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价值解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5231字

  第一章 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价值解析

  一、游戏应用于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理论基础

  (一)精神分析游戏理论

  游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正如 L.Kanner(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专家及小儿科医生)所言:游戏治疗的发展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努力将其理论运用于儿童身上。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游戏本身并无治疗作用,它只是治疗师获取儿童无意识材料的一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他发现,儿童的游戏并非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例如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这件事情就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体验。

  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开启了人类对自身经验的理解。

  在弗洛伊德看来,游戏的对立面并不是工作,而是现实生活。对于听障幼儿而言,游戏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愿望,使听障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也为他们受到压抑的本能行为提供了可以释放的场所,使听障幼儿能够真正活在自己的生活中。

  (二)结构主义游戏理论

  结构主义游戏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它起源于精神分析游戏,同时还受到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内部能量过多的积累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发泄能量。该游戏又被称为“主动式游戏”,即教师应该主动设置游戏情境,儿童游戏时,只需让儿童进入游戏情景,按照游戏设计发泄积累的能量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构主义游戏理论要求康复教师在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为听障幼儿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并安排他们进入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场景,以获得语言的发展。对于听障幼儿而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媒介,在康复过程中判断、了解听障幼儿的情趣产生困扰的原因所在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转变思路,主动设计游戏的方案,引导听障幼儿在游戏中重新经历产生情绪问题的事件,从而主动的宣泄情绪,获得积极的语言习得。

  (三)非指导式游戏理论

  非指导式游戏出现于 20 世纪 40 年代,它是从 Rogers 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衍生而来的,因此,它也被成为“人本主义游戏”。 VirginiaAxline 则将非指导性游戏治疗运用于实践。该理论强调游戏只是治疗的中介,重要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治疗师要给与儿童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且,它强调儿童自己内在的成长能力,认为只要治疗师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关注,儿童就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不断突破问题,获得痊愈。

  非指导性游戏理论要求康复教师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必须通过游戏与其建立良好、友善的关系,在与听障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必须接受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同时尊重听障幼儿,不要试图用某种方式去打断或制止听障幼儿的游戏行为。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因此康复教师要意识到游戏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必须让听障幼儿通过游戏掌握某某内容,但是对于其在游戏中的某些行为或举止也应该适当给予限制。

  二、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作用

  丁海东在《论儿童的游戏精神》一文中,认为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游戏性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游戏成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在根本上“是因为游戏之于儿童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最吻合于而且也最自然地展示了儿童精神发展水平与特点的基本。

  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康复训练的内容呈现出来,寓游戏与听障幼儿的康复训练中,大大激发了听障幼儿的兴趣,让听障幼儿积极、主动、自觉的参与到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让枯燥乏味的语言康复内容变得富有趣味性,更易于他们接受。

  (一)游戏促进了听障幼儿听觉康复

  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听障幼儿的听觉康复训练,而游戏在听障幼儿听觉康复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听觉评估中适时的介入游戏.

  教师在对听障幼儿进行听觉功能的评估时,都会通过让听障幼儿参与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来判断其能否对声音进行正确的反应。听觉评估中的游戏比较简单、有趣、易于接受。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游戏有利于提高听障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教师在选择游戏进行评估时,一定要考虑到听障幼儿是否能够明白教师的要求。听障幼儿能对游戏做出正确的反应是教师听觉评估得以进行的前提,听障幼儿如果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将会影响教师的评估。我们一般选择的游戏有这样几类:一是听鼓声放积木,教师击鼓,判断听障幼儿能否听到鼓声,如果听到鼓声,则迅速的将积木放到教师指定的位置。二是穿珠游戏,听障幼儿听到声音开始穿珠。三是拼图游戏,教师将拼图打乱,然后给予一定的声音刺激,让听障幼儿每听到一次声音,就组合一块拼图,直到完成为止。

  ②游戏有利于听障幼儿注意集中注意力听障幼儿同健听幼儿一样,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在利用游戏对听障幼儿进行测听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所选择的游戏及时根据听障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更换,以保证测听过程中听障幼儿的注意力充分集中,从而为语言康复奠定基础。

  2、听觉康复中适时的介入游戏

  听障幼儿听觉技能的发展经历了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和听觉理解四个阶段。听障幼儿的康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康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听障幼儿的主动参与。如果康复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听障幼儿辨别声音、说图片、找词语,听障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那么我们的康复效果甚微。

  教师遵循听觉技能发展的四个阶段,各阶段内容有所侧重:在听觉察知阶段,以音乐声和环境声为主;在听觉分辨和识别阶段,以环境声和言语声为主;在听觉理解阶段,则以言语声中的词语和短句为主。适时的将游戏贯穿其中,让听障幼儿在玩中学,有利于听障幼儿的听觉康复训练。

  ①听觉察知阶段的游戏.

  听觉察知能力是感知声音的有无,有意识聆听声音的能力。【26】当听障幼儿最初佩戴助听器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声音刺激如鼓声、响板等,让幼儿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听觉察知阶段游戏训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增强听觉敏感性。

  ②听觉分辨阶段的游戏听觉分辨能力是判断声音相同或不同的能力。【26】

  这个阶段游戏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听障幼儿分辨“一样与不一样”,教师给听障幼儿出示目标词语,然后同时给予幼儿两个词语,让听障幼儿听辨哪个词语是教师制定的目标词语。

  ③听觉识别阶段的游戏

  听觉识别能力是把握声音特性的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听障幼儿从多种声音中找出一个与指定的图片相对应的声音。如主题《动物》,为了更好的让听障幼儿听辨动物的声音,我们提供小狗、小猫、小鸡、小鸭四种声音,让听障幼儿进行识别,如果目标词是小狗,那么就请听障幼儿在听完小动物们的声音之后,从中识别出目标词小狗。

  ④听觉理解阶段的游戏

  听觉理解能力是将音和义结合的能力。听觉理解能力是听觉技能发展的最高阶段,相对于这个阶段而言训练起来比较困难。该阶段要求听障幼儿在分析并整合声音特性的基础上,能将声音特性与语言、认知等结合起来,理解意义甚至做出联想和反馈。

  在《超市》的训练中,角色扮演是最常用的游戏方式,教师事先布置好超市场景,带领听障幼儿进入场景时,并进行提问,如“超市里有谁?”、“你喜欢做什么?”等等,为正式训练做准备。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教师与听障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的角色。教师与听障幼儿边游戏边对话。借助这样一个角色游戏,激发听障幼儿交流的兴趣。

  (二)游戏为听障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听障幼儿跟其他健全幼儿一样,都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但有的听障幼儿因为紧张、胆小、自卑、受约束等一些因素,使得他们难以开口或不敢开口。

  而通过游戏可以让他们身心放松,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忘记紧张、约束,自然而然的融入教育活动中,从而有意识的、主动的开口说话。当他们说话的兴趣在游戏中被充分的激发时,他们内在的语言潜能就能得到发展。因此游戏为听障幼儿提供了说话练习的机会,使听障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游戏中,听障幼儿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这就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与非语言信息、材料发生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

  (三)游戏丰富了听障幼儿的词汇量

  1、游戏活动可以大量丰富听障幼儿的词汇量

  听障幼儿由于自身听力的障碍,导致词汇量明显低于健听儿童,对于他们而言,词汇的学习又有些枯燥单调,他们有时也会厌倦,容易产生遗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中丰富听障幼儿的词汇量。比如:在学习颜色这个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记住颜色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玩积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引申出认识形状,比较大小,在学生认识颜色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空间的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长短、高低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搭成不同的玩具,如火车、房子、汽车、椅子等等。从而又学习到了新的词汇。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边玩边学,而且还记得牢固。

  2、游戏提高了听障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对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就不可能有完整、准确的表达。所以说语言理解能力是听障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学生们在学习《小熊请客》这个故事内容时,对礼貌用语能记住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为此我们跟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小熊家做客,并给学生事先讲好游戏的规则。当客人到小熊家做客敲门时,见到主人首先要互相问好说:

  “你好”;当客人来到家中时,要说:“请坐”,客人要说“谢谢”;当主人给客人端水或拿水果时,要说:“请喝水、请吃水果”;当客人对主人说:“谢谢”,主人应该说:“不客气”。当客人离开时,要互相说:“再见”。通过这样一个角色扮演,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些礼貌用语,自然而言的进行记忆,再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更容易了。

  3、游戏活动发展了听障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游戏为听障幼儿提供了与人交往的机会,从而去获得更多的与人交往的经验。如:在给孩子们上《超市》这个主题时,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有关超市的基本内容之后,为了让孩子们正确理解“买”“卖”,我们特意带孩子去超市参观,让孩子们认识到了超市里面许许多多的商品,效果比单纯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记忆要明显。同时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买东西要排队付钱,与营业员阿姨交流的时候要说:“阿姨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教学游戏,孩子们在深刻领会了课堂上的内容之后,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生活经验,更发展了语言交往能力。

  (四)游戏使听障幼儿充满自信

  在游戏活动时,我们鼓励听障幼儿全部参与进来,当幼儿参与游戏,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并及时给与总结,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成功了,而当他们失败的时候,教师告诉他们不要伤心,可以重新开始,多玩几次,就可以成功了,让他们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通过游戏,培养了听障幼儿成不骄败不馁的好品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对他们的康复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游戏促进听障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1、游戏对听障幼儿良好的行为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听障幼儿由于自身听力障碍的原因,往往会表现出胆怯,不与人交流、过分依赖父母或教师等现象。通过游戏可以试着改变听障幼儿的这种表现。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游戏的规则又要求每个角色按照规则要求在自己角色所规定的范围活动,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主动与他人合作,从而让游戏活动顺利完成。通过游戏,听障幼儿就会逐步克服不良的行为与习惯,对自己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地影响。

  2、游戏促进了听障幼儿情绪的发展

  通过游戏,听障幼儿可以将生活中的喜悦和感受表现出来,从而去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去扮演角色的同时,正确的发出音。在游戏中,幼儿不断更换角色,练习发音,既过了驾驶员的瘾,又巩固了发音,,情绪得到了满足。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发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抒发自我情感,在促进了其情感发展的同时,很好的掌握了教师讲解的内容。

  3、游戏使听障幼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听障幼儿由于受到自身听力障碍的影响,对生活、学习的有关规则不容易理解,加之成人对他们的溺爱,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较慢。而游戏,特别是那些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让听障幼儿懂得规则的重要性,让他们逐渐懂得规则是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的,参加游戏的每个听障幼儿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否则将会影响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语言康复的基础上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提高了遵守各种活动规则的自觉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