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班级量化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56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班级量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2部分】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探究绪论
【第3部分】班级量化管理的产生及其功能
【第4部分】班级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 班级量化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6部分】完善班级量化管理的策略
【第7部分】班级量化管理问题与策略分析参考文献

   (二)班级量化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文从班级量化管理的目的、管理主体的地位、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形式和管理结果等方面阐释了班级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班级管理教师思想仍落后、管理者(主要是领导教师)素质还不高、班级量化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物质环境难以保证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1. 思想观念仍落后

  就班级量化管理出现的问题,从思想上看,一些相对落后的理念仍在起作用。笔者将从功利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作风,泛科学论等思想对班级管理者(主要是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的影响方面加以阐述。

  (1)功利之心急切

  教育,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就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受教育者的发展,生长和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而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借以成长、发展的活动。学生既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因此,班级管理活动应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生活经历贫乏,思想也极不成熟,他们面临纷繁复杂的成长环境,他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教育才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无权代替,也不容他人擅自做出决定,即使是出于好心,也要征得学生的同意与配合。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成果见效慢,很难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标准对其进行衡量,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绝没有速成的方法可用,没有捷径可走。学生身心成长难测,但是他们的行为易控制,分数易衡量,加之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班级进行量化管理就成为一些学校约束学生行为、抓促学生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最有效的手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主动求知、学会生存。但是,如果连学生的成长都等不及,学生该做的决定都替他们做了,学生还学什么?如此不"以人为本"、代替学生成长的行为,其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心理可见一斑。

  (2)形式主义突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坚持了教学中心地位,必须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的班级量化管理工作却往往占据了学生、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学校每天依据班级量化管理的条目对班级活动的方方面面加以量化评价,并通过各种方式加以通报,使师生的主要精力被大量繁琐的事务所占据。而学校也不得不安排大量的管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评价工作,有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访谈中就有师生谈到他们学校就出现过学生因为卫生方面扣分而让学生停课打扫卫生的情况,为了迎接上级部门评估而突击应付各项常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看上去学校的各种活动都开展得紧张有序,教师学生也都忙忙碌碌,但如果不是因为检查,其真正的效果将如何?专为做给别人看的形式主义的确相当突出。

  (3)官僚作风严重

  至今,学校内部官本位思想仍然相当严重。有些学校领导服务意识淡薄,不能扑下身子,甘心做师生的公仆,为师生服务。有些人浮在表面,走不进师生心里,不了解师生的真正需要。有些甚至高高在上,不能平等与师生相处,说话甩脸子,做事摆官架子,导致领导与师生之间关系冷淡甚至僵硬。

  加之受几千年"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自古至今基本上是"教师中心论"占主导地位,教师被推到一个极高的位置,并被赋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功能。

  "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这样一种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即使教育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很难得到实现。

  由此导致班级量化管理不是靠管理者的管理艺术与人格魅力,也不是靠量化手段的科学、合理性,而是借助量化管理这一"标尺"(当然也可做"戒尺")的权威去发号施令,强制推行,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依然会继续执行。

  (4)教条主义明显

  正是由于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科学的作用被人们无限地放大,科学方法也被人们视为无所不能,在此背景下,科学主义便诞生了。但科学主义把科学片面地理解为实证自然科学,并被人们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的有限适用原则也演变成了无限制的普遍适用。原本只能在自然科学领域贯彻的精神和使用的方法被扩展运用到其他知识领域,例如有些人试图用自然科学来解释人的心理、社会和哲学问题。[16]

  深受科学主义影响的班级量化管理模式的形成,部分地改变了过去班级管理粗线条、重经验、难评价的问题,提高了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了管理目标的具体化、管理程序的标准化、管理过程的细致化,使管理的结果更加便于量化考核。

  正是由于班级量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班级管理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很多班级管理者不顾一切条件, 无限夸大了量化管理的作用, 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于是, 有人教条主义倾向严重,把量化管理方法当作"灵丹妙药"应用于班级管理的所有活动之中, 出现了对量化管理方法不顾条件地"滥用"、"误用"现象。

  2. 管理教师素质还不高在访谈中,有些师生谈到有些地方教育局长甚至校长并非教育专业出身,而是行政人员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教育常识相对匮乏,办事不遵循教育规律,没有长远意识,急功近利,往往只知道借用量化管理这一解决企业问题的"万能钥匙"进行教育管理;有些领导,口头上宗旨意识、群众路线,实际上没有将学校发展和师生需要装在心中,只是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当成显示业绩的手段;有些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管理随意,权大于法;有些教育观念落后,虽然采用量化管理的手段,但实际上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发挥不出量化管理的优势。

  还有些学校实行物业化管理,由物业管理人员负责宿舍检查,然后学校根据检查情况对学生和班级、班主任宿舍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与他们的通报数量挂钩,每天通报的数量多少都有名额限制,通报越多说明他们的工作越认真。于是为了完成工作量,他们就尽量多通报,结果就会出现即使按照卫生标准打扫合格的也有可能因为有名额限制而被扣分通报。还有学校规定学生晚上 11 点之后不能上厕所,但这条规定本身的合法性值得商榷。而物业管理人员只知道按规定执行,只管扣分,不讲变通,不问是非。

  3. 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权威性在于其科学合理;代表民意;公正公平;稳定而不随意。这样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保证。当前,虽然许多学校实行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它还不是那么完善。

  (1)从内容上看

  有些规则内容不科学、不合理,因为它们不能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真实需要,不能兼顾教育目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有些规则不合常情,严重者甚至违规、违法。

  第一、不能体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访谈中有学生谈到,每学期期末学校会根据班级量化管理的积分给学生评价、颁奖。

  学校这么做的出发点很好,但是没有考虑学校的实际。量化管理规则涉及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文娱等方面,评价时根据班级、学生的综合得分择优颁奖。但是学校平时没有给学生发展特长的机会,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训练的时间,而且一年仅举行一次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而且这一次也很有可能会被别的事务冲击掉。结果导致能够参与这些活动并可能得分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本身具备这方面素质的人,而大多数同学只能充当"忠实的观众".试想,这样的成绩怎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还有,当有些学校根据宿舍物业人员提供的应付性检查结果来评价班级、学生和教师的成绩时,能否想到这些可能根本不是他们的真实能力?

  第二、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以下是摘抄的某高中制定的班级量化管理规则中的两条:学生课间不得说话,否则值日班长记违纪一次-1 分。自习课上不能讨论问题、不能随便外出,需外出必须经班主任允许,否则值日班长记违纪一次-1 分。学校片面强调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定自习不能问问题,是不是就能说明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了,自我管理水平提高了?没有时间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怎么求知上进,学校难道不想营造勤学好问的积极氛围?

  第三、与学校培养目标不一致。从访谈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校的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千篇一律,有些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量化规则近乎雷同,没有体现本校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特点的相关规定。由此来看,班级量化管理的功能与目的被狭隘化,也就仅仅是形式或仅仅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

  第四、不合常情,甚至不符合教育法律法规某初中一班级的班级量化管理规则中规定:下课后,活动时不能出汗,违者每次扣 2 分。规则制定的初衷可能是怕学生课间活动太激烈或者活动量太大而影响下节课的听课效率,但是让学生活动但又不能出汗这样的尺度该怎样把握呢?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

  某高中班级量化管理规则中规定:自习课不得上厕所,违反者每人次扣 2 分;宿舍内晚上 11 点之后不得上厕所,违反者每人次扣 2 分。这样规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休息,但是这几条规定本身的合法性的确值得商榷。

  (2)从制定程序上看

  从访谈结果看,不少班级量化管理规则在制定时,没有走民主程序,没有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代表不了民意,得不到师生广泛认可。有些规则出台前没有经过调研,没有征询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时,没有师生在场,缺少应有的监督。有时还会出现有些校领导或者管理教师会根据情况随意增减条目,造成班级量化管理措施的随意性。这种程序上的不合理,损害了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也降低了群众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3)从执行环节看

  有些规则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监督,不能做到公开、透明。有时因为规则数目庞大,操作繁琐,不利于贯彻落实,领导嫌麻烦,只好找班主任或学生干部负责实施,管理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导致营私舞弊现象发生,容易导致评价不公。

  许多班级量化管理规则的执行人员在贯彻、落实管理规则时,只知道照本宣科,教条主义严重。管理方式简单、僵化,态度强硬,行为粗暴,结果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造成师生、生生矛盾,关系不睦,降低班级量化管理的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究其缘由,很多人的理由是要维护规则的权威性,保证所谓的"公平性";有些是学校没有规定其他处理方式而不敢变通;还有的仅仅为了减少麻烦,不去变通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反馈渠道不畅通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有些规则在执行时缺少反馈环节,或者虽有反馈但是效率很低,比如有的学校设立校长信箱,但是往往成为摆设,也有的好长时间才打开一次。这使得班级量化管理不能做到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4. 教育、教学设施不完善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指静态固定的辅助教学任务的设施,涉及到教学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环境,具体指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体育场馆等建筑设施,还有电脑、投影、课桌、体育器材等设备。

  软件设施则主要包括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管理手段、学风学气等等。完善、优良的硬件设施不仅能够辅助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而且从根本上来说,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但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学校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实际上是弥补软硬件设施不足的应急之作。个别学校由于资源不足,建设资金缺乏,无法更新、优化校园的硬件设施,没有办法从物质上给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只好临时性地制定一些量化规章制度,希望从制度方面为师生教学、生活提供支持与帮助。

  比如有的学校没有院墙,或者因为学校分成几个校区,学生又必须在各个校区之间穿梭学习、生活,学校害怕学生随便外出,不便管理,只好制定《学生外出管理办法》、设立《班主任校门口值班制度》等。有的学校因为招生人数增多,餐厅面积有限,打饭窗口、餐桌数量远远不够,没法将各年级完全分开,就制定《分年级错时就餐制度》。但是因为中间错时不可能时间太长,于是各年级学生混杂,排队时间太长,饭菜变凉等问题便成为常态,有些学生只好到小卖部或校外买饭,而打饭插队,吃凉饭导致身体不适等频繁发生,甚至会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

  还有些问题如厕所蹲位太少,学生在规定时间解决不了上厕所的问题;洗刷间水龙头少,水压不够,有些楼层甚至没有水,学生不能洗刷,有些只好在别人休息后去洗刷;有的学校宿舍楼设计不合理或者老旧,宿舍没有阳台,却规定学生不能在宿舍晾晒衣服,而晾晒在外边很容易因为天气不好被风吹脏、被雨淋湿或下雪冻住,也容易拿混甚至被别人拿走。有学校因为学校没有院墙,要求班主任校门口值班,其中有一条规定:

  不按要求值班者,全校通报批评,并扣班级纪律分 5 分,纳入班级管理成绩。班主任校门口值班与班级管理成绩有何关系?盖好院墙不就行了?

  还有的学校教学楼楼梯狭窄,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规定:严谨学生在楼梯、走廊嬉戏、打闹,违者扣 5 分。

  而把这些措施纳入班级量化管理的规范之下,确实部分地发挥了分数的警示作用,客观上起到了部分应急保障作用,但总归不是长久之计,不想万全之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不仅仅是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便的问题,这些实际上就是安全隐患。何况其中有些规则根本就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制定的,头痛医脚,不对路数,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因素。

  访谈中也有些学生提到班主任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在班级量化管理规则中规定学生在课堂上每主动发言一次加 2 分。看似能够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仔细想一想:学生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学校不能通过符合规定的课程设置、完善的软硬件设施、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量化管理仅仅是应试教育的辅助工具,用管理的手段将学生压制在应试学习的轨道上,让学生学习,这样学习的意义又何在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