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被一些实践证明有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些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大胆进行实践应用,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模式涉及的内容很丰富,既要对教材充分理解把握,又要进行精心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翻转课堂”
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模式,希望对同行提供一些启迪;另一方面,我们在实践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来自于体制机制或者自身的障碍和限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以根据教学内容,大胆地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由于笔者知识能力的限制,论文肯定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批评意见。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建构主义之慎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4,(1):4-8.
[2]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1):9-13.
[3]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6-18.
[4]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69-73.
[13]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0.
[5]裴娣娜。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J].中国教育学刊,2012,(2):1-6.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7]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8]廖国荣,左涛。“翻转课堂”之《氮的氰化物》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9.
[9]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10] 叶立军 . 教师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的问题及化解策略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2 ,(4):37-40.
[11]站祥翠。论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9):38-39.
[12]董旭阳,胡文友。SNCR 传播模型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3,1(2):26-28.
[13]王芳。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电教,2013,(3):20-21.
[14]余晨丽。翻转课堂: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J].现代教学,2013,(9):72-74.
[15]白聪里。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2):37-41.
[16]崔京菁。翻转课堂及其本土化[J].教师之窗,2013,(5):48-51.
[17]王忠华,古跃丽。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探究--以“使用 PPT 制作电子相册”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18-120.
[18]孙杰。“翻转课堂”:一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转向-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3,(7):64-67.
[19]张旸,蒙泽察。导学案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全球教育展望[J]. 现代教育技术,2013,42(7):10-17.
[20]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2.
[21]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3,315(21):88-91.
[22]朱宏洁。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23]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理论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17-20.
[24]雷军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0(3):67-69.
[25]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26]张金磊。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7]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5):124-125.
[28]唐加军。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论丛,2013,(6):96-97.
[29]钱国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3,(81):176-177.
[30]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3(2):55-61.
[31]张莉靖,曹殿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探索,2014,(1-2):91-92.
[32]周蕾。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3):120-121.
[33]舒凤芳。基于翻转课堂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2014,13(4):193-195.
[34]张妍,李云文。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4,(4):45-47.
[35]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36]姜玉莲。基于微课程构建开放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5.
[37]金陵。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思考[A].见:徐福萌,黄幕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57-63.
[38]黎加厚主编。新教学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94-200.
[39][日]佐藤学。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9.
[40]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01.
[4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168.
[4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3]陈浩。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D].天津:河北大学,2014:
[44]郑艳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4:
[45]谢娅。“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46]明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7]李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8]邵明杰。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9]赵丽娟。计算机软件类课程“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4:
[50]高冠男。支持翻转课堂的云端学习环境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4:
[51]张金静。基于 moodie 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4:
[52]张瑞芳。信息技术环境下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4:
[53]邱军。“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4]周航。“翻转式教学”把课堂推向更高境界[N].中国教育报,2013,09(18):10.
[55]杜悦“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4,04(09):06.
[56]杜悦。什么是“翻转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4,04(09):06.
[57]杜悦。美国“翻转课堂”成功案例[N].中国教育报,2014,04(09):07.
[58]韩羿。“翻转课堂”:从舶来品到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 ,2014,04(09):07.
[59].陈立群“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N].中国教育报,2014,04(09):07.
[60]丁念金。“翻转课堂”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4,04(16):06.
[61]蔺以光。“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2014,04(24):06.
[62]吴奇。 莫把“翻转课堂”这部经念歪[N].中国教育报,2014,04(24):06.
[63]刘会元。“翻转课堂”应慎重面对[N].中国教育报,2014,04(24):06.
[64]郑奇强。“翻转课堂”让我心翻转[N].中国教育报,2014,04(30):06.
[65]刘文“洋为中用”的翻转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4,05(07):06.
[66]陈璐。翻转课堂让在线教育与教室嫁接[N].中国青年报,2014,07(31):12.
[67]陈丽。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改革[N].人民政协报, 2014,08(06):09.
[68] 金 陵 叙 事 .Khan 在 TED 的 演 讲 和 与 比 尔 ? 盖 茨 的 对 话 [EB/OL].
[69]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Why 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EB/OL].
[70] 金 陵 叙 事 . 构 建 适 合 学 校 应 用 的 “ 翻 转 课 堂 ” 教 学 模 型 [EB/OL].
致谢
转眼之间,两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迎来了即将结束的时刻。此时此刻,百感交集。两年前,已四十余岁年龄的自己出于对山师大这座教学教育圣殿的崇拜,不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决定报名参加山师研究生招考,报到的时候发现同来的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当时还有一些局促和后悔,可是,当自己来到这个集体以后,竟给自己带来一段难忘的感动记忆。
这感动首先来自于我的导师王兰芳副教授。两年来,王老师以其深厚的教学素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我们进行谆谆教导,帮我们廓清了许多教学中的迷雾,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她还像一位学姐般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充分理解我们求学中的困难,在生活中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最难忘记她在我论文撰写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无论节假日,还是晚间,电话讨教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指教,这份对人的尊重照顾和职业的精神让人感受的是生活的无比美好,真的感谢她。
感动同样来自卢少军教授、马永庆教授、李焕明教授、高继文教授、杨增昌、赵炳勇老师,他们在本论文的前期撰写中给予我许多中肯指导,任课的教授们在教学中以丰厚的知识、睿智的思维给予我们无数教益,必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感动也来自于两年来共同奋斗的同学们,在这些时聚时散的日子里,我们已结下深厚的同窗情谊。
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潍坊新华中学的领导和同事,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这次宝贵的求学机会。
感谢参与本论文审阅和答辩的各位专家,请不吝赐教。
祝老师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