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解困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5 共45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学教师专业活动中的伦理困境与破解
【第2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问题研究绪论
【第3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概述
【第4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及困境
【第5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现状及困境的原因探寻
【第6部分】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解困路径
【第7部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状况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解困路径
  
  从上述原因分析中可以得出,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现状及困境不仅有单一的教育内部原因,也有教育外部原因。通过对中学教师专业伦理原因分析,笔者从政府、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构建中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指从教师在专业活动中应该遵循并信守的规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科学的中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这也是造成教师专业伦理困境原因之一。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在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制定和实施的路径,我们应该在规范参与制定的主体,以及规范制定的程序、原则和内容这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参与规范制定的主体
  
  在参与和制定主体上,应以教师专业组织作为为参与制定的主体。一方面,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教师专业团体内部的行业规范和准则,因此参与和制定的主体应是教师专业组织。

  “专业组织(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是具有共同思想或志趣的人组成的团体或协会,它能够给其成员提供支持或其他资源,出版相关资料,为自身事业的发展而努力①”.可见,专业组织是专业成员自发组织起来,其目的主要在于为自己成员在专业活动中提供相应服务,并进行行为约束,以促进专业发展,维护本专业整体的声誉。

  教师专业组织主要具备独立自主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在美国,教师专业组织较为普遍,以“教师专业伦理委员会”为代表的教师专业组织在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教师专业伦理实施措施也是根据该委员会制定教师专业伦理守则为根本的,该专业伦理委员会在监督和惩处教师专业伦理失范发挥者积极的作用,并能通过建立一系列审议、申诉、听证等民主程序处理教师专业伦理相关问题,在保障教师权益同时,也在规范教师行为。因此,组建教师专业伦理组织,不仅能够维护教师专业自主权和教师职业尊严,还可以严格规范教师的专业行为与举止,教师一旦进入专业团体,凡有违背教师专业伦理行为,将会被整个专业群体自动排斥于行业之外,以达保障教师权益,维护教师专业队伍整体形象的目的。当前,我国中学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具有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维护教师专业自主权和职业尊严以及约束教师行为规范的专业性组织。这样组织除了政府为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外,更需要组织内部明确目标,有所作为,而不能形同虚设,无所作为。
  
  (二)制定规范的程序、原则和内容
  
  在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程序上,应以教师专业团体为主,政府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在教师专业组织自我规范和约束下,经过和政府讨商讨来制定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也是我国构建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规范制定的原则上,既应有法律的约束也应有“德性”统摄和彰显。因此,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制定上在基于本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多的要体现人文的关怀。因此,我国教师专业组织在制定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中,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体系和结构层次,加强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呼应和衔接之外,注重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德性”来“统摄”教师专业伦理和彰显教师专业的主体性。

  在规范的具体内容上,应更加关注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实际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实践中才会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以 1996 年美国华盛顿州制定的《优秀教师行为守则》为例,他们对教师的伦理要求细化到“记住学生的姓名”“不得使用威胁性语言”“不得当众发火”“教室内应有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衣着整洁,上课前应在门口迎候学生,制止他们喧哗嬉闹”等具体行为准则上。

  二、完善教师专业评价体系
  
  在教师专业活动中,教师专业伦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教师专业伦理相应保障措施息息相关,只有建立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才能保证中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有效操作,否则就成为一纸空文。教师专业伦理建设除了形成科学、完善的规范体系外,还应建立相应评价保障机制,即在建立科学民主的专业伦理评价机制后,将专业伦理评价纳入教师专业评价体系。

  (一)建立科学民主的专业伦理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民主的专业伦理评价机制,在评价目标上,要以教师专业伦理修养为导向;在评价主体和形式上,应该坚持评价多元化,不能以单一僵化硬性评价标准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在评价对象上,教师不仅仅只作为评价对象,以学校为单位整个教师队伍都可以作为评价对象。在这样多维度评价体系下,“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组织团体、教育行政督导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违规教师的惩罚力度,有效地防范违反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行为的发生。”

  ①在评价方式上,应摒弃单一量化评价制度,而应更加注重教师伦理维度的评价和考核。在评价结果上,应该把教师专业伦理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基于评价结果采取相应奖惩措施。将教师个人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以及评先评优纳入到教师专业伦理激励机制之中,违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教师,将遭到舆论谴责甚至按照一定程序解除专业成员资格。
  
  (二)将专业伦理评价纳入教师专业评价体系
  
  教师专业伦理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现行的一些教师评价,注重较多的还是以学生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以及论文发表数量为依据,这种对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势必会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语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评价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师专业评价体系中应将对教师专业伦理的评价纳入到教师专业评价体系,在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评价的同时,应给予教师专业伦理以适当的关注。

  三、注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
  
  在组建教师专业伦理组织,构建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体系和评价体系为前提的保障下,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常规化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路径。

  (一)注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一体化培养理念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不是职前或职后任一阶段可以独立完成的。在教师教育体系下,它是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并需要教师不断从实践中内化教师专业伦理知识。而只注重职前或职后单一教师教育培养体制都会很难形成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一体化体系,严重影响我国教师专业队伍的素质,进而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教师专业伦理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不断地修养与磨练,才能使教师处于对自身专业活动高度自觉的状态。改变忽视专业实践过程中对专业伦理知识的内化作用迫在眉睫;强化教师专业伦理培养一体化理念,注重教师专业伦理培养与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二)创新基于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基于教师专业伦理内涵和特点,应建立多元化教育模式进而改变以往单纯注重满足教师数量而忽视教师质量提升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职前、职后分别建议开设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这样既能保证教师在入职前后的专业学习,又能从终身学习角度树立教专业伦理学习与修养的理念。基于教师专业伦理可以就不同领域设置相应教师专业伦理课程模块,并分别作为必修及选修课程。以职前教育阶段为例,首先结合职前教师教育的教师专业特质,改革通识文化知识领域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模块,使其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转向“教师专业伦理”模块;其次,结合职前教师教育培养对象的认知规律,在教育理论知识领域和学科专业领域中分别增设关于教师专业伦理的模块;最后,在个人实践知识领域,通过设置观摩模块、见习模块和实习模块,在不同的模块关注和体验教师专业伦理。教师入职后可以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内化教师专业伦理精神品质。在课程设施上,改变传统教师教育课程中“填鸭式”培养方式,倡导探索新型的课程实施方式,教师专业伦理的养成是终身实践体验反思循环往复的过程,基于教师专业伦理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应以理论课程的提升和实践课程的体验为主。当然,根据实践具体需要,在教师专业伦理课程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案上,应该灵活多样,这是教师专业伦理培养的关键。由于专业伦理课程必须兼顾认知与实践两个方面,教师专业伦理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模式应该为动态立体化,即职前(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的模式+教师教育 2 年)+职后终身的方式。

  四、营造校园伦理文化
  
  校园伦理文化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价值取向,为教师专业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校园伦理文化建设
  
  在具体构建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人格、尊严和价值。有学者提出,“校园伦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结构,是用伦理的视角审视校园文化建设,其目的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重新赋予学校职能以神圣性与人文性,并以此为校园行动的纲领,改变目前校园伦理失范的状况,提升学校的伦理品性和学校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的人文性,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①校园伦理文化既可以通过显性文化来凸显,又可以通过隐性文化来滋润。在基于学校制度文化的刚性规约之上,更多要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提升校园伦理精神文化内涵。例如,可定期在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师生互动活动,各种有利于学生的讲座让学生感生关心到被老师关爱的幸福,同事之间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集体备课、班主任论坛、各年级联合教研等活动及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促进家校联合,打造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二)强化有利于教师专业伦理实践的学校习俗
  
  “学校习俗是一种存在于学校中并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学校成员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思想方式产生影响的内在的、无形的规范,是能被学校成员所感受或描述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②因此,强化有利于教师专业伦理实践的学校习俗会在无形中影响教师的专业活动的行为和态度。在这种习俗下,教师专业伦理会成为学校的一种隐形的内涵文化,学校老师会不自觉地去遵守教师专业伦理,如若不遵守将不会被教师专业团体排斥之外,而不被专业团体所接纳和认可。

  五、增强教师自身专业伦理的意识与行为
  
  (一)教师自身增加专业伦理知识,提高专业伦理技能
  
  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三者的充分发展和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充足保证。而专业伦理毕竟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的伦理,教师专业伦理的凸显,必须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作为支撑条件。“伦理知识本质上是个体处理伦理问题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其让教师能够自觉地用伦理眼光审视日常的教学活动,发现其中蕴涵的伦理问题;让教师能够将核心道德原则与复杂的教学情境‘对接’起来,建立某种实践的联系;同时激发教师的道德勇气,解决伦理难题”.①教师自身在专业活动中应自觉地学习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并将内化于心的教师专业伦理意识外显于自己的行为与方式之上,以当面对教师专业伦理困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各种困境。

  (二)增强自身职业认同感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加强专业伦理信念,尤其是增强自身职业认同感。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伦理内动力,没有把职业视为一项事业,那么所从事的职业只会是一种谋生手段,更谈不上专业情感和信念。“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②这种唤醒灵魂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教师强烈的专业认同。它会使教师在内心收获教师专业带来的强烈尊严感和荣誉感。相信教师自身只要注重秉承“专业服务”理念,怀揣教师专业情意并坚定教师专业信念才能塑造教师专业伦理真正精神内涵。唯有如此,教师队伍才会“有理想信仰、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那么,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才会有最本质的价值源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