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税务硕士论文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4 共8521字

  第 4 章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由于时间和作者个人的能力有限,在此本文将指标的推行分析做的比较简单,只选取一些能分析的指标进行单项分析,简单的综合主观加总评价,没有进行完全的数理统计分析,望以后改进。

  4.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宏观环境评价。

  由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才刚开始在上海市先试先行,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有限,因而在宏观层面指标体系的运用中,选择了“营改增”的大政策背景--结构性减税,来进行对税收经济大环境的评价。

  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税务年鉴,宏观指标体系分析中需要的 2007年到 2011 年的基础数据已经检索到,建立数据表 4.1 如下:GDP 的计算方法为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是将各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即为全国的 GDP,其构成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为了统一数据口径,在指标运用中,选取 GDP 的计算方法为生产法。

  4.1.1 税收结构与发展情况评析。

  根据上述章节的指标结构来分析我国宏观税收政策征管效果,利用图 1 的数据,代入以下指标中

  测算出税收结构与发展的此三个具体指标数值并绘制如下图 1.由图 1 知:

  总税收、VAT 及 CIT 的增长率变化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为 V 型,均在 2009年明显出现谷底,总税收增长速度在 2010 至 2012 年比较平稳,增长率趋势趋于稳定之态。从图表形态来简析,我国双主体税种发展趋势良好,均与经济增长率变动同步,且随着税制与税收征管的改革,VAT 增长率、CIT 增长率与总税收增长率趋于收敛,又体现了税收征管大环境趋于稳定,即税制的稳步改良。

  再对比三者,其中 CIT 的增长速度显着高于 VAT 增长率,而总税收增长率平均为最高。印证了指标选择中,代表性原则的正确使用,以及所得税在双主体税制中奋力摆脱流转税一支独大的常态。主体税种税收增长率低于总税收的发展速度,则表明双主体税种的改革已经基本稳定,小税种的加速了总体税收收入的增长,像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有利于公平税负的税种已经逐步发展起来,符合总税收政策,达到优化税制,结构性减税、公平税负的效果,表明税制发展趋势稳定。

  税收增长率在近 7 年的平均水平为 21.4%,完全的超经济增长,单纯站在税收的角度,则表明对税收的收入职能有了绝对的发挥。

  在税收总体结构中,从近 7 年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增值税的比重逐年下降,但 2012 年的占比额仍超过 20%,此 7 年的平均水平为 30%以上,企业所得税的比重保持稳定在 20%.从“双主体”的两个代表税种在全国总税收的比重数据中,我们得出,对一直处于“双主体”中较弱的所得税板块将随政策的推行而稳步发展,而流转税板块的强势将有所减弱。数据的反映与我国税收政策--结构性减税基本符合。

  从税收法律法规中,我们易知,增值税等流转税种的征收管理比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简易,而所得税的发展必定是建立在税收征管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因而,如今的税收结构表明我国的整体税收征管水平是进步的,良好发展的。所得税比较流转税也更能体现“公平税负”,税收征管促进所得税税种的发展,即促进了税收总政策中要求的公平税负。

  综上推之,结构性减税政策效果在宏观总税收结构与发展中评定为效果良好。

  4.1.2 税收与经济的协调性评析。

  H2.1:总税负=税收收入/当年 GDP×100%

  H2.3:VAT 税负=增值税税收总额/当年 GDP

    利用基础数据表 4.1 中的相关数据,代入指标 H2.1 与 H2.3 中,得出宏观税负水平从 2007 年至 2012 年间是比较稳定的,总体趋势为上升,从 2007 年的 16%逐年增长到 2012 年的 21%,年平均总税负为 18%.观察 VAT 税负,发现其趋势平稳,出现缓慢递减趋势,平均水平在 5%.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推行,VAT 税负减弱有了政策依据。“营改增”政策的推行,流转税中的 VAT 更是占比独大,VAT 税负的减弱,即表明流转税的在结构性减税中整体为减项,对以前存在的重复征税的改进。税负的稳定趋势,表明流转税种的政策与征管执行已经成熟,符合了税法规定的比率税收特征。税负水平为 5%,低于法定税率,在其合理范围内,实际上科学与否,有待实证研究,在此由于知识体系的局限,借用前人的经验值,确定其在正常值范围内。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税收与 GDP 的比重,1978 年平均为18.86%,1987 年为 19%,一般为 16%~20%.基于上述国际统计分析,对于中国,税负适度区域应在 10%~25%,低于或高于警戒线,税收风险都会存在。而观察图4.2,我国的税负近 7 年没有超出预警范围,税收风险较低。

  H2.2:税收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当年 GDP 增长速度

  我国税收弹性从 07 年到 11 年均保持在 1 左右,为所期望的正常值,即保持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同步增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2012 年的税收弹性激增为 2.38,税收的增长度为经济增长度的两倍还要多,这里出现了异常,存在风险,需要具体进行预警分析。寻求风险点时,我们可以先分税种来进行,了解激增的税收种类,是否有政策因素导致的;也可以分地区进行,由于地区间的不同发展水平,征管水平的差异,是否存在税收征管技术的突出进步,推进了税收的增长。如果能证实是一些技术改进、具体税收政策实行等合理因素所导致的税收弹性波动,则可以消除风险,修正分析。

  H2.1:总税负=税收收入/当年 GDP×100%.

  H2.4:第二产业税负=第二产业税收总额/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

  H2.5:第三产业税负=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

  我国总税负与第二产业税负折线保持几乎平行状,有数据知,我国的税收来源,第二产业占绝大半比重,第二产业税负对整体税负的影响比较大。第三产业的税负在近几年呈现先降后升之势,这与我国的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整体来说,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税负低。但似乎第三产业的减税政策维持不长久,2011 年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指数值分别为 22%和 23%,实现了产业“公平税负”,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有效益的,与宏观税收政策相符。那税收政策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否已经起到了推动作用,能否在同等税负条件下与第二产业齐头并进?这可以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发展情况分析,从表 1 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额的年度纵向比较和与第二产业的横线比对中,表现的势头都非常良好,因而,产业税负发展是健康的。有总税负低于第二、三产业的税负,则说明第一产业的税负很低,这也是基础产业的支持政策所致,跟农业的特性有关,符合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4.1.3 经济结构与发展评析。

  H3.1:消费经济弹性=当年的消费支出总额增长率/当年的 GDP 增长率。

  H3.2:投资经济弹性=当年的投资支出总额增长率/当年的 GDP 增长率。

  H3.3:第二产业占比率=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当年的 GDP.

  H3.4:第三产业占比率=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当年的 GDP.

  从表 4 中,支出的弹性值分析均为合理值上波动,唯一的波幅来至与 2009年的投资经济弹性 2.21,这是与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积极财政的效应,在接下来的年份均恢复到单位弹性,表现为经济发展稳定,可持续。再看经济结构,在较成熟的工业化发展年代,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率已经稳定在 47%,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也已趋于稳定的经济板块中,近三年均为 43%.比较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在中国的现阶段,其产业经济板块图是规划成功的。

  对于宏观指标体系的简单分析如上,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税收和经济及其相互关系,对结构性减税政策效果总量比对分析,其宏观经济效果表现良好,经济税收总体朝着税收政策预期发展,因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宏观效果评价为优,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将推行的税收经济环境体检结果为佳,税收政策的外部风险水平低。但是,也不是没有风险点,在 2012 年的总体税收弹性分析中出现了异常,实际运用中,沿着此指标的各要素来追溯其影响因素,各个击破,找到症结点,进行具体分析处理。这里则体现了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即预警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