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及困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89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学教师专业活动中的伦理困境与破解
【第2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问题研究绪论
【第3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概述
【第4部分】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及困境
【第5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现状及困境的原因探寻
【第6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解困路径
【第7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状况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及困境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独特内涵特点,要求我国中学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师专业活动中的专业性、服务性和自主性。那么,目前我国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如何?教师专业伦理构建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伦理困境呢?

  为解答上述一系列的疑问,笔者采用目标取样法和结构性观察法,即选取能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选择了我国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 H 市一所重点中学(E学校)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高一年级某一组团的 16 名老师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参与课堂观察 20 次、参与各种会议及活动 20 次,其中教研活动 4 次、各学科组集体备课会 4 次、学生家长会 4 次、班会 4 次、成绩分析会 4 次。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自然状态观察下的会议中以及学校日常运作中进行观察研究。此外,笔者随机选取了中1研究之前,笔者主观认为,E 校作为一所一流的名校,其教师中所呈现的教师专业伦理应该是一种良好的态势,但是在笔者带着预设对 E 校进行观察与访谈研究后,却发现 E 校教师专业伦理现状与研究者的研究预设有很大差距。

  结构性观察表以及访谈具体结果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从研究样本表现的行为结果与主观意向来看,目前中学部分教师专业伦理表现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学生:存在专业服务意识薄弱的现象
  
  在对待学生这一维度,E 校教师大都比较关爱学生,能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但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显得比较淡薄。其最突出的表现在教师专业活动中有的老师在训导学生时,会采取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甚至有少数老师有时对学生进行侮辱人格性批评和指责。

  期中考试刚过去一周,某学科组老师正坐在一起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分析期中考试试卷,试卷中有一题是 E 校校本作业的原题,这一题是老师们认为不会在出错的题目,然而这一题每个班级至少有 5 名学生失分,为此老师们纷纷生气地议论道:“因为这一题我们班平均分被拉下去好几分。”其中一位年轻的老师气愤地说道:“在我们班,这题出错的同学,我毫不留情让他们一题抄 10 遍。”“10 遍算什么,我让我们班同学一题抄 100 遍,让他好好长长记性。”一位有 20 多年教龄的女老师气愤地说道,此时其他老师也纷纷表示认同,并认为本班在遇到同样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措施。(观察-1)下课铃响了,高一 一位穿着红色衣服的男生从教室里飞快地跑出来,他的速度明显快于老师,他似乎对下课已经期待已久了,这时老师也紧跟着出来了,老师拿着书厉声说道:“上课不带书也不带试卷,你到底想不想学!”学生对老师笑了笑,也没有回答老师的问题,“看你的发型,就你这样子就不像好好学习的!”老师生气地说完便走了。(观察-2)从以上观察研究中,E 校少数老师尽管在专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初衷是出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缺乏专业服务意识。

  (二)对待家长:存在沟通交流方式不契适的现象
  
  从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与家长两者关系大体较好,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频率较高、遇到问题大多数老师能够和家长及时沟通。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师与家长缺乏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教师训斥家长,甚至有极少数老师接受家长的请吃送礼。

  期中考试刚过去一周,E 校家长会也如期而至。大到年级部组织的期中考试分析会小到各班组织的家长会。家长会本是家校沟通的平台。然而某些班级的家长会形式比较呆板,内容较为单一,可以说,期中考试过后的家长会变成了“期中成绩发布会”、“告状会”甚至“批评会”.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和家长沟通内容最多的也是老生常谈的成绩。而无奈的家长对这种形式的“成绩发布会”却感觉也很有价值,班主任也认为这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最大需要。家长会上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家长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家长会过后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成绩不好来开家长会感觉很没面子,特别是在被老师批评时感觉“抬不起头”.面对孩子的成绩他们显得非常焦虑,有些家长在家长会还没有结束时就开始迁怒于孩子。(观察-3)教师接受家长的请吃送礼这个问题是家长一厢情愿的结果,单靠老师无力改变这一现象。另外教师收受家长礼物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所以教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首先规范教师的言行,不变相索要,当家长坚持要送时,可以为孩子量身定做成长方案予以偿还,已达到平衡。家长送礼最主要还是家长过于焦虑的一种表现。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正确的交流方式,把家长会开成了“成绩发布会”,站在教师的立场,他们坚定地认为这种形式的家长会,是最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因为家长最渴求得到的就是孩子的在校成绩。除此之外,教师与家长之间不仅缺乏合作和交流,还倾向于物质化。而教师自身却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长期如此,它不仅会损害其他学生的利益,也毁坏了教师专业形象最终影响教师专业队伍的声誉。

  (三)对待同事:存在同伴关系不和谐的现象
  
  从调查结果看,教师与同事关系大多数较为和谐,并且能够互帮互助,经常与同事探讨教育教学,也不会太片面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而贬低其他学科。但也存在有待提高的问题。比如:与同事之间争课时,抢自习,争辅导时间,抢留作业;甚至在争取荣誉或评职称时私下与同事竞争。在当前的中学教师群体中,同事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制度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中学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却显得格外紧张。

  期末考试临近,E 校各学科组、各组团的老师也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所带的学科中能够考取好成绩,为了自己所带学科的班级平均分不能落后于其他班级,他们开始争课时,争辅导时间,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的课就这样被“瓜分”出去,甚至课间也不会被放过,而班主任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不仅要协调同事之间的辅导时间,还要给自己所带的科目预留时间。办公室里充斥着各种声音。(观察-4)在争取荣誉或者评职称时,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切身利益,有的老师为了这一个机会也许已经在工作岗位上默默等待了许多年,谁也不愿意将这个机会轻易的放弃。如果是我,我也不会。但是我不可能为此和同事公开较量,相信他(她)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只要有竞争的存在,大家都会在自己心里设下一道“防线”吧。(访谈-2)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目前这种竞争与绩效为核心的常态下,教师之间往往会因为利益而各自为营。在这种显性和隐性竞争的共同作用下,使同事之间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最终影响到教师专业团体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四)对待教育教学:存在专业成长动力不足的现象
  
  教育教学是在教师专业活动中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调查研究来看,教师总体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专业态度,并且保持着很强的敬业意识。然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群体与学校管理群体对教师专业伦理的认识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出现个人专业成长动力不足的现象。

  某年某月某日,H 市优质课比赛开始进入筹备阶段,E 校为了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佳绩也开始进入紧张的备赛阶段,该校分管教研的领导开始着手带领参赛团队进入“磨课”阶段。在磨课阶段,E 校分管教学的校长认为,整个学科组老师应该“陪伴”参赛老师进行磨课,这种陪伴不仅是一种专业引领,更是一种自我提升。在比赛前的磨课中,学科组的所有老师在领导的命令下都来到了微格教室进行观摩。然而讲台上的选手正在认真磨课,台下老师却“各司其职”,备课、改作业、玩手机、发短信。原来他们的“陪伴”是无奈于形式上的逼迫。磨课后该校长煞费苦心地再次叮嘱各位老师应将教、学、研相结合,希望各位老师注重专业成长,培养专业素养,而台下的老师仍然在低头勤奋地“耕耘”,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教研工作该如何抓起,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何而来?(观察-4)集体备课本是一次同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也是学校对学科组的硬性要求。但是很多时候集体备课成了一种“发泄会”,他们会彼此抱怨领导的检查,甚至和学科组长反映自己的公开课千万不要安排学校领导来听课。学校规定集体备课10 点结束,往往两个小时的集体备课一个小时就草草结束了。而在这一小时内,集体备课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剩下来的时间也无非是聊天玩手机,等待 10 点钟的到来,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解放了”.(观察-5)从上述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学校管理层积极组织老师参加、观摩各种教研活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并反复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源发于内”,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情意等各方面的发展,而教师群体却对此表现为一片漠然,观摩教学、集体备课也是流于形式,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又何从谈起?教师集体的专业形象以及教师的专业地位又如何保证?

  (五)教师自身:存在专业情意缺失的现象
  
  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体现。笔者就“您为什么选择教师作为您的职业?”在对中高、中一和中二各两位教师的访谈中,只有一位教师是因为喜爱这份职业而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专业,另一位教师认为教师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单纯的职业。而另外四位老师均认为选择教师是高考的结果,是现实的无奈。在访谈中一名具有中一职称的老师这样说道:我是 1999 年参加高考的,当时高考的分数只适合选择就读师范类院校,为了上大学,也别无选择,大学毕业以后也就理所当然的当了一位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谈不上热爱,更谈不上想通过这份这份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毕业的时候觉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不错了,现在成家立业,更觉得这份工作既能够养家糊口,还可以照顾到家庭,我就已经满足了。(访谈-3)而当笔者就“您是如何看待今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偿辅导?”这一问题时,有三位老师认为对此不方便作个人评论。另三位老师认为这是一种正常市场需求,有相应的需求就会有相应的市场。

  很多时候,给孩子进行有偿辅导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在家长三番五次的请求之下,我经常以工作任务繁忙为借口,但是有时实在推脱不掉,然而这种事情不好说,有需求就有市场吧。另外,教师自身也要维持生计啊。(访谈-4)对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偿辅导,尽管在访谈中该教师将原因归咎与家长以及自身生计,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该教师并不认为有偿辅导是教师专业伦理失范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专业伦理上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把教师当做一份事业,只是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试想,如果教师连对自己职业最起码的热爱都没有,他们怎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尊严。2014 年 9 月***主席在北师大考察时强调,做好老师应该具有“四有”,其中特别强调“‘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①而如今,中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比例不仅在下降,很多师范生毕业后也选择另谋其他职业。教师的荣誉感在经济社会转型中也面临种种挑战和危机。

  二、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困境
  
  (一)中学教师专业伦理不同要素间的价值冲突
  
  一般来说,探讨教师专业伦理从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持有不同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理念,相应也会导致教师在专业伦理实践中遭遇两难困境。笔者将分别从关怀伦理、正义伦理以及公正伦理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探讨。

  1982 年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创立了关怀伦理学,关怀伦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强调关注个体孩子的需求和福利,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关怀的互动关系。”

  ①关怀伦理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关心和尊重、注重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给予更多的是关怀与爱护。在正义伦理倡导者诺丁斯看来,教师专业伦理秉承的是正义伦理。即以考试成绩或者学生成就对学生区别对待,而公正伦理则是由劳伦斯。科尔伯格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按照英国道德哲学家西季威克定义,“公正就是给同样的事物以同样的待遇。”

  ②那么持公正伦理价值理念的教师,则会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家长。教师对学生公正的主要含义是教师要“着眼于实际或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而不完全拘泥于形式上的公正。教师对学生的公正的主要含义是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以个人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

  ③笔者就“您认为对孩子关心爱护和对孩子成绩哪个更为重要?这一问题对老师进行了访谈,6 名老师均认为都重要,但是在现实中,会不自觉地更关注孩子的成绩。

  其中一位老师这样说道:大学刚刚毕业那会,我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但是半学期下来,到了期中考试孩子们的成绩却很不理想,我很困扰,纠结,毕竟孩子们的成绩是和老师的绩效挂靠在一起,我向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寻找问题的原因,他们给出我的答案是因为我”太好说话“,学生虽然关系跟我不错,但是都不怕我,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因为”不怕“,他们也在我所带的学科上放松了,导致了班级成绩整体下滑。究竟是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多一点,还是关心成绩多一点,说实话,我现在也不得不重新给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定位了。(访谈-5)现实的教育情况是,信守关怀伦理价值观的老师,但是面对现实使得持这种价值观的老师四处碰壁。而教师在专业实践中信守正义伦理关注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成绩或者通过考试,则必然与关怀伦理相背,这就迫使教师在正义伦理和关怀伦理中徘徊,甚至要进行取舍。

  当笔者就”您会公正、公平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吗?自己内心为此矛盾过吗?“有一位老师这样说道:每年带班,班里都会有几个借读生,一般他们是通过”特殊渠道“进来的,成绩大部分不尽人意,而且较为调皮捣蛋,平时为了能够提高班级优秀率,我还是采取”拔尖培优“的办法,很少对他们给予关注,因为孩子多了我也不可能处处关心到位。

  毕竟我的个人精力十分有限,不可能处处关心到位。(访谈-6)显然,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想要关心他们,但又因为现实的正义伦理价值取向,往往使中学教师陷入两难境地。要做到在教育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不如想象地那么容易,教师经常被迫在关怀、正义和公正之间徘徊,这种情况给很多教师带来了两难的选择。综合以上分析,造成教师在专业伦理实践中处于两难的伦理困境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伦理价值间的矛盾冲突,这就迫使教师自身努力平衡好这种差异,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二)教育活动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价值差异
  
  在中学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有来自教育外部环境的政府、市场和社会,也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学校、家长、同事和学生。显然,他们各自价值取向的差异引发了教师专业伦理困境。

  政府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政府会导向主流价值观,或者对伦理价值加诸意识形态的色彩,因而会造成教师在专业伦理实践中选择某些价值,而忽略某些价值。“①一般政府会通过对教育的过多干预来提升学校的质量和声誉,结果造成学校领导者苦不堪言。笔者在 E 校实地观察研究中发现,E 校校长某天一上午要面对 6 项检查,而学校的其他领导和教师也不得不为此紧张”备战“,因为一旦检查不通过,就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声誉,学校声誉下降,如何能够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但是政府的过多干预,会让教育游离在利益的边缘,学校教育无法回归到教育最本质的源泉,学校怎能安心办学,教师怎能静心育人。近期,中国教育报的微信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在“‘问到过去一年,学校接受过上级部门的哪些检查评估’时,选择‘物价或收费检查’的占到 56.21%,选择‘对领导干部的检查’占到 70.4%,选择‘安全工作及周边环境检查’占到 87.95%,选择‘食品安全检查’的占到 62.99%,选择‘文明城市评比’的占到 59.29%,选择‘卫生防疫、计划生育检查’的占到 61.84%,选择‘信息化工作及档案检查’的占到 72.91%.”①微信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政府对教育干预过多。

  市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教育活动隐性的参与者,对中学教师专业伦理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教育市场化把教育的定位从“为社会作贡献的公共产品”转移至“学生个人投资增值的私人产品”,增加学生的入学竞争与财政负担,使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高低成为左右学生教育机会的一大关键因素。②而教师所授课程也由教师主导,转变至以消费者(家长及学生)所主导,从而形成消费者霸权,改变中国社会传统以来尊师重道的风气,致使教师逐步丧失专业自主权以及教师尊严。

  另一方面,教师为了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很难顾及到学生的特殊需求,导致对教育的评价忽略了教育过程的意义,也就更加忽略了教育最本质的价值。因此,教师有效平衡市场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需要时,恰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无疑又给老师的专业活动增加了一个难题。

  此外,媒体作为社会中的重要元素也给教师专业伦理带来了很多问题。近些年来,媒体有对教师正面报道的新闻,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坚守大山的女教授赵松灵等。

  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例如范跑跑、杨不管、各种猥亵学生的丑闻频频出现这些报道无疑给整个教师专业队伍的形象蒙上了灰尘。它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尊严,还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甚至会失去教师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学者姜朝晖在《教育需要建设性的舆论环境》一文中,对当前的社会媒体热衷于“负面新闻”的做法也提出了批评,他指出,“在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共谋“下,教育的种种问题被无限放大,即使许多事件并没有某些媒体描述的那般恶劣,往往也逃不了被任意曲解的命运。”

  ③笔者就“您如何看待媒体的宣传报道?”对 6 位老师进行了访谈,被访者一致认为,媒体的报道应该实事求是。其中一位老师这样说道:现如今媒体的宣传缺少公正性,太多的负面宣传让老师身心疲惫,也导致社会对教师的声誉感急剧下降,像“禽兽老师”“殴打学生”这些负面的舆论导向更影响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从另一面来说,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大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规范。(访谈-7)“学校作为现代的‘教育实体’是一种具有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而教师处于管理层级中的底层,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每一个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范畴,它们的行政对象都是一线的教师,教师就处于各种行政性和非行政性的组织的领导或监控之下。”

  ①学校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使得教师在行政化的学校体制内很难“透气”,造成教师在行政权力面前有时会毫无尊严。笔者通过一学期以来在 E校进行实地研究,像例行检查、推门听课、乱占假期、上下班打卡,出门要写假条,用成绩给教师排队,用高考题培养和选拔教师,不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学校需要面对来多方面的要求,而各方要求又不一致,此外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教师却不得不服从命令,委曲求全。由此可见,学校的行政化如同一把利器,给教师专业伦理实践造成了困境。

  在教师的专业活动中,教师必然要与同事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加拿大伊丽莎白的研究也显示,“教师不仅公开对同事提起诉讼表现出抑制,而且甚至在非正式和私人的场合面对同事也是犹豫不决的。”

  ②笔者在 E 校实地观察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即便面对同事不公正地对待学生时,他们大多时候也会选择保持缄默,以维持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个问题涉及典型的同伴忠诚问题,笔者就“当您看到同事的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您会积极阻止吗?”对 6 位老师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位老师认为遇到这样的行为会先考虑一下是否合适提出,如果合适,只会委婉巧妙智慧地提示一下,提醒对方注意情绪发泄的方式。而另外 5 位老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中一位老师这样说道:

  虽然有些不赞同某些同事对学生的一些不公正的,但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但是现在某些的学生有时实在是太过分了,不给学生下马威是很难树立威信的。再说,同事管学生也是为了学生好。况且有时你的干涉和阻止会被大家视为多管闲事、爱出风头或讨好学生。向上级领导、校长及其他管理者反映同事的不当行为,会被当做告密者而备受指责。(访谈-9)家长是教师主要服务对象之一。但作为教育非专业者的家长对作为教育专业者的教师寄予了过多的期望。具体表现在: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2014中国城乡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近日发布,结果显示有 37.82%的家长不知道家庭教育方法,他们大多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父母的最大瓶颈。笔者通过多次参加家长会,观察发现,在 E 校的家长会中过后,不乏有学生家长找到老师,这样对老师说道:“某某老师,我们也不懂孩子的学习,孩子送到学校,就交给您了!”其次,家长用分数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尺。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只注重孩子将来是否能进重点大学,他们认为孩子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与老师,有很多家长只要孩子没考好,马上指责老师。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特殊照顾”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有的家长把教师的服务变成一味的索取。家长认为自己是教育服务的对象,教师理应做到让家长满意。他们花了钱自然就会买到相应的服务,稍有不如意就埋怨老师。笔者就“您在专业活动中,家长会给您带来哪些两难境地?”在访谈中一位教师曾这样描述他的困惑:

  现实社会中,家长眼中好老师的标准则是是否能让孩子考出好分数。家长更是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进一些“名师”的班级中,因为在“名师”的保障下,孩子可以取得满意的分数,进入一流大学。但是一旦孩子没有考好,家长甚至又开始怀疑所谓的“名师”.有时我们做得令他们不满意,他们也不会直接找我沟通,而是直接反映给学校领导。(访谈-8)学生是教师专业活动中最重要的服务对象,而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当将其置身于学校的环境中,老师不可能处处关心到位,再加上现在的中学生存有比较普遍的心理脆弱现象,如抗挫折能力弱、性格孤僻、受不了半点委屈等等。而身处个性张扬的年代,学生更是具有比较强烈的、独特的自我思想和自我意识,会经常因为和老师意见不和而产生冲突。在社会整个风气和父母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生持有“消费霸权”观,认为作为消费者,理应买到相应的服务,无法正确面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以及批评,甚至出现少数学生无视老师的教导和批评,因为一件小事而和老师起冲突。

  上述几个教育活动参与者的价值差异是教师在专业活动中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媒体不仅会对教师专业活动产生影响,也会对政府产生压力。时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市场为了迎合政府开始“闻风而动”,媒体更是蠢蠢欲动,随时观望,而家长时刻监督,静观其变,教师却在复杂的价值差异冲突中而束手无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