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研究结果
1高职教师人口学特征(具体见表1)
2高职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分析
2.1高职教师职业紧张的总体情况
对高职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及其各子项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2. 2高职教师一般资料分组间职业紧张得分差异
2. 2.1不同性别高职教师职业紧张差异
不同性别的高职教师在R0、RB、R、RA、PE、PSY、VS、IS和PHS上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看,女教师的职业任务紧张程度显着高于男教师,但男教师心理紧张反应强于女教师。在应对资源方面,男女教师无显着差异。具体结果见表3.
2. 2. 2不同年龄组高职教师职业紧张差异
不同年龄组高职教师职业紧张的比较结果显示,除了 RB和IS这两项外,其他项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应对资源逐渐增强,50岁及以上教师应变能力最强。在职业紧张方面,30-39岁教师感受到的职业任务和紧张反应最为强烈,50岁及以上教师职业紧张感最不明显。具体结果见表4.
不同学历高职教师职业紧张比较结果显示,除了 RI、RA、VS和SS外,其他项目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教师的学历越高,职业紧张反应越强,学历为大专的教师的应对能力强于中专和本科及以上教师。具体结果见表5.
3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分析
3.1高职教师整体生活质量状况
本研究中所调查的教师群体整体的生活质量状况见表6.
3.2高职教师不同一般资料分组间生活质量得分差异
3. 2.1不同性别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差异
不同性别高职教师生理健康总分无统计学差异,但心理徤康总分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F和MH得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具体结果见表7.
3. 2. 2不同年龄组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差异
由下表可知,除了 BP、SF和MH外,不同年龄组的高职教师在其他各方面的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40~49岁年龄组PCS水平最低,40岁以下的教师MCS水平低于高年龄组教师。50岁以上教师PCS水平和MCS水平均较高,说明其生活质量最高。具体见表8.
3.2.3不同学历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差异
不同学历高职教师生活质量比较,得分结果显示:在PF、GH、SF和MH四个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GH-项上,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职教师得分最低,具体见表9.
从表10中看出,随着职业任务子问卷得分的不断增高,高职教师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总的生活质量的得分是降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个体紧张反应子问卷得分的不断增高,高职教师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总的生活质量的得分是降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应对资源子问卷得分的不断增高,高职教师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总的生活质量的得分是增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2高职教师职业紧张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职业任务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相关系数为r=-0.502,p=0. 000,呈负相关;个体紧张反应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相关系数为r=-0. 684,p=0.000,呈负相关;应对资源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得分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r二0.597,p=0. 000,呈正相关。
4.3高职教师职业紧张各变量与生活质量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为考察职业紧张各变量对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分别以职业紧张14个子项目为自变量,生理和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1.
由表11可知,职业紧张中的任务不适、业务紧张反应可以联合预测调查对象生理健康的R2值,同时这两个因素的Beta系数为负,说明这两个因素得分越高,调查对象的生理健康状况越差;职业紧张中的心理紧张反应、理性处事、社会支持三个因素可联合预测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的(R2值),其中心理紧张反应负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也就是,心理紧张反应得分越高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理性处事和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状况,也就是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越多,调查对象越多采用理性处事的态度,则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