业管理工作不到位;俱乐部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有点偏低,会员的升级考核管理制度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15].

  在孙茂君、燕博(2011)的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北京市跆拳道俱乐部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不管是俱乐部的数量还是在训学员的数量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考级考段制度的监管机制,行业管理规定,俱乐部经营资格的认证以及比赛中存在的舞弊行为等[16].

  以上文献资料反映出我国大众跆拳道的发展还仅限于跆拳道俱乐部或跆拳道馆,还没有真正的形成竞技跆拳道的发展模式。然而,以俱乐部方式开展大众跆拳道项目主要存在俱乐部经营方面、教学方面、管理方面、安全保障方面、训练设施方面以及教练员能力方面等问题。

  1.4.4 跆拳道项目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的开展现状。

  訾凤琴、张峰林(2010)的研究结果中指出在我国小学体育中开设的跆拳道课程,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小学生的礼仪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17].在中学体育课中开设跆拳道课程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把跆拳道的最基本的技战术训练方法和对抗性训练融入到教学中去,着重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18].

  杨志军、李香君(2009)的论文中指出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认知程度较高,对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具有较高的学习需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开设跆拳道课程和从事跆拳道教学有着较高的愿望;同时也提出影响我国中小学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缺少跆拳道师资、中小学生跆拳道教材、训练的场馆器材以及开展跆拳道运动的资金来源等诸多问题[19].

  李文娟(2010)的研究论文中指出济南市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的需求较高,开设跆拳道课程有利于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重视跆拳道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同时也指出跆拳道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缺乏专业跆拳道教师,场地器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等[20].

  杨志军(2009)的研究结果中表明河南省大部分中小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认知程度较高,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对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具有较高的学习愿望,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开设跆拳道课程和从事跆拳道教学有着较高的愿望;同时也提出影响河南省中小学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缺少跆拳道师资、中小学生跆拳道教材、训练的场馆器材以及开展跆拳道运动的资金来源等诸多问题[21].

  王程辉(2010)指出南昌市大部分中学生参加跆拳道练习时间较短,每周的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较少,参加跆拳道训练的主要动机是由于跆拳道运动的自身的项目特点比较符合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其次是跆拳道的教育价值、以及升学继续高等教育和其他的一些因素等,同时也指出南昌市中学开展跆拳道运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跆拳道教师年龄结构也相对年轻化,大多数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以专科学历为主,需要继续进修深造,提高教师的学历;部分中学跆拳道教学的场地器材相对匮乏[22].

  孙小伟(2011)主要从上海市小学、中学、高中的男生和女生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的对比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训练动机由高中到小学逐步减弱,差异性较大;女生的训练动机没有明显特点,差异性较小[23].

  关硕(2010)指出了沈阳市中小学开设跆拳道课程的需求较高,开设跆拳道课程有利于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同时也指出跆拳道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缺乏专业跆拳道教师,场地器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问题等一些阻碍跆拳道在中小学开展的因素[24].

  杨薇(2008)的研究成果中指出石家庄市小学体育中开设的跆拳道课程,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同时也指出石家庄市小学开展跆拳道课程的形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一周一次课,另一种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开展跆拳道课程[25].

  刘慧星(2013)的研究显示北京市中学跆拳道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多数教师虽有着高等学历,但缺少丰富的教学体会和比赛经验,还有就是在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方面多数学校很少有定期地组织教师学习。多数中学生参加跆拳道课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强身健体,参加跆拳道比赛,但其中部分中学生参加跆拳道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考试中享受特长生加分政策[26].

  以上文献资料所述,对中小学开展跆拳道项目的现状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问题:大部分中小学生对跆拳道比较感兴趣;跆拳道教师队伍建设欠缺;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资金短缺;开展跆拳道课程形式多样化;没有统一的跆拳道教材等。

  1.4.5 小结。

  综上所述就是与本研究相切或相合的已有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国内现有文献对于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项目的开展方面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研究时间短,研究学者也较少,所以至今还没有从全国的角度审视中学生跆拳道项目的开展现状的研究。如何更好的在中学开展跆拳道项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以,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全国 24 个省、市中的 136 所中学的跆拳道项目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和因特网等资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搜集相关跆拳道的专着、学术期刊、优秀论文,并在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的帮助下,获得大量详实资料,整理符合本论文研究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为归纳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问题,拟定相适应的对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设计访谈提纲,经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部分中学的项目主管和资深的跆拳道专家(见表 1),就跆拳道项目在中学开展所存在问题、发展经验与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得到国家政策对中学生跆拳道项目相对权威的观点,找出在开展跆拳道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做到随时修改和补充。

  2.2.3 问卷调查法。

  本人利用 2014 年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的契机,教师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并填写现场回收的方式,学生问卷按单位登记发放教师或领队,由教师或领队负责回收的方式,保证了问卷的回收和有效率。

  2.2.3.1 问卷的设计。

  结合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设计了 "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并多次征求导师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反复修改整理而成的。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对问卷的调查内容和设计结构作定性评定的方法,请 4 名教授及 4 名副教授 8 位专家根据问卷的设计按"非常合适、比较合适、一般、不合适"进行审核评定,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评价结果显示,问卷结构和问卷内容均比较合适。

  2.2.3.3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性,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选择教师样本 20 名以及部分学生样本进行两次测试,测试时间间隔为 2 周;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计算出教师问卷的相关系数为 0.86,学生问卷的相关系数为 0.87,说明问卷前后无明显差异,可信度较高,两份问卷的信度均符合调查要求。

  2.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共计发放教师问卷 150 份,回收了 146 份,经归纳整理其中有效问卷有 142 份,统计教师问卷的有效率为 94.6%.学生问卷发放 700 份,回收 680 份,经归纳整理有效问卷为 666 份,统计学生问卷的有效率为 95.1%.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利用 EXCEL 等软件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进行统计获得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论证相关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2.5 逻辑分析法。

  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结合社会学、学校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与归纳,以阐明和总结本论文的观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