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税务硕士论文

营改增税收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体系研究绪论(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4 共9095字

  1.3.2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中,对于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关于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绩效与效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效果是指在一定措施之下,在一定时距之内,把事物变化的正面与负面部分同起始点比较的溢余部分。其特点是:第一,它是措施的对应物,貌似非措施的成就不在此限或遭到忽视;第二,它必须把事物的进行状态区分出正面的部分;第三,它是需要顾及比较的;第四,它可以把计算效果的时距任意化;第五,它有着可累积的期望:即小效累积为大效直至结果。因而,可知效果是绩效管理在当前或某个时间点的达到的成效。

  王红莲(2006)对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税收管理模式和管理要求,将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平衡计分卡等评价技术引入税收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中。最终根据税收管理的实际特点,将目标管理法引入管理层面的绩效评价,通过分析管理层面的职能和目标,建立起一套适用于管理层面的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将平衡计分卡引入操作层面的绩效评价,结合税收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从财务、纳税人、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设计相应的指标,建立一套适用于操作层面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14].

  臧秀清、许楠(2005)简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完整原则、层次原则、适度性原则,介绍了一些税务管理指标层指标,然后从效率角度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粗体框架。对后期税务相关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15].岳松、赵晓华、庄瑜(2008)对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前提、主体、范围进行了概述,提出评价时应本着系统的、战略的、权变的眼光,注重对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权重的确定,采取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将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平衡记分卡等评价技术引入到税收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中,建立一种适用于不同层面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为提高质量和效率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16].刘冬荣、周宇(2008)在综合了 2008 年前的各类信息能力指标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税收征管信息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分层次的以模型进行了介绍[17].

  韩玲(2008)在《我国税收统计指标体系的缺陷与完善》文中,结合税收统计工作实践,指出了我国税收统计指标设置的不足;并在阐明税收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税收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完善税收统计指标体系可以提高税收统计信息质量,客观地反映税收经济现象,为各级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18].

  而对于各种评价税收政策具体执行效果的方法,主要由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等相关部门及部分省区市税务局的专家,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尝试。在一系列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大量富有创造性和实际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某些行业进行了税收的实际测算,就税源质量以及纳税能力和实际征收效果的关系进行实际评估,从而对税收政策征管工作进行了评价。吴新联和焦瑞进(2005)利用税收征收效能位差这一原理,基于 2003 年全国税收资料调查数据,以企业毛利率、户均盈利额等几项基础指标计算税源质量指数,以企业税负为税收征收效果指标,对商贸零售行业的征收效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行业华东区、西南区、东北区、中南区、西北区以及华北区的税源质量的排序,以及最后得出各地区的该行业的税收征收情况[19].目前,此类评价方法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尚未用于对更多领域、更多地区的税收征管效能的评价运用分析。

  迄今为止,我国关于税收相关的指标评价研究还集中在税收行政效率以及效益的研究上,他们更多地是将税收行政成本、纳税成本与征收的税收收入在数量上进行比较,而并没有针对税收政策执行工作进行专门评价的指标框架研究。我国对税收政策工作指标量化评价方法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还有待完善。

  1.4 文章结构与创新点。

  1.4.1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而来文章写作背景和意义,接着对税收政策,政策效果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对税收政策征管效果建立共同认识的前提下,梳理了相关的文献。

  第二部分为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解析。阐述了指标体系构建与筛选原则及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理论核心部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执行效果指标体系的构建。明确了指标体系的目的,打开了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宏观、微观指标体系,重点论述了选取的 25 个具体指标。

  第四部分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执行效果的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清晰,有两大板块,其既相互联系也相互独立。在具体运用中,各板块相互不影响,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评价运用。本文将整体指标体系运用于审计 “营改增”政策试点的效果研究,从宏观层面,评价宏观结构性减税政策效果,查看大环境的政策效益;从微观企业层面,运用微观指标具体来分析上海试点运输业代表企业的政策效果,得出政策效果分析结果。在评析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试点经验总结。

  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本文的指标体系的先进性和不足以及此相关研究的前进方向,同时点出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研究的局限性。

  1.4.2 创新点和不足。

  本论文主要的创新之处总结为以下五项:

  其一,对税收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站在审计的角度。本文对税收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站在审计监督的高度来鸟瞰税收征管对税收政策执行的全方位的效果评价。

  其二,创建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综合指标体系。税收征管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涵了对宏观经济税收效益、微观纳税人的税源发展状况等的指标构建,达到对其评价目标的多方位的相对独立的系统评价。

  其三,创立可评价税收征管能力的三级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宏观、微观的不同定位的基础上,分析税收政策执行的目标,分别将其目标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侧重点相结合,设计出二级指标 6 个,然后,对每一个二级指标甄选出能突出代表其评价因素的三级指标 25 项。三级指标是可以进行直接操作的具体指标,能够较好的评价税收政策征管效果,起到反馈和预警作用。

  其四,指标体系可以灵活多用。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清晰,有两大板块,其既相互联系也相互独立。在具体运用中,如可以考虑税收政策对税源和税务风险进行评价,单独选取微观层面的指标即可适用;也可以测算税收政策对整体经济和税收的发展进行评估预测,那就选择宏观板块的指标来实施等,指标体系内的相互独立性很强。

  其五,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作为研究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政策自身的运行机制及其产生的外部效益来评析税收政策的预期效果的进展情况。

  论文存在的不足:一是由于税收政策效果问题本身以实践、经验总结而主观感知而得来,论文偏重于对税收政策各方面效果的概括总结,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略显单薄;二是受数据资料收集困难等因素影响,尤其个别定性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方法设置,个人无法获取,论文未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效果进行了深入剖析,只采用简单的定量指标进行了评价,剖析政策效果与潜在风险;三是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没有进行深入的数量实证分析,通过数据统计评价分析,评价不够严谨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