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2001 年,教育部领导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其中教育评价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之一,也是改革的一大难点。教育部明确提出:在学生评价方面,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根本,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教育部明确规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围绕基础性发展目标所开展的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将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需要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是普通高中新课改中的新亮点,也是一个新难点。作者认为,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类学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是否成功,关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2004 年9月, 山东省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其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在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反思与回顾,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现状,有利于全面把握评价过程中问题和欠缺,对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实践意义
山东省某高中,是一所拥有 90 年历史的学校,早在 1955 年就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是山东省第一批审核通过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多年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多项荣誉称号。近几年来,在各级部门和相关文件政策的指导下,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在评价改革中制订了《山东省 XX 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作者想针对该校关于《山东省 XX 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跟踪,寻求其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不足与问题,以便为该校提高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中肯的建议。同时希望通过对该校案例的研究揭示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实际状况,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更多普通高中学校的基础素养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作者以“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为关键词对 CNKI 进行文献检索,专门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文献为 0。国内研究一般是把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放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一个部分来研究的。鉴于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从属关系,作者又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有不少成果。
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有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如:蔡敏研究认为在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缺失、应付现象明显、教学与评价相分离等问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专业培训,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全面收集学生信息。
李宝庆、樊亚峤研究认为针对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应该以促进教育机会平等为评价体系的前提,形成评价方案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评价模式,将表现性评价标准与完成性评价标准相结合。
李彰有研究发现: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省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呈现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争议,需要在实践中坚持完善统一的评价内容指标。
在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操作方面,也有很多专家做了深入分析,如:张远增针对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厘清价值主体、用实现高层次的需要发动评价、开展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及在运行评价过程中强调正当性等对策来改进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
赵德成、宋洪鹏的观点是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应深入分析综合素质概念的内涵,明确关键表现指标;加强不同主体之间协调,体现评价民主;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毕业挂钩,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利害影响;强化学校督导评估,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王敏勤研究发现:要解决许多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需要从三方面入手解决:1.充分发挥它的导向作用;2.研究开发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运行系统;3.发挥它的激励作用,淡化评价中的利害关系。
马伟彬、苗培周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仍然存在可操作性不强、评价结果难以实际应用于中高考招生等问题,需要完善评价计划,建立良好的评价改革创新制度环境,加强对评价主体的培训工作,继续深化中高考招生制度。
崔允漷、柯政通过对当前我国各地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实践的现状和问题的考察分析,并与其他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比较研究, 建议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功能与关系定位,关注评价学生的非学术能力表现,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制度。
罗祖兵、邱月研究认为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充分运用关键表现,能方便区分与认定综合素质的等级,让综合评价成绩更加合理,可以提高不同学校的评价结果的可比性,有助于减轻欺诈和腐败等。
对于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有不少专家进行了详细阐释,如:靳玉乐、樊亚峤调查研究发现:小学和中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还存在价值偏差致使目标和方法的错位,权利分配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心理趋势引发的抵制,削弱改革的强度等现实障碍,需要加强沟通交流,淡化选拔功能,推进教育资源分配改革,建立监管机制,积极帮助引导。
李雁冰通过研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是内部评价,走出“变相的应试教育”和“强化的外部评价”这两个误区,是我国当前教育评价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
王伟宜、马斌认为要保证整体质量评价的顺利进行,应结合日常教学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断完善评价内容,使评价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评价结果能够成为未来大学多元录取的参考。
邢利红研究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要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发挥引导、监督和教育作用。
符太胜、谢章莲研究认为高考改革中教育要适应社会与教育超越社会的矛盾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处于两难境地,只有完善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优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才是政策出路。
(二)国外研究现状
作者以“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为关键词对 CNKI 进行文献检索,没有查到国外专门针对普通高中基础素养评价的研究。但是在国外关于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中,有类似内容的相关成果。
美国着名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创立的“第四代教育评价” 理论,认为评价应主张价值多元性,评价的结果要具有一致性和公认性,强调用质性研究方法,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参与的身份,其评价方法侧重于质性研究,不是靠简单测试,而是以质性方式进行。
从唐滢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美国高中生的大学申请书要全面反应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业测试和非学业测试两部分,其中非学业测试的部分重点包含教师、同学、社区等多种评价主体提供的推荐意见。美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最真实的经验性的信息的搜集,更多地关注学生善良、诚实、自信、公平公正、遵守规则等基本的道德素养,更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美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托于严格的社会诚信体系,能够绝对保证学生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王凯研究发现英国的教育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教育成功,其基础教育领域中学生评价包括国家考试、教师评价和学生的反思性自评与互评三个层次的框架体系。
张德伟重点关注了日本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强调评价的功能应该是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其评价的目的更注重实际。
(三)已有研究的问题分析
1、研究者的局限
通过查阅检索到的文献,作者发现以往的研究者以高校教师、教育专家及政策研究者为主,他们的研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更多地关注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的社会学问题。还有部分硕士论文的作者一般为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他们一般缺乏实际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直接经验,所获取的研究资料一般趋于表面化。而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无法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
在本研究中,作者将力求从一个高中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高中学生层面和高中教师层面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认识、态度、体验、建议、问题等第一手的资料,为研究结论提供实证参考。
2、对具体实践操作研究的欠缺
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作者认为以往的研究中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专门研究较少。即便是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研究的文献,更多的侧重于各个案例学校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研究,其中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关注也十分有限。
在本文中,作者将以山东省某高中关于《山东省XX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过程和具体实施为研究重点,尝试为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实践操作提供更多助力。
3、问题研究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制约
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贯穿于学生的高中三年,每一学期都要及时组织进行,评价过程是复杂而长期的,若要对其有较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必然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长期的实地追踪,以期获得丰富而直观的资料。
作为山东省某高中的一名一线教师,作者在近几年来一直关注于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践,对高2008级和高2011级的学生基础素养评价进行了长达6年的全程跟踪,获取的资料较为系统而全面。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作者试图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针对山东省某高中的《山东省 XX 中学学生基础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跟踪,进而深刻剖析该校在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素养评价的具体实践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并进一步探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为今后的基础素养评价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将在确定研究选题之后对 CNKI 进行检索,以获取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对所研究学校基础素养评价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便进一步地分析与讨论。
访谈法,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研究者获得最为直接的研究资料,本研究将通过对学校相关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访谈,获取在基础素养评价中关于认识与态度、建议、问题等直接的、可靠的资料,为研究结论提供重要实证参考。
观察法,在研究中,将对研究学校基础素养评价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希望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有较为直观的认识,以便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