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挫折教育相关概念的阐述和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19 共1049字

  一、挫折教育相关概念的阐述与界定

  (一)挫折

  关于挫折概念的界定,国内相关理论主要认为,挫折即人们在生活中未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生活状态而心理产生受阻的感觉。青少年因其年龄特征及所处环境的变化,会产生很多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希望,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和想象,他们总会尝试各种方法,付出很多努力。但是,当目标没有实现或理想的状态持续得不到满足时,挫折就会产生。

  "产生于较为重大目标的挫折,如学业、工作、爱情等方面,可称之为失败;如果此类挫折面对的障碍与压力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使主体处于不利身心发展的人生境地,则称为身处逆境。挫折、失败和逆境使青少年产生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这些可以被称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16].在《挫折教育论》,作者认为挫折由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要素组成[17].

  (二)挫折耐受力

  挫折耐受力,又称挫折应对力、挫折承受力、耐挫能力。李海洲、边和平在《挫折教育论》中认为,"挫折耐受力是个体能够经得起挫折的打击,并且具备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得以避免心理行为产生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18].即个体应对、抵御和适应挫折的能力,也就是个体对挫折的处理方式与态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罗森茨威格提出,他将挫折耐受力定义为:"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19].挫折耐受力在不同个体的表现也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挫折情景,挫折耐受力强的人会做出积极应对,而挫折耐受力弱的人面对挫折将会应该怎样应对,从而陷入困境,这种情景若持续时间较长,会对个体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可以说挫折耐受力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获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个体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

  (三)挫折教育

  西方心理学中,很多学者将挫折教育定义为对人的本能的挖掘,即挫折教育乃至挫折素质是来自于人的内心世界被,对个体的影响很深远,这种本能是是个体追求理想生活的动力。国内进行挫折教育研究时,虽然参考了许多西方的已有理论,但却有自己的创新,对挫折教育做出理性的解释。《挫折教育论》指出,"教育者通过对挫折情境进行有意识的设置或利用,使学生接受一定的知识训练、技能训练,进而能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并最终能增强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个教育过程就是挫折教育"[20].对于挫折教育,有些人会认为只有当个体的挫折承受力很差时才有必要接受挫折教育,而笔者认为挫折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以使个体形成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在面对挫折时能作出积极应对,从而乐观面对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