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现状考察及归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0 共657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模式探究
【第2部分】家园合作模式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导论
【第3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概述
【第4部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现状考察及归因分析
【第5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思考
【第6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的现状考察及归因分析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经分析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家长和教师自身提高幼儿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本调查通过了解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家园合作的现状,提升提高家园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更好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二)调查设计

  1.研究样本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确定将东营市所属三所公办幼儿园和一所私立幼儿为主的大、中、小班的 200 名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 183 份,回收率为 91.5%。

  2.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所在幼儿园性质、幼儿所在年龄段、家长学历等基本信息;问题涵盖家长对幼儿的关注点、幼儿家园表现一致性、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以及对家园合作的认识和态度等维度的调查。

  3.调查实施

  采用家长会上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第二天由班级教师收回问卷。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分别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展开访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及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家长对于孩子发展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充分信任教师的专业性,愿意配合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论文摘要

  我们可喜地看到,本题的调查结果,90.71%的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把幼儿的教育一味地推给幼儿园并且意识到自己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有的教育责任,这为我们开展家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 1:作为家长,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输不起,家庭和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更愿意与幼儿园加强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2013 年 12 月 12 日的家长访谈记录】

  案例 2:我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工作 15 年了,家长工作给我明显的感觉就是,他们不再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给幼儿园,家长的育儿素质越来越高,当然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 年 12 月 23 日的教师访谈记录】

论文摘要

  此调查结果显示,关注幼儿的人际交往和情绪情感体验等心理方面内容的家长所占比例高达 64.48% 。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和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开始较多地关注幼儿心理层面的发展,并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但其中不乏一些家长认识不到位,对幼儿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其基本的生理需求上,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转变其教育观念。

  案例 31:孩子刚入园的时候我主要关心孩子的吃的怎样、睡午觉了没有,孩子适应了以后我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学习和情绪,有没有好朋友等方面的话题。

  【2013 年 12 月 12 家长访谈记录】

  案例 4:家长对我们公立幼儿园的伙食比较放心和满意,他们现在跟我们沟通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和学习的品质上,但很少涉及道德教育方面。

    【2013 年 12 月 23 日的教师访谈记录】

论文摘要

  本题的调查结果让我们很遗憾地看到,即使是公办幼儿园针对全体家长开展的普适性的家庭教育的讲座的频率也是有限的,而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多地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一种普适性的预防教育。针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更好的效果是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有针对性的单独交流。

论文摘要

  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长对教师专业性的认可和依赖,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和运用好心理学的知识。

  案例 5: 我是一名个体户,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有限,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才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的哪些表现是正常的,哪些行为是需要引导和矫正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更愿意求助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教给我一些教育孩子方法和窍门,因为我觉得老师是专业教育孩子的,肯定比我们懂得多。

  【2014 年 1 月 6 日的家长访谈记录】

  案例 6: 我们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有时候发觉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特别缺乏,当家长向我们提出问题或寻求帮助时,我们也只能凭借已有经验来解决。

  【2014 年 1 月 8 的教师访谈记录】

  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家园合作工作还存在很大空间,需要采取更有效地方式加强沟通,才能让幼儿园的教育不至于脱离幼儿的家庭这个不可回避的大背景。我们需要加强家园沟通从幼儿的家庭中寻找原因,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反映,从情感和态度看家长希望老师家访,教师也希望家访,认为家访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能了解许多平时不了解的信息,感受家庭生活环境给孩子的影响。但在实际生活中,家访的机会和发生的频率却不理想,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的原因:

论文摘要

  (1)没有充足的时间保障

  案例 7:家访只能在上班以外的时间开展,下班后自己还要忙一些生活上的事情,没有太多空余时间。班级的幼儿人数较多,要想做到照顾全体的家访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自己放弃私人时间去家访,又担心家长没时间,会打扰了人家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

    【2014 年 1 月 10 日的教师访谈记录】

  (2)家长顾虑太多

  案例 8:教师来家访起码要准备准备,怕接待不周反而对孩子不好。笔者认为另外一个原因反映了家长的心理的变化,是家长对家庭隐私权的敏感,所以教师在家访时,要考虑这一因素,才能使家访有更大的可能性,产生理想的效果。

  【2014 年 1 月 6 日的家长访谈记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开展一定时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天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一个新生事物阶段,并且只能在摸索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由于相关的沉淀不够深厚,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仅能够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在幼儿园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并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这些原因均导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系统规范的内容,更不必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了。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零星、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缺乏相对固定的教育时间保证,对心理健康的具体界定、标准为何,幼儿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感到很茫然。即使教师想对孩子进行心理维护,却因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无从下手。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或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却没能扎实地实行。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们或熟视无睹或束手无策,这进一步加剧了幼儿的不良心理健康行为问题。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更是同样缺乏,甚至有些家长意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或仅更多地依赖幼儿园和老师的教育。

  (二)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交流障碍

  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幼儿园和家庭常常存在一些相互沟通的问题。例如,幼儿园重视教育过程的做法与家长单纯追求教学结果的愿望势必存在一定的矛盾,致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逐渐产生了不信任感。又如,多数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家长眼里,自己孩子的优点总是在闪闪发光,对于缺点则多为看不见或看见了但又不愿承认的状态,导致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能干、最美丽乖巧的。而幼儿教师看到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有一些缺点存在。当然,也有少数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低于教师评价,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家长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由于“恨铁不成钢”而导致整天批评训斥孩子,过分的关注而产生了过于偏激及主观的意见等等。因此,我们亟需解决与家长沟通思想和统一认识的问题,否则教育工作就无法继续前行。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存在多种形式,但家长则更多地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如“我家宝宝今天吃的好吗?睡的好吗?有没有咳嗽?”之类的话题较多,相对缺少面对面的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交流途径。

  (三)家园合作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

  家园合作虽然在各个幼儿园都开始展开,但是真正把家园合作纳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来还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园合作都停留在形式上,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表面形式,真正系统的管理模式还是不成熟的。目前国外已经在研究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家园合作模式和系统的管理办法。作为国内的幼儿园,虽然家园合作,但是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合作却不知怎么操作,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有待长时间观察与研究、实践、反思的过程,不能在简简单单的一个家长留言上发现,也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两次家园沟通来解决。家园合作,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加强,应该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去逐步完善。如探索深层次的家长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方法与教师共同决定课程设置,共同创设教育环境等。

  (四)缺乏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体化,具体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重要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

  家庭作为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其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家园合作的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家园合作环境的创设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对幼儿来说,环境是有效的学习资源。合理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家园一致共同实施教育、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共同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幼儿以主人翁的姿态,津津有味地探索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同样可使家长们受到教育。家长素养的提高(家长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其直接和最大的收益者就是自己的孩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隐蔽且漫长地系统工程,需要家园的长期、不间断地关注和沟通,需要有家园合作的长效机制作为保障,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使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得到重要补充,推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也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得到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问题成因分析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自身素质的限制

  目前来看,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为幼儿园教师,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这也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体制的限制。许多幼儿教师在校期间对幼儿心理学知识涉及少且较为肤浅,缺乏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简单地心理干预方法,因而时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困惑。她们既不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判断和矫正,也无法预知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

  案例 9:我们所学的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比较肤浅。“心理健康标准”又是一个模糊的范畴,具体到每一个孩子我们很难把握,遇到个别幼儿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偏差也只能凭经验解决,不会用有时候家长在育儿方面有些困惑,我们也很难从幼儿心理健康专业的角度回答家长的提问。我们迫切的需要用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武装自己。

  【来自东营市小太阳幼儿园教师的访谈】

  因此,受过系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的教师匮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不高,同时导致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之中。由此来看,幼儿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让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从而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范式。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让教师在与幼儿有良好的感情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幼儿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师幼之间的吸引力越大,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样就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家长作为另一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角色,相对于教师,他们更是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所以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调查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家长更多的依赖于相对专业的幼儿园和教师。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设置的缺失

  目前,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课程设置比较片面,较多地集中与知识及特长课的设置,缺乏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加之幼儿心理健康的成果延时性和非外显性,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即使一些幼儿园或教师偶尔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内容较为零散。根据文献检索我们发现,教育阶段的大部分心理健康研究都集中在中小学和大学,且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国内研究也较少,学前教育阶段各类文献都只是从对幼儿发展的有益性方面探讨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相关课程研究的就更少了。任何教育目的的实现,都需要以课程为载体,目前幼儿园课程中偶尔有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小故事,大都穿插在语言领域的学习中,没有形成一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环境创设等,所以,即便幼儿园教师有开展此课程的意识和想法,也感觉无参考而不敢贸然开展和实施。

  (三)幼儿评价体系不健全

  幼儿评价体系是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重要的衡量尺度。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供前提条件。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幼儿园向着培养每一位孩子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奋进。但在目前的评价内容上,我们仍过多地关注于幼儿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的获得,评价手段上以量的评价为主,注重结果,缺乏发展性的质性评价,这提醒我们应该多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等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的描述性评价。同时,评价者应摒弃单纯评价幼儿的体质25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程度,而应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我们要明确幼儿阶段最主要的教育目标是学习兴趣和良好性格、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在评价中多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统筹兼顾,关注到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幼儿在不同发展层面上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四)家园合作流于形式,不注重结果的反馈

  家园合作虽在幼儿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幼儿园采用各种家园合作的方式,可能与预期的结果还是相差甚远。比如家长留言簿、半日开放、亲子活动等产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微乎甚微。虽然大部分幼儿园在各个班级都设有家长园地、家长工作宣传栏等,但是教师仅是在上面抄录了一些儿歌、故事或一周计划等,这些家长园地并没有起到真正成为家长和幼儿教师交流的互动平台。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幼儿园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互动,其中不乏家园共享或者家长专栏。但仔细看来不难发现网页上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很少。

  案例 10:作为家长我主要通过家长开放日、老师上传到网站上的照片了解孩子在园的一些表现和开展的活动,教师没有问题找我,我一般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因为老师太忙了。最主要的是每天上 QQ 群和看飞信不能耽误老师布置给家长配合的任务,我觉得我很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来自东凯幼儿园中班家长的访谈】

  对于比较深层次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家园合作更显苍白无力。回顾家园合作的目的,不就是有效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形成强大的儿教育合力,对儿童进行一致和连贯的教育影响吗?而我们目前的做法还能够对幼儿个性和行为的发展保持充分敏感、根本上解决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吗?基于此思考,我认为建立一定的家园沟通机制,充分交流沟通,从而对育儿理念和策略产生认同,是保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理念与行为一致的关键。如果仅限于家长填写调查问卷或者参观半日,没有园方与家长的深度沟通的话,本质上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还是欠缺的。

  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尽最大努力去消除一切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因素,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